【广西】第十章 第三讲 中国的河流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第十章 第三讲 中国的河流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8 16:38:23

文档简介

第三讲 中国的河流
  (2024·株洲学业考)我国水运交通便利,干流航线大多由西向东入海,其中长江的中下游河段,水流平稳,江阔水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如图为我国内河航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干流航线大多由西向东入海的原因是 (C)
A.降水西多东少 B.山脉多为东西走向
C.地势西高东低 D.东部人口稠密
2.以下四条河流中,内河航线最长的是 (B)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
3.长江中下游被称为“黄金水道”,原因正确的是 (C)
A.沿岸人口稀少 B.河流水量较小
C.地形平坦,流速缓慢 D.运输货物以黄金为主
  (2024·广东学业考)位于长江上游的白鹤滩水电站,在建设中斩获了6项“世界第一”。该水电站与长江其他水电站联合调度,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如图为长江、黄河流域部分水利枢纽(水电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长江上游河段总体特征是 (B)
A.支流少 B.水能丰富
C.河段平直 D.水流速度慢
5.下列与白鹤滩水电站共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的是 (C)
①三峡水利枢纽 ②龙羊峡水电站
③小浪底水利枢纽 ④葛洲坝水利枢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4·成都学业考)黄河全长5 400多千米,为我国第二长河。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下图为黄河流域略图。据此完成6~9题。
6.“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海”是指 (C)
A.东海 B.南海 C.渤海 D.黄海
7.黄河①河段水电站众多,其主要原因是 (B)
A.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B.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人口众多,需求量大
D.工业发达,技术先进
8.据图推测,黄河年平均含沙量最大的河段位于 (C)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9.“地上河”出现在黄河的 (D)
A.①河段 B.②河段 C.③河段 D.④河段
  (2024·自贡学业考)如图为黄河流域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 (C)
A.甲 B.乙 C.丙 D.丁
11.黄河丁河段流域狭窄的主要原因是 (D)
A.降水少,流量小
B.气温高,蒸发旺盛
C.地势高,流速快
D.地上河,几乎无支流
综合考查点:河流水文特征及作用
12.(2024·陕西学业考)适逢建党100周年,重庆“小脚丫爱地理”社团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红船带我游长江”研学活动,请将下列游记片段补充完整,并做进一步的探究。
(1)穿过巫山,眼前的景色令人震撼,“高峡出平湖”原来说的就是这里,三峡河段因流量和落差很大,水能(或水力)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在此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在湖口,我们遇到了船夫老杨,他说:“我们这里地形平坦(或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历来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由于降水飘忽不定,旱涝灾害也给我们带了诸多的困扰。”
(3)湖口之后的航程,长江变得“温柔”起来,江阔水深、水流平稳(或缓慢),船只来来往往,难怪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
(4)一路走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这些城市无不呈现出现代繁荣的景象,长江为这些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这些城市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5)追随着革命的足迹,我们最后到达了浙江嘉兴,这里“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我们拍了很多照片……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地形、气温、降水、河流等要素任选一个,说明照片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降水丰富,屋顶的坡度大,便于排水;气温较高,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地处平原,地形平坦,河网密布,房屋多依河而建;建筑空间有限,院落格局较小;地形平坦,河网密布,桥梁较多。(任答一点,需言之有理,叙述做到逻辑自洽,因果关联。)
  (2024·蚌埠期末)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省级行政区域单位,①~④代表区内主要河流,据图完成1、2题。
1.四条河流中,汛期和结冰期最长的河流分别是 (D)
A.②河 ③河 B.①河 ③河
C.①河 ④河 D.②河 ④河
2.关于四条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①河航运能力突出,被誉为我国的“黄金水道”
B.②河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C.③河汛期在夏季,冬春季节会发生凌汛
D.④河水量较大,注入印度洋
  读长江、黄河简图,回答3、4题。
3.长江、黄河发源的省区、地形区是 (B)
A.西藏 青藏高原
B.青海 青藏高原
C.云南 云贵高原
D.四川 四川盆地
4.黄河流域的①河段出现凌汛的时间是 (D)
A.夏季和冬季 B.初夏和冬春
C.初夏和初冬 D.初冬和初春
5.(2024·汉中模拟)下列关于长江、黄河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D)
①长江汛期的持续时间长于黄河
②黄河中游易产生水土流失和凌汛现象
③长江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在下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
④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
⑤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青藏高原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在巴颜喀拉山脉脚下,一只漂流瓶被放入黄河的源头,它随着河水漂向大海。读图,完成6、7题。
6.对“漂流瓶”的经历,描述正确的是 (B)
①在青海省被放入黄河,河水极其浑浊
②经过河口时河水结冰,被困了很久
③经过河南省桃花峪后,进入黄河的下游
④从山东省进入黄海,投入大海的怀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漂流瓶”快速漂过了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水电站,这是由于该河段 (C)
A.降水丰富,河水流速快
B.在雪山附近,有大量冰雪融水补给
C.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D.有很多支流汇入,河流水量大
8.如图示意黄河水系及年等降水量线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2)刘家峡水利枢纽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线附近,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黄河D处附近河段出现凌汛现象,据此推断黄河A、B、C三处附近河段中有凌汛的是A。
(3)黄河河口—龙门段含沙量变化情况是增加;上游的兰州至河口河段,下游的桃花峪至利津河段,年平均径流量都逐渐变小,造成这两个河段年平均径流量变小的共同原因是引黄河水灌溉。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因果关系推理,将适当内容的字母填入下图相应的框内。
A.过度放牧、毁林开荒
B.没有支流汇入
C.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
D.降水集中在夏季
E.土质疏松,多空隙
①D;
②E;
③A。第三讲 中国的河流
  (2024·株洲学业考)我国水运交通便利,干流航线大多由西向东入海,其中长江的中下游河段,水流平稳,江阔水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如图为我国内河航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干流航线大多由西向东入海的原因是 ( )
A.降水西多东少 B.山脉多为东西走向
C.地势西高东低 D.东部人口稠密
2.以下四条河流中,内河航线最长的是 ( )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
3.长江中下游被称为“黄金水道”,原因正确的是 ( )
A.沿岸人口稀少 B.河流水量较小
C.地形平坦,流速缓慢 D.运输货物以黄金为主
  (2024·广东学业考)位于长江上游的白鹤滩水电站,在建设中斩获了6项“世界第一”。该水电站与长江其他水电站联合调度,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如图为长江、黄河流域部分水利枢纽(水电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长江上游河段总体特征是 ( )
A.支流少 B.水能丰富
C.河段平直 D.水流速度慢
5.下列与白鹤滩水电站共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的是 ( )
①三峡水利枢纽 ②龙羊峡水电站
③小浪底水利枢纽 ④葛洲坝水利枢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4·成都学业考)黄河全长5 400多千米,为我国第二长河。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下图为黄河流域略图。据此完成6~9题。
6.“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海”是指 ( )
A.东海 B.南海 C.渤海 D.黄海
7.黄河①河段水电站众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B.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人口众多,需求量大
D.工业发达,技术先进
8.据图推测,黄河年平均含沙量最大的河段位于 (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9.“地上河”出现在黄河的 ( )
A.①河段 B.②河段 C.③河段 D.④河段
  (2024·自贡学业考)如图为黄河流域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1.黄河丁河段流域狭窄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少,流量小
B.气温高,蒸发旺盛
C.地势高,流速快
D.地上河,几乎无支流
综合考查点:河流水文特征及作用
12.(2024·陕西学业考)适逢建党100周年,重庆“小脚丫爱地理”社团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红船带我游长江”研学活动,请将下列游记片段补充完整,并做进一步的探究。
(1)穿过巫山,眼前的景色令人震撼,“高峡出平湖”原来说的就是这里,三峡河段因流量和落差很大, 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在此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在湖口,我们遇到了船夫老杨,他说:“我们这里地形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历来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由于降水飘忽不定, 灾害也给我们带了诸多的困扰。”
(3)湖口之后的航程,长江变得“温柔”起来,江阔水深、水流 ,船只来来往往,难怪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
(4)一路走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这些城市无不呈现出现代繁荣的景象,长江为这些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这些城市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 作用。
(5)追随着革命的足迹,我们最后到达了浙江嘉兴,这里“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我们拍了很多照片……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地形、气温、降水、河流等要素任选一个,说明照片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任答一点,需言之有理,叙述做到逻辑自洽,因果关联。)
  (2024·蚌埠期末)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省级行政区域单位,①~④代表区内主要河流,据图完成1、2题。
1.四条河流中,汛期和结冰期最长的河流分别是 ( )
A.②河 ③河 B.①河 ③河
C.①河 ④河 D.②河 ④河
2.关于四条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河航运能力突出,被誉为我国的“黄金水道”
B.②河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C.③河汛期在夏季,冬春季节会发生凌汛
D.④河水量较大,注入印度洋
  读长江、黄河简图,回答3、4题。
3.长江、黄河发源的省区、地形区是 ( )
A.西藏 青藏高原
B.青海 青藏高原
C.云南 云贵高原
D.四川 四川盆地
4.黄河流域的①河段出现凌汛的时间是 ( )
A.夏季和冬季 B.初夏和冬春
C.初夏和初冬 D.初冬和初春
5.(2024·汉中模拟)下列关于长江、黄河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长江汛期的持续时间长于黄河
②黄河中游易产生水土流失和凌汛现象
③长江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在下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
④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
⑤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青藏高原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在巴颜喀拉山脉脚下,一只漂流瓶被放入黄河的源头,它随着河水漂向大海。读图,完成6、7题。
6.对“漂流瓶”的经历,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在青海省被放入黄河,河水极其浑浊
②经过河口时河水结冰,被困了很久
③经过河南省桃花峪后,进入黄河的下游
④从山东省进入黄海,投入大海的怀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漂流瓶”快速漂过了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水电站,这是由于该河段 ( )
A.降水丰富,河水流速快
B.在雪山附近,有大量冰雪融水补给
C.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D.有很多支流汇入,河流水量大
8.如图示意黄河水系及年等降水量线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山,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2)刘家峡水利枢纽地处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交界线附近,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黄河D处附近河段出现凌汛现象,据此推断黄河A、B、C三处附近河段中有凌汛的是 。
(3)黄河河口—龙门段含沙量变化情况是 ;上游的兰州至河口河段,下游的桃花峪至利津河段,年平均径流量都逐渐变小,造成这两个河段年平均径流量变小的共同原因是 。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因果关系推理,将适当内容的字母填入下图相应的框内。
A.过度放牧、毁林开荒
B.没有支流汇入
C.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
D.降水集中在夏季
E.土质疏松,多空隙
① ;
② ;
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