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寡人(guǎ) 色挠(náo) 大义凛然(lán)
B.唐雎(jū) 缟素(gāo) 以头抢地(qiāng)
C.休祲(jìn)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ǎn)
D.长跪(guì) 怫然(fú) 寡人谕矣(yǔ)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 辱:____________
(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谓F:___________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____________
(4)安陵君其许寡人 许F:___________
(5)大王加惠 加:____________
惠:____________
(6)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F:_________
(7)秦王不说 说F:___________
(8)且秦灭韩亡魏 灭F:___________
(9)故不错意也 意:____________
(10)而君逆寡人者 逆F:_________
5.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天下缟素
原意为:白色丧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2)请广于君
原意为:(面积,范围)宽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
6.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夕日欲颓
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内外异法也
C. 臣未尝闻也 未尝稍降辞色
D. 怀怒未发 苍颜白发
7.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轻寡人与 与儿女讲论文义
B. 受地于先王 达于汉阴
C. 以君为长者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长跪而谢之曰 朝而往
8.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1段秦王先设骗局,以大欺小,安陵君不甘示弱,以安陵是祖先的遗产为由严词拒绝,导致矛盾激化,安陵国前程险恶,后派唐雎出使秦国。
B. 第2段中唐雎面对秦王的压力,沉着冷静,从容应战,在假设与让步中带着坚定,在反诘与蔑视中含有嘲讽,在言语中激怒秦王。
C. 文中用“不说”“怫然怒”“色挠”等词语,如同一条暗线,串连起秦王情绪的变化,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富有戏剧性。
D. 文章在人物对话中展开,自然形成对比,造成相互映衬的效果。如在意志较量方面,以“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对垒,形象对比鲜明。
9.翻译下列句子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0、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原句回答。
(1)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 , ”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的尊严。
(2)秦王恼羞成怒,以“ , , ”相威胁。
(3)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 , ”歌颂其壮举。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各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虽然( )
②秦王不说( )
③天下缟素( )
④长跪而谢之( )
⑤ 寡人谕矣(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其中人物的对白十分精彩,引人注目。
B.本文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韩的安陵国对强秦的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在秦王面前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14. 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请以文中的具体语句为例,对唐雎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富弼传(节选)
契丹乘朝廷有西夏之忧,遣使来言关南之地。地是石晋①所割,后为周世宗所取。
富弼②奉使,往见契丹主曰:“两朝继好,垂四十年,一旦求割地,何也 ”契丹主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③,将以何为④ 群臣请举兵而南,吾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
弼曰:“北朝忘章圣皇帝之大德乎?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⑤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⑥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与?抑人主当之与?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⑦者久之。
弼又曰:“雁门者,备⑧元昊也。塘水始于何承矩,事在通好前。城隍修旧,民兵亦补阙,非违约也。”契丹主曰:“虽然,吾祖宗故地,当见还耳。”弼曰:“晋以卢龙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地,皆异代事,若各求地,岂北朝之利哉?”……契丹主知不可夺⑨,自遣人来议。
【注释】①石晋:即后晋高祖石敬瑭。②富弼:北宋名相。③籍民兵:让老百姓成为士兵。④将以何为:想要干什么。⑤专:个人专有。⑥任:承担。下文的“当”亦同。⑦首肯:点头表示同意。⑧备:防备。⑨夺:改变。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轻寡人与( )
(2)长跪而谢之( )
(3)苟从诸将言( )
(4)民兵亦补阙( )
1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未尝闻也 / 尝趋百里外
C.所亡士马 / 马无故亡而入胡
C.非若是也 / 地是石晋所割
D.与臣而将四矣 / 群臣当之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乎
18.秦王和契丹主为得到土地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富弼传》中哪一句与《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受地于先王”意思差不多?
19.各用一个词概括唐雎和富弼的性格特征。
唐雎:
富弼: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互不相师
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⑥,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有删改)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实行。③绥(suí):安抚。④恣(zì):听任,任凭。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⑥周旋动静:这里指礼仪举止。周旋,应酬、揖让一类的礼仪活动。动静,行止、行动。
20.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何所履行/何陋之有
B. 孤往者尝为邺令/尝射于家圃
C. 正行此事/终日在天中行止
D. 孔子亦不师周公/亦不能有所中伤
21.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22.“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法”的意思是________。(只写序号)
23.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
1、C 2.C 3.(1)错 措 在意 (2)仓 苍 青色 4.(1)辱没、辜负 (2)对……说 (3)交换 (4)答应 (5)施予 恩惠 (6)虽然如此 (7)同“悦”,高兴 (8)灭亡 (9)意图 (10)违背
5.(1)穿白色丧服 (2)增广、扩充 6.C 7.D 8.A 9.(1).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
(2).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3).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10、.(1)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2)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3)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
11.①虽然 ②通“悦”,“高兴、愉快” ③ 穿丧服 ④道歉 ⑤明白,懂得
12、.①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②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3、B
14.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15.(1)轻视(2)道歉(3)如果(4)同“缺”
16.A
17.(1)韩国、魏国都灭亡了,可是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国土存留,只因为有您啊。
(2)如今中国疆域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严明,上下一心,北朝打算发动战争,能保住一定能获胜吗?
18.前问:前者是交换,后者是索要。后问:吾祖宗故地。
19.唐雎:有勇有谋。富弼:不卑不亢(仁而有威)。
20、C
21、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22.③
23.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家君和袁公谁也没学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