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金华市第五中学2016届九年级5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金华市第五中学2016届九年级5月联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2 12:1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年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4大题,21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考试时间为120分。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北方榆,如若一位杰出的诗人与你站在同一山岗上,他的灵感,他的激情会陡然升起,无数赞美的言词,会情不自禁地显示在你那令人感动的身躯上。同时,他会(qián) ▲ 诚地跪拜于你的脚下,双手作揖,然后仰望你的颜容,聆(A.lín B.líng)听你的心声。他只能泪流满面,咽(A. yàn B.yè)不成声;因为你写在这突兀的山岗上的诗,他是无论如何(jiǎo) ▲ 尽脑汁也描绘不出的呀!
2.诗文默写。(10分)
(1)关关雎鸠,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 ▲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 ,带来苏生。(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4) ▲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 。
(6)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表明思念家乡,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句子
是 ▲ , ▲ 。
(7)《论语》中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
▲ 。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夕日欲颓(坠落 ) 属引凄异(延长)
B.执策而临之(面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亲自)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发作) 至于斟酌损益(除去)
D.沙鸥翔集(聚集) 此人可就见(趋向)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何陋之有 环而攻之而不胜
C.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行者休于树 不求闻达于诸侯
5.名著阅读。(4分)
(1)下面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水浒》中的一个片段,请你按要求简要回答问题。(2分)
朱仝手拈长须大笑道:“卢员外,你还恁地不晓事?中了俺军师妙计,便肋生双翅,也飞不出去。快来大寨坐把交椅。”卢俊义听了大怒,挺起朴刀,直奔二人,朱仝、雷横各将兵器相迎。斗不到三合,两个回身便走。卢俊义寻思道:“须是赶翻一个,却才讨得车仗。”舍着性命,赶转山坡,两个好汉,都不见了。
这里军师妙计的内容是什么?(2分)
           ▲         
(2)下面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边城》中的一个片段,请你按要求简要回答问题。(2分)
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锣鼓喧阗大热闹,大筒烟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语段最后说:“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2分)
           ▲         
6.语言表达运用。(5分)
阅读下面新闻,结合“中国梦我的梦”,对何华顺老人以剪纸来纪念和迎接G20峰会的行为写一则微评论。
??杭州网讯 “这是市民中心,这是大金球,这些不都是我们江干的景观吗……”自从杭州确定为G20峰会的举办地后,社区剪纸轩达人何华顺老人亲自设计了一幅以江干风貌为内容的剪纸作品,来纪念和喜迎这个盛世。

今年73岁的何华顺老人,退休前是铁路部门的宣传干事。2007年,为了打造社区的特色文化,更好地继承祖国的民间艺术,他与其他几位老人一起成立了杭州市首家社区剪纸艺术沙龙——金秋花园剪纸轩。
“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对生活的喜怒哀乐。接下来,我们剪纸轩也会再设计一些展现杭州、江干风采的作品,用剪纸的形式来庆祝、来迎接G20峰会。”何华顺说。
要求:(1)100字左右.
(2)正确书写,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
           ▲         
           ▲         
           ▲         
           ▲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7—10题。(11分)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王昱
①种种无用中,最无用的是将自己的一事无成归结为读书所致——我失败不赖我,赖读书没用,要不是当初浪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书,我也许就有用了。
  ②每隔一段时间,“读书无用”的论调就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鼓吹者们言之凿凿地举出不少例子:隔壁村的张二,小学都没毕业,生意做得有模有样;刻苦用功十八年的老同学,还是个拿死工资、从牙缝里还房贷的小职员。底气之足,让我瞠目结舌。
  ③在众声喧哗的读书无用论中,我比较注意三种声音。
  ④一种读书无用论的鼓吹者,自己真没读过几天书,但或是其他能力突出,或是运气较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你的旧友聚会,或许也有这样一种悲凉的酸楚:极没文化的发小,居然成了大款。我们这些读了十七八年书的,除了学位啥也没有。他们给你倒上茅台酒、递来中华烟,再送你一句加了冰块的风凉话:文化能当饭吃啊?不错,沟通能力、交际能力、执行能力,确实很重要,“成功者”不见得都是读书人,但读不读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究竟能够走多远。
  ⑤另一种读书无用论者,确实读过几年书,甚至还有相当漂亮、镶着金边儿的学历背景。你跟他聊哲学,他能把纯粹理性批判给你讲得头头是道;你跟他谈美学,他能把斯宾诺莎、海德格尔诸人的美学观梳理得脉络清晰。回翻他的在校表现,还真是可圈可点。但眼下,知识和财富之间的转化很不尽如人意,甚至在清贫愤懑、怀才不遇中挣扎。在功利意图的驱使下,读书不是为性情的雕琢、底蕴的贮藏、襟怀的开阔,完全是为了换得利益,一旦变现受阻,就觉得读书无用。
  ⑥这些人怯于面对的事实是: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自己无用。你确实是个不错的考试选手,确实从字里行间咂摸出了些墨水味,但失去了书本的荫蔽,你再没有半分优势。你的视角局限在那几本偏狭的书本里,却不知大千世界的无限可能。你只能在故纸堆里与前人对话,却不具备在现实世界里周旋的本事。种种无用中,最无用的是将自己的一事无成归结为读书所致——我失败不赖我,赖读书没用,要不是当初浪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书,我也许就有用了。读书无用论,给他们提供了那么舒适、有面子、有理由的庇护所,那么理直气壮地回避了自己的无能。
  ⑦种种读书无用的论调中,最可恶的一种是别有用心者。明知道开卷有益,却巴不得周围所有人都沉浸在玩乐中虚掷青春。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有这么几个同学:熬夜的黑眼圈挂在脸上,偏偏大言不惭地告诉别人自己从来不学习。明知课堂所学东西的价值,非要激进地说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毫无意义。他们几乎是人格分裂的——一边拼命地读书,一边一脸厌弃地说读书无用。
  ⑧在他们看来,如果读书无用论能大肆风行,那么每多一个信奉者,自己就少一个对手。如果班上的同学都不读书,那么寥寥几个的保研名额非他莫属。如果同年进单位的新人都不读书,那么获提拔擢升机会的更有可能是自己。目光灼灼盯着一己之位,置社会风气于不顾,是为自私。比自私更浓烈的,是自卑的心理底色。这种人看似很有“谋略”,其实最没用,他不敢光明正大地迎接任何一种透明公开的挑战与竞争,只能动用这样卑劣的手腕,遮掩迫切求胜的病态竞争心理。
  ⑨在这个涌动着反智情绪的社会中,读书无用论总轻易地受到众多赞扬,读书人的悲凉处境总是被带着嘲讽的态度围观,读书人的负面信息总是被满含鄙夷地放大。说实话,我也被无数次问过,你读北大出来能干什么?不还得跟我一样工作挣钱吗?读那么多书不还得嫁为人妇吗,有什么用?对此,我想说的是:哪怕我们做着同一份工作,我不会同你一样目光灼灼地盯着眼前得失;哪怕我们都将归于家庭的琐碎,我知道琐碎之中也有诗意与温情;哪怕我们都将面对生活的苟且,我会为我的子女在嘈杂中开辟一道安静的缝隙。
⑩而如果我一无所成,我绝不拿读书无用来遮掩我的无用。因为我读过书,油墨已融入骨肉里,而你没有。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4月12日)
7.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作者认为将自己的一事无成归结为读书所致的人是所有无用者中最无用的。
B.“读书无用”的论调常常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C.鼓吹“读书无用论”的别有用心者都是人格分裂的。
D.读书人的悲凉处境总是被带着嘲讽的态度围观,读书人的负面信息总是被满含鄙夷地放大。
8.作者列了哪几种读书无用论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9.第⑨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0.第⑩段划线的句子写道:“因为我读过书,油墨已融入骨肉里,而你没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11—15题。(14分)
回报
梅寒
①拿到那纸宣判书,他脑子里只轰鸣着一句话:为什么要这样待我?!
②是的。命运真是太残酷了。他吃了那么多苦,经了那么多波折磨难,才跌跌撞撞挤进成功人士的行列,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有了香车宝马活色生香的生活,可他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间还没醒过神来,命运他老人家就要把这一切都给没收回去了,连老本儿也不给留。
③肝癌中后期,字字如冰刀,每天都在切割着他的神经。他一夜一夜地睡不着,人迅速地消瘦下去。
④用不了几天,我这盏灯就油尽灯枯喽。面对前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他只有这一句话。众亲朋也不好说什么,陪着他长吁短叹安慰一会儿,红着眼睛就走了。再犟犟不过命啊。他继续昏睡。有几次,他甚至清晰地听到死神来叩门的声音。
⑤有天你死了,你记着,你一定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自己吓死的。这话,只有跟他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妻能说得出来。
⑥他一下子被骂醒了:是啊,与其这样躺在家里被自己吓死,倒不如起来做点什么。
⑦重回那个久违的小村看看,是他醒来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⑧小村很小,在重重叠叠的大山里头。尽管来前他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无论从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可当他拄着拐杖站在村头唯一条进村的小路上,在暮色中向村子里张望时,眼泪还是“唰”一下子流出来。二十年了,他从当年的毛头小子步入中年,从当年的一穷二白到今天腰缠万贯,村外的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小村竟然还是二十年前的样子,时光在这里似乎静止了。不,小村明显被光阴漂洗得更陈旧了。倚山而建的青石小屋,还是二十年前他初次来这里时的那些草屋,只是那些屋子已经比二十年前更加破烂不堪,还是那条进村的小路,小路看来也少有人走,几乎被路边的荒草吞没了。更让他痛心的是那些从他身边走过的孩子,他们衣衫不整,浑身上下脏兮兮,看他的眼神,像看外星来物。大概,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像他那样衣着光鲜的山外人。
⑨二十年前,小村把温暖无私地送给他,却被世界遗忘在文明与进步之外。
⑩“那年我高考落榜,家里又穷,再也复读不起啊。跟着村里人南下打工,不知怎么就迷迷糊糊跟人走散了,一路走到那深山里,最后连累带饿,就晕过去……那时,小村也这么小,这么穷。可当他们听说我的事,全村人集资凑了几百块钱,又派人把我送出山……那是什么?是恩情啊。如果没有当初他们的倾囊相助,哪会有我后来的飞黄腾达……”从小村回来,他的日子里多了一桩新的心事。他跟妻子忆当年,说着说着便常常泪流满面。
⑾他体内的癌细胞应该肆虐得更凶了吧,阵阵疼痛的浪来得更加勤快凶猛。他的时间,也许真的不多了。
⑿当他指挥着大批的人,将水泥砖头沙子运送到小村村口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被惊动了。他们倾巢而出,争相跑来观看。你看他,那穿着,一看就是大人物啊。是啊是啊,要是再胖一点就会更有派。看他面相就慈善……二十年过去,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他们只当他是上天给他们送来的活菩萨,是来度他们的。修桥铺路盖学校,盼了多少年才盼来。
⒀进山进村的路都不好,工程进行得很是缓慢。他在小村的日子也越来越多,慢慢的,小村竟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很多时候,他离开远在都市的家,也离开公司,在小村里陪着那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他们一起嚼着粗茶淡饭。筹措资金,备料招工,他在城市和小村之间来回奔波,很少有时间去医院,更少有时间痛苦难过。那时,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在支撑着他前行:他要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给曾经给予他再生之恩的小村以最好的回报。
⒁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也没有人知道他来此处大兴土木的原因。他像一滴露珠,像一棵绿色植物,自然而然融进了那片茫茫的大山里。他们,已经将他视为自己身边的一位亲人,视为同他们一样的大山的儿女。
⒂他如愿以偿。当那所漂亮的山村希望小学落成时,距离医学上他的死期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学校落成典礼上,他第一次在村民们面前流下了眼泪,他说:二十多年前,我差一点饿死在这里的大山里,是这里的乡亲们给了我再生的机会。这一次,我回来,只想能为乡亲们尽一点绵薄之力。可我想不到,我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再一次将我从死神那里抢回来了……
⒃他去医院做检查,        ▲         。
11.文章第一段“拿到那纸宣判书,他脑子里只轰鸣着一句话:为什么要这样待我?!
”好在哪里?(2分)
           ▲         
12.文中在他的妻子身上着笔不多,只写到妻子说得一句话:“有天你死了,你记着,你一定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自己吓死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         
13.品味文中划线句。(4分)
①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也没有人知道他来此处大兴土木的原因。(说说“他来此处大兴土木的原因”) (2分)
           ▲         
②他像一滴露珠,像一棵绿色植物,自然而然融进了那片茫茫的大山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         
14.联系全文,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不超过40字)(2分)
           ▲         
15.结合小说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标题“回报”的理解。(4分)
           ▲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曹邺的两首古诗,完成16—17题。(4分)
官仓鼠
曹邺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四怨诗
手推呕哑车②,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注】①曹邺:字邺之,晚唐诗人,与晚唐著名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曹邺曾任郎中,刺史等官职,他的诗多是抒发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是讽刺时政,也有一些山水佳篇。②呕哑车:呕哑作响的农车。
16.这两首诗首句用词生动形象,请赏析句中加点词语。(2分)

17.两首诗的感情倾向各有侧重,请写出其不同之处?(2分)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8—21题。(10分)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①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②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三牲:牛、羊、猪。②卜:选择。
18.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两处,2分)
谧 乃 感 激 就 乡 人 席 坦 受 书 勤 力 不 怠
1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或以为痴( ▲ ) (2)辄进叔母任氏( ▲ )
(3)修身笃学( ▲ ) (4)始有高尚之志(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21.读了皇甫谧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四、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歌德曾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叔本华也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要求: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③不少于5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6初三语文模拟测试答题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4分)(1) (2)
2.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
(2)
(3)
(4)
(5) ,
(6) ,
(7) ,
3.(2分)( ) 4.(2分)( )
5.名著阅读(4分)
(1)(1分)
(2)(2分)
(3)(2分)

6. 语言表达运用(5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11分)
7.(3分)( )
8.(2分)


9.(3分)


10.(3分)


(二)(14分)
11.(2分)

12.(2分)


13.(4分)
(1)

(2)

14.(2分)

15.(4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4分)
16.(2分)

17.(2分)

(二)(10分)
18.(2分)谧 乃 感 激 就 乡 人 席 坦 受 书 勤 力 不 怠
19.(4分)(1)或 ( ) (2)辄 ( )
(3)笃( ) (4)始 ( )
20.(2分)
21.(2分)

四、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歌德曾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叔本华也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要求: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题目:













2016年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 虔 B B 绞
2. (1)在河之洲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将驱逐阴暗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6)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B(说明:A 属:连接 C作:兴起 D集:鸟停息在树上)
4.D(说明:A. 加重语气的助词 他们的 B. 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指小城
C.用 因为 D. 在 )
5.(1)吴用扮成算命先生,利用卢俊义“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口占四句卦歌,巧妙地把“卢俊义反”藏于四句之首。
(2)因为那个端午的龙舟之赛上使她遇上了心上人----英俊美好的青年傩送,与之相比,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就不能如此深刻的造翠翠心中留下印象。
6. 示例:材料中的何华顺老人退休之后发挥余热,以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来纪念和迎接G20峰会,这是践行中国梦的很好行动。我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人以自己的责任心去践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位公民都切实把这份责任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工作中,中国梦何愁实现不了? (观点2分,结合材料论述1分,语言表述1分,字数1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7—10题。(11分)
7. C
8.(自己真没读过几天书而幸运地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的人;(确实读过几年书却工作中不尽如人意的人;(别有用心的人。
9.这句话用了三个反问形成了一个排比句,写出了身为北大毕业的作者同样遭到他人的质疑,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在这个涌动着反智情绪的社会中也被质疑为读书无用的无奈与悲愤。
10.“油墨”就是指读书所得,“骨肉”是指人的内心深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可以让人的眼界更高,可以让人在琐碎中找到诗意和温情,可以让人在嘈杂中为子女开辟一道安静的缝隙。而没有读过书的人就没有这一份从容与优雅。作者用这句话有力地批驳了“读书无用”的论调。
(二)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11—15题。(14分)
11.以“他”被宣判开头,设置悬念(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2.①哀伤痛苦于事无补,积极面对才有出路(1分);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他的思想转变,决定回小村看看作铺垫(1分)
13.①二十年前,他深山迷路,村里的乡亲们曾倾囊相助(1分);他要回报新亲们的这份恩情,给他们修桥、铺路、建学校(1分)。
②运用比喻修辞,将“他”分别比作大山里的露珠和绿色植物,(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已成为大山的组成部分,与大山里的乡亲们和谐相融。(1分)
14.结果连医生们都不敢相信,他体内的癌细胞,已经荡然无存。(2分)
15.为回报二十年前山里乡亲们的救助之嗯,他出钱出力给村民修桥铺路建学校(1分);因为忙于为乡亲们做贡献,体内癌细胞全部消失,上苍回报他以新生。(1分)“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生活常常给我们带来苦难,然而我们还是要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热爱这个世界,说不定还会会收到命运赐予的惊喜(2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曹邺的两首古诗,完成16—17题。(4分)
16. “官仓老鼠大如斗”中的“斗”,用这一粮仓盛器来比喻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又点出了鼠的贪心。 “手推呕哑车”中“呕哑”,是拟声词,写出了手推农车发出的声音,表现了车的破旧,体现了老农的勤劳及生活贫寒。 17. 《官仓鼠》侧重于讽刺官吏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对不劳而食者的愤恨。《四怨诗》侧重于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8—21题。(10分)
18.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19.(1)有人(2)就(3)专注(4)才 20. 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 百家的著作。 21.只要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不管早晚,一定会有所成就。
四、写作(50分)
22.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