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第12讲
A组·基础练
1.(2024·广东卷)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 m/s,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t=1 s时,x=1.5 m处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
A.0 B.0.1 m
C.-0.1 m D.0.2 m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简谐波的波长为λ=2 m,所以周期为T===2 s,当t=1 s时,x=1.5 m处的质点运动半个周期到达波峰处,故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1 m。故选B。
2.(多选)(2024·四川内江模拟)如图,是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质点速度最大,而加速度为零的时刻分别是0.1 s、0.3 s、0.5 s、0.7 s
B.质点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为负方向最大值的时刻分别是0 s、0.4 s、0.8 s
C.质点所受的回复力方向由正变负的时刻是0.2 s
D.振动系统势能最大,而加速度为正方向最大值的时刻是0.3 s
【答案】 AB
【解析】 质点速度最大,而加速度为零的时刻质点正处于平衡位置,由振动图像可知,该时刻分别是0.1 s、0.3 s、0.5 s、0.7 s,A正确;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位移方向相反,质点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为负方向最大值的时刻质点正处于正方向位移最大处,由振动图像可知,该时刻分别是0 s、0.4 s、0.8 s,B正确;质点所受的回复力方向始终与位移方向相反,质点所受的回复力方向由正变负的时刻是0.3 s、0.7 s,C错误;振动系统势能最大时,位移最大,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位移方向相反,则振动系统势能最大,而加速度为正方向最大值的时刻是0.2 s、0.6 s,D错误。故选AB。
3.(2024·江苏卷)如图所示,水面上有O、A、B三点共线,OA=2AB,t=0时刻在O点的水面给一个扰动,t1时刻A开始振动,则B振动的时刻为( )
A.t1 B.
C.2t1 D.
【答案】 B
【解析】 机械波的波速v不变,设OA=2AB=2L,故可得t1=,可得tAB==t1,故可得B振动的时刻为t=t1+tAB=t1,故选B。
4.(多选)(2024·甘肃天水模拟)如图所示,A(4,0)点处存在甲波源,B(0,3)点处存在乙波源,t=0时两个波源同时起振,起振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振动规律分别为zA=5sin 4πt(cm)、zB=3sin 4πt(cm),两列波的波长均为λ=1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的传播速度均为3 m/s
B.t=1 s时,波源的速度最大
C.O点是振动加强点
D.t=4 s时,O点的位移为零
【答案】 BCD
【解析】 由振动规律可知,两列波周期均为T===0.5 s,两列波的传播速度均为v==2 m/s,故A错误;由波源的振动函数可知,t=0时,波源质点位于平衡位置,又t=1 s=2T,此时波源回到平衡位置,波源的振动速度最大,故B正确;两波源起振方向相同,又OA-OB=1 m=λ,所以O点是振动加强点,故C正确;t=4 s时,两列波已经传播到O点,A波引起的分位移为zA′=5sin 4π=0,B波引起的分位移为zB′=3sin 4π=0,所以t=4 s时,O点的位移为零,故D正确。故选BCD。
5.(多选)(2024·新课标全国卷)位于坐标原点O的波源在t=0时开始振动,振动图像如图所示,所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平衡位置在x=3.5 m处的质点P开始振动时,波源恰好第2次处于波谷位置,则( )
A.波的周期是0.1 s
B.波的振幅是0.2 m
C.波的传播速度是10 m/s
D.平衡位置在x=4.5 m处的质点Q开始振动时,质点P处于波峰位置
【答案】 BC
【解析】 波的周期和振幅与波源相同,故可知波的周期为T=0.2 s,振幅为A=0.2 m,故A错误,B正确;P开始振动时,波源第2次到达波谷,故可知此时经过的时间为t=T+T=0.35 s,故可得波速为v== m/s=10 m/s,故C正确;波从P传到Q点需要的时间为t′==0.1 s=T,故可知质点Q开始振动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故D错误。故选BC。
6.(多选)(2024·山东威海二模)一列横波在某介质中沿x轴传播,t=0.4 s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M、N分别是平衡位置在x1=2.0 m和x2=4.5 m处的两个质点,图乙为质点M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该波的波速为10 m/s
C.从t=0.4 s到t=0.6 s,M通过的路程为(20-5)cm
D.t=0.6 s时,N向y轴负方向振动
【答案】 BC
【解析】 由图乙可知,t=0.4 s时质点M向上振动,根据“上下坡”法可得,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错误;波长为6 m,周期为0.6 s,所以v== m/s=10 m/s,故B正确;根据质点的振动情况可知,0.4 s时,质点M的位移为5 cm,所以从t=0.4 s到t=0.6 s,M通过的路程为s=(10-5)+10=(20-5)cm,故C正确;t=0.4 s时,质点N处于负的最大位移处,所以t=0.6 s时,即经过0.2 s(三分之一个周期),N向y轴正方向振动,故D错误。故选BC。
7.(2024·河北卷)如图,一电动机带动轻杆在竖直框架平面内匀速转动,轻杆一端固定在电动机的转轴上,另一端悬挂一紫外光笔,转动时紫外光始终竖直投射至水平铺开的感光纸上,沿垂直于框架的方向匀速拖动感光纸,感光纸上就画出了描述光点振动的x-t图像。已知轻杆在竖直面内长0.1 m,电动机转速为12 r/min。该振动的圆频率和光点在12.5 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
A.0.2 rad/s,1.0 m B.0.2 rad/s,1.25 m
C.1.26 rad/s,1.0 m D.1.26 rad/s,1.25 m
【答案】 C
【解析】 紫外光在纸上的投影做的是简谐振动,电动机的转速为n=12 r/min=0.2 r/s,因此圆频率ω=2πn=0.4π=1.26 rad/s,周期为T==5 s,简谐振动的振幅即为轻杆的长度A=0.1 m,12.5 s通过的路程为s=×4A=1 m,故选C。
8.(多选)(2024·河南模拟)P、Q为x轴上相距为10 m的两个波源,P点在坐标原点,在t=0时两波源同时开始振动,如图甲所示为波源P的振动图像,图乙为波源Q在t=1 s时形成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波源形成的波速为2 m/s
B.波源Q在t=0时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振动
C.波源Q在t=0时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振动
D.P、Q之间有两个振动加强点
【答案】 BD
【解析】 由图甲可知波源P的振动周期T=2 s,波源P在t=0时沿y轴正方向振动,由图乙可知1 s内波源Q的振动形式传播了半个波长,所以波源Q的振动周期也为2 s,波长为8 m,根据波速与波长的关系,解得两波源形成的波速为v== m/s=4 m/s,故A错误;t=1 s时,波源Q产生的波传到x=6 m的位置,此时x=6 m的质点沿y轴负方向振动,则波源Q在t=0时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B正确,C错误;波源P、Q振动方向相反,则P、Q之间的振动加强点到两波源的距离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有x-(10-x)=±(2n+1)(n=0,1,2,3…),解得x=3 m或x=7 m,故P、Q之间有两个振动加强点,故D正确。故选BD。
9.(多选)(2024·福建泉州模拟)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水平方向传播,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为t=0和t=0.3 s时的波形图,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3 s。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波向左传播,周期为0.4 s
B.若波向左传播,x=1.5 m处的质点在t=0.6 s时,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若波向右传播,波速为10 m/s
D.若波向右传播,x=4 m处的质点在t=0.7 s时位于波谷
【答案】 BC
【解析】 若波向左传播,由题意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3 s,则有T=0.3 s,可得周期为T=1.2 s,由于Δt=0.6 s=T,由波形图可知,x=1.5 m处的质点在t=0.6 s时,质点处于由波谷向平衡位置振动的过程,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A错误,B正确;若波向右传播,由题意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3 s,则有T=0.3 s,可得周期为T=0.4 s,由题图可知波长为λ=4 m,则波速为v== m/s=10 m/s,由于Δt=0.7 s=1T,由波形图可知,x=4 m处的质点在t=0.7 s时位于波峰,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B组·综合练
10.(2024·云南昆明模拟)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相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两波源的平衡位置分别位于M、N两点处,O点为M、N连线的中点,两波源的振动方向平行。已知M、N两点的间距d=16 m,振动频率均为f=2.5 Hz,M处波源的振幅A1=10 cm,N处波源的振幅A2=5 cm。t=1.2 s时刻O处的质点开始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的波速大小均为 m/s
B.从t=0到t=2.2 s,O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0.5 m
C.从t=2.0 s到t=2.2 s,O处质点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经过足够长的时间,MN间(不包括M、N两点)振幅为15 cm的点共有14个
【答案】 B
【解析】 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等,由于两列简谐横波振动频率相等,则两列波的波长相等,故d-2λ=2vt,又v=λf,联立解得λ=2 m,v=5 m/s,故A错误;两列简谐横波的周期为T== s=0.4 s,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O点为M、N连线的中点,可知O处质点为振动减弱点,t=1.2 s时刻O处的质点开始振动,从t=1.2 s到t=2.2 s,O处质点振动了1 s,即T,故从t=0到t=2.2 s,O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s=×4(A1-A2)=10×(10-5)cm=50 cm=0.5 m,故B正确;t=1.2 s时刻O处的质点开始振动,从t=1.2 s到t=2 s,O处质点振动了0.8 s,即2T,可知t=2 s时刻O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从t=2 s到t=2.2 s,O处质点振动了0.2 s,即T,可知t=2 s时刻O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故从t=2.0 s到t=2.2 s,O处质点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振幅为15 cm的点为振动加强点,设振动加强点与M点的距离为x,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x-(16-x)|=λ(n=0,1,2,3…)解得x=0.5 m、1.5 m、2.5 m、3.5 m、4.5 m、5.5 m、6.5 m、7.5 m、8.5 m、9.5 m、10.5 m、11.5 m、12.5 m、13.5 m、14.5 m、15.5 m、故经过足够长的时间,MN间(不包括M、N两点)振幅为15 cm的点共有16个,故D错误。故选B。
11.(多选)(2024·山东卷)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均为2 m/s。t=0时刻二者在x=2 m处相遇,波形图如图所示。关于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5 s时,P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
B.t=0.5 s时,P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2 cm
C.t=1.0 s时,P向y轴正方向运动
D.t=1.0 s时,P向y轴负方向运动
【答案】 BC
【解析】 在0.5 s内,甲、乙两列波传播的距离均为Δx=vΔt=2×0.5 m=1 m,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t=0.5 s时,x=1 m处甲波的波谷刚好传到P处,x=3 m处乙波的平衡位置振动刚好传到P处,根据叠加原理可知,t=0.5 s时,P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2 cm,故A错误,B正确;在1.0 s内,甲、乙两列波传播的距离均为Δx′=vΔt′=2×1.0 m=2 m,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t=1.0 s时,x=0甲波的平衡位置振动刚好传到P处,x=4 m处乙波的平衡位置振动刚好传到P处,且此时两列波的振动都向y轴正方向运动,根据叠加原理可知,t=1.0 s时,P向y轴正方向运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12.(2024·黑吉辽卷)如图(a),将一弹簧振子竖直悬挂,以小球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O,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建立x轴。若将小球从弹簧原长处由静止释放,其在地球与某球状天体表面做简谐运动的图像如(b)所示(不考虑自转影响),设地球、该天体的平均密度分别为ρ1和ρ2,地球半径是该天体半径的n倍。的值为( )
A.2n B.
C. D.
【答案】 C
【解析】 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某球体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有k·4A-mg=mg,k·2A-mg′=mg′,可得g=,g′=,可得=2,设某球体天体的半径为R,在星球表面,有G=mg,G=mg′,联立可得=,故选C。
13.(多选)(2024·浙江金华三模)如图所示,在操场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10 m的圆形轨道,圆心在O处,A、B分别为圆上两点。现于A(-10 m,0)、B(10 m,0)两点分别安装了两个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振动发出简谐声波,其振动图像如下图所示。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率为v=340 m/s,两波频率均为f=68 Hz,振幅相等。甲同学从B点沿直线运动到A点(不含A、B点),乙同学从B点沿圆轨道逆时针运动半周到A点(不含A、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有7次听不到声音
B.甲同学听不到声音的位置坐标可能为(-7.5 m,0)
C.乙同学有7次听不到声音
D.乙同学听不到声音的位置坐标方程为+=5n(n=0,±1,±2,±3)
【答案】 ABC
【解析】 根据题意,由公式可知,波长为λ==5 m,因为振源反向振动,故当Δx=nλ时,是振动减弱点,听不到声音,由于=4,则有(R+x)-(R-x)=nλ(n=0,±1,±2,±3),即x=(n=0,±1,±2,±3),满足上式时,甲听不到声音,当n=0时,x=0,当n=±1时,x=±2.5 m,当n=±2时x=±5 m,当n=±3时x=±7.5 m,甲共7次听不到声音,故A、B正确;根据题意,设乙听不到声音的位置坐标为(x,y),则有-=nλ(n=0,±1,±2,±3…),且x2+y2=R2,整理可得,该同学听不见声音的点的位置坐标方程为-=5n(n=0,±1,±2,±3…),且x2+y2=100,联立可得-=5n(n=0,±1,±2,±3),可知乙同学有7次听不到声音,故C正确,D错误。故选ABC。
14.(2024·江西上饶模拟)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Q是波传播路径上的两个质点,此时质点P在平衡位置,质点Q的位移为5 cm,质点P比质点Q振动超前0.3 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质点P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4.5 cm
B.波的传播速度为0.2 m/s
C.质点Q在0.45 s内运动的路程为10 cm
D.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y=10sincm
【答案】 B
【解析】 t=0时,P、Q的位置如题图,以P点为参考,且P处于平衡位置,设其初相位为0,Q点位移是5 cm,而振幅为10 cm,则y=10sin θ,代入得5=10sin θ,θ=,即Q点的初相位为θ=,二者相位差在t=0时为,则O、P间的距离为λ=λ=3 cm,质点P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3 cm,A错误;Q点平衡位置坐标为x=λ=λ=9 cm,则波传播的速度为v==0.2 m/s,B正确;由波动周期T==1.8 s,可知,0.45 s为四分之一周期,质点Q不在平衡位置,在此四分之一周期内运动的路程大于10 cm,C错误;由同测法知,t=0时质点P向下振动,振动方程为y=-10sincm=-10sincm,D错误。故选B。
15.(2024·陕西渭南二模)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两个点波源S1、S2分别位于x轴上x1=0、x2=10 m处,它们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均从t=0开始沿y轴正方向做简谐运动,波源S1开始的振动方程为y1=5sin(5πt)cm,波源S2开始的振动方程为y2=3sin(5πt)cm,质点P位于x轴上x3=1 m处,已知质点P在t=0.1 s时开始振动,求:
(1)这两列波在介质中的波长;
(2)在t=0至t=1.3 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
【答案】 (1)4 m (2)72 cm
【解析】 (1)由题意知ω=5π rad/s,周期
T==0.4 s,
波速为v==10 m/s,
波长为λ=vT=4 m。
(2)P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
d=S2P-S1P=8 m=2λ
所以P点是振动加强点。
0~0.1 s内,P不振动;
0.1 s~0.9 s内,P只参与由波源S1产生的振动,故s1=8A=40 cm
0.9 s~1.3 s内,P同时参与由波源S1和S2产生的振动且振动加强,故s2=4(A1+A2)=32 cm
综上所述,在t=0至t=1.3 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s=s1+s2=72 c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专题五 振动与波 光学
第12讲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LC振荡和电磁波
1.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分析简谐运动的技巧
(1)物理量变化分析:以位移为桥梁,位移增大时,振动质点的回复力、加速度、势能均增大,速度、动能均减小;反之,则产生相反的变化。
(2)矢量方向分析:矢量均在其值为零时改变方向。
2.波的传播问题中四个问题
(1)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一致。
(2)传播中各质点随波振动,但并不随波迁移。
(3)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每个周期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4)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如果一个质点处于波峰,而另一质点处于波谷,则这两个质点一定是反相点。
1
机械振动
(2024·甘肃卷)如图为某单摆的振动图像,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长为1.6 m,起始时刻速度最大
B.摆长为2.5 m,起始时刻速度为零
C.摆长为1.6 m,A、C点的速度相同
D.摆长为2.5 m,A、B点的速度相同
【答案】 C
1. (2024·福建卷)某简谐振动的y-t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2 cm
B.频率2.5 Hz
C.0.1 s时速度为0
D.0.2 s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B
2. (2024·浙江金华三模)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B木板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2m的物块A通过一轻弹簧与其连接。给A一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B与水平面间的作用力刚好为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A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做简谐运动,回复力由弹簧提供
B.物体B在t1时刻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C.物体A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答案】 D
2
机械波
(2024·湖南卷)如图,健身者在公园以每分钟60次的频率上下抖动长绳的一端,长绳自右向左呈现波浪状起伏,可近似为单向传播的简谐横波。长绳上A、B两点平衡位置相距6 m,t0时刻A点位于波谷,B点位于波峰,两者之间还有一个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为3 m
B.波速为12 m/s
C.t0+0.25 s时刻,B点速度为0
D.t0+0.50 s时刻,A点速度为0
【答案】 D
(2024·广东惠州模拟)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锻炼。如图(a)所示,有种健身设施叫战绳,其用途广泛,通常可用于高强度间歇训练形式的心肺锻炼或肌肉锻炼。一次锻炼中,形成的机械波可以视为简谐波,如图(b)所示,位于原点O的质点从t=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简谐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t1=0.3 s时刻传至P点,若xOP=6 m,xPC=9 m,求:
(1)这列波的波速;
(2)这列波的周期;
(3)当C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时的时刻。
【答案】 (1)20 m/s (2)0.2 s (3)0.8 s
3
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综合
(多选)(2024·重庆卷)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一平衡位置与坐标原点距离为3米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若该波的波长大于3米。则( )
【答案】 BD
1. (2024·四川内江模拟)当上、下抖动长长的轻绳时,轻绳则呈正弦波形状。如图甲,是某轻绳产生的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传播,在t=0.25 s时的波形图,图乙为横坐标在1.5 m处P点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波向左传播,波速为2 m/s
B.再经过3.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140 cm
C.L质点比N质点先到达波峰
D.人若加快抖动轻绳,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不变
【答案】 C
2. (多选)(2024·云南昆明模拟)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如图(a),实线和虚线分别为t1=0和t2时刻的波形图,P、Q分别是平衡位置为x1=1.0 m和x2=4.0 m的两个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则( )
A.波的传播方向为x轴负方向
B.波速大小为40 m/s
C.t2的大小为0.05 s
D.从t1=0时刻起,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处所需要的时间为0.175 s
【答案】 BD
(2024·浙江6月选考)频率相同的简谐波源S1、S2和接收点M位于同一平面内,S1、S2到M的距离之差为6 m。t=0时,S1、S2同时垂直平面开始振动,M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 )
A.两列波的波长为2 m
B.两列波的起振方向均沿x正方向
C.S1和S2,在平面内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D.两列波的振幅分别为3 cm和1 cm
【答案】 B
4
波的叠加、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LC振荡与电磁波
1. (2024·安徽卷)某仪器发射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相向传播,波速v大小相等。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这两列横波( )
A.在x=9.0 m处开始相遇
B.在x=10.0 m处开始相遇
C.波峰在x=10.5 m处相遇
D.波峰在x=11.5 m处相遇
【答案】 C
2. (2024·江西卷)如图(a)所示,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飞机机翼内部缺陷。在某次检测实验中,入射波为连续的正弦信号,探头先后探测到机翼表面和缺陷表面的反射信号,分别如图(b)、(c)所示。已知超声波在机翼材料中的波速为6 300 m/s。关于这两个反射信号在探头处的叠加效果和缺陷深度d,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振动减弱;d=4.725 mm B.振动加强;d=4.725 mm
C.振动减弱;d=9.45 mm D.振动加强;d=9.45 mm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