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连北京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能够用高亢、流畅的声音表现藏族人民对修建川藏公路的感激之情。
2. 在歌唱中感受四川巴塘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在律动中体验巴塘弦子这种藏族音乐舞蹈的形式与特点,在活动中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聆听、模仿的方法把握歌曲旋律的音准,唱准歌曲的旋律。
2. 在模仿中初步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通过歌唱和舞蹈的结合感受、体验巴塘弦子的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够用高亢、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知道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巴塘的藏族民歌。
2. 了解巴塘弦子这种藏族歌舞形式,能够边演唱歌曲边随音乐作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
2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音乐情绪,能够听辨判断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初步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能够听辨童声齐唱、童声合唱、童声独唱等演唱形式,能够随着音乐的伴奏准确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能够根据已知初步判断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但对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很少,只是在二年级的学唱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中初步接触。本课是目前阶段所接触的第二首藏族民歌,但是在学生平时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与介绍,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例如《北京的金山上》、《青藏高原》、《天路》等歌曲,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高亢、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在歌唱和舞蹈中感受和体验巴塘弦子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歌曲长音时值的准确;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阶段目标:以歌曲旋律走向的骨干音作为发声练习旋律,在训练音准的同时也对声音进行训练。
设计意图:以歌曲旋律走向的骨干音作为发声练习旋律,不仅训练学生聆听音乐、模唱音高的能力,也是对学生发声练习的一种训练方式,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与掌握歌曲旋律的走向及音准,为学唱歌曲创设氛围。
(二)导入新课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歌曲的片段,初步让学生了解藏族歌曲风格特点的理解。
播放《青藏高原》片段,提问歌曲是属于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以聆听回答问题的形式来检测学生本课的学习情况,加深对藏族音乐风格特点的认知,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基础。
阶段目标:通过带问题聆听歌曲的方式,关注藏族歌曲演唱风格特点,并尝试运用到歌曲的表现中。
聆听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天路》《坐着火车去拉萨》,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关注藏族歌曲演唱的特点。
问题:歌曲演唱的声音有什么特点?(高亢、嘹亮)
歌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婉转 悠扬)
(三)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通过学唱、分析,初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能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师介绍歌曲:歌曲的名字《巴塘连北京》是一首四川巴塘的藏族民歌。巴塘县地处四川省西北边陲,驻地原系四山重合,绿野中开的一片草地,放牧牛羊,到处一片“咩咩”叫声,藏语“咩”即为“巴”音,因而以声音定地名,取名“巴塘”。 古往今来,一直有“上有天堂,下有巴塘;内有苏杭,外有巴塘”的美称。但是过去交通很不方便,自从修起了川藏公路,使巴塘和外界的联系更加畅通了,藏族人民为了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唱起此歌。
4. 学唱歌词。
(1)初听歌曲《巴塘连北京》提问: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旋律优美、婉转、节奏舒缓、稍慢)(旋律一字多音,长音多,节奏疏密结合)
(2)教师范唱《巴塘连北京》提问提问:歌曲分几个乐句?(上下句结构)(学生可能会说四个乐句,教师引导分析,通过视唱乐谱得出分为上下两句,每句结尾以长音结束,有稳定的感觉。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再听《巴塘连北京》请同学们轻声唱歌词。提问:那一句比较难?(解决难点,一字多音处)
(5) 完整演唱歌词。
设计意图:从歌曲的音乐风格入手,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学唱的过程中以唱歌谱解决音准问题的形式。
(四)表现歌曲
介绍:巴塘弦子,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由于歌舞时男子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故称“弦子”,歌舞以琴手为核心,整个舞蹈的节奏由琴手来掌握。
巴塘弦子结构简练,音乐极富歌唱性。曲调优美,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它的故乡就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迄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4. 观看四川巴塘弦子歌舞的片断《卓玛》
出示问题:舞蹈演员都用了哪些动作?谁能模仿一下?
(五 )边律动边演唱歌曲。
1. 教师示范动作,学生模仿动作。
2. 听歌曲前奏,看教师做动作示范。
听歌曲前奏学做动作。
3. 完整听歌曲,前奏做动作,其他部分模仿老师做动作。
4. 学习动作:脚下不动,一乐句双手交替前后摆动;
二乐句双手交替向外撩手。(一拍一动)
5. 完整随音乐学做动作。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按节奏读歌词入手,导入藏族基本舞蹈动作口诀,为学习舞蹈动作打基础,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以动作为歌曲打恒拍,并引导学生聆听歌词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在加深歌曲的印象的同时,为解决难点打基础。
设计意图:藏族歌曲的演唱别具特点,巴塘弦子这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对学生来说更是知之甚少。通过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的方式,使学生视、听、想相结合,加深对藏族风格特点的了解,并初步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从而在演唱与律动中进一步体验与感受。
(六)课堂小结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高亢嘹亮。藏族的歌舞艺术非常丰富多彩,有一些汉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乐的特点创作了一些诸如《青藏高原》、《天路》一类的歌曲,用歌声来抒发藏族人们真挚的感情。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们有机会能够乘着“天路”真正去到美丽的西藏,身临其境的感受那里的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