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火塘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迷人的火塘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6-02 13: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迷人的火塘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看侗乡了解侗族风土人情,能用有感情、统一、有气息的演唱第一部分。
2、通过唱侗乡巧妙的将游戏融入二声部教学,使学生能用比较和谐的音准演唱歌曲。
3、通过舞侗乡手势律动结合音乐欣赏发挥不同层次的学生层次的特长,树立学生自信、积极、主动的演唱歌曲。
2学情分析
本班同学大部分来自城乡结合部,周围缺少比较浓郁的艺术氛围。在第一课时中很多同学不肯唱出声音,羞于表现自己。但是他们具有比较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节奏感较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综合性的艺术表演活动中。能够在演唱的同时又乐器进行简单的伴奏。少数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集体舞、铜管乐队的训练。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和音乐相关的科目,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随着年纪的增长,很多同学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明显降低,男生主要是开始变声期,声带开始沙哑低沉。还有部分同学先天因素缺乏音准概念,尤其是二声部的合唱的确很难驾驭,对于这些同学教师不能放弃,要不断的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老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树立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减少畏难情绪。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师生互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感受歌曲、进入情境、
播放音乐碟片,带领学生学习典型的侗族舞蹈动作(手部律动)走入教室。
看侗乡
欣赏侗族风光。
介绍侗族三宝(鼓楼、风雨桥、侗族大歌)
看侗族歌舞表演
拍一拍
在设计的时候引导学生进一步听赏音乐。全体进行节奏练习。
1、简单的四拍子节奏
2、用问候语:501来了!解决切分音的节奏。
(稳、均匀、悠长)
四、音阶练习
结合音乐特点演唱简单的音阶。
1、唱长音
2、注意音的上下关系,辅助音准概念。
3、学会用耳朵唱歌。
四、体会第一乐段在力度和情绪上是如何处理,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五、完整演唱第一段
钢琴弹奏,学生带着气息、节奏感、音准来演唱。
唱侗乡
听一听
听一听第二段的演唱形式。
节奏手势练习
结合第二段的旋律,进行节奏练习。
找准节奏的拍点,低声部同学可以很准确的找到自己声部的节奏。
拍一拍
在第一段节奏基础上,尝试创编符合第二段旋律的节奏。
唱一唱
唱一唱第二乐段。
唱一唱几组简单的双音。
从双音练习中,完成第二乐段的旋律从教学。
(采用对歌的形式。选取最难掌握的小节)。
2二声部段落哼唱练习。
(低声部哼唱,可以更好的调整音高进一步熟悉旋律。)
体会第二段乐曲在力度和情绪上的变化。
3演唱第二乐段。
结合动作手势、气息比较和谐的进行二声部演唱。
钢琴伴奏
舞侗乡
全首歌曲演唱。
完整的演唱歌曲,提醒音准容易发生偏差的关键地方。
加入伴奏、手势、演唱。边唱边听、边想边看。
请大家回去后设计几个符合乐曲要求的动作或者手势、节奏。
扩展:
1.欣赏侗族大歌《蝉之歌》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多声部、无伴奏。
2、回家收集和侗族有关的资料。
(语言、音像)
回顾:
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但是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通过和大家一起学习,感受到了侗族火塘边那美好的情景。那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都由哪些收获呢?
学生一边学习动作,一边听赏歌曲。
学生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通过视频了解侗族歌舞的基本特点。
敲一敲节奏、念一念节奏
听唱音阶,进一步感受旋律
听 和 唱 相结合
说问候语
第一段表现的是侗家山寨的晚上一轮明月挂在天上,大家围坐在或塘边弹着琵琶、表现了抒情、幽静的意境。力度用中弱,情绪要优美。
学生综合第一段演唱要素进行演唱。
学生静心聆听。回答演唱形式。
跟随手势掌握这段旋律的节奏走向。
初步尝试节奏的创编
以对歌的方式练习高低声部交替的段落。
学生在听的基础上,采用哼鸣、对歌的方式了解自己声部在音准方面的感受和要求。
学生回答:力度是强的情绪变的热烈欢快。
学生用比较和谐的音准、力度、情绪演唱第二乐段。
站好队形,分成火苗、打击、演唱三个小组边走边唱。
学生设计动作,为下节课做预备。
学生欣赏《蝉之歌》,激发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
学生回答。
学生在进教室的过程中就已经基本熟悉了基本旋律。
少数民族的歌曲,学生最感兴趣。以侗族风光为切入点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了歌曲表演视频,为下节课的创编活动打好基础。
进一部巩固四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
用问候语,解决枯燥的切分音节奏的学习。
音阶的演唱,为学生有比较的音准铺好前提。
加深音准、气息、音色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问题回答进一步听赏歌曲
单纯的节奏教学还是加上手势动作学生接受的快。
无论学生的创编是否正确或者滑稽,教师都要保护学生创作的热情。
对歌,这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学生很好奇也很想尝试。运用这个形式可以较好的缓解演唱二声部时的紧张情绪。
巩固低声部的演唱,哼唱可以使低声部快速找到自己声部的旋律。
找出唱得好的地方,队不足地方提出意见。必要的时候要及时纠正。
为下节课的创编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设计。
及时的扩展他们感兴趣的范围,同时引导和鼓励他们收集相关资料。
学生梳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