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花篮 课件+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编花篮 课件+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6-02 13:46:04

文档简介

编花篮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明亮的声音,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编花篮》。
2、在音乐活动中唱好前倚音、附点音符、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及长时值音、下滑音。
3、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以及河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赞美。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附点音符、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前倚音、下滑音。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课件出示各种鲜花图片,同时伴有《编花篮》伴奏曲,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鲜花,我最喜欢的花是河南洛阳的牡丹,大家有没有兴趣随老师一起去河南看一看?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在导入的环节,有意无意识地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2【讲授】编花篮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织的情景。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摘到鲜美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2)师生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朗读歌词。
(3)了解歌词押韵和运用衬词的特点。
5.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1)引导学生用La演唱歌曲旋律。
(2)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3)学习演唱歌词。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4)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和下滑音。
(5)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下滑音、难点乐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6)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部分
聆听凤凰传奇版《编花篮》
五、小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最后在蒋大为老师的《牡丹之歌》声中结束音乐课)
二、走进河南,开展新课
1、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
师:河南的音乐文化也非常有名,有著名的地方戏曲——豫剧。咱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吧。(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
师:听完了是不是觉得另有一番风味啊?那是因为这段豫剧是用哪里的方言演唱的?
生:河南。
师:对,大家一猜就猜到了,其实除了戏曲,民歌也是由方言演变而来的一种音乐体裁。河南民歌的特点就是节奏鲜明、吐字清晰、通俗易懂。今天我就来学习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放音乐)
2、出示歌谱,放伴奏,教师范唱。
师:采用普通话的方法演唱歌曲
三、反复练唱,唱会唱好。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师: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
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
(提示:第一小节与最后一句带有河南方言的色彩,演唱时注意前倚音时值很短,方言对于民歌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并介绍伴奏乐器三弦(民族弹拨乐器)。
4.理解歌词
(1)录音范唱歌曲。
课件28张PPT。《编花篮》想一想
这个舞蹈属于哪个地方?并且舞蹈中模仿的哪种动物?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编花篮想一想
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前倚音具有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编花篮思考
歌曲的情绪是喜悦的还是悲伤的?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喜悦的。
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织的情景。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摘到鲜美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编花篮读一读歌词
找找歌词的特点?押韵衬词编花篮找一找
哪一句有重复的歌词出现?编花篮找一找
哪一句的旋律有重复?编花篮唱一唱
继续学习没有学过的乐句凤凰传奇《编花篮》蒋大为《牡丹之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