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各小题。
小语说: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品读隽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弥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吸引我们探寻bān ① 斓的世界。
小文说:听了你讲的话,使我想起了我们一起学习那些经典课文的过程。在江南赵庄皎洁的月光下,我们和迅哥儿同看一台好戏;在革命老区延安,我们品尝了美味的糜子、米酒和油馍;在黄土高原上,我们感受了一场不容束缚、不容羁绊、不容闭塞的震hàn ② 人心的安塞腰鼓;在吴伯箫家乡静mù ③ 的庭院里,我们看到了那盏暖融融的灯笼……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都在我们眼前一一展现。
1、依次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jiāo mí jī sāi B.jiǎo méi jī sè
C. jiǎo mí jì sāi D.jiāo méi jì sè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班 ②憾 ③暮
B.①班 ②撼 ③睦
C.①斑 ②撼 ③穆
D.①斑 ②憾 ③慕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这里的鸟类__________反嘴鹬、红嘴鸥和灰雁居多。它们在湖面上时而逍遥地游弋,时而__________冲天而起,像喷泉的水花一样在空中翻飞起舞。这来自大自然的舞蹈__________着人的心绪足以__________心头所有的烦恼。
A.由 悠闲 拨弄 洗刷 B.由 散漫 撩拨 洗刷
C.以 散漫 拨弄 冲散 D.以 悠闲 撩拨 冲散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线上游览活动,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走进”武侯祠。
B. 随着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C.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比赛项目,有滑雪、冰球等7个大项109个小项组成。
D. 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张伯苓先生80多年前就发出了“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D.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璨若星河的篇章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代代流淌。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 B.②③⑤⑥①④
C.④②⑤③⑥① D.④②③⑤①⑥
7.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主题 内容解读 出处
执着追寻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男子的执着追寻与伊人的若即若离。 《蒹葭》
深切思念 (2)“挑分达兮,________________,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表现女子的思念之深。 《子衿》
绚丽美景 (3)忽逢桃源的渔人,惊艳于“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绚丽之景。 《桃花源记》
求仕之心 (4)孟浩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以临渊羡鱼情,委婉表达了自己的从政心愿。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离别鼓励 (5)王勃在分别时,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安慰并鼓励朋友四海之内存知己,一扫千古愁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名著阅读
“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就是先选择感兴趣的内容重点阅读,然后再去寻找新的兴趣点扩展到其他部分,进而阅读整本书,请你根据《经典常谈》目录和下面的文章篇目以及自己的学习体验,提出推荐意见。
《经典常谈》目录:《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①学习《<论语>十二章》和《<孟子>三章》后,可去选读______________;
②学习《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和《愚公移山》后,可去选读________________;
③学习《观沧海》《饮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可去选读_______________;
④学习《周亚夫军细柳》后可去选读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
班级将开展“心中有国,青年有为”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小题。
(1).任务一: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风华正茂的她选择告别繁华,扎根基层,反哺家乡。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而创作的30集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将于10月7日起在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黄金档播出。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根据“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改编。生动展现了青年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事业、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2).任务二:你是学校校报记者,将要对下面的人物进行采访,请你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杨宁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是党二十大的代表,从2010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算起。杨宁扎根苗寨12年。12年来,她多方请教专家,不断摸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村里发展的特色产业——香糯稻米和高山泉水西瓜。历经一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役,2020年全村成功脱贫摘帽。谈及下一个10年。这位耿直的苗家妹子说,自己将继续扎根苗寨,把美好青春献给家乡、献给父老乡亲。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 本诗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11.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确实 ④浣:洗
1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偶舍骑步行/屋舍俨然 B.甫行数里/复行数十步
C.见四野禾苗油油然/屋舍俨然 D.其俗洵美矣/其中往来种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
14.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余 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 也。
15.甲乙两文所展示的生活图景很接近,但两文所寄托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两文分别说说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微雕是一种微小精细的雕刻技法。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过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皇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王叔远的核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早期受观看和雕刻设备的限制,微观雕刻较少,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能够用于观看更微小物体的仪器和极精细又坚韧的工具出现,致使微雕作品越来越小,雕刻难度也越来越大。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很多微雕作品画面上常常兼有微刻诗词或文章,此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微刻文字书法效果的重要性。那些虽刻得细微的某些作品无非蚁足一堆,在放大镜下观察,波磔点划,不成样子,字形或呆板,或歪斜,或扭曲,实不足取,微雕作品上的微刻功力如何,也成了评判微雕作品成败的标准。
【材料二】
好的工具在制造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由机床制造的,具有宏观结构的器件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高信息容量的需求,纳米制造能力的光刻机成为新时代的制造之王,顾名思义,所谓光刻机,以光为媒介,刻画微纳于方寸之间,实现各种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图形加工。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能够加上的最细线条已经达到13纳米。光刻机如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用的电脑、电视显示屏之所以能够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各种图形,得益于光刻机在面板上加工的一个个像素图形;家用LED灯等产品之所以能够发光,正是源于其上通过光刻手段加工出来的正负极结构;在电脑里面的CPU能够实现各种快速运算,依靠的是其内部由光刻机加工出来的各种传感器,信息时代,光刻机不仅能够完成电脑CPU、FPGA(现场可编程门列阵)等传统意义上的芯片制造,而且是平板显示,LED、传感器等具有一定功能和一定集成度的“广义芯片”的主要加工手段。可以这样说,作为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光刻机所加工的各类“芯片”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材料三】
根据色彩,叶雕作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原色叶雕,即体现原叶色形的作品;第二种是变色叶雕,是对原色叶雕进行创新后形成的新品种;第三种是拼色叶雕,利用不同植物叶片的多种色彩,根据作品要求刻成各种图案进行拼色处理。拼色叶雕运用了多种树叶,是一种新型的叶雕创作形式,比较适合用来表现复杂的主题和较大的场景。
【材料四】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上四则材料介绍了微雕历史、微雕工具、微雕类型和微雕作品。
B.随着科技的发展,更精巧的工具出现了,微雕对雕刻人的技艺要求越来越低。
C.电脑的CPU能够实现各种快速运算,依靠的是内部由光刻机加工出来的各种传感器。
D.叶雕作品《风穿牡丹》属于拼色叶雕。
17.下列对材料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加点的词语“常常”删掉后,句意没有改变。
B.【材料二】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
C.【材料三】]的语言具有条理清晰的特点。
D.【材料四】的语言既简洁又生动。
18.【材料四】说明了微雕作品核舟的①_________部分,按照②________顺序来介绍,运用③________的说明方法表现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
(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①黑夜里,总有人把火把高高举起,照亮世界,照亮爱!“我是党员,我先上!”“如果交路排不开的话,就安排给我。”“怕吗?谁不怕!上吗?必须上!”“等我回来,我不能掉队”……“108名动车司机集体选择逆行而上”的故事令人无数网友感动,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机务段的动车司机。战“役”路上,他们每天无所畏惧,坚守岗位,把动车组列车开进湖北境内的恩施站,与武汉局的司机兄弟们跑“接力”。因为零距离接触疫区,他们每次值乘归来,所有动车司机的家属几乎作出同样选择:支持丈夫,带着孩子回父母家,把房子腾出来,让他们安心在家隔离。这一群人用行动告诉我们有信仰的人才有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是一种境界。
②心系人民,心系祖国,有信仰才让他们勇敢无畏!从“请命赴前线,家国都要安”的一封封请战书,到在战疫一线向崇高信仰靠拢的一份份入党申请书写下对党的忠诚。面对捉摸不透的病毒,广大医护人员抗击疫情、救治患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人间大爱。这些英雄的儿女奋不顾身地冲向了战场,纵然如飞蛾扑火,也要把光明的火种带到人间!
③有信仰能凝聚起人心。在抗击疫情的危难时刻,涌现出这样一批勇敢的逆行者。他们,是为了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5+2”“白加黑”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的建筑工人;他们,是为保障疫情防治物资供应,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忙碌在车间的生产工人;他们,是日夜奋战,英勇地驾驶着高铁驰援武汉,替我们负重前行的高铁人。他们心中有爱,有责任有担当,用信仰照亮战“疫”路上的黑暗,用行动凝聚战“疫”的磅礴力量。在这些奉献者身上,我们体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④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他们因为有信仰所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两弹一星”科研人员放弃大城市生活、向戈壁滩进发,用热血和生命推动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无数像王进喜一样的石油“铁人”,不怕苦累,无惧牺牲,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守岛英雄王继才,放弃老家安稳的生活,在边疆孤岛把最美年华献给海防事业……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信仰。
⑤用信仰照亮黑暗,用行动凝聚磅礴的力量。一颗星也许光芒微弱,但千万颗星汇聚在一起,就能点亮黑夜。心中有信仰,他们的信仰就是对党的忠诚,他们的力量来源于强大祖国的支撑,来源于人民的信任和爱。
(选自《经济日报》2020年3月2日,有改动)
19.说说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20.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21.说一说文章的论证思路。
22.为文章的第二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五)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藕荷色羊绒衫
刘心武
她被老同学们动员很久,才加入了同窗微信群,但她基本上只是浏览别人的微信,自己极少回应发言,表情包不会用,音频对话罕有响应,视频通话更不愿意。但若干同窗并不因她孤僻而疏离她。前几天就有人问她:重阳节登高了吗?她回答:又读《红楼梦》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呢,仿佛和薛宝琴及其丫头小螺同立在那琉璃世界的山坡上,共览美景啦;还有问她:赏菊了吗?她当然把《红楼梦》里的菊花诗再诵读了一遍。但有问她:今年重阳节晚辈孝敬的是什么呀?还是菊花糕吗?她心里就不大淡定了。
老伴去世五年了。她独居。儿子儿媳孙女儿住得远。儿子在外企,儿媳妇在国企,孙女儿大学刚毕业跟几个同窗联袂创业。晚辈们自打中秋节以后就再没来看她,这倒还罢了,却也基本上没来电话聊天。算起来一人来过一次电话问候吧,问忙吗?回答是“忙倒不忙”“还行吧”“瞎忙”,话比以往少。不免有些挂念。
今年重阳节不在双休日,晚辈们没来看望很正常,但现在年轻人多能网购,前面几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如她的生日、端午节,也都不在双休日,人没来,却总有快递小哥按响门铃,送来晚辈们网购的应景应节礼物,虽说隔些天晚辈人来了,嗔怪他们多事,“人来时带东西就好,何必非咬定正日子”,心里却暖暖的,这不,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心里就有点子空落落的了。
重阳节过后的那个星期日下午,门铃脆响,开门一迎,三张笑脸。“妈”“奶奶”的热乎呼唤重叠在一起。
原来,儿子儿媳妇孙女儿,一上午转了三个商场,为的是给她孝敬一件羊绒衫。不免嗔怪:“现在不是什么都能从网上买到吗?怎么非得到实体店买?又怎么要转悠三个商场?什么精怪的羊绒衫?齁贵的吧?奢侈品我可不要!”
儿媳妇就把那精挑细选买来的羊绒衫从包装匣里取出来,抖开,举起给她看:“妈,怎么样?这颜色,绝了吧?”儿子、孙女儿站在儿媳妇两边,都笑吟吟地等待她作出反应。
“天呀!藕荷色的!”她激动得不行。
立刻理解了:藕荷色的羊绒衫,网购未必有货,就是有货,根据图片买来恐怕打开一看也难理想,而且实体店里也未必都备有这种颜色的货,难怪转到第三家商场才终于心想事成。
立刻试穿,立刻照镜,合身,雅丽,镜子里绽放出四张如花的笑脸。
大家围坐到沙发茶话。她满脸放光,说:“原来你们记住了我以前说过的话。《红楼梦》里写到颜色的地方多了。贾母说那种软烟罗的纺织品,几种颜色呀?一种雨过天青,一种秋香色,一种松绿色,一种银红色。宝玉跟宝钗的丫头莺儿有关于颜色搭配的对话,怎么说的呀?大红要配黑色,松花色要配桃红色,葱绿要配柳黄……书里还常提到玉色,有人以为玉色等同白色,不对,玉色比白色略暗却又润泽……当然啦,你们记住了,我最喜欢的,是藕荷色。书里起码三次写到藕荷色。林黛玉的床帐是藕荷色的,宝玉一次穿着簇新的藕荷色纱衫,鸳鸯抗婚,穿的也是藕荷色绫袄……有人说藕荷色属于暖色,说得不准,藕荷色是中国画颜料里头的花青色和胭脂色调出来的,如果胭脂成分多些,那当然比较暖,如果花青色成分多了,就往紫色靠,那就又偏冷了,依我看,你们买的这件,属于最得宜的藕荷色,既不偏暖也不偏冷,很温馨,极雅致……”但她低头抚摸那羊绒衫下摆时,不禁问:“哎呀,很昂贵吧?从实招来,究竟多少钱买的?”
儿子报出价格,确实不菲,但安慰母亲:“我们三个人集体孝敬您的,一分摊,也就不算奢侈了。”
她眼光扫视三个晚辈:“你们都顺遂吗?”三个人都笑了。儿子说:“妈,您就继续沉浸在您所喜爱的《红楼梦》世界里,安度晚年吧!”儿媳妇说:“您别为我们操心啦!”孙女儿依偎到她怀里,她搂住孙女儿,心里汪着蜜水儿。
(选自《今晚报》,有改动)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4.文章开篇写她诵读《红楼梦》中的诗句的细节有何表达作用?
25.看到晚辈为她买的“藕荷色”羊绒衫,“她激动得不行”的原因是什么?
26.请你自选角度,品析选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27.文章以“藕荷色羊绒衫”为题有什么含义?
28.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写一段评论性的文字。(不超过100字)
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吃晚饭时,全家人都围在了桌前,看到儿孙满堂,两位老人自然很高兴,张爷爷一时高兴也喝了点酒。老人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低头玩手机,老人开始不高兴了。看大家都不和他说话,老人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说完之后摔了眼前的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
29.结合文章结尾一段,探究作品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三、作文
3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5年蛇年春晚,王菲在歌曲《世界赠予我的》歌词中唱道: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赠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世界赠予我拥有,也赠予我回敬;赠我小小一扇窗,也赠予我屋顶;赠我一个名,又渐渐长大的年龄;赠我一首诗,又悄悄读得很安静。泰戈尔也曾在诗中写道:“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史铁生21岁终身瘫痪,却写成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震撼人心的作品。他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世界赠予我们的,从来都不是单一的馈赠,而是光明与阴影交织,欢欣与痛苦并存。
你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吗?请以“世界赠予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请补全题目再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
1、B 2、C 3.D 4.A 5.D 6.C 7.①. 溯游从之 ②. 宛在水中沚 ③. 在城阙兮 ④. 如三月兮 ⑤. 芳草鲜美 ⑥. 落英缤纷 ⑦. 坐观垂钓者 ⑧. 徒有羡鱼情 ⑨. 海内存知己 ⑩. 天涯若比邻 8.①. “四书”第七(或诸子第十或文第十三) ②. 诸子第十(或文第十三) ③. 诗第十二 ④. 《史记》《汉书》第九(或文第十三)9.(1).示例:以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将在央视八套播出。 (2).示例一:杨书记,是什么信念让您扎根苗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
示例二:杨书记,您在苗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期间,遇到过哪些挫折?
10. 比兴手法。起兴并统领全篇,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通过景物描写点明时节和地点,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与色调,烘托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起兴并统领全篇,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通过景物描写点明时节和地点,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与色调,烘托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
11. 描绘出“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盼望与“伊人”相会而不可得的无限惆怅、苦闷之情。
12.A
13.(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2)大概这是江北的风俗,妇女们也参与耕田劳作。
14.余顾而慕之 /以为此一家之中 /有万物得所之意/ 自恨不如远甚也。
15.甲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陶渊明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乙文通过描绘一幅闲适安逸的农家乐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安宁生活的羡慕向往之情以及未能比及的遗憾之情。
16. B 17. A
18. ①. 船头 ②. 逻辑(或从主到次或从中间到两边) ③. 摹状貌或作比较
19.要学会逼自己静心读书,深知书中精义
20.写“好读书的坏处”是为了树立一个靶子,为“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处”做铺垫,二者形成对比,凸显了读书的好处。
2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是为了论证上文“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的观点。
22.示例:精读就是静心坐下,吟味、深究,反复阅读,感悟内容。例如:阅读《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时,就要仔细阅读,弄清楚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这与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红孩儿有关。如果不仔细阅读,就无法理解“借扇”的艰难。
23.文章主要叙述了儿子儿媳孙女尊重“她”的爱好,买衣服精心选择“她”喜欢的颜色(藕荷色),突出表现了晚辈的贴心和孝心。
24.表现她志趣高雅,热爱读书;为下文叙写晚辈为她买藕荷色羊绒衫及她解释“藕荷色”作铺垫。
25.藕荷色羊绒衫是她的最爱,梦寐以求的东西;这件羊绒衫是晚辈孝敬她的,代表着他们的一份孝心。
26.示例一:运用动作描写,动词“依偎”写出孙女儿的纯真可爱,动词“搂”体现她的慈祥关爱。示例二:“心里汪着蜜水儿”运用心理描写及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沉浸在浓浓亲情中的幸福甜蜜。
27. “藕荷色羊绒衫”是晚辈们送给她的一件色调极其温馨、极其雅致的礼物,代表着晚辈们的一片孝心,同时也象征了互敬互爱的亲情。
28.示例:新闻中的老人因晚辈聚餐只顾低头玩手机,愤而摔盘,令人心酸。手机、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但也疏远了亲情。我们应像选文中的晚辈那样,抽空看望长辈,陪他们聊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不应让网络中的虚拟社交,淡漠了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29.示例:①文章以阖家欢乐,其乐融融的家庭场景作结,寄寓了作者对尊老爱幼、和谐家庭关系的肯定;②晚辈为了迎合母亲的文化喜好,跑了多家实体店买藕荷色羊绒衫,肯定了年轻人对中国传统美德“孝道”的传扬;③“她”不喜欢交往,沉迷于《红楼梦》的世界,肯定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活状态;④“她”对孩子们讲述《红楼梦》中与“藕荷色”相关的情节,肯定了传统文化对人的文化滋养。
3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