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半期考试
物理答题卡
姓名 班级 座号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姓名、班级、座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选择题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非选择题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笔迹清楚。 4.保持卡面清洁,严禁折叠,严禁做标记。
填 涂样 例 正确填涂错误填涂 缺考 (考生禁涂)
第Ⅰ卷 选择题(共46分) (用2B铅笔填涂)
1 5 9 2 6 10 3 7 4 8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4分) (须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中性笔书写)
11. 实验题(共6分)(1) (2) (3) 12. 实验题(共10分)(1) (2) (3)
13.(共10分)
14.(共12分)
15.(共16分)2024—2025 学年度下期高 2026 届半期考试参考答案
1. D
2. B
3. A
4. B
5. C
6. C
7. C
8. CD
9. AC
10. BC
2
11. 0.0092 不变 (每空 2 分)
4 2
12. AD (2 分) 0.700 (2 分) 大于 (3 分) CD (3 分)
13. (共 10 分)
(1)最长时间为从 C 点射出的光线,则 = (√2 1) (2 分)
c
n = (2 分)
v
2( 2 1)R
解得 t = (1 分)
c
(2)若射到 E 点和 G 点的光线恰能发生全反射,可知射到 AE 之间和 GB 之间的光线都能从透明光学部件中射
出,如图所示
1
由 sinC = (1 分)
n
解得 C = 30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EOG = 90 2 30 = 30 (2 分)
60 1
在发射器 S 开始转动的一个周期内,能观察到 AC 面和 BC 面上有光斑的时间为 t = T = T (2 分)
360 6
14. (共 12 分)
2
(1) = = 10rad/s ………………………………(1 分)
x=Asin t=0.5sin10t(m) ………………………………(1 分)
v=A cos t=5cos10t(m/s) ………………………………(2 分)
Em=BLvm=1V ………………………………………………(1 分)
3
R 总= +r=2Ω ………………………………………………(1 分)
2
I = m = 0.5A ………………………………………………(1 分)
总
1 √2 √2
IA= Im= A …………………………………………(1 分)
2 2 8
(2)a=-A 2sin t=-50sin10t(m/s2) ………………………(2 分)
F-BLImcos t=ma …………………………………(1 分)
= 0.5sin10 + 0.1cos10 (N) ………………………(1 分)2024—2025 学年度下期高 2026 届半期考试
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7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4 分;8-10 小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
项符合题意,选对得 6分,选对不全得 3分,选错或不选得 0分,共 46分)
1. 一个简单的门窗防盗报警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门的上沿嵌入一块永磁体,为
实现报警功能,最适合的传感器是( )
A.光敏电阻 B.电阻应变片 C.热敏电阻 D.干簧管
2. 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离不开无线电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随着 5G 时代的来
临,信号频率进一步提升。下列关于接收无线电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才能在接收电路中产生振荡电流
B.4G 信号电磁波和 5G 信号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等
C.传播方式中依靠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的无线电波叫作地波
D.调频和调幅是指改变信号的频率或者振幅后直接发射出去
3.如图所示为光分别通过狭缝、圆孔后产生的衍射图样(缝和孔的形状标于各图的右下方)。当光通过
正四边形小孔时,会在光屏上产生的衍射图样是下列四幅图中哪个( )
A. B. C. D.
4.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0).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
sin i
为负值(n<0),称为负折射率材料.位于空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 i与折射角 r依然满足 =n,但是折
sin r
射线与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现空气中有一上下表面平行的负折射率材料,一束
电磁波从其上表面射入,下表面射出.若该材料对此电磁波的折射率 n=-1,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
的传播路径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共 4 页 第1页
10. 某同学将一带绝缘外层的闭合导线框折叠两点后,扭成如图所示的形状,折叠后形成的两个正方形的
边长均为√2 ,线框的粗细忽略不计,总电阻为 ,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空间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磁场,
每部分磁场的宽度均为 ,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0。在外力 的作用下,该线框以速度 水平向右匀速进入
磁场。不考虑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以线框开始进入磁场的时刻为 = 0时刻,则( )
2
A. = 时,流过线框的电流为零
5
B. = 时,右半线框中的电流方向为顺时
2
针
8 2
C. = 时, 两点的电势差 为 0 3 3
D. 在线框进入磁场的整个过程中,流过线圈的电流大小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再减小
二、实验题(共 16分)
11. (6 分)某同学想利用电流传感器探究 LC振荡电路的电流变化规律,电路如图甲所示。该同学先将
开关接 1 给电容器充电,待电路稳定后再接 2。
(1)实验得到的振荡电路电流波形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 A 点坐标为(8.945,-4),B 点坐标为
(9.037,-0.7),则振荡电路的周期 = 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如果使用电动势更小的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则 LC振荡电路的频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3)已知电源电动势为 E,充电过程 图像(未画出)与 t轴包围的面积为 ,振荡电路的周期为 ,
则电感线圈的电感表达式 = 。
12. (10 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多选)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白炽灯作为光源,要看到更明显的实验现象,应在光源与滤光片之间添加凸透镜
B. 为了看到明显的单色光干涉条纹,滤光片和单缝不可以换位置
C. 若条纹间距太小不便于测量,可向左移动单缝的位置,屏上条纹间距增大
D. 使用氦氖激光器作为光源(偏振光),可在光源和双缝间任意位置插入一片可旋转的偏振片减弱光强
(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读数为________ mm。
共 4 页 第3页
(3)某同学在实验中站在屏右侧观察到分划板刻线竖直,但是条纹倾斜,如图乙所示,则在这种情况
下,入射光波长的测量值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如
何改进实验(多选)( )
A. 逆时针旋转单缝 B. 逆时针旋转双缝
C. 同时逆时针旋转单缝和双缝 D. 顺时针旋转测量头
三、解答题(共 38分)
13. (10 分)如图为一折射率 = 2的玻璃砖截面示意图,其截面一侧是以 O点为圆心、半径为 R的四分
之一圆弧,其余两侧为直面 AC与 BC,且 = = 。紧靠 O点下方有一单色激光发射器 S,能在玻
璃砖截面所在的平面内发出过 O点的光束,现让激光发射器 S绕过 O点垂直于纸面的轴开始顺时针匀速
转动,转动周期为 T,观察到玻璃砖 AC面和 BC面上有光斑移动,光在真空中速度大小为 c,不考虑光
线的多次反射,求:
(1)光线从发出至首次到达 AC、BC界面的过程中,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最长时
间;
(2)在发射器 S开始转动的一个周期内,能观察到 AC面和 BC面上有光射出的
时间。
14. (12 分)如图所示,AB 和 CD 是两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电阻不计),导轨间
有磁感应强度 = 1 T的匀强磁场,电阻 = 0.5 Ω、长度 = 0.2 m、质量 =
0.01 kg的导体棒 MN 架在双轨中间位置,且长度等于导轨间距,与导轨保持良好
接触。两导轨 B 端和 C 端连入电路,三个定值电阻 R 均为 1Ω,两个二极管和交
流电流表均理想。现导体棒 MN 在外力的作用下做简谐振动,周期 = 0.2 s,
振幅 = 0.5 m。从平衡位置向右运动开始计时,以向右为正方向,求:
(1)交流电流表示数;
(2)第一个四分之一周期内,外力 F随时间 的函数关系式。
15. (16 分)电磁弹射器是航空母舰上的一种舰载机起飞装置。某同学设计出了一种简化模型,其原理
如图所示。由平行长直金属导轨组成的水平区域内,分布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电磁弹射装置和飞机整体简化为一根金属杆,其总质量为 。导轨间距为 ,导轨左侧外接一电动势为
的理想电源。飞机在安培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加速向右滑行。飞机在水平跑道上加速滑行时,受到竖直
向上的机翼升力和导轨的摩擦力,升力与飞机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即 升 = , 为已知常量,飞机与导
轨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已知电磁弹射装置和飞机整体的电阻为 ,其余电阻均不计。飞机达到起
飞速度时自动和导轨脱离,从而升空。
(1)当飞机达到升空速度的前一个瞬间,导轨内的电流为多大?
(2)若飞机在升空前恰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磁感应强度 和加速
度 。
(3)小明在实验室中做模拟实验时,发现飞机无法起飞,他推测可能是由于实验室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大小不满足要求。实验室中,已知电磁弹射装置和飞机整体总质量 = 2 kg,总电阻 = 9 Ω,导轨间距
= 1.5 m,电源电动势 = 36 V,升力系数 = 10 kg/s,飞机与导轨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0.4,重
力加速度 = 10 m/s2。求能使飞机起飞的磁感应强度 的取值范围。
共 4 页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