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游戏方式,掌握竖笛的吹吐技巧和熟练程度,解决歌曲重难点。
三、用竖笛来解决歌曲二声部声音和谐效果,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附点节奏和弱起小节的演唱
难点:二声部合唱声音和谐效果,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合唱的美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部分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走到咱们的课堂当中来,大家紧不紧张啊?老师也有些紧张,大家来点掌声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啊?!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游戏,手势游戏进入(柯尔文手势)
1、手势音阶:师示范,生跟唱。 教师用手势指导学生练习音阶
2/4 1 2 | 3 4 | 5 6 | 7 1 | 2 3 | 4 -|
2、我做你吹,分声部练习,两声部效果
2/4 1 2 | 3 4 | 5 6 | 7 1 | 2-||
11 22 | 33 44 | 55 66 | 77 11 | 2—||
3、附点节奏练习
2/4 1 1 2 2 | 3 3 4 4 | 5 5 6 6| 7 7 1 1 | 2 —||
1. 2 | 3. 4 | 5. 6| 7. 1 | 2 —||
4、 难点闯关(弱起小节)
2/4 0.1| 1 6 5 4|1. 1| 1 6 5 4 |2. 2| 2 7 6 5|3. 2|1 —||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
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看看视频,欣赏一段音乐。观看视频
教师设问:你听过这首歌曲吗?名字叫什么?里面那一句你最熟悉?歌曲描写什么情景?
生:叮叮当。。。。。。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铃儿响叮当》。(出示课题)
1857年,美国波士顿假日学校的学生在教堂有一场感恩节演出,学生们请邻居皮尔庞特写了一首新歌,轻快的旋律让孩子们马上就学会了,这首名为《一匹马拉的雪橇》的歌一经演唱就引起了轰动,并很快成为了一首快炙人口的经典圣诞歌曲。两年后,这首歌再度公开发表,正式命名为《铃儿响叮当》。
2、出示歌单,听范唱音乐
教师设问:歌曲情绪怎么样?(活泼、欢快)
可以分为几部分?相同之处?师总结 A + B + A’
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师:高声部的旋律对我们太熟悉了,现在我们来先学习高声部。
3、学习高声部的旋律
A、学生跟琴小声视唱旋律,找变化音
特殊音 降7 反复跳跃记号
B、跟琴吹奏
C、指导学生说出旋律特点,A、B表现什么?
(A)、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
(B)、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
4、学习低声部
师:同学们吹的很好,下面我们来再加一个声部,听听怎么样
(生奏高声部,师弹低声部)
师:效果怎么样,现在我们来学习低声部
(学会后,分两组合奏)
5、加词练习
分组合奏,教师奏低声部,一部分吹高声部,一部分演唱歌曲
活动3【活动】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铃儿响叮当变奏曲》3拍子版本。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同。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师: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我们耳边。在你们脸上,老师看到你们的笑容,希望你们把这份开心和快乐传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下节课再见!
课件11张PPT。铃 儿 响 叮 当 1=C 2/4 A:1 1 2 2 | 3 3 4 4 | 5 5 6 6| 7 7 6 6 | 5 5 4 4 |3 3 2 2 | 1—|| B:1. 2 | 3. 4 | 5. 6| 7. 6 | 5. 4 |3. 2 | 1—|| 1=C 2/4 1| 1 6 5 4|1. 1| 1 6 5 4 |2. 2| 2 7 6 5|3. 2|1. || 你知道这首歌曲名字叫什么?
你觉得里面哪一句你最熟悉?
歌曲描写什么情景?铃儿响叮当歌曲简介 1857年,美国波士顿假日学校的学生在教堂有一场感恩节演出,学生们请邻居皮尔庞特写了一首新歌,轻快的旋律让孩子们马上就学会了,这首名为《一匹马拉的雪橇》的歌一经演唱就引起了轰动,并很快成为了一首快炙人口的经典圣诞歌曲。两年后,这首歌再度公开发表,正式命名为《铃儿响叮当》。
总 结
一首欢快热烈的《铃儿响叮当》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圣洁的冰雪世界,我们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了滑雪的快乐。当我们真正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就会感到无比快乐。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欢快的歌曲到大自然中尽情的玩耍吧!
谢谢老师们、同学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