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8 15:3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考古发掘,距今4300至3700年前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了骨质口簧、石哨、陶响器、骨笛等30余件文物;距今4300至39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乐器7种27件,分别为特磬、鼍鼓、埙、土鼓、陶铃、铜铃和骨质口簧。这些出土文物可以佐证( )
A.青铜文明的成熟 B.手工制造的发达 C.私有制度的出现 D.礼乐文明的滥觞
2.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些主张体现了( )
A.贵族体系的崩溃 B.中央集权的传统 C.社会变革的现实 D.民本思想的普及
3.东晋以后,佛教徒一方面阐述佛教了脱生死的宗教优越感,另一方面又分别以“仁、义、礼、智、信”解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佛教华严宗(隋唐出现的佛教宗派)学者李通玄就以《周易》解释《华严经》。这说明( )
A.佛儒两教实现了合流 B.佛教徒被儒家伦理同化
C.佛教逐渐实现本土化 D.复兴儒学需“援佛入儒”
4.为达到“绛帐有执经之讲……知邹鲁之遗风,识父慈子孝之常,习兄友弟恭之懿”的目的,高丽王朝“开置修书院,令诸生抄(宋朝)书史籍而藏之”,设修史机构,掌记时政,“续写亡篇,连书阙典”。这表明( )
A.高丽王朝文化受儒学影响 B.周边国家全盘吸收宋代文化
C.文化互鉴推动文明的发展 D.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5.晚清时期,国人对西学的认知,经历了从“朝士皆耻言西学”到80年代的“谈洋务者亦不以为深耻”,再到90年代后,形成了“中国人心至是纷纷欲旧邦新命”的气象。这种转变( )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阻止列强瓜分中国 C.挽救了民族危机 D.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6.1866年,清廷与英法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以法律形式完善关于华工出洋的相关事宜。但是此后西班牙殖民者诱拐、虐待华工事件时有发生。1873年清廷与西班牙签订《古巴华工条款》。这表明清廷( )
A.巩固外交主权独立 B.主导构建国际秩序
C.健全近代外交体系 D.放弃朝贡贸易体系
7.对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
A.文字的艺术性要高于实用性 B.亚非欧文明总体比美洲文明先进
C.文明形态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D.文字是早期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8.下表为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的莱因德数学纸草书部分记载,这些记载( )
《莱因德纸草书》 (节选) (注: cubit、pefsu 为计量单位)
1 计算体积的圆筒形颗粒筒仓的直径9cubit和6cubit的高度,数值用 khar 的埃及分数表示
2 一个牧羊人有一群动物,他必须把他的羊群的一部分送给一个领主进贡。牧羊人被告知给予 他原来羊群1/3的2/3为贡品。牧羊人给了70只动物。求牧羊人原来的羊群的大小。
3 (7 +1/2 + 1/4+1/8)hepat的面粉可以产生 100 个面包。求出每个面包消耗的面粉数量pefsu, 用 hepat 的埃及分数来表示。
A.反映了埃及社会生产活动 B.侧重研究生活中的几何问题
C.深受阿拉伯科技文化影响 D.代表了古代数学的最高成就
9.下图为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大迁徙流动方向示意图,导致这一历史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C.经济全球化 D.物种外传
10.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虽是众神之父、宇宙的主宰,却无法行使专制暴君的特权,普罗米修斯可以违背他的禁令偷盗天火传给人类,埃斯库罗斯更是让普罗米修斯发出“宙斯的主权不打倒,我的苦难就没有止境”的呼喊。这些反映了古希腊的文化价值观( )
A.突出神人同形的特点 B.具有悲剧性和宏伟性
C.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追求人文精神的理念
11.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
①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②发明了“玛雅历”
③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④创造出20进制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公元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贵霜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在中国,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中原文化,在中亚和西亚,无论是印度文化还是伊朗文化,都融合了入侵者的文化。由此可见,这次大迁徙( )
A.引发了古代欧亚文明的衰落 B.根源于各文明区宗教冲突
C.促进游牧与农耕文明的融合 D.有利于西欧建立封建社会
13.有学者认为,罗马法横跨巨大的时空,不仅满足了它赖以产生的简单商品社会,还满足了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生活所需的法律价值、精神、原则。由此可知,罗马法的永恒价值主要基于其( )
A.法理原则 B.司法程序 C.法律条文 D.法律体系
14.美国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说:“在8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火炬的主要举起者。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重新发现、修订增补、承先启后,这些工作都要归功于他们。”该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是阿拉伯人民( )
A.发明了全新的阿拉伯数字 B.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
C.完成了西亚地区的希腊化 D.传播并保存了东西方文化
15.如表中甲、乙、丙、丁代表了1650—1900年亚、欧、美、非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表(单位:%)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地区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甲 2.4 1.6 5.1 9.0
乙 18.3 13.1 8.1 7.4
丙 18.3 19.2 22.7 24.9
丁 60.6 65.8 63.9 58.3
A.甲地因人口替代推动人口消长 B.三角贸易导致乙地人口衰减
C.移民迁入使丙地人口增长加快 D.殖民屠杀导致丁地人口变化
1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大批欧洲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其中,许多人凭借的是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签发的“生命签证”。二战时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犹太难民。这些现象反映出( )
A.人口迁移主导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B.中国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C.战争是造成国际难民的主要原因
D.形成了国际解决难民问题的机制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6年,北美这块欧洲移民迁移大陆的国家主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鼓励来自西欧和北欧国家的欧洲移民的到来,依然是美国政府主导的移民政策的基调。从这一点来看,美国政府继承了英国政府的移民政策。所以,欧洲人移民到美国依然络绎不绝。在1820-1888年间,移居美国的外来移民总人数就达到了10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西欧和北欧。
——摘编自宋全成《20世纪上半叶欧洲移民的海外迁移以德国和西班牙为例》
材料二 旧金山唐人街见证着华人在美国的奋斗历程,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时间过去了100多年,美国唐人街诞生的缘由被人们遗忘,与之相应的是全球华人迁移,世界各地陆续诞生了新的唐人街。如今,唐人街的街巷似乎不那么像中国城镇,也诞生了独属于自己的餐饮风格、文化特色。它见证了地理变迁、人世更迭,记录了美国逐渐走向开放包容、同时经历起伏的过程。在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上,唐人街是永不消退的文化符号。
——摘编自冀思宇《旧金山唐人街:永不消退的文化符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政府继承英国移民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唐人街的文化意义。
二、材料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商路承担了汉字传播的重要任务,而这些通往边疆的商路,有许多都与民族走廊保持密切的联系或者重合……古代汉字的传播并不是自然的由中心向周边辐射,构成同心圆,而是以人口流动为核心,顺着各类通道扩展。在汉字传播的历史进程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成为我国汉字发展的核心区域,这一核心区域地域广阔、人口密集,使得其他文字难以对其构成颠覆性的冲击,为其长期、稳定地向周边传播提供了重要基础。古代汉字在向西传播的过程中,河西走廊地区的汉字普及率比较高,而进入西域地区后,则发生了变化,西域有高山、沙漠等,因此,境内汉字的传播与使用仍具有显著的差异。
——摘编自丁君涛《地理、移民与历史:古代中国汉字边疆传播的特征》
材料二 历史上许多民族创造过原始文字,只有极少几个民族的文字达到完备地记录语言的成熟程度,成为严格意义的“自源”文字,汉字即是其中之一。而日文、朝鲜文和越南文字都属受到汉字影响的“借源”文字。由于中国周边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先后经历了对汉字的学习、借用、仿造和创造阶段,因而形成了一个“汉字文化圈”。
——王颖喆、孙妍《汉字文化圈与中华法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我国古代汉字向边疆地区传播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汉字向东传播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朝甲骨卜辞内已有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西周初年,周公在嵩山之阳建立了观星台,一批天文学家集中在这里长期观测天象,充当着上天旨意和王朝政治之间信息的传递者。春秋时期,天文学家开始系统地观测恒星、行星,并计算行星运行周期,绘制星图星表,记录彗星、流星等天文现象,且编制了古代天文学史上最早的星表。秦汉以来,历朝统治者都设立了专门的天文机构。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它反映了太阳运动同季节变化的关系,对于指导农业和人民生活有重要作用。中国天文学经过魏晋、隋唐时期的长足发展,到宋、辽、金、元时期进入极盛时期。明清时期实行思想专制,禁止民间研究天文和历法,天文学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材料二 在古希腊哲学影响下,西方学者对宇宙天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古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通过大量的观测量得月亮的视差,因而求得月亮的距离,并把几个世纪内太阳和月亮的运动编成精密的数字表,用来推测月食和日食。另一位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在广泛收集古代东方天文学资料的基础上,花费了33年时间测定回归年的实际长度,发现太阳周年运动是不均匀的,并提出了著名的“偏心圆”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这一理论成为日后西方天文学早期宇宙理论的重要基石。公元2世纪,托勒密创立了托勒密理论体系,其学说在宗教神权的支持下,直到16世纪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西方天文学实现了向近代天文学的转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刚《简论中西古代天文学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西方天文学发展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以后中西方天文学发展出现不同走向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输入。一次是印度佛教文化的输入,自东汉时期开始,中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拓展发扬,前后绵延500余年,最终实现了佛教中国化。另一次是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输入,史称“西学东渐”,自明朝末年算起,直至民国时期,前后历经300余年。
——摘编自姚宏志《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发生》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A A C D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D C B
17.(1)历史影响:促进了美国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加;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西欧和北欧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融。
(2)意义:传播和发展中华文化;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化;推动中美文化交流;丰富了世界文化。
18.(1)因素:对外商贸;民族交融;人口迁徙;交通便利;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和统治;官方或民间的教育活动。
(2)影响: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交往;提高了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推动了东亚地区的文化整合与文明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19.(1)起源早;注重观测;服务于一定的实际需求;有传承与发展;曾受到专制思想的束缚等。(答出三点即可)
(2)中国:明清时期思想专制强化,限制了天文学发展的活力与空间;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天文科技的需求和推动力不足;八股取士束缚了人才,遏制了创造力等。(答出两点即可)
西方:西方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各国对科学技术较为重视与支持;航海事业发展,资本主义兴起,对天文学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教会神学束缚,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逐渐形成的实验、观察、数学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方法支持等。(答出两点即可)
20.示例一 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阐述:中华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 例如,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然,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示例二 论题:“西学东渐”推动中国迈向近代 。
阐述: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华,掀起了第一轮西学东渐热潮,带来了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给中国知识界输入了新鲜空气,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士大夫的眼界,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持续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最先是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主张“师夷之长技”,后洋务派付诸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战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传播,推动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展开,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直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根本上改造中国的使命。
西学的持续传播,推动了古老中国的封建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向近代化。
(“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