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4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8 20: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力的合成和分解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实验探究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课题研究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是物理知识体系中有方法、可迁移、应用广泛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求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力的合成的方法,在第一章也初步接触过位移的矢量合成,本节课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提水桶、吊灯悬吊在天花板上等实例,根据等效思想提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然后提出力的合成的探究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遵从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最后,从物理量运算的角度,提升对矢量和标量的认知。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个定则是矢量运算普遍遵从的法则,对后续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求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力的合成的方法,在第一章也初步接触过位移的矢量合成,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等效替代思想虽然在初中有所涉猎,但学生理解不是很深刻,要通过实例及受力分析,加深学生理解,也为本节教学做好铺垫。矢量运算的法则完全不同于算术运算法则,从思维方式上看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跨度,因此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学生在规范做图上有所欠缺,要加强引导和训练。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实例展示和合作探究受力分析,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等效替换的思想。 2.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遵从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科学思维:通过定量分析,熟练掌握作图分析并结合三角函数知识求解合力或分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合作练习,知道矢量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相加遵从算术法则。能区别矢量和标量。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合力和分力 2.力的合成 教学难点: 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辅助支持
多媒体教学设备(希沃白版)、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白板纸,铅笔,刻度尺等。
教学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任务/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对应目标达成环节一 内容1. 同学们小的时候提一桶水需要他人帮忙才行。如今自己就能提起来。这里蕴含了什么知识,你能用科学的语言概括它吗 一个静止的物体,在某平面上受到5个力作用,你能判断它将向哪个方向运动吗? 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将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快速进入本节课主题环节二内容2.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按照图片内容准备一桶水,请同学们完成演示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作出水桶的受力分析图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一个大人提起一桶水与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的“等效”,并从受力分析的物理情境中提出“等效替代”的思想,引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学生按要求完成: 提水桶展示 做出受力分析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一个大人提起一桶水与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的“等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学生可以在实际例子中体会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环节三内容3. 1.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教师进一步提出指导性建议,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系列问题: (1)根据我们的实验方案的设计,需要怎样选择实验器材 (2)如何保证分力与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3)力的大小和方向该如何确定 (4)怎样研究分力和合力的关系 2.收集学生们的实验方案,多媒体展现如下方案: 3.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围绕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如何设计方案,探讨合力的求法 4.教师指导,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适时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做好数据记录 思考、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2.学生猜想、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 3.学生活动: (1)挑选器材 (2)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可简写) (3)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 (4)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数据,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科学性,获得成就感。 环节四内容4. 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提出问题 (1)我们能否从几何关系上寻找它们的关系 教师展示课件,力的合成的过程。 (2)从几何上来寻找关系,即是将合力与分力的末端连接起来,是一个四边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 如何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呢 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两个力的分力与合力末端的连接后一定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规范作图,指导学生必须用直尺作图,不要纯手画!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1)作出力的图示(2)作出分力和合力所形成的四边形 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思路,避免学生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这些问题全部由学生来进行探究还不太切合实际,所以还要体现老师的引导性,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的精神和交流的习惯。 内容5. 提出问题:三个共点力的合力怎样求解 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的合力如何求解呢 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分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知道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怎样来求解这一个力的分力呢 3.(1)几何知识分析,对于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2)实际问题中,要依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或需要分解(下一节课重点讲) 学生讨论交流,找出方法 学生猜疑,讨论交流思路: 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通过以上对知识的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动脑思考,体会物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专研的精神 内容6. 教师活动:投放例题【教材P70】 例题,某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32 N的力,方向水平向右,还受到另一个大小为44N的力,方向竖直向上,通过作图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读题审题,说明解题思路及方法。指导学生做出力的图示,指导学生作图,务必严格规范!之后教师投放解题过程。学生读题审题,说明解题思路及方法。规范作图解题。教师收集学生的解答信息,投放学生的解题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对解题规范进行强调说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规范性、严谨性的意识。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