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阿长与山海经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0.阿长与山海经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19:3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鲁迅是我国 家、 家、 家。本名 ,是浙江绍兴人。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20世纪20年代陆续创作出版小说集《 》《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等。
知识回顾
文学
周树人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思想
革命
《朝花夕拾》原名 ,主要内容记载了鲁迅从 , 到 时期的 的经历。篇目:《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旧事重提》
童年
读书和生活
青年
10 阿长与《山海经》
题目点明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暗示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
1.识记“憎恶、胸脯、面如土色”等字的音形义及作者鲁迅简介。
2.朗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初步感受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gǔn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资料导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而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面对现状,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儿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他童年时期与保姆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搁 掷 脐 憎恶 菩萨 竹竿 烦琐
土匪 辫子 胸脯 疮疤 诘问 哀悼
茉莉 书斋 霹雳 震悚 粗拙 守寡
字 词 检 测

zhì

zēng wù
pú sà
gān
suǒ
fěi
biàn

chuāng
jié
dào

zhāi
pī lì
sǒng
zhuō
guǎ

dàn
惧惮

dān
殚精竭虑

biàn
辫子

biàn
辩论

biàn
分辨

dàn
子弹

bāi
掰玉米
形 近 字
多 音 字




辟头
辟邪
精辟
情有可原
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面如土色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毫不相干
指跟某个事物没有丝毫联系。
词 语 解 释
第一部分: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
(1—2)
第二部分:阿长做的那些让我讨厌的事情
(3—18)
第三部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的事情,抒发 “我”对她的感情。
(19—31)
整 体 感 知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A.倘使(tǎnɡ)  臂膊  书籍(jí)  切切喳喳
B.咒(zòu)骂  惶急  书斋(zhāi)  念念不忘
C.絮说(xù)  渴暮  孤孀(shuānɡ) 情有可原
D.胸脯(pú)  哀悼  粗拙(zhuō)  深不可测
D
1.下列字形和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括主题
察察
zhòu

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B.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非常思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C.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没有名字的好处),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
D.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于测量,形容深奥,难于理解)。
C
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A.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B.“和”并不是善恶不分,是非莫辨,不是简单的混同。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
C.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D.所谓“气象”“神韵”“格调”等……都是文艺作品给予欣赏者的总体感受。
B
A项,“一定很怕热罢”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C项,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D项,删去省略号或“等”。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情感变化,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2.学习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体会阿长性格中仁厚慈爱、淳朴善良的品质。
1.自读课文,在文中找出阿长是谁,并说明为什么叫阿长。
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身份:
名称来历:
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
2.再读课文,找出作者围绕阿长写了几件事?体现出阿长怎样的形象 并圈画出作者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句子?
事情 地位或形象特征 感彩 详略
事情 地位或形象特征 感彩 详略
(2)“长妈妈”名字来历
(3)喜欢切切察察
(3)睡觉摆“大”字
(8-11)吃福橘
(12)教会“我”
很多道理
(13)讲“长毛”
的故事
(24)买《山海经》
地位低下
好事粗俗
不拘小节、质朴、
有些愚钝
迷信、淳朴、善良
关心爱护孩子
愚昧无知
关心爱护孩子、
仁厚慈爱
同情
“实在不大佩服”
“最讨厌”
“无法可想”
“不耐烦”
“烦琐之至”
“非常麻烦”
“空前的敬意”
(不久后敬意消失)
“新的敬意”


3.作者主要选取两个部分,一部分展现了阿长的粗俗、迷信,另一部分展现了阿长的真诚和善良。根据题目《阿长与<山海经>》我们可判断“阿长买《山海经》”是文章的重点,那么,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前面那些表现阿长性格不足的内容呢?
1.对比衬托,以性格的不足反衬阿长的真诚和善良。
2.符合小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立体。
3.欲扬先抑,又称“先抑后扬”,“抑”,指按下,贬低;“扬”,指褒扬、抬高。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展示“小人物”采用的是抑笔;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表达敬佩和感激之情,这是扬笔。抑扬结合,前后形成对比,更能突出人物形象。
表达效果:
1.先写某人的....(缺点)
2.与下文他的......(表现优点的事例或优点)形成对比 3.突出了某人的.....(品质)
4.表达了对他的......(品质)的赞美
5.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节多变,波澜起伏
欲扬先抑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寄托“我”对善良的人的衷心祝愿,表达“我”对阿长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饱含了“我”对阿长的同情、悲悯和深深的惭怍歉疚之情。
“童年的感受”
(童年的视角)
5.找出代表“童年的感受”和“写作时的回忆”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童年的我”与“成年的我”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写作时的回忆”
(成年的视角)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点,就是我的保姆”
“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
对阿长的
怀念和感激、
愧疚和同情
充满了童真童趣
符合儿童心理
概括主题
这篇叙事散文通过回忆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身上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有爱心、真诚、善良,也有落后的封建文化的残留——粗野、庸俗、愚昧。文章寄托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略写
感激
怀念
愧疚
为“我”买《山海经》


板书设计括主题
讲“长毛”的故事
吃福橘
睡觉摆“大”字
喜欢切切察察
愚昧无知
迷信、淳朴、善良
不拘小节、质朴、有些愚钝
好事粗俗
详写
关心爱护孩子
教给“我”很多道理
关心爱护孩子、仁厚慈爱
母亲是春天里的雨,滋润着我的心田;母爱是夏天的风,为我送来凉爽;母爱是秋天里的大树,给予我甜美的果实;母爱是冬日里的骄阳,为我送来温暖。
关于母爱的优美语段
母爱是风,卷起浓密的云;母爱是云,化作及时的雨;母爱是雨,滋润久旱的树;母爱是树,为你撑起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