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了解此作品的创作背景。
二、感受现代京剧的独特魅力。
三、感受具有青松品格的战士们的情怀。
2学情分析
本级段执教班级为五年级一个级的音乐课,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1、能学唱一两句歌词。
2、感受战士们的品格。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一)、作品分析:
1.《沙家浜》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秋,江南一个集镇——沙家浜,这一带是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伤病员,由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养伤。他们和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军民结下了鱼水深情。日寇疯狂扫荡。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和日寇相勾结,千方百计想搜捕这批伤病员。指导员郭建光率领伤病员隐蔽在芦荡里,在消息隔绝、粮缺药尽的艰难困苦环境中,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分析敌情,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力争主动,坚持待命,如暴风雨里的青松一样,屹立在高山顶上。阿庆嫂以开茶馆为掩护,进行了紧张、机智、顽强的斗争。她抓住敌人的弱点,利用胡、刁之间的矛盾,在基层干部和群众帮助下,冲破险阻,终于使十八个伤病员安全转移。我伤病员脱险后,胡、刁非常恼火,他们施展诡计当着阿庆嫂的面拷问沙奶奶等革命群众,企图破坏沙家浜的党组织。阿庆嫂和沙奶奶临危不惧、识破诡计,沙奶奶痛骂敌人,阿庆嫂乘机了解了敌兵司令部的虚实。新四军某部主力回兵东进,痊愈归队的十八名战士,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织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军官及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旭日东升,红旗招展,沙家浜重新回到人民手中。21教育网
活动2【讲授】2.音乐分析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个选段,表现了指导员郭建光和众伤病员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顽强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崇高革命精神。此段唱腔没有按传统京剧程式设计,而是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进行创作的。唱段开始用了西皮导板,一句庄严有力的引子—,把听众带入一个严峻的暴风雨来临的险境之中,面对这恶劣的环境,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唱腔,唱出了这一唱段的主题思想——“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这个动机庄严自信,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的威严气质,整个行腔豪迈、坚定有力,慷慨激昂,非常富有号召力,从唱段一开始就掀起一个小高潮。一段打击乐之后是十八个伤病员战士的齐唱,一板一眼的快板,行腔由这个动机开始,从高音区转人中低音区,显得内在有力,然后逐渐向中高音区发展,到“也难轰”,长气息的拖腔,力度的加强,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接着在一段打击乐之后,唱腔的语气更加坚定有力,最后停在高音区,把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结束。这是众战士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对指导员发出的号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的有力回应。全曲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使歌者、听者如身临其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活动3【活动】2、欣赏
带领学生认真聆听唱片。
活动4【练习】3、跟录音学唱
活动5【活动】4、谈谈欣赏了本首作品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