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20:2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宰割(zhǎi) 彷徨(páng) 仰慕(yǎng) 鲜为人知(xiǎn)
B.炽痛(chì) 亘古(gèng) 蚱蜢(zhà) 妇孺皆知(rú)
C.渴慕(kě) 疏懒(shū) 诘问(jié) 九曲连环(qū)
D.滞笨(zhì) 祈祷(qǐ) 懊悔(ào) 深恶痛绝(w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镶嵌 伛偻 震耸 晌午 B.福橘 膝盖 烦燥 门槛
C.惶恐 愧怍 取缔 霹雳 D.斑澜 默契 污秽 呜咽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科技工作者实实在在地践行了矢志报国的誓言。
B.成功登顶珠峰那一刻,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位中国登山队员心中油然而生。
C.贵阳贵安加快融合发展,就像驶向更宽广海域的大船,鼓满风帆、一气呵成。
D.夏季雨量充沛,河水湍急,非常危险,同学们一定不能心存侥幸下河游泳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切忌不可“火上浇油”,要耐心倾听,及时疏导。
B.霍金是科学界的明星,他创立了现代宇宙学,激发了数百万人的眼球。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真谛。
D.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去年一年,日本广岛县为了笼络中央内阁官员,竟举办了474次所谓的非正式联谊会。
B.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C.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他满口答应了。
D.洪武二年,朱元璋开始读《孟子》,发现书中有不少忤触皇权的话,大为恼怒,对人说:“这个老头子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
6.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7.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司马光——宋代
B.《木兰诗》——《乐府诗集》——郭茂倩——宋代
C.《阿长与〈山海经〉》——《呐喊》——鲁迅——现代
D.《台阶》——《台阶》——李森祥一—当代
8.默写古诗文
(1)根据课本补写出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②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③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④脱我战时袍, 。(《木兰诗》)
⑤权曰:“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⑥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批注 诗句 出处
军务紧急,行军迅速,突出木兰矫健英姿。 ① , 。 (《木兰诗》)
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 ② , 。 (《木兰诗》)
9.名著阅读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稿练和答案,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1)选段中的“他”是(作者)笔下的(人物)。
(2)从选文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10.综合性学习。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生活,随时都会有许多收获。某校七年级一班开展以“学习语文,关注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项活动。
示例:年度热词盘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家纷纷发表感言:
“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生活是语文!”
“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请参与活动的你也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种温馨的气氛。
B.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诗人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了亡国之音。
C.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两句写秦淮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
D.本诗寓情于景,构思细密精巧,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2.诗中的“犹唱”二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孙权谕吕蒙读书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陈三策。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有删改)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停数日,辞去
B.见往事耳/才美不外见
C.省三史/吾日三省吾身
D.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宜乎众矣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B.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C.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D.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15.请将下列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16.吕蒙为什么能为鲁肃“陈三策” 请结合[乙]文回答。
(三)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宇航员的衣服脏了怎么办?
①衣服嘛,多穿几天又不会破……据宇航员回忆,他们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
②首先,空间站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其次,将0.45千克货物从地球送到空间站,要花掉5000美元至1万美元,因此,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资。
③其实,不换衣服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卫生。因为在太空站里,衣服不像在地球上那么容易弄脏。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的环境中,而且在无重力的情况下,活动起来也不会耗费太多的体力,所以,宇航员很少出汗。但是,为了防止肌肉在这种没有重力的环境下萎缩,宇航员还是需要做些体能训练的。因此,他们贴身穿的衣物仍然得定期更换。只是,这些衣服“坚持”的时间比在地球上长多了。既然不能洗,换下来的脏衣服也就只好堆在空间站里,等待变成太空垃圾啦。然而,当宇航员们结束任务、准备返回地球时,这些越堆越多的脏衣服就又要冒出来找麻烦了——宇航员是乘坐航天飞机“回家”的,在这些“专机”上,除了宇航员和他们的私人物品,还得带上很多实验仪器、记录资料……空间有限啊,哪儿还有给脏衣服留的地方?
④可是,把这么大包的脏衣服都丢在太空中,简直就是给地球人脸上抹黑嘛。最后,科学家们终于想出了好办法。俄罗斯的航天局研制出了一种无人驾驶的货运太空飞船,这种飞船是一次性的,当它把宇航员需要的货物运到空间站之后,宇航员们就把空间站里堆积的垃圾装进去,而这种飞船会根据设定好的程序,自动返回地球,当它飞进大气层之后,会自动烧毁。这样,脏衣服就可以和其他太空垃圾一起,化为“天边的一道流星”啦!
⑤为了减少太空垃圾,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细菌分解是一个很不错的构想。根据一些学者的设计,细菌不但可以分解掉包括脏衣服在内的垃圾,而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热量和一些化学物质。宇航员可以把它们利用起来,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但这种设想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实现。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当人类考虑移居到太空中生活时,这个设想可就要起大作用了。
(摘编自《巅峰阅读》)
材料二:
①太空垃圾,学术用语为“空间碎片”,是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或再入大气层的无功能的人造物体及其残块和组件。据统计,目前有3000多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行,而且数量正以每年2%— 5%的速度增加。太空垃圾的尺寸大于10厘米的可被监测到,根据尺寸的大小,太空垃圾在国际上有明确的分类(见下表)
太空垃圾的分类与数量
分类 尺寸 数量
大碎片 大于10厘米 2万多块
小碎片 1— 10厘米之间 约有11万块
微小碎片 尺寸小于1厘米 几千万块
②这些太空垃圾主要来自三部分,第一部分来自己退役的包括人造地球卫星等人造物体,以及人造物体之间、自然天体与人造物体之间碰撞产生的碎块等;第二部分来自运载火箭的末级;第三部分来自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产生并被扔到太空中的垃圾,及其在太空行走时不慎遗落在太空的物品。太空垃圾以自然翻滚的状态飞行,速度约为7.8千米/秒,比子弹还要快。当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碰撞时,极小的太空垃圾由于数量多,所以有可能严重改变航天器的表面性能;而能量够大的太空垃圾在高速撞击下,可穿透航天器表面,使航天器发生爆炸或打散整个结构。
(摘编自庞之浩《保护好人类的太空环境迫在眉睫》)
材料三:
当前太空碎片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各国需要协调和管理自身利益诉求,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利益。据报道,欧洲航天局已委托瑞士初创公司“清洁太空”提交方案,于2025年发射“清道夫”清理它位于轨道上一块100公斤重的碎片。美国正在研究一种利用气体“脉冲”射击太空碎片的新技术,叫太空碎片清除系统。该技术会增加轨道垃圾的摩擦力,令其下降坠落到地球大气层里,脉冲本身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也不会在轨道里留下固体材料。中国提出了太空命运共同体的治理理念,主张各方和平与平等参与治理,促进新型太空治理机制的形成,最终构建一个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太空命运共同体,实现太空开发和利用可持续性发展。
(摘编自《太空碎片治理:全球治理亟待重视的议题及中国方案》)
1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且无重力的环境中,他们很少出汗。
B.宇航员返回地球时,没有把他们在空间站里换下来的脏衣服带回地球。
C.俄罗斯航天局为清除太空垃圾,研制出一次性无人驾驶货运太空飞船。
D.科学家已经利用细菌,把包括宇航员脏衣服在内的太空垃圾进行分解。
18.下列对太空垃圾的描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太空垃圾俗称“空间碎片”,指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无功能的人造物体及其残块。
B.太空垃圾包括航天员在太空中不慎遗落的物品及其活动时产生且被扔的太空垃圾。
C.太空垃圾数量大,每年以2%—5%的速度增加,其中的第一部分碎片可以被监测到。
D.太空垃圾以无定向的漂浮状态自由飞行,在能量足够大时,足以摧毁整个航天器。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间站的空间有限,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放衣服,空间站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资。
B.小于1厘米的太空碎片,看似微小,因数量较大,带来危害的机率更高,若撞击航天器,也会严重改变其表面性能。
C.太空碎片清除系统增加了轨道垃圾的摩擦力,使其运行速度下降,坠落到地球大气层,有效清除了轨道里的垃圾。
D.太空垃圾清理是世界性难题,不少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实践,但以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做到彻底有效的清理。
20.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为什么要提出太空命运共同体的治理理念?
(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萤火虫之夜
陶然
①我们是在村子里的饭馆用的晚饭,这饭馆四面来风,用餐的食客只有一桌两个年轻男女,整个餐厅空荡荡的。典型的农家菜馆。如果不是想要去高渊河看萤火虫,我想我们不可能来到这里就餐。
②码头上有几个人招呼,并大声吆喝,小心!看路!踏过桥板,有两艘机动船在候命。依次上船,那船简陋,有几张横排木凳,每一排只容三个人坐,轮到我时,只排到中间那排的中间位,被左右夹着,每人都要穿上厚厚的橙黄色救生衣,天气又热,颇为难受。
③机动船驶出几十分钟,周围毫无动静,有人开始按捺不住寂寞,开始焦躁,大声说话,搅动沉静夜色。船长忽然喝了一声,安静!不要惊动萤火虫!
④心想,萤火虫嘛,我见过,何必大惊小怪?年少时,我住在千岛之国的山城万隆,那时,在我家的前院后院,每到傍晚时分,便有漫天的萤火虫飞来飞去,一闪一闪的,好不漂亮!
⑤后来才知道,萤火虫有两千多种,从出生、交配、产卵到死亡,寿命一般只有三到七天,也有个别的达二十天。而交配时间达12至14小时。交配之后公的立即死亡,而母的在寻到合适地点产卵之后的一两天便会死去。这种状况,让我感觉到为情壮烈牺牲的情态,沉吟不语。
⑥原来,以喝露水,吃花粉、花蜜为生的萤火虫,尾部发光,是为了求偶、寻找伴侣,交配的时候雌雄都会发光,萤火虫的光是求偶的情话,只是我们听不懂而已。
⑦离开山城之后,我又历经千山万水,印象中,好像在某处山间夜晚遇过三两只萤火虫,便觉得非常神奇。可是若比起当年我在家的前院和后院所看到的群虫,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正因为罕见,所以有印象,在某种时刻,会突如其来,蹿入我的记忆中。
⑧机动船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只有摩托的轰鸣声,河面诡秘的安静,泛起的河水,搅起一股难闻的泥沼的臭味道,莫非是把河床都给搅动了?刹那间,周围的一切似乎都静止了,夜色更深沉。忽然有人低呼,看!看那树丛!人们闻言,都转向左前方,果然,河畔的树丛间,有几团闪闪发亮的萤光,刚看过去,船却滑开了,又是没有萤火虫的空树丛。正为那刹那光华失望,不久又见到一闪一闪的树丛。原来萤火虫聚集的地方并不随便,它们似乎也挑选地方。到头了又回航,另一边也如是隔着一点距离排列。
⑨回航时,风儿轻吹,抬望眼,就见到那弯眉月伴着孤星,船走,它们也走,感觉上好像是同步,实际上恐怕是错觉。身后的人喊道,赶快拍下来。我按快门,拍下那黑夜中的画面,好像还可以。可是,当我去拍树丛中的萤火虫的时候,遗憾只拍到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清。
⑩这河畔树丛的点点萤火虫,是聚成一团的,而我年少时期所见到我家的前后院的萤火虫,是在半空中飞来飞去、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在现今社会中恐怕罕见了,但我庆幸竟然能够在遥远的高渊河的深夜,遥遇它们闪光。
⑾只是,不论是记忆中飞动的,还是眼前静静伏在树叶上的,那一闪一闪的神秘之光,是那么柔和,令我浮想联翩,心潮难平。上得岸来,传出接船人的声音,小心!一步一步来!别着急!
⑿这时夜色更加黑而深了,脚步踏在草丛的声音,沙沙沙的,大家不言不语,仿佛满怀心事,默默朝着来时村口停车处走去。
(选自《意林》2019年第2期)
21.行文过程中,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22.选文开篇先写吃饭的饭馆和简陋的机船有什么作用?
23.文章第⑦段中的加点动词“蹿”有什么表达效果?
24.选文第⑧段中的画线句主要是从哪个角度进行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25.有读者认为选文第④~⑦段可以删去。你的观点如何?请说明理由。
26.“大家不言不语,仿佛满怀心事”,你认为大家的“心事”是什么?

三、作文
27.请以“最美丽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1)请你从“故事”“画面”“声音”“眼神”“风景”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填空。
(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800字左右。
答案
1、C 2.C 3.C 4.D 5.D 6.D 7.C 8. 弹琴复长啸 对镜帖花黄 明月来相照 著我旧时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朔气传金柝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9.(1)老舍祥子(2)有理想,有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10、 (1)示例:①广告赏析 ②对联收集
(2)示例: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
11、A
12、“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湎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愤怒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13、D 14.B 15.(1)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2)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坚定志向,不知疲倦。16.因为吕蒙通过学习,坚定志向,不知不倦,博览群书。增长了见识和远见,因此能“陈三策”。
17.D 18.B 19.C 20.①太空垃圾危害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共同协作。②当前,各国清理太空垃圾计划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无法形成合力。③太空属于国际公共空间,世界各国都有和平与平等参与治理的权利。④构建太空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实现太空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
21.示例:文章以“萤火虫之夜,‘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22.写周围环境的恶劣,表现“我”内心的烦闷,与后文看到萤火虫后“我”内心的平静、柔和形成对比,突出萤火虫带给“我”的美妙的感受。
23. “蹿”意为向上或向前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年少时看萤火虫的记忆出现时的场景。
24.听觉。“摩托的轰鸣声”和“河面诡秘的安静”是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的,突出了此时船上与周围环境安静的氛围。
25.示例:选文第④~⑦段不可以删去,因为这四段文字叙写了“我”观看萤火虫的经历,说明了萤火虫的寿命和生活习性,这样写的目的是给读者以萤火虫的知识,行文不突兀;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奠定基础。如果删去,就失去了对比,不能说明萤火虫在当今社会越来越罕见,后文的议论抒情和前文的叙述不能浑然一体。
26.“示例:①萤火虫即使生命短暂,也在有限的时间里竭力发出光亮,为情牺牲,让人深思。②萤火虫在当今社会越来越罕见,我们应当尽己所能保护它,为它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27、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