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17: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4月21日8:30-11:00 试卷满分:150分
★ 祝 考 试 顺 利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草稿纸 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 (本题共5小题,满分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一:
技术是想象力的“催化剂”和“放大器”,它将天马行空的戏剧创意“转码”为可触可感的舞台 面貌,为观众带来视听新体验,为舞台提供广阔的创意空间。戏剧艺术正是因为坚持守正创新, 广泛拥抱科技,才能绵延传续又焕发生机。
250多年前,始建于乾隆三十七年的故宫畅音阁大戏楼,其中的“寿台”天花板有三个天井, 可以用辘护把演员和道具从台顶上送下来,造成从天而降的效果;地板有五个地井,可以用绞盘 把装置和人物从地下托出台面,造成从地下或水中钻出来的效果。这种设置使戏剧表演更具动 态变化,视觉效果更为丰富,为观众带来新奇的观剧体验。
近100年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创编的京剧剧目《太真外传》中,同样充满了科技感:立体 透视的玉真观亭栏、七彩炫光的桂殿兰宫、电动机械的玉兔捣药……写实和立体的舞台布景以及 现代灯光和音效技术,营造出更为逼真的氛围,增强了舞台的视觉冲击力。
说到底,戏剧舞台广泛运用高科技是为了凸显艺术表达,高科技与包括表演、音乐、舞美等在 内的舞台手段在本质上都属于艺术语汇。只要内容过硬,科技运用丝毫不会掩盖戏剧本体,反而 会带给观众更多惊喜和感动。
高科技不仅使现代声光电、机械装置、数字光影等手段合力展现出绚丽多姿的舞台效果,还 可以打造出奇幻而又真切的演出空间:高清影像如同光影魔术师,使场景随剧情流畅转换,让观 众身临其境;全息影像勾勒出立体轮廓,变幻莫测的幻影仿佛触手可及;光雕投影将影像投射到 结构表面,使静态结构化为动态叙事,在技术与舞台的深度融合中形成了新的戏剧叙事方式。
在剧场里,数字技术替代了繁复的物理布景,表演空间更开阔,演员行动更自由,意境更旷达 了。如京剧《梅兰霓裳》以全屏LED 屏幕为全剧背景,实现动漫与演员表演互动,实体舞台布景 与数字延伸景观无缝衔接;三维建模、动态捕捉系统和音频修复技术的结合,再现了梅兰芳盛年 的舞姿身段和唱腔魅力,引得不少观众热泪盈眶。梅葆玖先生曾表示:“我觉得其实很多的梅派
2025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 第 1 页
戏都可以用新的舞台手段来展示,像很多人都有微词的LED 我并不反对,用现代手段烘托京剧 本身我完全能够接受。”
高科技进入舞台可以提升观众的沉浸感、互动感,拉近戏剧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人机交互、 角色代入和360度全景拍摄等方式,打破了舞台和观众之间的隔阂。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互动参与者、共同创造者,获得了沉浸式体验。
高科技的使用不仅是在舞台呈现上,而且已经前置到舞台作品的创排阶段。数字技术辅助 规划管控流程、测算成本,使创作制作、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更加智能高效。利用数字化控制系 统和自动化设备,舞台布景搭建和场景切换更加快捷灵活,缩短等待时间、减少人员投入,提高演 出效率。
(摘编自池浚《现代高科技为戏剧舞台插上新羽翼》,有删改)
材料二:
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戏剧舞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然而,为追求“新”和“炫”而强调高 科技的运用,会给戏剧艺术戴上“绚丽繁重的枷锁”,束缚甚至遏制戏剧原本的艺术亮点。
首先,不加甄别地运用高科技舞美设计会损害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戏曲场上多 是“一桌二椅”,演员通过写意性程式化的唱、念、做、打,配合特定的锣鼓器乐,就足以把空旷舞台 转化为意境丰盈的艺术空间。所谓“三四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观众欣赏的就是演员精 湛的演技和“以简驭繁”的舞台调度。在戏曲中,景语也是情语,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吟唱道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藤外烟丝醉软”,这是十六岁的闺阁女子杜丽娘感受到的春天,既有面对 “春色如许”的诧然心动,又有良辰美景“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怅然若失。试想这份对大自然美好 春光的细腻描绘若全然依赖于LED 大屏幕来呈现,而非通过演员的精妙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共 鸣,那么,杜丽娘内心深处那种对生命的渴望与情感的悸动,以及戏曲艺术所蕴含的深刻意蕴无 疑将被大大削减,也使观众无法体验到剧中人情感的波澜壮阔与曲词意境的深远辽阔。过度依 赖科技手段,非但不能增强戏曲的艺术感染力,反而可能失去戏曲原有的韵味与深度。
其次,过于复杂或新潮的高科技舞台装置会压缩演员的表演空间。无论何种类型的戏剧,演 剧的中心都应是表演者,舞台上的一切都应以突出表演为前提。过于繁复或奇炫的舞台设计,会 使演员“迷失”于场景之中,无法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人物和情节中来。
再次,刻意融合多种现代传媒手段会打乱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观演默契,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比如屏幕上出现近景或特写镜头,或者闪回、快进、重复等蒙太奇剪辑手法时,很多观众会下意识 “开启”观看影视剧的逻辑思维,思考这一近景或特写的象征或暗示效果,闪回或快进在此处出现 的意义……观众在不同的审美逻辑切换中顾此失彼,也就降低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戏剧在完成过程中如果过于依赖高科技加入,可能会导致戏剧本体艺术性的降低甚至 缺失。过分依赖“技术”元素,则会造成艺术创作的重心偏移,形成“剧本不佳、演技欠奉,都可以 用高科技来找补”的思维逻辑。
(摘编自孟梅《警惕戏剧舞台“高科技滥用”倾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3分)
A. 材料一认为,不管内容如何,只要戏剧运用科技,就会带给观众更多惊喜和感动。
B. 故宫畅音阁大戏楼,使用科技使戏剧表演更具动态变化,视觉效果更为丰富。
C. 材料二认为,运用高科技会遏制戏剧原本的艺术亮点,损害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
D. 材料二认为,复杂或新潮的高科技舞台装置虽然压缩演员的表演空间,但也更好的把观众 的注意力吸引到人物和情节中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 材料一侧重于以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戏剧作品为例,为我们展现了高科技在戏剧舞台上发挥 的积极作用。材料二强调切不可滥用高科技,否则会束缚甚至遏制戏剧原本的艺术亮点。
C. 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语言都通俗易懂,材料一论证语言还生动形象,如“技术是想象力的
2025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2页
‘催化剂'和‘放大器’”。
D. 适当运用高科技在剧场演出中确实有优势,如多媒体京剧《梅兰霓裳》运用了多种高科技元 素,收到了很好的表演和观赏效果。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 在京剧《白蛇传》中,白素贞唱道:“路桥上杨柳丝把船儿轻挽,颤风中桃李花似怯春寒 ……”,唱出了初见“人世间竟有这美丽湖山”的愉悦,也表达出“不枉下峨眉走这一番”的雀 跃。但在2025年央视春晚中,小品《白蛇传 · 游湖借伞》利用高科技舞美设备将西湖景色 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虽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也让观众难以体验到白素贞情 感,消解了剧中人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戏曲特有的意境之美。
B.《玉簪记 · 秋江》 一折,京剧大师梅兰芳借助身段动作,在平地上营造出传神的水中行船意 境,留下“老太太看戏有晕船感觉”的趣闻。现代人在改编时依靠在巨幅屏幕上投影出江水 浩荡的动态视频来代表水中行船,压缩演员表演空间,削减了演员表演的艺术魅力。
C.《唐宫夜宴》融合了5G 、AR 等高科技手段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呈现出来的效果 更具备科技感,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更容易将观众带入到盛唐场景中。
D. 越剧《新龙门客栈》虽借助了纱幕、灯光和投影等高科技手段来丰富舞台效果,但过分追求 特效而忽视了戏剧内容的表达,让观众感到眼花缭乱,难以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人物和 情节中来。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学校拟开展“课本剧”大赛,某班同学准备将《鸿门宴》搬上舞台参赛,如何呈现良好的舞台效 果,请你结合材料与《鸿门宴》的相关内容给出具体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满分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苏东坡( 节选)
编剧:姚远
第七场 金陵会面
【王安石唱《猪肉歌》骑驴上
王安石:黄州猪肉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串场人:这骑着驴唱着曲儿的老头不是别人,正是二度罢相的王安石。他这会儿正在金陵, 度过他人生最后一段不能再当官的日子。
【苏东坡撑船上
串场人:正要仕途得意,平步青云的苏东坡在上任路上,特来金陵和他见了 一 面。这 正是 — —
帮腔:(唱)东边日头西边雨。
【音效雷声
串场人:(愉悦地)要变天咯!
苏轼:王老大人!王老大人!
(欲走的王安石被拉住)
王安石:东坡居士!
苏轼:那是头驴
王安石:那是条船
苏轼:哈哈哈……王老丞相江宁骑驴,驴不是驴,隐逸者也。
王安石:苏东坡右迁乘船,船不是船,扶摇者也。
苏轼:不敢不敢,扶摇直上,恐不稳也!怕是要翻船。
2025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 第 3 页
王安石:我这头驴脾气坏得很,也不叫隐逸。
苏轼:那叫什么
王安石:叫倔!
【驴叫
苏轼:哈哈哈 …… (揖拜)苏轼今日敢以野服见老丞相。
王安石:你正要跃居高位却来看我这下野之人,我知你心,还管你穿什么衣服 (欲走) 【音效乌云翻滚雷声隐隐
苏轼:老丞相,要变天了,你快弃了你那驴,到我的船上来躲躲吧,我的船好巴适哦!
王安石:风云莫测,波诡云谲,如今我要上你的船咯!
【司鼓击板
【王安石带驴上船
【船晃动驴叫
王安石:怎么 你的船能容得下我,难道就容不下我的这头驴 (驴反应)
苏轼:王老丞相竟在意这头驴
王安石:这么多年我多亏了它与我作伴,岂有怠慢之理
苏轼:那我自然也不敢怠慢,还请倔驴兄船内安坐!
【船晃动
苏轼:要翻要翻!
王安石:君子的小船,哪那么容易翻呢
苏轼:老丞相真君子也,苏轼这里还有一桩旧事未谢。
王安石:那还不快谢。
苏轼:想当初“乌台诗案”事发,老丞相不计前嫌,上书朝廷为苏轼辩诬,这才让官家抬了贵 手,留了苏轼这条小命。
王安石:不杀才士,乃是太祖遗训。要谢,谢不到我。
苏轼:反对新法 ……
王安石:哈哈,你那慷慨陈词的万言书我是领教过了!
苏轼:惭愧惭愧,老丞相坐好,(划船)我至今认为法不是不可变,只是——
王安石:哼!
【船晃动驴叫
王安石:变法滋事牵涉甚广,若无决断恐难成事!
串场人:这俩人怕是不对头哦,但丞相就是丞相,这聊不下去还能尬聊!
王安石:我喜欢尬聊。
串场人:牛……
王安石:变法又不是做你那东坡肉,要小火慢炖!
苏轼:顺其自然。
帮腔:(唱)待他自熟莫催它。
苏轼:老丞相竞知道我那东坡肉
王安石:如何不知 你那东坡肉如今是天下皆知!
苏轼:肉好是慢火的功劳,火大肉焦汤干肉糊,这和变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驴叫船晃动(不满户主)
王安石:你这头驴!
串场人:它在尬叫!
王安石:(对 驴)你现在是越来越倔了,我跟你说后人提起他(指苏轼)不说他怎么升怎么贬, 做了什么官,只说他诗文千篇,炖肉一碗!
苏轼:倔驴兄这倒是遂了我平生所愿。那后世提起你家老丞相应当作何论
2025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 第 4 页
【驴叫(表扬)
串场人:犟驴兄是想说 ……
王安石:(紧接)诗文数篇,变法二字而已。
【大幅度划船
苏轼:说诗文数篇是过谦,说变法二字 ……
王安石:这也是我平生之志!可到了如今方才明白,法终归是人变的。新法既毁在那帮佞臣 庸吏手里,也毁在我用人不当! (踏脚)
(船晃动)
苏轼:(稳住船)我在黄州倒颇见到些新法的成效,百姓的实惠。(划船)老丞相变法,比苏某 远见 … …
我如今也不是全然反对新法了。
王安石:(大笑)你糊涂啊!当初我当权为相,你反对新法。眼下我罢了相下了马 ……
串场人:改骑驴了!
王安石:反变法派马上要当道了,你—-—
苏轼:哈哈哈,我就是糊涂!如今不是和老丞相坐在一条船上了 (划船)如老丞相不嫌弃, 还请到寒舍尝尝我的东坡肉。
王安石:诶 (感兴趣,忽又止住)慢!你那东坡肉慢火细工,我这人素来性急,怕是克化 不了。
苏轼:丞相 ……
王安石:下船。
苏轼:丞相 ……
王安石:下船!
【王安石下
串场人:各位今天看到的这个场面,不是被历史记录的,而是被东坡居士的诗词记录的。
苏轼: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串场人:新法此后不久就因改朝换代被全盘废除,如王安石本人所言,他的名字此后紧紧和 新法联系在一起,他的生命也随新法终结在元祐元年四月。享年66岁。
(选自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原创话剧《苏东坡》,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金陵会面”以苏轼与王安石在金陵的会面为核心场景,展现了两人在政治沉浮中的复杂 心境。
B. 文本中,苏轼当初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在实践中发现新法也有可取之处,于是坦然承认自己 不如王安石有远见。
C.“ (对驴)你现在是越来越倔了,我跟你说后人提起他(指苏轼)不说他怎么升怎么贬,做了什 么官,只说他诗文千篇,炖肉一碗!”王安石说这些话并不是为讽刺苏轼,而是借跟驴说话说 出后人对苏轼的评价。
D.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这四句出自苏轼 的《次荆公韵四绝(其三)》,“渺渺”二字既写眼前荒陂的视觉苍茫,又写出苏轼自感前途 渺茫。
7.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全剧结合了帮腔、串场人、司鼓击板等比较具有川剧地域特色的表演方式,将传统戏曲、曲 艺演剧模式引入话剧舞台,丰富了话剧的表现形式。
B. 王安石此时已二度被罢相,处于“人生最后一段不能再当官的日子”;而苏轼则正值“平步青 云”,赴任途中与王安石会面,两人的身份反差形成鲜明对比。
C. 结尾苏轼两次喊“丞相”挽留王安石,王安石却两次喊“下船”,通过对话描写,可以看出王安
2025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 一 语文试卷(共8页)第5页
石对苏轼“反对新法”仍耿耿于怀,不愿意再与苏轼交往下去。
D. 场景通过雷声乌云翻滚、雷声隐隐等音效可以暗示当时政局动荡。 8.本话剧语言颇具特色,请结合文本并简要概括分析。(4分)
9.本话剧融入了川剧戏曲中的“串场人”角色,造成奇异的舞台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串场人 的作用。(6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满分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 良,具告以事。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 背项王也。”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邀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
(选自《史记 · 项羽本纪》,有删改)
材料二: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 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冁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 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 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①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 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 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 许之,遂得汉中地。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 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 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 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选自《史记 · 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郦食其:人名。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共3分)
秦 兵 A 尚 强 B 未 可C 轻 D 臣 闻 E 其 将 F 屠 者 子 G 贾 竖 H 易 动 以 利 。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素善留侯张良”与“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善”字词义不同。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与“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之”字词义相同。
C.“以固项王意”与“寡固不可以敌众”(《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固”字词义不相同。
D.“不如因其解击之”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因”字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张良把项伯送来的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约见项伯、约为婚姻,可见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 机应变。
B. 在韩国灭亡后,张良拿出全部家财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C. 沛公在张良的建议下袭击秦军,秦王子婴使沛公投降。
2025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 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6页
D. 在得到了汉中土地之后,张良建议汉王烧毁经过的栈道,断绝回去的道路。汉王前行,随 后烧毁断绝经过的栈道,项王没有了西忧汉王之心。
13.把文言文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14.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看出张良有什么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满分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虞美人 ·送周监税
郭应祥
周郎素蕴平戎略。聊此司征榷。他人两载已辞难。君独三年、只作一朝看。
紫萸黄菊重阳后。木落秋容瘦。休斟别酒惨离裾①。戚畹②如今、个个有新除。
【注】①离裾:形容送别时拉着离人的衣襟,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景。②戚畹:借指帝王的外戚 或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
15.下列对本首词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上片聚焦友人仕途境遇,开篇点明周监税具有平定边疆的韬略,暂且担任管理征税的 职务。
B. 本词与杜甫的《登高》皆使用了“落木”这一典型的秋日意象,都具有营造氛围的作用。
C. “休斟别酒惨离裾”是劝慰之语,以劝止饮酒的动作细节反写不忍离别的哀伤,情感表达 含蓄。
D. 全词摒弃繁复雕饰,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
16.本词有别于传统送别之作,除抒发离别之情外,还交织了其他多重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 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引 发了孔子不同的评价,其中“ "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
答让孔子“哂之”的缘由。
(2)善用借代是古诗词的常见特点,比如“ ”。
(3)“月”这一物象,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词中含有“月明”意象的语句有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满分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1)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 除了心灵的美好, ( 甲)。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2)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那就是读书啊!
(3)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 聚精会神。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A ,长久的读书让人神采倍添。
(4)读书的时候,常常让人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
2025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7页
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的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 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 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 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了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 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 乙 ),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 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 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5)①不仅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②而且知道还有更多奥秘,③不曾揭露,④我 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⑤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 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 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 B 。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 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 光艳夺目。
(6)你想美好吗 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 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4分)


19.第(5)段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 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 请在文中A、B 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22.文章(3)~(5)段,分别论述了读书的意义,其中第(4)的段意可以概括为“书是一座快乐的富 矿,读书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请你仿造这一句式,概括第(5)的段意。(2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质疑,可以激发思维,可 以寻找真相,可以修正错误,可以促进创新……但有时,质疑的合理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变化。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2025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共8页) 第 8 页
2025年湖北部分高中春季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A 项错误,材料一第4段原文“只要内容过硬,科技运用丝毫不会掩盖戏剧本体,反而会带给观 众更多惊喜和感动。 ”C 项错误,材料二第2段原文“不加甄别地运用高科技舞美设计会损害传统戏剧 的美学价值。”D 项错误,材料二第3段原文,“过于复杂或新潮的高科技舞台装置虽然压缩演员的 表演空间……无法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人物和情节中来。”)
2.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错误。应该是总分。)
3.C (材料二观点是警惕戏剧舞台“高科技滥用”倾向,认为不加甄别地运用高科技会给戏剧艺术带来 诸多弊端,如损害传统戏剧美学价值、压缩演员表演空间、打乱观演默契、降低戏剧本体艺术性等。C 项强调了《唐宫夜宴》借助高科技手段更容易将观众带入到盛唐场景中。没有体现出高科技滥用带来 诸多弊端,反而突出了高科技在节目呈现中的积极作用,不能作为支撑材料二观点的论据。)
4.①举例论证,如文中列举了故宫畅音阁大戏楼与梅兰芳的《太真外传》的例子,证明了“科技为戏 剧舞台插上新羽翼,给观众带来视听新体验”这一观点。
②引用论证,如文中引用梅葆玖先生的话,表明了梅葆玖对科技融入戏曲舞台的认可态度,为文章论 点提供了权威支撑。
③比喻论证,将技术比作“催化剂”和“放大器”,生动形象地论述了科技对戏剧的作用。 (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给满分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5.①借鉴传统戏曲“以简驭繁”理念,以简约道具(如几案、酒器、剑架)构建鸿门宴场景,保留“一 桌二椅”式的写意空间。如通过座次方位设计暗示楚汉阵营对峙,用红色帷幔象征危机四伏的宴饮氛 围。
②运用动态投影技术呈现战场全景图景作为背景,在樊哙闯帐时辅以刀剑碰撞的环绕音效,既突出演 员的表演张力(如樊哙“瞋目视项王”的肢体语言),又强化戏剧冲突的视听震撼。
③采用智能灯光系统:通过冷暖色调转换暗示情节转折,如项羽举棋不定时用幽蓝光晕营造犹豫氛围, 范增举玦示警时投射血色光斑增强危机感。
④保留传统程式美:项庄舞剑段落以戏曲身段为主,辅以剑影投影技术在地面形成流动轨迹,既展现 科技美感,又凸显演员的武打功底,避免技术喧宾夺主。
(每点2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
【解析】建议紧扣材料中“科技凸显艺术表达”与“警惕技术滥用”的辩证关系,结合《鸿门宴》的 戏剧冲突特点,在保留表演核心地位的前提下适度运用科技手段增强叙事效果。
6.D(D 项“又写出苏轼自感前途渺茫”错误,过度解读。从文本开头串场人唱词中“正要仕途得意, 平步青云的苏东坡在上任路上,特来金陵和他见了一面”,可以看出文本中的苏轼“仕途得意”)
7.C( “通过对话描写,可以看出王安石对苏轼“反对新法”仍耿耿于怀,不愿意再与苏轼交往下去。” 错误)
8.①丰富的潜台词,剧中语言大量运用双关和隐喻,如王安石拒绝上船避雨时称“风云莫测,波诡云 谲”,借自然意象隐喻政治动荡,语言含蓄却充满张力。
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如苏轼“以野服见下野之人”的谦逊姿态,与王安石“下野之人”的自嘲形成反 差,符合当时两人的身份地位特征。
③语言诙谐幽默风趣。王安石以“驴脾气倔”自喻性格,苏轼调侃“扶摇直上恐翻船”,通过幽默自 嘲展现两人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
④部分台词融入四川方言,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增强戏剧感染力。如:“怕是不对头哦”“好巴适哦”
0
⑤部分台词融入现代口语化表达,增加了话剧的趣味性,拉近与观众距离。如:“这聊不下去还能尬聊”。 (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给满分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9.①交代背景,介绍人物,为戏剧情节展开作铺垫。如开头王安石、苏轼上场后串场人介绍二人的姓 名、身份,当时的情况、背景,便于观众理解戏剧内容,也为后面剧情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
②补充相关内容,交代结果,使情节完整。如结尾通过串场人交代故事起因,也交代了变法的结果和 人物结局。
③推动情节发展。如“要变天咯”,才引出苏轼邀请王安石上船躲雨的情节。
④烘托、活跃气氛。比如两次分别点出“尬聊”“尬叫”,显得轻松幽默,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 (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给满分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0.BDG(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D
【解析】D项,两个“因”字词义是不同的,前者为“趁,趁机”,后者为“依靠”。
A 项,解说正确,两句中的“善”字词义不同,前者为“友善、交好”,后者为“揩拭”。
B项,解说正确,两句中的“之”字词义相同,均为动词,“往,到……去”。
C项,解说正确,两句中的“固”字词义不相同,前者为“稳固”,后者为“本来”。
2
12.C( “秦王子婴降沛公。”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可知,应是“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13. (1)(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所以”“非常”翻译正确各1分,“出入”偏义复词,翻译正确1分,句意1分)
(2)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皇上在留地相会,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
(“起”翻译正确1分,起(于)下邳,与上会(于)留,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翻译正确,各得1分,句意 1 分 )
14.①对国家的忠义和对财富的轻视。②智谋深远。③谦退避祸,明哲保身。④洞悉人性,善用权谋。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4分,答出3点给满分5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①对国家的忠义和对财富的轻视,如:散尽家财刺秦王为韩复仇。
②智谋深远,帮助刘邦定天下,始终以长远利益为导向。如:面对项伯夜告项羽攻刘的紧急军情,他迅 速判断局势要害,建议刘邦“言不敢背项王”以化解危机。又如:建议刘邦“留壁”布疑兵,待秦将 叛变后又主张“因其解击之”。又如:建议刘邦烧毁汉中栈道,制造“无还心”假象,使项羽放松警
惕,为后续“暗度陈仓”创造战略空间。
③谦退避祸,明哲保身:如:主动辞让三万户封邑,选择象征性的留县,既避免功高震主,又巩固与刘 邦的信任关系。
④洞悉人性,善用权谋。如:精准把握项伯重情义的特点:鸿门宴危机中,张良利用与项伯的旧交(秦 时曾救其性命),迅速促成刘邦与项伯的会面,借项伯之口向项羽传递示弱信号,成功化解灭顶之灾。 又如:利用秦将贪利弱点,晓关之战前,通过分析秦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的品性,提出“重宝 啖秦将”策略,以贿赂动摇敌军主将。
【参考译文】 材料 一: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 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了刘邦。 刘邦大吃一惊,说:“对这件事怎么办 ”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 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随即进来 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 染,登记官吏和百姓,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 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 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
3
材料二: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仆僮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以厚礼) 安葬,而是把全部家财用来寻求刺杀秦王的刺客,为韩国报仇,因为他的祖父,父亲做过五代韩王相 国。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冁辕山时,张良领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用两万军队去攻击秦朝晓关下的 军队,张良游说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以轻敌。我听说那位守关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商人 之类的人是可以用利益收买他的心的。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行,为五万人准备吃的东西, 在各个山头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派郦食其带着贵重财宝去收买秦军将领。”秦军将领果然背叛秦 朝,想与沛公军队联合, 一起西去袭击咸阳,沛公想采纳他的意见。张良说:“这只是秦将准备反叛 罢了,恐怕士兵不顺从。(如果)士兵不顺从(就)一定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而攻打他们。”沛公于是 率军袭击秦军,把他们打得大败。沛公于是率军来到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 做了汉王。汉王让张良多赠送项伯财物,让项伯代替请求汉中土地。项王就答应了项伯的请求,(汉王) 于是得到了汉中土地。张良劝告汉王说:“大王何不烧毁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您没有东回的心思 了,以此稳固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回去。(汉王)前行,随后烧毁断绝经过的栈道。项王因 此没有了西忧汉王之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汉王六年正月,封赏功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 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 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皇上在留地相会,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侥幸
时常有效,我希望受封在留县也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15.C( “情感表达含蓄”有误。“惨”字直接点出离别的凄楚,且“休斟别酒”是劝友人勿沉溺悲伤, 情感表达直白,非含蓄风格)
16.①将其他人在司征榷这个职位上任职两年便已抱怨推辞与周监税三年如一日的坚持进行对比,突出 周监税的坚韧和超然,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品格的赞美。(2分)
②开篇“周郎素蕴平戎略”点明周监税本有平定边疆的雄才大略,“平戎”的人却只做了司征榷,表 达作者对其未展抱负的惋惜和同情。
③结尾“戚畹如今、个个有新除”一句,皇室贵族轻松被授予新职,反衬周监税虽有才能,却屈居微职, 委婉批评了朝廷用人不公的现实。
(每点2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此词突破传统送别之作的私人化抒情,将个人离愁升华为对时代症候的观照。通过“戚畹”与“周郎” 的境遇对比,揭露南宋中后期权贵垄断仕途、寒门才士沉沦下僚的社会现实,赋予送别词罕见的批判
4
深度。
【参考译文】
周郎素来胸怀平定边疆的韬略,却暂且担任这管理征税的职务。他人任职两年便已抱怨推辞,唯 独你坚守三年,只当一 日般淡然度过。
重阳节后,紫色的茱萸和金黄的菊花凋零,树木落叶,秋景显得如此消瘦。不要在离别之时斟满 那凄惨的送别酒,让离别的衣襟沾满泪痕。如今的皇室贵族,个个都授予了新的职位。
17 . (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参考示例: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不固定,符合题意即可)
(3)参考示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答案不固定,符合题意即可)
(每答对一处得1分,共6分。有漏字、错别字不给分)
18 . (甲)外表也需美好。
(乙)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
(每处2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符合语境的答案,酌情给分)
19. (1)①处修改为:读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 (2)③处修改为:不曾被人揭露
(每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得2分,共4分)
【解析】
(1)①②两句主语相同,第①句中“不仅”关联词位置不当,应该放在“读书”后面。
(2)第③句的逻辑主语是“奥秘”,故修改为:不曾被人揭露。
20.A: 拍案叫绝 B: 口出狂言
(每处1分共2分,符合语境的成语均可,如果成语中有错别字不给分)
5
【解析】
A 处语境:前文提到读书时“看到妙处",后接“忍不住 ”,需填入表达强烈赞叹的成语。 “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极度赞赏)贴合“妙处”引发的激动反应,且与后文“神采倍添”呼 应。
B 处语境:前文强调:“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使人意识到时间流逝后“不 敢奢侈,不敢 ”,需填入与谦逊克己相反的轻狂行为。“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 契合“不敢”的否定指向,呼应后文“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 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
21.①设问,自问自答,用第二人称“你”形成对话感,引发读者思考,也增强劝诫的亲切性和感染力。
②对比,通过“金钱”与“时间”的物质与精神属性对比,揭露读书行为的纯粹性。
③运用比喻的修辞,说明坚持读书就会使优美如期而至。
(每点2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2.书是一面自省的明镜,读书给人映照谦卑的真容。
(第5段意:读书可以使人变得谦虚,可以使人获得智慧,格式1分,内容概括准确1分,其他合理答案, 酌情给分)
23.作文。
本题依标扣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依课标。课程标准关于“质疑”相关表述共有三处:①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 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②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 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 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③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 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2)扣教材。高一教材关于“质疑”相关内容:①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阅读史传作品,了解 了史实之后,还要进行深入思考,甚至质疑史书的记载 …… "
【材料分析及参考立意】
①朱熹的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强调了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②“质疑,可以激发思维,可以寻找真相,可以修正错误,可以促进创新……”列举质疑的积极作用, 省略号给出更大的思维空问。
③ “有时,质疑的合理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其合理性是变化的”,这一句话告诉我们,
6
质疑的合理与否要用时间来检验,有时当时的质疑不合理,但随着时间、条件等变化,重新看待却具 有合理性,反之亦然。所以,不能一味地质疑,要随时审视质疑的合理性,这样的质疑才会有意义。 综上,材料并非单纯强调“质疑”很重要,写作时要有辩证思考,围绕“合理质疑”来展开。
【阅卷评分参考】建议切入分为45分。
作文等级 内容及表达要求 特征
一类文 (60~54) 整体评价好。 思想好,表达好,亮点突出。主要表现为: ①立意准确鲜明,思想健康向上,文体特征明确; ②精准理解材料,综合分析运用材料,围绕"质疑”进行阐述,探究"合理质疑的 时间维度”,并有自己个性化解读,有独到的感悟; 能结合时代特点或个体特点,作辩证思考且思考深刻,对问题的回答立场鲜明: ③多角度联系现实,针对性强,阐述理由充分,论据具体丰富、运用恰切,分析严 谨论理准确、事理分明,认识深刻; ④语言精准、流畅或有文采,结构严谨,文脉清晰,字迹清晰。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二类文 (53~48) 整体评价较好。 思想好,表达好,有亮点。主要表现为: ①立意准确鲜明,思想健康向上,文体特征明确; ②精准理解材料,初步综合分析运用材料;围绕“合理质疑”进行阐述,有思辨色 彩,亮出自己态度观点: ③联系现实,阐述较充分;有较丰富论据、运用较准确,分析较合理; ④语言较基准精准、流畅或有文采,结构较严谨,文脉清晰,字迹清晰。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三类文 (47~42) 整体评价一般。 思想较好,表达一般,主要表现为: ①立意正确,观点态度较明确;不偏离主题,较准确理解材料,围绕“合理质疑” 进行阐述,初步综合运用材料;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②联系现实较合理,阐述较充分;论据不足或较为单一,运用基本准确,分析基本 合理: ③有一定思路但逻辑思维不够强,结构完整,字迹清晰。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四类文 整体评价差。 个别语句有深意
7
(41~36) 思想一般,或表达较差。主要表现为: ①观点基本明确,或立意略有偏差;基本准确理解材料,基本围绕“质疑”进行阐 述:但不能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 ②没有联系现实,或联系现实不准确;论据运用有偏差,分析不够合理: ③逻辑思路一般,层次有混乱或结构有残,字迹潦草: ④语句有不通,句子不够流畅等。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五类文 (35~25) ①观点尚能扣住话题开展写作,开头由材料引入,结尾能回扣材料,但主体部分有 一定程度上偏离题意。 ①内容不够丰富,结构不够清晰,语言不够通顺,字迹潦草不堪。
六类文 (24~0) 论述的主要内容与材料有一点点关系;或抛开材料,偷换概念,另起炉灶,胡编乱 造。
其他建议:
1.缺标题扣2分。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2.关于字数:
多于600字,能扣材料,有明显结尾,结构完整,按评分标准评分,每少50 字 扣 1 分 。 多于600字,能扣材料,没有结尾,按残篇处理,不超过42分。
少于600字,能扣材料,按残篇处理:
600~400字,不超过35分,不再扣字数分。
400~200 字,不超过25 分,不再扣字数分。
0~200字,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2 分,不评0分。 完全空白的,评0分。)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