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20:2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留意观察生活,学习对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根据大队部征集“好想法”的学习任务,针对学校生活中的现象提出一个想法,能多角度去想,把现象、想法、建议写清楚。(重点)
学习在情境中能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分享的快乐。(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引导学生真实独特说想法
1.今天,由我这个陌生的老师给你们上课,后面还坐了那么多老师,你们有什么想法?有没有想对全班同学或者对我说的?(鼓励说出真实的、有个性的想法)
2.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和想法有关的课。(板书:我有一个想法)。
二、交流预学作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请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选择分享学生作业。(选择内容与形式上有特点的作业)
2.小结预学情况: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记录对生活中的想法。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写了关于垃圾分类、交通安全以及食堂吃饭浪费食物的现象,说明你们都留心观察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观察,不仅留意学校、家庭生活,还观察社区、社会上的常见现象,还有一些小想法。(板书:观察学校、家庭、社区、社会)
三、出示学习任务,确定现象问题
1.出示学习情境:大队部关心少先队员们对学校生活有什么想法,举行下面活动。
学生审题,明确具体要求:一是“学校生活”中的问题,二是写清楚想法。
学生确定写作材料。
把你们写的素材记录单拿出来 。如果你受到了启发,对学校生活有了新的想法,可以补在下边;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针对学校生活的,可以从中挑选一个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想法,在旁边打勾。(生修改,师巡视)
简单交流对学校生活的想法,教师适当引导鼓励。
学习习作样例,练习写清想法
1.怎样把想法写清楚呢?先看看课本中的例子,分成哪几部分来写的。(板书:写清楚)
例1:
最近我一直在想,我们班能不能开辟一个植物角呢?我们可以在植物角养花种草,或是种花生、种豆子,还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植物。我们可以轮流照看它们,给它们浇水、施肥。这样既可以使班里的同学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还可以使大家亲近自然,为教室增添大自然的气息。
(交流后PPT批注:提出建议、写出想法)
例2:
我发现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上个月我们去给爷爷祝寿,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在各自看手机,很少一起聊天。我爸爸下班回家之后,也一直玩手机,我叫他他都不理我。
过于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我们不应该总是玩手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交流后PPT批注:记录现象、提出建议、分段写清)板书:记录现象、写出想法、提出建议
学生练习写清想法
记录现象,写出我们的想法、建议,你的文章里需要有这三个要素。至于哪个先写,哪个后写,都可以。当然,你也可以模仿课本上的这两个片段。(学生写作,师巡视)
交流习作,修改并学习分享
选择学生习作点评指导。
学生点评重点:是否写清了现象、建议、想法
教师指导重点:一是可以把看到的现象真实展现地写下来,让人有镜头感;二是建议可以“多角度”,向不同的人提出建议,多方面改进问题。(板书:镜头感、多角度)
学生修改习作
交流分享
请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你想告诉的那个人听。如果那个人在现场,你就当面读给他;如果不在现场,你就读给同桌听,问问同桌有什么看法。(生交流)
指导重点:一是提出想法建议时可以用上“能不能”等商量的语气,让人更能接受;二是写清想法时可以像课文那样用上“不应该……应该……”,从两个方面让人更明白你的想法。
小结本次写作,拓展写作内容
小结:有了好的想法分享出去,就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就能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美好。大家还可以观察家庭、社区、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让生活越来越好!
板书:
我有一个想法
观察: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生活
记录现象 镜头感 (有的……有的……)
写清楚 写出想法 (不应该……应该……)
提出建议 多角度 (可以……可以……能不能)
分享:让生活更美好
优秀例文:
我发现放学后,大部分同学由家人来接,或者请家里的阿姨来接。有一次,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爷爷,接到学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学生 的书包接过来自己背着,然后递上酸奶 、点心等食物。而学生呢,什么事也不做。(先说现象,再说事例,接下来说想法)
我的想法是:劳动有助于发展智力和动手能力,你们不应该过分依赖家长 ,哪怕家长硬要帮你做,你也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接下来写建议)我也希望家长不要包办代替,从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锻炼孩子的 自理能力, 让孩子了解生活的不易。老师们也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们提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