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3.“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1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
1. 认识“甲、骨”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1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汉字“贝”的字源及其所表达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4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汉字“贝”的故事的。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读通课文词语,圈出生字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课题导入,引发兴趣 1.课件出示人物面部表情“哭”“笑”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画面并观察这两幅图片所对应的汉字(哭、笑)。课件补充出示“哭”和“笑”两个字,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字形与所对应的画面之间发现了什么(“哭”字像两只眼睛在流眼泪的样子。“笑”字像人在笑时眯着眼睛,嘴角向上翘的样子)? 2.师小结引入:你们真有一双慧眼,一下子看出了其中的奥妙!看来,这些小小的汉字其实并不是一些抽象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生活中真实的事物的另一种有趣的存在形式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汉字王国。去感受汉字的神奇!板书课题:“贝”的故事、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贝”,同时指导书写,注意最后一笔点画略长,与撇画对称。生在田字格内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 生在田字格内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二、自主探究,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及时根据他们的朗读问题进行个别提醒与指导。 2.同桌间进行生字朗读检查,注意及时对朗读错误进行纠正。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的情况: (1)出示课后双横线内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教师及时进行生字朗读纠正,重点提醒学生读准生字“珍、品、贫”的前鼻音,强调“漂”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而“饰、易”两个字是整体认读音节。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贝壳、甲骨文、钱币、钱财、有关、珍贵、携带、饰品”,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甲”在词语“甲骨文”中要变调为第二声,同时补充讲解关于“甲骨文”的知识(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学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教师随机指名读、学生抢读词语,进一步进行词语认读巩固。 (3)过渡:刚才大家不仅读准了生字的字音,而且把词语也读得十分正确,如果我们再把它们送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它们吗 指名两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课文第2自然段。生齐读课文。4.引导学生再次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关于汉字“贝”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读书并思考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汉字“贝”哪些方面的知识 (1)学生读书并思考,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抓住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概述。 (2)教师简单归纳(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甲骨文中的“贝”是由贝类的状貌演变来的,第2自然段写汉字“贝”在古时候的意思,并由此发展成为表示与钱财有关的汉字的偏旁),然后板书:字形演变 字义发展。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间进行生字朗读检查,注意及时对朗读错误进行纠正 学生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 学生互动 生齐读课文 学生再次认真朗读课文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生字识读小游戏: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小组同学比赛朗读,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把生字读得全部正确无误。读得正确的生字,教师及时予以表扬,同时对于读错的生字予以范读强调指导,重点提醒几个前鼻音的生字不要读成了后鼻音。 2.课件再次出示本课要求会书写的剩下的三个生字“壳、甲、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及其笔画、结构上的特点,说说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生字“壳”上面是“士”,不要写成了“土”。 生:“甲”在书写的时候要先写扁“日”,最后再写中间的竖画,而且竖画要落在竖中线上。 生:“骨”字一定要注意上半部中间的笔画是横折。 师:你们不仅观察得仔细,更能够抓住关健的笔画给大家进行书写提醒,特别是对于“坏”字的书写提示,既形象生动,又准确到位。 3.教师进行生字的范写指导,并按照同学们的提示再次提醒大家注意三个生字的书写要领,同时要求他们注意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紧凑”。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再次结合他们的书写情况进行重点笔画的书写强调。 1.观察字形,学写生字。 2.学生练写,写好展评。
四、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见作业设计,课件出示) 2.布置课后作业:思考贝的字形最初是根据什么演变来的,它在意思上又与什么有关系呢? 课堂演练,完成课后作业。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钱、币、与、财、关”5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汉字“贝”的字源及其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汉字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他们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
执教时间 2023年 3月 ___日
前置学习 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磁性田字格,指名五位同学板演上节课学过的五个生字“贝、壳、甲、骨、坏”,引导其他同学进行书写评价,看看他们是否能做到把生字书写得既正确又美观。教师适时在田字格内进行书写纠正与修改,注意提醒“骨”上半部中间的横折、“坏”右边“不”字的撇画与左边“提土”之间的笔画穿插。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汉字“贝”的知识的,教师适时归纳板书:字形演变、字义发展,同时引导学生齐读课文。 3.过渡引入:“贝”的字形是如何演变的,字义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贝”的故事》。 师 生互动 学生齐读课文
二、探究学习,深化认知 1.自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1)学生读书思考,教师适时指名进行读书交流,课件适时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共有2句话,其中第一句话写贝壳对于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的作用,第二句话用甲骨文引出汉字“贝”的最初字形)。 (2)质疑思考:这段话的重点是哪一句(第二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段话主要是介绍汉字“贝”的字形最初源自贝类的两扇贝壳的样子。同时课件出示汉字“贝”的字形演变,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四个不同字符在形状上的相似之处以及依次所发生的变化(最初就是贝壳的本来样子,然后就出现了贝壳的轮廓,最后逐步将外面的轮廓直接变成了半框,中间部分则演变成了撇、点两笔画),板书:贝。 (3)教师适时归纳小结:像这样直接由大自然的事物状貌演变来的汉字就叫“象形文字”,同时简单补充象形文字的资料(最初来自于图画的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随着不断演变,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 (4)拓展延伸:除了汉字“贝”,你还知道哪些象形文字(日、月、水、火······),教师适时补充出示最常见的几个象形文字“日、月、水、火”由图画到文字的演变图,引导学生感知这类汉字有趣的字形变化过程。 2.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自己对汉字“贝”又有什么了解。 (1)学生交流: 生:我知道了在古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把贝壳当成钱币使用(课件出示几幅贝壳作为钱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具体感受)。 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其中原因说清楚吗 生:主要是因为贝壳很漂亮、珍贵,所以人们喜欢把它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师: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珍贵”的呢? 生:少见的,一般人都没有的东西才是珍贵的。 师:对,正是因为贝壳漂亮且不常见,所以很多人都想拥有贝壳,那么贝壳自然就成了“珍贵”的物品,并且人们还特别喜欢把它戴在身上作为装饰呢。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我觉得还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所以人们才把它当作钱币。 师:“随身携带”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贝壳比较小、轻,带在身上很方便,就像我们平时带钱那么容易。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贝壳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很自然地就成为了最初的货币(板书:漂亮、珍贵、便携、不易损坏——当作钱币)。 (2)质疑探究:既然最初的贝壳被当作了货币,那么,当后来汉字“贝”演变成了部首时,含有“贝”字部的汉字在意思上又与什么有关呢 (3)学生自主朗读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汉字的意思与部首所表示的意思有关,因而只是含有“贝”字部的汉字意思上都与“钱财”有关。 (4)教师补充出示其他含有“贝”字部的汉字“财、赏、赌、账、贺”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字义与偏旁之间的关系。 3.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边读边联想“贝”的字形以及字义的变化。 自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生读书思考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 学生进一步感知这类汉字有趣的字形变化过程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朗读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剩下的五个生字“钱、币、与、财、关”,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并说说自己的书写认知。教师适时进行书写指导,重点提醒注意“钱”左边“钅”最后一笔是竖提,右边的斜钩要注意逐渐向右下行笔;“币”的第一笔是短撇且较平;“与”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同时注意竖勾部分要向内收敛;“财”右边的撇画要托住左边“贝”的点画;“关”上面的相向点不要写大了,下面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2.学生描红,临写五个生字,教师巡视检查。 课堂小结: 我们的汉字是不是很有趣?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文字,但我们的文字是最有意思的,我们祖先创造的汉字确实富于智慧和想象力。 师生互动 学生描红,临写五个生字 师生互动
四、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查一查自己感兴趣的汉字,读一读汉字的故事 2.给家人讲一讲“贝”的故事 完成作业
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 1.基础题: 书写《硬笔习字册》本课的字词句,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2.提高题: 1.划去句子中加点字不正确的音。 ①妈妈买的这件衣服很漂(piāo piào )亮。 ②丽丽的铅笔盒上画了一幅画做装饰(shì sì)。 ③经过精准扶贫(pín píng),大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2.读一读,记一记。 珍贵 珍惜 钱币 纸币 财富 财产 赔本 赔礼 贫苦 贫穷 购买 采购 3.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坐这一站路公交车,只需要投一个一元硬巾就行了。( ) ②跟着怀人怎么能学好呢?( ) ③我国法律公私才产都会保护的。( )
板书设计 识字3.“贝”的故事 字形演变-----贝 字义发展----漂亮、珍贵、便携、不易损坏——当作钱币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