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州谣(两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神州谣(两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17: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教材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佳节、汉字故事、中华美食为切入点揭示我国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单元核心目标:
1.认识7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5个字,会写38个词语。
2.能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图片识字。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3.知道“金、鹿”等字可作为部首,能发现“火”与四点底,“心”与竖心旁,“刀”与立刀旁之间的联系及表示的意思。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
5.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的表达效果;能说出“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3.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悠久,能讲汉字“贝”的故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神州谣
教学目标: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巍巍中华”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8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巍巍中华”等8个词语。
2.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奋、齐”3个字。 2. 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多读几遍,圈出不理解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播放歌曲《我的祖国》,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观看画面,然后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教师适时引入:孩子们,我们的祖国不仅历史文化悠久深厚,而且地域辽阔、山川秀美。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识字①”去感受感受吧! 2.板书课题:神州谣,指导学生读题,注意读准生字“州”的读音,同时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州”,提醒他们正确的书写笔顺点、撇、点、竖、点、竖,同时要注意撇画和竖画之间基本等距,且中间一笔竖画略短。 3.简单释题,引导学生明确“神州”是指”中华“,“谣”是“歌谣”的意思,即随口唱出的韵文。 师生互动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这篇课文的叙述形式有什么特点。 2.同桌间交流检查读书情况,及时进行字音朗读纠正,并在容易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交流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容易读错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抽取生字卡片“耸、峡、浓、繁”等,提醒读好“耸”的后鼻音,“浓”既是后鼻音,同时声母又是鼻音“n”,“繁”不要读成了“敏”。 4.指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的叙述形式有什么特点(都是三个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属于“三字经”形式,同时逐句出示课文,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句子间的停顿与节奏感。 5.完整出示课文内容,指名学生齐读课文。 6.再读课文,想想每一句分别都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行表述,同时归纳小结(第一句引出神州山川美,第二句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山川河流名称,第三句写台湾大陆是一家,第四句写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最后,引导他们明确“神州、中华”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名称。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梳理,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中华神州”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山川、民族,同时引导他们分别从文中找出两方面各自所在的小节(山川:第1~3小节,民族:第4小节)。 7.指导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注意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试着读出感情。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间交流检查读书情况 学生交流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容易读错的字、词 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的叙述形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适时进行正确朗读指导。 2.巩固识字小游戏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小组比赛开火车读,看看哪个小组把火车开得最顺畅,教师再次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朗读强调。 3.过渡:刚才大家把生字读正确了,但是,要想真正掌握它们,我们还得会书写。老师这里有四个生字(课件出示“湾、岛、峡、民”),请大家认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说说在书写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指名学生板演四个生字,并引导其他同学对他们的书写进行评价,同时,提醒学生从生字占格、笔画规范以及笔顺正误几个方面进行点评。 (2)教师结合学生的书写及评价在田字格中进行书写修正,重点提醒他们注意:“湾”注意右边“弯”上下两部分要紧凑;“岛”是半包围结构,第四笔的折部写宽大些,“山”字略小;“峡”左边的“山”下面的横画要变成平提,右边“夹”的两笔横画之间距离不要过大;“民”的第三笔是竖提,末笔斜钩要舒展,最后直接挑钩。 (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书写情况,并及时进行书写反馈。 作业设计: 讨论:孩子们,我们的神州大地到底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会说它“可入画”呢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 学生认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 学生交流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师生互动
四、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见作业设计,课件出示)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神州谣 课堂演练,完成课后作业。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族、谊、齐、奋”4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诵读,初步培养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背诵神州谣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课文,指名朗读、生齐读,教师适时进行字词规范朗读指导。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是从哪两方面来写“我神州”的(山川的状貌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山川、民族,同时引入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诵读这首韵味十足的“三字经”——《神州谣》。 学生朗读、齐读 师生互动
二、精读课文,体会文情 1.质疑:在课文的作者的心中,我们祖国的山川都美到了怎样的程度 2.学生交流(可入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入”的意思(画入、画进),同时归纳板书如画,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第1小节,注意在读“山川美,可入画”时,语调要放得轻柔、舒缓一点。 3.课件出示课文第2小节,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看看作者都给我们描述了祖国的哪些山川 边读边圈出它们的名称。 (1)学生交流,课件适时聚焦“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同时引导学生简单交流对这些山川的了解。教师肯定学生的认知,并予以认知补充:“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被称为“母亲河”;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比黄河长800余千米,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珠峰”全称“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海拔约8848米。藏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还有四燃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玛”意为第三女神。 (2)依次播放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长城雄伟壮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知黄河、长江的汹涌气势以及长城、珠峰的雄伟壮观,并板书:气势汹汹、雄伟壮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小节,注意读出画面感以及对祖国山川的喜爱之情。 (4)延伸:除了课文中所列举的几处山川,你还了解其他哪些山川? 生:我去过黄山,觉得那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真是人同奇迹! 师:你的话让我想到两句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足以说明黄山的秀美! 生:我还在电视上看到过黄果树瀑布,那气势壮观极了! 师:确实有人间仙境之感。 生:我还从姐姐的语文书中知道了“京杭大运河”是人间的奇迹。 师:孩子们,看到这些风景名胜,你们心里除了热爱(板书热爱),还有怎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我们的祖国太了不起了,有这么多迷人的景色! 师:我听出了你心中满满的自豪之情啊(板书:自豪)!来,让我们带着热爱和自豪之情再把课文第1.2两小节读一读。 (5)学生齐读1、2两小节。 4.课件出示宝岛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图上内容的认知,教师适时补充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台湾和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的状貌,同时明确宝岛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板书:两岸一家)。出示课文第3小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两岸一家”的亲情感。 5.过渡:不光是大陆和台湾、其实我们祖国各民族更是情深意浓(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展示各民族团结共处的画面),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懂得各族人民亲如兄弟的感情。 (1)教师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从这一小节中体会到了各民族之间怎样的关系(板书团结)。他们的共同理想又是什么(各族人民一齐奋发、共同繁荣) 教师补充板书:共同繁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在朗读中体会民族团结、共同奋发与繁荣的情感和决心。 6.指导学生将课文四个小节连起来朗读,注意读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自豪之情。 师学生交流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学生简单交流对这些山川的了解 师生互动 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小节 师生互动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聆听歌曲 师生互动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在朗读中体会民族团结、共同奋发与繁荣的情感和决心 学生将课文四个小节连起来朗读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余下的四个生字“族、谊、齐、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情况并进行书写认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从字的结构特点以及笔画书写要领等不同方面进行交流、同时对他们的观察发现予以肯定。 2.教师进行范写指导:“族、谊”两个字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型,其中“族”右边下半部分“矢”的最后一笔是捺画,“谊”右边“宜”的横画较多,注意横画之间等距、紧凑“齐、奋”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且都是上展下收型,注意将上半部分的撇、捺写得舒展。学生跟随教师的范写指导进行书空练习。 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注意根据他们的书写不足进行及时强调指导,重点是两个上下结构字的收、放处理。 课堂小结: 孩子们,作为中国人,我们确实应该为能够拥有如此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后不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播放《我的中国心》)。 学生跟随教师的范写指导进行书空练习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师生互动
四、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书后30页,读一读记一记 读课文,体会动词的妙用 完成作业
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 1.基础题: 书写《硬笔习字册》本课的字词,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2.提高题: 1.连一连。 yǒnɡ ɡé lù fán rónɡ xiá 繁 涌 峡 陆 隔 荣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中央民派大学在北京。( ) ②大家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宜。( ) ③我们一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愤斗。( ) 3.读一读,做后面的题目。 长江——祖国第一大江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大江、大河。它们像祖国妈妈身上的血管(guǎn),给祖国带来了生命的力量(liàng)。 小朋友,你知道吗?在祖国的千万条江河中,哪一条最长呀?祖国最长的江河就是长江。它从祖国西北的青海省唐古拉山开始,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一直流入东海。长江一共有6300多公里长。万里长江是祖国的第一大江,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江。 ①祖国最长的江河是_____,共有_____公里长,从_____开始一直流入_____。 ②祖国的大江、大河,像____ 。
板书设计 识字1.神州谣 山川 民族 识字1.神州谣 山川如画: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民族团结:两岸一家、共同繁荣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