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端午粽(两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端午粽(两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17: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9 端午粽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米字旁;会写“午、节”等6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米字旁;会写“午、节”等6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箬竹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大声读三遍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课文中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借助资料,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和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游戏导入,走近端午 1.猜节日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为庆祝这些节日,人们会制作相应的传统美食。看美食(出示图片),猜节日。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小吃货猜节日》。 游戏规则:小耳朵听题,猜出节日举手说。 小汤圆,圆又圆。—— 元宵节 摘艾草,吃青团。——清明节 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 2.引出课文题目。 (1)仔细看“节”这个字,上面草字头,下面横折钩,竖。这个节日的节你们记住了吗?端午节我们吃什么呢? (2)齐读课题,牛字不出头,就是午。 题目中还有两个新偏旁,立字旁、米字旁。它们和汉字立和米有什么不同?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端”? 加一加:立+山+而。 组词来记忆,教师相机引导 :“ 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着”;引申义“笔端、开端”,指“东西的一头”,而端午是指整个大热天的开端。 (3)粽子同学们都吃过,想一想,"粽"为什么是米字旁? 1. 学生猜节日。 2.学生交流端午节习俗。 3.齐读课题。 4.交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端”。 5.思考交流:"粽"为什么是米字旁?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 (1)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有哪些读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刚刚我们朗读了课文,你知道外婆的端午粽有哪几样吗? 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4.看看这些豆,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出示图片)蚕豆、红豆、毛豆、豇豆。 5.小豆子大变身,你瞧!变成了一个“豆”字。读读儿歌记住它。 毛豆短,蚕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豇豆长长托上面。 记住“豆”这个字了吗? 6.再来看肉这个字。借助生活实际来记忆。 7.外婆粽子的花样可真多!你在端午节,还吃过什么粽子呢? 8.文中重点介绍了外婆的红枣粽,它是用什么做的?到课文中找一找。 相机出示:箬竹叶、糯米、枣。 7.我们可以这样说—— 外婆的红枣粽是用 _______、______和 ______ 做成的。 8.我们把这组词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放回到课文当中,看看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粽子是用( )包的,里面裹着( ),中间有( )。”(生读) 9.读好句子——标点换口气 10..出示:一到端午节、煮好一锅粽子、一掀开锅盖、一股清香、咬一口粽子、装一小篮粽子。 总结:短语就要这样连着读。 11.外婆的粽子不仅香,还很好吃,真是色香味俱全啊!(板书:味)从三方面来写外婆的粽子,谁来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又A又B的词语? 12.齐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的时候:标点换口气。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开火车读。 3.生认读各类豆。 4.交流:端午节还吃过什么粽子? 5.生练说句子。 6.说说喜欢哪一种短语,为什么? 7.练说:照样子用上叠词,说说爱吃的食物。
三 、指导写字,发现规律 学写生字 (1)“节”里也有长横,看它们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长横分别在上、中、下的位置。 (2)小眼睛真亮,发现了它们不同的位置。长横就要写得长长的。 (3)生按要求进行仿写。 (4)生写字,师巡视,提醒姿势,展示点评。 1.认读生字,观察生字。 2.交流书写注意点。 3.练习书写生字。 4.根据评价再次练写生字。
四、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见作业设计) 2.布置课后作业: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2.练写生字。 课堂演练,完成课后作业。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糯米、裹着”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2.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前置学习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收集屈原的资料,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温习词串,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节日要吃粽子?这粽子也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端午粽,请大家一起读好课题。 2.端午粽给我们带来课文中带有“一”的短语,你能读准吗? 一锅粽子 一颗红红的枣 一掀开锅盖 一股清香 一口粽子 一小篮粽子 3.你们把这六个短语中的“一”都读成第四声。 出示第二屏:一到端午节,这里的“一”该读第几声呢? 4.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回句子中,再来读一读。 (1)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2)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3)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过渡:真不错,词语放到句子中,都读对了。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学生读句子及段落。
二、想象画面,感受亲情 1.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引读第一自然段。 2.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仿佛还看到了什么?“盼着”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4.小朋友,有没有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你的外婆或奶奶也盼着你们早点回家去呢? 5.是啊,过端节了,外婆希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分享美食,享受亲情带来的快乐。你看这样的心情就是“盼着”。 6.谁能带着这份“期盼”来读一读这一段。注意读好这些就能读出外婆对我们的爱与牵挂。 7.外婆的那份期盼有多深,对我们的那份爱就有多深!一起读。 1.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思考:“盼着”是什么意思?能否给它找个近义词? 4.带着这份“期盼”来读一读这一段。
三、创设情境,流露真情 1.读第三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引读)也多。 3.看看外婆还会包什么样的粽子?我们来瞧一瞧。种类特别多,用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四字词就叫——各种各样。(板书:花样 多) 4.一起读好一、二两句话。 5.外婆的粽子不仅要留给家人吃,还要——(引读)分给邻居吃。 6.小朋友来读一读长句子。 7.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提着一篮粽子去分给邻居时,我们心里是怎么样的?邻居们收下粽子是怎么样的?美滋滋是什么意思呢?像这样表达心情愉快的叠词你能说几个吗?(喜滋滋、乐呵呵、乐滋滋、笑哈哈)一起读一读。一用叠词让我们彼此心里的开心劲儿翻倍了。 8.此时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外婆?小小的粽子里包着外婆对我们深深的爱,对乡邻浓浓的情啊! 9.让我们再美滋滋地吃外婆的粽子,乐滋滋地来读好第三小节。 生读第三自然段。 一起读好一、二两句话。 3.像这样表达心情愉快的叠词你能说几个吗? 4.读好第三小节。
四、理清脉络,升华情感 1.出示课文,放在一屏上: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框出:一锅粽子),我总会迫不及待——(框出:咬一口粽子)。临走时,外婆还会——装(框出: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小朋友们,课文说的就是这个故事。一锅粽子,一份心,一篮粽子,一片情。 2.小小的端午粽不仅传递着真情,外婆还告诉我关于端午粽的故事,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 3.小朋友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板书:意义:纪念屈原) 它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竖起小耳朵听一听。 4.端午节吃粽子包含着人们对爱国诗人的敬佩之情。在端午节里,人们祈福家人安康,也传承着爱国情怀。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船,还有很多习俗,如:门插艾、挂香囊、点雄黄酒、系五彩绳等。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而这小小的端午粽,更是凝结了亲情、友情和对古人先贤的怀念之情。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题——端午粽。 1.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2.思考交流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五、仔细观察,正确书写 1.出示:间、分、吃、肉 (1)观察生字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呀? (2)位置不同,写法会有细微差别。 这就是——横竖都变短 竖要斜着走 2. 学生练习书写。 3. 集中展示,点评。 1.认读生字,观察生字。 2.利用生字口头组词。 3.练习书写生字。 4.根据评价再次练写生字。
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 1.基础题: 书写《硬笔习字册》本课的字词句,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2.提高题: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这篇课文我读了____遍,我给自己打___星。(很满意3星,满意2星,一般1星。) 我认识生字词并会注音 1.词语(我会读) 端午节 粽子 带回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 箬竹叶 总会 中间 鲜肉 知道 据说 纪念 2.生字(注音) 午( ) 豆( ) 真( ) 豆( ) 节( ) 米( ) 分( ) 3.拓展题 你对端午节了解多少?(把你查找到的内容简单写下来,再讲给家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端午粽 特点读清楚 色 好看 短语连着读 香 好香 标点换口气 味 好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