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对今(两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古对今(两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17: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6 古对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理解相关词语,辨析两组同音字。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美丽的景色。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诵读背诵韵文。
难点: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1.将课文大声读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主学习书后一类字、识记二类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词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词语对对碰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古对今。相机指导“今”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 1.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齐读课题。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指名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小节。 ①师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师相机正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指导学生区分“圆”与“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师小结:“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圆、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全班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师出示词语卡片:早晨、细雨、朝霞、夕阳。指名学生认读, ②学习“朝”这个多音字。 师出示词语和短语:朝霞、朝阳;朝着门的方向。指名学生朗读。 ③区分“夕”和“西”。师适当小结:“夕阳”是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西”指的是方向。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①出示字词卡片:李、杨、鸟语、花香。指名生认读,读准字音。 ②结合《识字2》中的《姓氏歌》,明白“李”和“杨”可以指人的姓氏,结合课文内容和汉字的偏旁,可以发现“李、杨”与树有关,相机出示李树、杨树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全班齐读。 4.巩固识字。 (1)师多媒体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认读生字。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方法上的指导:“酷、凉、细、朝、杨”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圆”是全包围结构;“寒、暑”是上下结构,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生认真倾听,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朗读第1小节: 学生区分“圆”与“园”,学生口头组词,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全班齐读 学生朗读第2小节: 指名多生认读。 学生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朝”有两个读音“zhāo”和“cháo” 学生为这两个同音字组词。 学生朗读第2小结,全班齐读。 学生朗读第3小节。 全班齐读。 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达到熟练的程度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认读生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学生为生字口头组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三、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1.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指名学生交流读这篇课文与读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同桌对读:一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读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练习。 3.指名一对同桌进行朗读展示。 4.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伴奏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练习。 同桌对读:一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读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练习。同桌进行朗读展示。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伴奏读等
四、指导学生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对、今、雪、细、夕、语。 2.师范写讲解:“细、语”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细”字,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今、雪”是上下结构。“今”的撇捺要书写伸展,盖住下半部分。生观察进行书空练习。 3.生自主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生自主描红、书写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相关词语,辨析两组同音字。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美丽的景色。 2.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前置学习 朗读课文。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朗读课文,检查导入 1.师生利用课文内容对对子。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3.师谈话: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学生认读生字和短语。
二、理解内容,体会对称之美 1.学习第1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师适时板书: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3)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师适当补充资料,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从而理解“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4)引导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都是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都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四季特点)。 (6)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生的交流师板书: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2)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 (3)指名生交流,师适当小结:“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 (4)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相机出示“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 (5)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3.学习第3小节。 (1)生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桌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性。 (2)指名生交流汇报,师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感受美丽的景色,体会词语的对称性。 (3)指名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引导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 4.回顾全文,游戏巩固。 (1)生再次自由朗读全文,并与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 (2)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游戏巩固:找朋友。一生持词语卡片说“我是‘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卡片“今”的同学站起来回答:“我是‘今’,你的朋友在这里。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儿歌,练习背诵。 学生朗读第1小节 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交流 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 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 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四季特点) 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鼓励学生在学习第1小节对称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 学生直观感受,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 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桌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性 生交流汇报 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
三、自主创编,拓展提升 1.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无论是词语的意思还是字数都具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编一段小儿歌吧。 2.出示创编要求: (1)句式: 对 , 对 。 对 , 对 。 (2)所编的这段小儿歌最好是围绕同一类事物的。 3.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作品。师巡视了解创编情况。 4.指名生交流自己的创编的小儿歌,师生共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 5.师小结:同学们,其实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对对子,有一位叫李渔的大学问价,还编了一本专门对对子的书,叫《竺翁对韵》(出示《竺翁对韵》书本图片),大家课后阅读。 生再次自由朗读全文,并与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 名生朗读 游戏:找朋友 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儿歌,练习背诵 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 连字组词。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古—今 晨—暮 桃—李 圆—方 雪—霜 柳—杨 严寒—酷暑 和风—细雨 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 朝霞—夕阳 鸟语—花香 季节特点 自然现象 美丽景色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