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六单元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浪花》、《荷叶圆圆》、《要下雨了》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其中古诗描绘了夏天的美景,《浪花》感受在夏日海边与浪花为伴的快乐,《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的方式说明了夏天的气象常识。课文编排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一年级下册关于理解词语的单元重点出现了两次,类似的单元重点曾在第三单元出现过,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本单元的教学则更偏向于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理解词语。这一教学内容在第4篇课文《要下雨了》中结合泡泡的提示点明要求。教学时要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可在《古诗二首》中作适当铺垫,在《荷叶圆圆》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在学习《要下雨了》时让学生自主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此外,《荷叶圆圆》中可学习句子的多样表达,练习仿写;积累“荷叶是我的摇篮”这样的比喻句,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练习仿说。《要下雨了》要进一步体会“呢、呀、吧”等语气词的表达与运用,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朗读指导要抓住课文特点进行教学。《古诗二首》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并背诵积累;《荷叶圆圆》在读出情趣的基础上,能借助课文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进行背诵。《要下雨了》要重点关注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能读好问和答的语气。
单元核心目标:
识字与写字:
1.认识本单元5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生字。
2.联系生活学习与夏天有关的词串。
3.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能正确抄写句子。
4.通过认识食品包装识字,并乐于与同学分享。
阅读与鉴赏: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带有“呢、呀、吧”的问句和感叹句。
2.能运用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等方式理解“摇篮、潮湿”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儿童诗的韵味,能分角色读好文中的对话;尝试依据课文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背诵课文。
4.朗读积累气象谚语。
5.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感受阅读的乐趣,体会夏夜的美好和同伴互助的温暖。
表达与交流:
1.通过扩写句子学习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具体。
2.学习“荷叶绿绿的、圆圆的”这类句子的多样表达,并积累文中的比喻句。
10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小池》。
2.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6个汉字。
3.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难点: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小池》。 2.认识“诗、首、偷、浮、萍”5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首、池、采”3个汉字。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1.将课文大声读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主学习书后一类字、识记二类字。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简介作者,看图激趣 1.生齐背古诗《草》,师点明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师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生动自然,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能读懂,是唐代写诗最多的一位诗人。 2.师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其中第一首《池上》的作者是白居易。 3.师板书课题(12.古诗两首),指导生字“首”的学习。(鼓励学生用“首”口头组词,教师强调与同音字“手”的区别,师范写,生书空练习并描红仿写。)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小诗《池上》。(板书:池上) 生齐背古诗《草》 学生互动 生书空练习并描红仿写。
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 1.师播放《池上》的朗读录音,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生朗读第一、二句: ①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正音:“撑、艇、萍”三个生字都是后鼻音,“采”是平舌音,注意读准。 ②指导“采”字书写: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上面是爪子头,下面是“木”,出示“采”的古汉字图片,理解“采”字最初的意思是用手摘取树上的果子。 师范写:强调上半部分是“爪”的变形,笔顺为撇、点、点、撇,下半部分是“木”,中间的竖稍微出头,不宜出头太多。生书空并描红、仿写。 ③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一、二句,全班齐读。 (2)指名生朗读第三、四句: ①出示词语卡片:踪迹、浮萍,正音强调:“踪”是平舌音,“萍”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②鼓励学生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师适当补充讲解,并出示浮萍的图片以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 ③生自主观察这四个汉字的字形,交流识记方式,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进指导:“踪、迹”都与人都行走动作有关,所以用足字旁和走之旁;“浮”与水有关,指东西浮在水面上,所以是三点水旁,而“萍”是一种水生植物,所以这个字中既有草字头,又有三点水。 ④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三、四句,全班齐读。 (3)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池上》这首诗,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4.全班齐读《池上》。 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朗读第一、二句 学生观察字形 指名生朗读第一、二句,全班齐读 指名生朗读第三、四句 学生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生自主观察这四个汉字的字形,交流识记方式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三、四句,全班齐读 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池上》这首诗,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多媒体出示本课61页的插图,生观察图画并简要交流图画内容。(一位儿童在水里划着小船,行驶在荷花池中,船上还放着一些刚刚采摘的莲蓬。) 2.师过渡: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我们知道了这首小诗是写的一位儿童的,那么小诗究竟写了这位儿童的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古诗,想一想古诗大致的意思。 3.生自主学习,并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画出不懂的地方。 4.指名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句子,不懂的地方教师适当予以讲解:小艇、小船、独木舟;不解:不知道;浮萍:浮在水面上的一种绿色植物;一道开:小船划开浮萍后留下的一道痕迹。 5.鼓励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一个娃娃划着一只小船,偷偷地采了莲蓬正往回驶。可是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的浮萍一字分开,一时也不合拢,留下了一道痕迹。 6.指导生读好诗歌的节奏: 小娃/撑/小船/,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生观察图画并简要交流图画内容 生自主学习,并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画出不懂的地方 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句子 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读好诗歌的节奏
四、体会情感,练习背诵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那么你能说说从这首古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娃吗? 2.指名生交流,根据生的交流师重点指导下列内容。 (1)引导生理解“偷采”一词: “偷”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私自拿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二是指“瞒着别人,悄悄地做”,这里“偷采”的意思应选第二种,指“小娃娃没有经过大人允许,偷偷地采摘了几个莲蓬来解馋”。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过的一些顽皮之事来体会小娃娃的太真可爱。 (2)抓住“不解”进行体会: 师引导学生体会小娃“偷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以为别人不知道,正有点高兴得意思呢!) 实际上呢?(小船一路划开的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而他自己却不知道。由此可见这个小娃娃的质补、纯真可爱。) 3.师生共同小结:这个小娃娃健康活泼、天真可爱,还有一些调皮。 4.体会诗人的情感:作者刻画了这样一个天真可爱、率性自然的“小娃娃”形象,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对这个乡村小娃娃的喜爱之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第、二句要读出小娃娃的天真调皮,第三、四句要读出景色之美。 6.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 生交流 生理解“偷采”一词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过的一些顽皮之事来体会小娃娃的太真可爱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过的一些顽皮之事来体会小娃娃的太真可爱 学生互动
五、课堂小结 诗人白居易通过短短四句诗二十个字便刻画出了一个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的“小娃娃”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童真童趣的美好。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背诵古诗,复习导入 1.全班齐背上节课所学的《池上》。 2.师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古诗的题目也带有一个“池”字,叫做《小池》,它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师板书课题,指名生朗读课题。 3.鼓励学生根据题目来猜一猜这首诗大概会写些什么(可能会写小池塘的美丽景色)。 全班齐背上节课所学的《池上》
二、初读诗歌,识字学词 1.师多媒体播放《池上》的动画视频朗读,生认真倾听并观看。 2.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将生字多读几遍,并与同桌相互交流。 3.师出示词语卡片:泉眼、无声、流水、树荫、爱晴柔、小荷、露出、尖角,指名生认读,师相机正音并强调:“流、露”是边音,“树”是翘舌音,注意读准字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认读词语。 4.检查古诗朗读情况。 (1)指名生朗读第一、二句,根据生的朗读情况提醒:第一句的“惜细流”练续出现两个“xi”的音节,比较难读,注意读通顺。 (2)指名生朗读第三、四句。 (3)指名生朗读全诗,全班齐读。 5.巩固生字识记。 (1)生再次自由朗读古诗,练习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读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3)师单独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识记,生进行交流,师适当指导: ①“泉”“流”从字形上看,与水有关(师出示泉水、流水的图片),但是水的位置不同。其中“泉”下边的“水”注意它的第3、4画不要练写。 ②“树、荷、露”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尖”字是上“小”下“大”,字形和字义密切相关(出示一头大一头小的尖锐物品帮助学习理解并识记汉字)。 ③鼓励学生为这些汉字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理解字义。 6.指导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鼓励学生根据题目来猜一猜这首诗大概会写些什么。 生认真倾听并观看 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多生认读词语 指名生朗读第一、二句 指名生朗读第三、四句 指名生朗读全诗,全班齐读 生再次自由朗读古诗,练习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学生进行观察识记,生进行交流
三、图文结合,了解诗意,欣赏画面 1.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看看诗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描绘了哪些景物。 2.指名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夏季“泉眼、细流、树荫、荷叶、蜻蜓。 3.师多媒体出示课文第62页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在图画中找出诗中描绘的景物。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画中的景色,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将句子表达得清楚、流畅,尽量用上一些描述性的词语。 5.生再读诗歌,图文对照,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6.指名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师适当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惜:爱惜,舍不得;爱晴柔:喜爱晴天的温柔。 7.师小结:古诗大致的意思是:泉眼悄然无声地流动着,好像是舍不得细细的水流;绿树的树荫倒映在水面上;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嫩绿的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小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头上。 8.师配乐播放古诗所表现的画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 学生再读古诗,看看诗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描绘了哪些景物 学生观察图画,在图画中找出诗中描绘的景物。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画中的景色 生再读诗歌,图文对照,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诗中出现的要求会写的汉字:尖、角、早。 2.指名生认读,并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理解运用。 3.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领。 4.师范写重点指导: “尖”字下部的“大”字撇画略出头一点即可。生认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5.生自主描红、练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指名生认读,并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理解运用 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领 生自主描红、练写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都被诗人写进了诗里,《小池》只是其中的一首,课后,请同学们在家人的帮助下,再阅读一些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小诗,在诗中体会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
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生字。 ài shǒu wú rén cǎi 心 两 莲 加一加,组成生字并组词。 木 + 对 =( )_____ 小 + 大 =( )_____ 三、填空。 1.小娃撑小艇,偷采_____莲_______。 不解藏踪迹,浮萍_____道______。 2.泉眼_____声惜细流,树荫照_____ ______ _____柔。 小荷____露____ ____ __,__有蜻蜓__ __ __。
板书设计 12.古诗两首 池 上 偷采而归——写事 儿童天真无邪{ 暴露行踪——揉情 小 池 泉眼细流,树荫照水 景色宁静美丽{ 小荷露角,蜻蜓立头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