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 姓氏歌(两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识字2 姓氏歌(两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17: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识字2 姓氏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氏、李”等生字和弓字旁、子字旁2个偏旁;会写“什、么”等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会写6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
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氏、李”等生字,认识弓字旁1个偏旁;会写“姓、什、么”3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并练习背诵。 3.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执教时间 2025年 2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大声读课文三遍,读正确、读流利。标一标这首儿歌有几个小节? 圈画文中出现的姓氏。 找一找身边有这些姓氏的同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走进《姓氏歌》 1.创设情境,兴趣导入: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学生发言,交流汇报自己的姓与名。
二、初读课文,认识姓氏 1.自主朗读。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4行,相机正音。 (2)识记“李、张”两个姓氏。 ①读一读, ②学生认读:张、李。(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张、李”) ③开展问答游戏:假如班级里有姓李和姓张的同学,可以请他们上台,开展问答游戏。 ④引导学生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张、李”两个姓氏。 “加一加”的方法:“弓+长=张”,“木+子=李”。 3.学习第五句。 (1)读好句子,读准字音。 (2)圈出这一句儿歌中的姓氏,读一读:胡、吴、徐、许。 (3)重点区分“胡”和“吴”,“徐”和“许”。(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胡、吴”和“徐、许”) 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当小结:胡、吴的声母不同;许、徐的声调不同。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运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 说一说:介绍“徐”姓的方法和其他三个姓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徐”是通过“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的) 4.拓展练习。 运用“说偏旁”的方法介绍下面的姓氏:何(单人何),刘(立刀刘),黄(草头黄)。 5.熟读并背诵。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1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圈出这四行儿歌中介绍的两个姓。 3.指名学生读易混淆生字。 4.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桌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三、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学习笔顺。 3.观察例字。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字,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并讲解。 (1)“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2)“么”,第一笔在竖中线上起笔,撇折的撇与第一笔平行。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1.认读生字,观察生字。 2利用生字口头组词。 3.练习书写生字。
四、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见作业设计,课件出示) 2.布置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练写生字。 课堂演练,完成课后作业。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吴、胡”等生字,认识子字旁;会写“国、古、言”3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2小节,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4.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前置学习 1.了解单姓和复姓。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历史或故事中的著名人物,如司马光、诸葛亮、欧阳修等,了解复姓。找一找相关故事读一读,
执教时间 2025年 2 月 ___日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 温故知新,谈话导入 1.复习字词,检查认读。 2.拓展姓氏,自然过渡。 (1)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 (2)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学生说一说班上同学的姓氏。
二 、自主学习,认识姓氏 1.学习课文第2小节。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②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郑”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 2.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2小节, (2)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 3.了解复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4.游戏巩固。教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介绍这个姓氏。 示例:我姓金,金钱的金。 5.拍手朗读并背诵第2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2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圈出其中的姓氏。 3.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4.学生自主发现复姓与单姓的不同之处。
三、 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启发交流。 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以及我们谈到的班上同学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拓展延伸。 师:古人把常见的姓氏编成了《百家姓》一书。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4个姓氏的人数最多。 1.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2.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学习笔顺。 3.观察例字。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字,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并讲解:“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1.认读生字,观察生字。 2.利用生字口头组词。 3.练习书写生字。
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 1.基础题: 书写《硬笔习字册》本课的字词句,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2.提高题:照样子,写句子。 例: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你姓 ?我姓 。什么 ? 。 3.拓展题: 和同学或家长交流一下中国有关姓氏的趣事。
板书设计 姓氏歌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