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下 语文园地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一下 语文园地五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17:5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小儿歌,认识9个汉字,进一步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提高归类识字的能力。
2.辨析同音字,巩固学习音序查字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3.正确朗读并背诵三则歇后语,大致了解其意思,初步体会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
教学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同音字,初步了解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小儿歌,认识9个汉字,进一步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提高归类识字的能力。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关联旧知,激趣导入 1.出示《识字3》的内容,生自主朗读,说说在这一课中“青”字加上偏旁组成了哪些新字。 2.师激趣:其实在汉字中,像“青”这样特别爱交朋友的汉字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再来认识一位(板书:包,指名生认读)。 学生互动
二、学习“趣味识字” 1.生自主阅读小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生朗读小儿歌,正音识字。 (1)根据学生的朗读起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吃饭、能干、吃饱、茶水、泡茶、轻轻、抱着、鞭炮。 (2)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强调:“能”既是鼻音,又是后鼻音;“茶”是翘舌音;“轻”是后鼻音。 3.巩固识字 (1)单独出示儿歌中出现的9个生字,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在此过程中,师适当引导:“饱、泡、袍、炮”这四个字都是“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来构成的;“饭、茶”也可以通过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轻”与“经”比较记忆。 (3)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发现规律 (1)师出示六个汉字:饱、泡、跑、抱、袍、炮。指名生说说这六个汉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适当小结:相同点是六个汉字中都有“包”字,而且读音与“包”相似;不同点是偏旁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2)鼓励学生结合儿歌内容说说这六个汉字的偏旁与汉字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3)师小结:“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六个汉字,这六个汉字的读音与“包”相似,而不同的偏旁表示了汉字不同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叫做形声字,与我们在《识字3》中学习的由“青”字组成的一组汉字一样,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汉字中的大部分字都是形声字。 生自主阅读小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小儿歌,正音识字。 生再次练习朗读小儿歌,将儿歌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 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学生找出儿歌中由“包”字加偏旁组成的六个汉字,交流这六个汉字是由“包”加上什么偏旁组成的 指名生说说这六个汉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学习“字词句运用” 1.师过渡:同样的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很多新的汉字,同样,同一个偏旁加上不同的汉字也可以组成新的汉字。 2.生自主认读“我的发现”中的三行汉字,读准字音,并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指名生分行朗读汉字,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4.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行汉字在字义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指名生交流,师小结:第一行四个口字旁的汉字都与嘴巴的动作有关;第二行提手旁的汉字都是手部的动作;而第三行与脚部动作有关。 5.拓展巩固 (1)想想还有哪些口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汉字,看看这些汉字的意思是不是与偏旁有这样的关系。 (2)指名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喊、喂、打、抱、路、跃。师教读,并适当讲解意思。 (3)师出示三点水旁、木字旁、鼓励学生写出几个带有这样偏旁的汉字. 生自主认读“我的发现”中的三行汉字,读准字音,并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分行朗读汉字,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每一行汉字在字义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指名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很多的汉字朋友,而且发现了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之间的有趣联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识字中,也能关注到这一点,进一步提高自己认识汉字、理解汉字的能力。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辨析两组同音字,巩固学习音序查字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朗读并背诵三则歇后语,大致了解其意思,初步体会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出示汉字,谈话导入 1.师出示几组同音字:香—乡;青—清;夕—西,指名生认读,说说这几组汉字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师小结:每一组的两个汉字读音相同,意思却不一样,这样的汉子叫做同音字。 3.师谈话:汉字中的同音字有很多,虽然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在用法上却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区别它们。 学生互动
二、辨析同音字 1.生自主朗读“选一选,填一填”中的句子,尝试将正确的汉字填在括号中,再读一读。 2.指名交流,师明确: “青”指的是一种颜色,“清”是三点水旁,一般用来表示水很干净. “再”一般表示再见、再一次的意思,“在”表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等”。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青—清;再—在”这两组同音字的不同用法。 (1)师出示相关练习qīng:( )色、( )水、( )蛙、( )洁 zài:( )会、( )哪里、( )也不会了、我( )早晨读书。 (2)生根据同音字的不同意思自主进行填空,并说明原因。 4.拓展练习。 (1)师出示另外两组同音字:香—乡;夕—西。指名生认读。 (2)用“香”“乡”组词,体会二者意思的区别, “香”指的是味道;“乡”指的是家乡、故乡。 (3)用“夕”“西”组词,体会二者意思的区别, “夕”指的是傍晚、夕阳;“西”指的是一个方向。 6.师小结:辨析两组同音字,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词语和句子,根据汉字的意思来正确区分。 生交流:每一组的两个汉字读音相同,意思却不一样,这样的汉子叫做同音字。 自主朗读“选一选,填一填”中的句子,尝试将正确的汉字填在括号中,再读一读 生朗读句子,并交流自己所填的汉字是什么,为什么填这个汉字。 学生互动
三、巩固音序查字法 1.出示“语文园地三”中学习的《音序查字法口诀》,生齐读,指名生说说音序查字法的几个步骤。 2.带领学生复习:第一步:找汉字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第二步:在字母栏下找到相关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面;第三步:翻到字典正文的这一面,依次寻找,就能找到这个这个汉字。 3.根据以上方法,生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里查到“溪、解、准、楼、伯”五个字,师巡视。 4.指名生交流,巩固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骤。 生根据同音字的不同意思自主进行填空,并说明原因。 学生分别用“香”“乡”组词,体会二者意思的区别。
四、学习“日积月累” 1.生自主朗读这三则歇后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短语。 2.指名读,师适当正音。提醒学生每行短语的中间部位要注意停顿。 3.师举例引导学生体会歇后语的表现形式: 这几则短语,前半部分讲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现象,后半部分则是一种比喻的意思,整句联系起来十分生动有趣。像这样的语言形式就叫做歇后语。 4.大致理解这三则歇后语的意思。 师描述这一种情况,鼓励学生说一说用那一条歇后语比较适合。(如:一位同学期中考试没有考好,当他拿着试卷回家的时候,心里十分紧张,担心爸爸妈妈会批评他,这个时候他的心情就可以用“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来形容。) 5.通过师生对读、自由朗读、联系意思等方法指导学生熟练并背诵四则歇后语。 生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里查到“溪、解、准、楼、伯”五个字, 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查到这几个字的,在交流中进一步巩固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骤。 生在自主朗读这三则歇后语。 指名生交流这个短语中出现了什么物品。 生自主朗读并比较每则歇后语前后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设计尾页
作业设计 一、写同音字。 1.( )( )的小河边,有许多( )草。 2.同学们正( )读书。 3.我要上学去了,我跟妈妈说( )见。 二、连线。 小葱拌豆腐 七上八下 竹篮子打水 节节高 芝麻开花 一清(青)二白 十五个吊桶打水 一场空
板书设计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行设计)
第 3 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 2.通过邀请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游戏规则,培养他们乐于交往的意识和友善待人的良好习惯。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阅读儿歌。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揭题导入 (1)出示教材插图,认识图上的人物。 相机出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等人物名,读准人名。
(2)有一首儿歌,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一个故事——出示题目《孙悟空打妖怪》,齐读。
二、读儿歌,交流发现。 孙悟空是怎么打妖怪的呢?先自己读一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逐句读儿歌,相机正音,并指导停顿。
(3)同桌合作读,读出节奏。 读儿歌,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每一句儿歌的结尾和下一句的开头是一样的。
小结:这样的节奏,让这首儿歌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 发现每一句儿歌结尾与下一句句首相连的结构特点。 通过多种形式读好儿歌,读出对儿歌中正反两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三、理解儿歌。 (1)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要打妖怪吗?
(2)孙悟空又是怎么打妖怪的?
预设:学生找到“冒、举”等动词。
(3)带着动作读一读,读出孙悟空火眼金睛、本领高强的特点。
四、儿歌拓展。 (1)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起表演。
(2)推荐阅读《西游记》(注音版本),读读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有趣、惊险的故事。
五、回顾课文,引出话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怎么都快乐》吗?课文中说“人多,什么游戏都能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游戏。
2.(板书课题:一起做游戏)揭题,齐读课题。
六、观察插图,明确要求 1.出示第一幅图。
观察图画,这是什么游戏?你会玩吗?
指名会玩的学生说说游戏的玩法。
预设:在黑板上画一个没有鼻子的小熊,请贴鼻子的同学用布条蒙上眼睛,在原地转三圈,拿着“鼻子贴”走向黑板,给小熊贴上鼻子。
2.听明白了吗?在介绍游戏规则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或者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可以将游戏介绍得有条理。
3.指名学生玩游戏,结束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玩法。
4.生活中遇到了有趣的游戏时,你会怎么做?
出示提示一:主动邀请别人。
5.出示第二幅图和对话气泡。
小红也去邀请小兰来玩这个游戏了,读一读她们的对话。
看来,要想邀请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玩,我们得要说清楚游戏的规则。除了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还可以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这样别人更容易明白。
出示提示二: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这样别人更容易明白。
6.小组内演练,要求:说清楚规则,边说边做动作。 指名小组在班级展示,同学互相评价。
七、联系生活,实践交际 1.除了贴鼻子游戏,你还喜欢玩什么游戏?
2.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出示评价要求。 3.总结。 互相评价
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主动邀请别人 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这样别人更容易明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