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2025年 4月 22 日 10 :30-11 :45 试卷满分: 100分
*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 0. 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试卷、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 选择题(共 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国家的出现,统治者的出现,职业的分工,村落和城市,也许还有文字 · · · · · · 所有这些加在
一起,就叫 “ 文明 ” 。农业本身不是文明,但农业一定引发文明。由此可知,文明诞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 国家的出现 B. 生产力的发展
C. 阶级的产生 D. 文字的诞生
2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原文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下图为
石柱顶端的浮雕,此浮雕意在强调 ( )
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杖
A. 法律至上 B. 契约精神
C. 君权神授 D.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 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 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对此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A.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形成了拜金的社会风气 D. 加强了王权,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秦政府为了加强统治,修建了通往全国的驰道,并实行皇帝制、郡县制,对全国人口进行户
籍登记;在遥远的美洲,印加帝国也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国 王拥有最高的统治权。据此可知 ( )
A. 各地区的文明交流频繁 B. 集权政治是普遍选择
C. 文明进程具有相似性 D. 两者都维护了长久的统治
5.下图是 16-19世纪初白银流向图,下列选项中对此图解释最准确的是 ( )
A. 全球经济联系加强 B. 当时的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白银流入中国助力社会的转型 D. 新航路开辟前已有此现象
6.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下列关于 “ 哥伦布大交换” 的说法正 确的是 ( )
①美洲在交换中未受益 ②交换中西欧占主导地位
③天花、麻疹等病毒的传播助力殖民活动 ④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在美洲与欧洲之间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7.欧洲近代早期的商人和企业家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造了社会。银行、保险公司、股票交易所 等新的经营方式陆续出现,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欧洲黄金白银贬值,物价上涨 B.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C. 商人、企业家的努力 D.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 · · · · · · 享受到了 “ 文艺复兴”
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 · · · · · · 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该学者意在强 调 ( )
A.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宗教改革的影响长远
C. 否定了教皇教会的地位 D. 侧重的群体有别
9 .据图回答,15世纪前后中西方科技不同走向的根本原因是 ( )
A. 政治制度不同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 思想解放程度不同 D. 外交政策不同
10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 者帮助美国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 · · · · · · 当凯旋 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 的爆发
( )
A. 受到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B. 在美国的帮助下发生的
C. 推动了法国社会转型 D.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11. 1884年, 25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达成协议,统一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为世界时或称 “ 标准 时” 。在电报传送电子脉冲信号技术发明后,校准时间的难题最终得以解决。由此,世界时 制度开始在全球确立。世界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 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 B. 世界联系加强
C. 钟表业的发展 D.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12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
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垄断组织随之出现。 此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B. 生产力的进步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新兴工业部门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13.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特许状,允许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 的贸易。后来,为适应新兴工商业资本的发展要求,英国政府先后取消该公司对印度 (1813年)和中国(1833年)的贸易垄断权。 1858年该公司被撤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 是()
A. 东印度公司的建立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保障
B. 东印度公司是政府企业
C. 东印度公司的衰败主要是失去了统治者的支持
D. 东印度公司的兴衰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
14 .从 1763至 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它们之所以能 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对此理解最 准
2025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共 6页)第 3页 A. 自然科学 的发展为欧洲的扩张提供了技术支持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欧洲扩张的根本原因
C. 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扩张
D. 欧洲扩张是多重因素的产物
15.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确立了臭名昭著的 “ 有效占领 ” 原则,还决定各国可以 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对此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对非洲遗患无穷 B. 消除了西方各国的矛盾
C. 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D. 延缓了瓜分非洲的速度
第 II卷 非选择题(共 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满分 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半岛山多平原少,夏季雨少,土壤不甚肥沃,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粮食自给常有困难, 地少人多被迫导致海外移民 · · · · · · 殖民活动大大促进了希腊世界的商品经济和外贸市场。
· · · · · · 据估计,当时希腊共有 300多个城邦,其中 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
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些 “ 袖珍 ” 国家的规模还不如今日中国一个中等乡 镇。所以,在如此特殊的国情下产生的政治制度具有某些空前绝后的特殊性就是情理中之事。
-摘编自米辰峰《世界古代史》 材料二 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地感到,仿 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有一首苏美尔诗写道: “ 只有人,他的寿命 不会很长,无论他做什么,只是一场虚无。 ” 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 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 · · · · ·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 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 “ 特殊的国情” 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空前绝后的政治制度” 有 什么局限性?(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的原因。综合两则材料,指出影 响希腊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共同因素。(6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西欧,经过层层分封形成的庄园,不同封建主各自享有不同权利,为减少纠纷,就要
尽量避免交易与分割。庄园以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为主,佃农及其家庭一旦脱离庄园就难以独 立从事农业生产。
-摘编自龙登高《十四至十九世纪家产继承制度的中西比较》
材料二 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 从 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 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 12、 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 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 15、 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 的 “ 万流归宗” 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蒋承勇《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世纪西欧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世纪城市发展对西欧社会转型的作用。(8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恰逢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联邦政府决定在2020年人 口普查中增加普查对象是否是美国公民的问题。许多州政府以及代表少数族裔的非政府组织反 驳说增加公民问题会导致部分家庭拒绝参与普查,使统计数字失真,于是向联邦法院起诉。法 院认为联邦政府违反了行政部门在制定规章时应遵循的法定标准,判决特朗普政府在人口普查 中不得增加公民问题。对此,民主党人表示欢迎,特朗普威胁要推迟人口普查。
--摘编自张毅《该不该问-从美国人口普查看美国政治的实际运作》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政治代表的基础,国会议席得到重新分配,在市镇中凡握有 土地或屋宇、每年收益达十磅者即握有选举权,但工人阶级却不得参与政权。当时英国的人口 约两千五百万,有选举权者还不到百万。英国宪章运动的爆发系由于人民对 1832年议会改革的 不满,要求重新调整选区,使国会更具有代表全民的性质,使更多的无产阶级人士得以参加下 院。 1867年英国通过第二次革新方案后,民主政治才获得重大的进展。这一次的改革几乎使选 民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城市的产业工人得到最大部分的政治权利。城市中选举的资格虽已放宽, 但是各州乡村中农人所受的限制依然照旧,结果 1884年又通过第三次革新方案,取消此种不合 理的现状。这两次革新方案都是在重新分配议席,结果则近乎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制。以上重 大的改革逐渐使英国走上真正的民主的途径。
-摘编自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 ,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 英国走上真正的民主” 的原因。(8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文明出现之后,它既要向外传播,也要输入借鉴,不可能拒绝、 排斥其他文明而独立存在、独自发展。它要么吸收外来文明使自己得以演化,要么融入其他文 明使自己得以延续。实际上,一种文明都是在不断向外传播和吸收外来文明基础上新生的文明。
-摘编自聂珍钊《论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建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围绕 “ 文明与交流” 主题,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高一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分*15题=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C A C B D B A D B D D A
二、非选择题(55分)
16 .答案:( 1)特殊的国情:特殊的地理环境;殖民活动活跃;商品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拥有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 (任答 3点即可,每点 2分,共 6分。) 局限性:是少数人的民主,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利滥用; (答对一点得 2分,两点得 3分)
(2)原因: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造成自然灾害;外族入侵;(每点 2分,共 4分) 共同因素:自然环境( 2
分)
17 .答案 :
( 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形成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实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教会控 制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每点 2分,共 6分。)
(2)作用:政治:城市与王权合作,削弱了封建领主的势力,加强了王权,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城市通过谈判、暴 动等形式获得一定的自治权,对西欧城市自治制度、议会民主产生影响;经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 产生奠定了基础;文化:城市兴办大学,推动了教育、科技、文学等的发展,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每点 2分,共 8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得分,总分不超过 8分。)
18 .答案 :
( 1)联邦政府与各州分权制衡(联邦制) ;最高法院拥有制约联邦政府的权利(三权分立) ;政党政治;(每点 2 分,共 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英国政府的自我调整;(每点 2 分,共 8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19 .示例 :
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论述: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古代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 欧洲的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 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起源于西亚的腓尼基字母传到东方,发展出 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播演化出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推动 人类文化发展与交流。
综上所述,世界上的文明都是在不断向外传播和吸收外来文明基础上新生的文明。在多元发展的背景下,不同地域的文明因交流而发展繁荣。
( 示例 ” 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