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七
下
历
史
开元盛世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朝诗人杜甫的《忆昔》一诗,展现了一幅唐玄宗开元时期农业丰产丰收、公私仓廪充实、社会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画卷。这样的盛世局面是如何取得的?
导入新课
敦煌榆林窟第25 窟《耕稼图》(局部)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唐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的?盛世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开国奠基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高祖
唐太宗
武则天
开元盛世
唐玄宗
农业发展
商业繁荣
手工业发达
继续发展
鼎盛
发展
目标导学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宫廷政变最强王者
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武则天之孙。
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
>
710
李隆基接受李旦禅位,登基称帝,年号“先天”。
>
712
先天政变—铲除太平公主势力,改年号为“开元”,后期改年号为“天宝”。
>
713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了解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通过史料探究,了解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
3.通过对唐朝前期几个统治者的措施和表现中,总结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
4.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01
02
经济的繁荣
盛世局面的出现
03
国际大都市长安
一 盛世局面的出现
唐玄宗走马任姚崇
重用贤能
1
2
3
政治
经济
文化
施政措施
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历史小知识
1.概况
(1)背景: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2)措施: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人物扫描
姚崇,陕州峡石人,出身于高官家庭,发奋读书进入仕途,武则天时因善于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曾升至宰相,后被贬官外地。唐玄宗即位后,邀请姚崇重新回朝主持政务。他提出兴利除弊的10条建议,唐玄宗欣然接受。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整顿吏治,推行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举措,为开元盛世的出现作出了贡献,被誉为“救时宰相”。
2.表现
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库充盈,人口数量增长明显,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盛世局面。
全国户口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达到786万户,4543万口,比武周末分别增加了27%和22%。
——《中国古代史》赵轶峰
相关史事
唐朝考核官员的首要标准是“四善”,即德义、清慎、公平和勤政。对不同部门的官员还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如对执法官员的要求是“推鞠①(ju)得情,处断平允”。中央根据官员在任职期间的考核等级决定升降奖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唐玄宗曾主持对县官的考核,当场就罢免了40多个不合格的县令。
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实行改革:(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做出的努力
3、唐太宗及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
⊙开元盛世
形成的原因:
二 经济的繁荣
1.农业
材料2:唐朝从贞观到天宝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使垦田面积增加了两百多万顷。
材料3:
曲辕犁
筒车示意图
筒车“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节省人力,提高效率,解决了高处地区的灌溉问题。
(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2)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曲辕犁、筒车等
曲辕犁和筒车
1.农业
材料4:
生拍芳丛鹰觜芽,
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
照出菲菲满碗花。
——刘禹锡《尝茶》
(3)茶叶种植有长足发展,饮茶之风盛行,茶叶在唐朝已成为生活必需品
2.手工业
(1)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为突出
轻纱薄翼“绮罗纤缕见肌肤”
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
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典型代表
2.手工业
(2)陶瓷业生产技术得以提升
越窑青瓷(浙江余姚)
邢窑白瓷(河北邢台)
唐三彩,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2.手工业
(3)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扬州双博馆陈列的“唐代竞渡船”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返,昧旦永日。
——《旧唐书》
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宣纸最为出名,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
造
船
业
造
纸
业
3.商业
(1)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盛行,出现了长安等大都市,长江和运河沿线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很大发展。
“扬一益二”
3.商业
(2)草市逐渐兴起,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材料5: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王建
材料6:
水市通阛阓,烟村混舳舻。
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
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
——白居易
最初是指乡村定期集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邻近城郭的地方
3.商业
(3)唐朝时,丝绸之路畅通,
东南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商业
观看视频,评价开元盛世
三 国际大都市长安
3、长安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西市
东市
皇帝起居和办公场所
中央官署所在地
坊市分开
“坊”为居民居住区;“市”为商品交易区
1、长安城包括:宫城、皇城、外郭城
2、作用:
宫城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
皇城是中央官署所在地
外郭城实行坊市制度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qí]。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
——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卷八
长安城在当时有何特点?
规划整齐
市坊分开
人口众多
长安城
地位
(1)政治
各国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在长安聚集,有些人长期定居在此,还有个别参加科举考试做官的。
(2)经济
东西二市是整个长安城的1/20,说明商业区面积很大。东西二市各有240行,说明行业很多,商品种类繁多。西市是外国商人聚集地,主要中亚西亚波斯,大食商人,还有东南亚的商人等,说明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3)文化
唐朝没有官方哲学,儒释道并举,所以互相包容的风气盛行。甚至很多国外濒临灭绝的宗教在中国再次发展起来,唐王朝的统治者还亲自听他们讲道允许他们建立寺庙,多元文化交融。
唐朝的开放与对外交流频繁,新罗、日本人,东南亚的各种人群,还有中亚西亚的不同人群,甚至原本是灭国的仇人(大食人与波斯人)、相互敌视的宗教(伊斯兰教与景教,索罗亚斯德教等)也能和平共处,他们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产生共同的归属:唐人。
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知识拓展
唐朝的社会风气
(1)受北方民族和域外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2)许多女子接受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下棋等活动。
(3)整个时代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体现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素
养
提
升
(2)历史启示:①必须以民为本,关爱百姓。②政治清明、社会安
定是出现盛 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③统治者的个人作为至关重
要。④注意通过民族交融与对外交往,促进相互学习。
唐朝前期繁盛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历史启示
(1)形成原因:
①隋朝政治创新和经济发展为唐朝前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廉洁奉公,政治清明,完善制度等,为唐朝前期繁盛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③唐初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中外交往频繁,是繁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④人民安居乐业后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为唐朝前期繁盛作出了直接的贡献。
课堂小结
盛世局面的出现
经济的繁荣
国际大都市长安
1.概况:(1)背景(2)措施
2、表现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1.规划
2.发展
3.地位
课堂检测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该诗句真实反映了()
A.唐朝的域辽阔B.唐朝的政治清明
C.唐朝的文化灿烂D.唐朝的盛世景象
2.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
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社会经济较快发展B.和平稳定的环境
C.统治者合理的政策D.贤臣能将的辅助
D
C
课堂检测
3.唐玄宗即位时,曾把新上任的县令200人,重新召集到大殿上,亲自出题考试,将不及格者革职,让他们重新学习。这反映了唐玄宗()
A.重视官吏素质B.推崇科举考试
C.注重文化发展D.推行税制改革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