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期中
八年级下册语文情景式质量评估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19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将开展“乡土风情”民俗文化展,邀请你一起参与筹备工作。
1.小组成员想用以下这段文字作为开幕词,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帮他解决。(共4分)
民俗是乡土中国专属的浪漫。江南水乡有社的 ② (喧 宣)嚷,黄土高原有腰鼓的 ① (振 震)撼,端午河畔有悠远的追溯,中秋月下有幽悄的诗意。这里有信天游的高亢,有贴春联的喜庆,有艾草香囊的祝福,更有舞龙耍狮的喜庆热烈豪放粗犷。多彩民俗,是中国人的精神故园,永远栖息着炎黄子孙的乡愁与依恋,更寄寓着华夏儿女的理想与信念!
(1)语段中加点的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畔( ) 溯( ) 犷( )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设计组准备将元宵节的习俗以表格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请你帮他们完成表格上空缺的信息。(3分)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也叫汤圆,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吃元宵代表的意义相同,都是为了祝福团圆期盼美满。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人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挂上各式各样的彩灯,满街灯火辉煌,非常壮观,以此祈求神灵庇佑,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愿。人们也会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这个游戏既能启迪智慧,又能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还会舞起长长的龙灯,载歌载舞,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对来年平安顺遂的期待。
元宵习俗 习俗意义
吃元宵 祝福团圆期盼美满
闹花灯 ②
① 启迪智慧增添欢乐
耍龙灯 ③
3.小组成员写了一段有关民俗的文字,中间有两处缺失,请你帮他补充完整,使上下文连贯。(4分)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认识民俗,首先是分类。民俗的分类可以有很多角度,最简单的分类就是分为物质民俗与精神民俗。 ① ?中国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其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中认为,民俗包含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俗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内容。民俗文化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一种文化形态,如水中盐、花中蜜,无影无形地融化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也可以认为“ ② ”。
4.小组成员准备寻找古文字中的民俗元素,找到了以下的甲骨文,请你仿照示例,帮他解释其中的含义和民俗。(4分)
5.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民俗是岁月深处的回响。“其中往来种作, ① , ② ”(陶渊明《桃花源记》)男耕女织、衣冠古朴中有民俗;“蒹葭萋萋, ③ ,所谓伊人,
④ ”(《诗经 蒹葭》)追寻美好、坚定执着中有民俗;“微君之故, ⑤ ”(《诗经式微》)田中劳作、直抒胸臆中有民俗;“ ⑥ ⑦ ”(《诗经子衿》),徘徊城头孤独身影中有民俗;“ ⑧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岔路别离、不洒清泪中有民俗。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桃花鼓声安塞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一说可以通到山西,一说可以通到靖边。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我班上有个同学是安塞人,他告诉我,从延安西川流来的那条河,就源自安塞。所以那时候,一个满怀好奇心的少年,常常望着滚滚而来的西川河水,充满遐想。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乘车去安塞。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③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④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⑤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县文化局的副局长就近找了几个腰鼓手给我表演,我再一次被那腰鼓感染了,久久难以平静。然而,几次提笔,又搁下。从生活到艺术,有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后来我认识到,那是因为我内心的认知和感情,还未到火候。
⑥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就像以前发表作品一样,心里浮起一阵快意,不过很快就烟消云散,一切如常。
⑦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⑧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⑨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那是红军小学的娃娃。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⑩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
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是北国里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在石鲁笔下的火红高崖下,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安塞的丘陵沟壑里,奔腾着不少河流:延河、杏子河、西川河、小川河、小沟河、双阳河······现在发现,在它的地层下,有更多的石油河。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
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守,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的“安史之乱”期间,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解放战争中,安塞出过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帧英姿勃发的照片。有人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峁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
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作者:刘成章,选文有删改)
6.本文写了“我”与安塞的“桃花”“腰鼓”的故事与情缘,请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4分)
时间 与安塞有关的故事 情感
少年时 听说安塞真武洞桃花的浪漫故事 着迷,充满遐想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 第一次到安塞,见到真武洞洞口 浪漫情怀所剩无几
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时 ① 被镇住了
文化局副局长找腰鼓手给我表演 ②
③ 写出《安塞腰鼓》 浮起快意,但很快一切如常
去年 受邀到安塞,看红军小学的娃娃表演打腰鼓 ④
7.下列甲乙两个句子都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试从句式运用的角度分别进行赏析。(4分)
句子 赏析
甲: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桃花鼓声安塞》 甲:
乙: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安塞腰鼓》 乙:
8.本文所述之事多而杂,如此诸多的琐碎之事作者是如何组合连缀成篇的?(4分)
9.本文融合了多种表达方式,以结尾第 段为例,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2分)
【文本一】
为什么北极熊不吃企鹅?
①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则脑筋急转弯:为什么北极熊不吃企鹅?原因很简单,一个在北极,一个在南极,相隔十万八千里,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②那么,我们严肃一点来谈这个问题:为什么南极没有北极熊呢?
③相信大家对板块漂移学说都有所耳闻。事实上,我们目前在地图上看到的很多相隔万里的板块,很久之前都是有所联系甚至同属一体的。
④结合考古学信息,再加上大陆边缘形态等诸多证据,地理学家基本可以确定:按照大陆漂移学说,南半球存在过一个巨大的原始大陆。这个原始大陆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逐步形成了包括马达加斯加、南美洲、印度、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多个地理区日域。地理学家将其命名为“冈瓦纳古陆”。
⑤部分学者认为局部地区开始分裂的时间可能无法确定,但这并不妨碍主流学界认定“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的时间段:侏罗纪时期。
⑥在这个时期,澳洲西北海岸经历了裂谷作用及海底扩张,而巴西、东南非洲及南极洲广泛出现了玄武质岩浆的喷发。印度与南极的分离开始于晚侏罗纪或早白垩纪时期。白垩纪时,扩张轴向西延展穿过南太平洋,最终分开了新西兰、西南极、东南极和澳洲。早第三纪时,地质运动导致板块继续分裂,形成澳洲和东南极,进入第三纪后,新西兰地槽出现弯曲,阿尔卑斯型断层开始活动。
⑦在中第三纪时,由于南美洲与南极半岛的分离,从而使南极洲最终分离完成。这种分离导致了南极环极流的发育,而且现代冰盖的发育可以大致追溯到那个时期。由此可见,南极洲在距今约2300万年前就已经成为一座大型孤岛。这也就导致了许多陆生哺乳动物无法从其他大陆迁徙至南极洲。从体形上我们不难发现,企鹅的祖先是有能力飞越海面到达南极洲的。
⑧也就是说,南极洲没有熊,根本原因在于地质运动导致了地理上的隔离,阻碍了不同大陆之间的陆生物种交流。
【文本二】
①企鹅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北极熊坐下休息时憨态可掬,它们的外观为什么是这样的呢?针对这一点,生物学家卡尔·伯格曼于19世纪提出了著名的伯格曼法则,大致内容是:不同地区的同一个物种(或者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物种),生活的环境越寒冷,其个体体积就越大,体形就越圆润。
②伯格曼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第一,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寒冷的环境会延缓恒温动物的生长,使其性成熟的时间延后,这会使得体会有更长的发育时间,所以体积比较大;第二,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在一定温度下,某个物体体积一定,表面积越小,散热越慢。
③生物学家约尔·阿萨夫·艾伦的研究也发现:同一种动物生活环境越寒冷,四肢和附器(耳朵、尾巴等)就越趋向短小。
④这是因为动物的四肢和附器类似于物理学上的散热片,会使身体的散热面积大幅增加。因此保温能力更好的动物(散热能力差)的外观就倾向于体形较大且脂肪较多,四肢和附器短小,也就导致在南北两极生活的动物外观上并没有那么棱角分明。
(选文有删改)
10.请简要分析文本一③一⑧段的说明思路。(4分)
11.两个文本都写到企鹅和北极熊,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4分)
12.《恐龙无处不有》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说说文本一和文本二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谈谈你从这两个文本中收获到的科学探索方法。(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 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至双溪桥,乱石如屏簇,有两山相对,各有一溪出焉,并流至桥下,石堑深数十丈,窈然①沉碧,飞湍喷雪,奔出桥外则入岑蔚②中。可数十步,两溪合为一,以投大壑,渊渟③凝湛④,散为溪滩。滩中悉是五色及白质青章石子,水色曲尘⑤,与石色相得,如铺翠锦,非摹写可具。
(摘选自范成大《峨眉山行记》)
【注】①窈然:形容溪水深邃宁静的样子。②岑蔚:深茂的草木丛。③渊渟:潭水积聚不流的样子。④凝湛:深湛清澈。⑤曲尘:初春时嫩柳倒映水中而呈鹅黄色的春水。
13.下面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可久居”中的“居”是“停留”的意思,与“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中的“居”意思不同。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中的“犬牙”是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和“犬坐于前”(《狼》)中的“犬”用法相同。
C.【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可”是“大约”的意思,由此推断,【乙】文中“可数十步”中的“可”也是“大约”的意思。
D.“水尤清冽”中的“清”与“以其境过清”中的“清”含义相同。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5.【甲】文中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两个“乐”字,据此小明同学认为这篇散文主要表现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愉悦心情,你认为呢?请结合【甲】文内容简要分析。(2分)
16.下面是小明同学从两文中摘录出的写水的优美句子,请你帮他说说这两个句子分别是如何表现水的特点的。(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窈然沉碧,飞湍喷雪。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7.同学要吟诵《关雎》,请选择最为恰当的一首古曲为其配乐,并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4分)
A.《平沙落雁》-清新明朗B.《十面埋伏》-雄伟铿锵
C.《忆故人》-忧伤惆怅D.《幽兰》-淡雅脱俗
四、整本书阅读(5分)
18.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请你在《经典常谈》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进行选择性阅读的经验和收获。
五、作文(50分)
19.同学们,文字是封存时光的容器:《社戏》的船桨划开童年星河,《安塞腰鼓》的鼓点震醒黄土血脉,《灯笼》的光晕勾勒家国轮廓,《大自然的语言》的物候书写大地诗行。
请从我们八年级下册第1-3单元中选择最触动你的一篇课文,请以《读< _》有感》为题,结合自身经历,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分享你真切独特的感悟。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