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21:00:18

文档简介

邵东七中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C 2.D 3.D 4.B 6.D 7.D 8.A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
A.“饥馑”的“馑”,应读“jǐn”;
B.“携山超海”的“携”应为“挟”;
D.“刀俎”的“俎”,应读“zǔ”;“明查秋毫”的“查”应为“察”。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 惨淡经营:原指动笔之前的精心构思,现形容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语境中托尔斯泰写《复活》,经历了整整12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使用正确。
B.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语境中形容曾经流行但现在已经过时的网络语言,使用恰当。
C.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语境中说明在博物馆裁员时,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先受到影响,使用恰当。
D. 差强人意: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勉强还行。语境中描述强迫一位不会唱曲的嘉宾表演,应用“勉为其难”等成语,表示勉强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做的事情。使用错误。
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具有”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以在“建设速度快”后面加“的优势”,或者删掉“具有”。
B.搭配不当,“深刻、深厚”与“审美情趣”搭配,可删掉“和审美情趣”,也可以在“审美情趣”前加“独特的”。
C.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百忙之中”,指工作十分繁忙。用于对方,不能用于自己。
C.“伯仲”指兄弟,父子不能用“伯仲”;
D.“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形容朋友间感情投合,指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用在一次会议上有缘结识的“两位女企业家”身上不恰当。
故选B。
5. 周朴园、窦娥、哈姆莱特
6.D
A.“毫毛不敢有所近”意思是“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近”,靠近,动用。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意思是“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细说”,古今异义,小人的谗言。
C.“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意思是“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西向”,应为“向西”,朝西。
故选D。
7.D
“头发上指”的“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A.“朝”,名词作状语,早上。
B.“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C.“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D.“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故选D。
8.A
B.“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错误,樊哙这段话并没有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而是用怀王之约来表明刘邦的光明磊落;“所以”的因果关系错误,项王赐酒并加彘肩是对樊哙的欣赏,有英雄相惜之意。
C.“杀机已经基本消除”错误,杀机并没有消除,如消除,刘邦不必半途离席。
D.“主要表现樊哙对项王的愤怒、仇恨”错误,樊哙闯帐将众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表现了他的极大的勇敢。
故选A。
9.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10. 衬托 无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第一空,“一双燕子语帘前”描绘了一双燕子在帘前用自己的语言在交谈,这种场景在春日随处可见,使人感到亲切,但也暗示出庭院阒寂无人,只有诗人一个人,以燕子的欢快对语,衬托出诗人的孤寂。
故填“衬托”。
第二空,“病客无憀”中的“无憀”,意同无聊,因有病闲居,所以整日倚枕高卧,虽满园杏花盛开,也无人观赏。遍地杏花,满庭春雨,一派绿烟,渲染出庭院的清幽,借庭院的春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同时又流露出因病不能尽情享受春光的无奈之情。
故填“无奈”。
(1)可使足民 以俟君子
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臣闻地广者粟多 兵强则士勇
内容上写出了村槐和祖父的共同特征,即扎根山塬,挚情奉献,表达了对村槐和祖父的赞美。结构上与首段对故乡和槐树的思念形成呼应,结构完整。
槐树上荡秋千、槐树下嬉戏、采集槐树花果换读书费用。
抒发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赞美了村槐和祖父扎根山塬、倾情奉献的精神。
【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著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作者写槐树,更是写祖父,扎根山塬,挚情奉献,这是村槐和祖父的共同特征,槐树“它那虬劲的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塬的土地”,祖父也是“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表达了作者对祖父扎根山塬、倾情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结构上与开头“每行走于山野,或读书于窗下,凡触得一个‘槐’字,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对故乡和槐树的思念形成呼应,使结构完整。
1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文章的叙事线索是“村槐”。记叙的三件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槐树上荡秋千;
“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槐树下嬉戏;
“听说槐树的荚果、种子,还有槐花,也都是药材,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采集槐树花果换读书费用。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情感主旨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本题文章题目为“故乡的槐树”,“槐树”是本文的线索,第一段“每行走于山野,或读书于窗下,凡触得一个‘槐’字,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最后一段“我如此地思恋着故乡的村槐。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在这又一度春深的季节”,体现作者和故乡和槐树融为一体,体现了他对故乡槐树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从文章第五段可以看出,作者写槐树实则赞美祖父,槐树“虬劲的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的土地”,“正是它对山塬的挚情,才可以有一个年年度度把花和果如此奉献给人间的壮举”,作者由眼前的槐树想到了祖父,“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著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古槐一样的祖父,一生只是奉献,不求回报,赞美了村槐和祖父扎根山塬、倾情奉献的精神。
15. 作文
立意角度拓展
从个人成长角度:思考个人在面对学业、事业、情感等方面的选择时,如何做出正确决定,实现自我价值。比如在高考选专业时,是选择热门但不感兴趣的专业,还是追随自己内心热爱的专业,不同选择对个人成长轨迹的影响。
从社会现象角度:联系社会热点事件,分析背后不同群体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社会的影响。如企业在环保与经济效益之间的选择,一些企业选择牺牲环境换取短期利益,而另一些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同作用。
从历史文化角度:回顾历史人物的关键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历史进程、文化传承的推动或改变。像司马迁选择忍辱负重撰写《史记》,成就了史学与文学的经典,其选择对后世文化发展意义深远 。
范文:《选择》
人生恰似一条漫漫长路,途中布满了无数的岔路口,每一次的驻足与抉择,都如同在命运的画卷上落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未来的走向。选择,绝非仅仅是在几个选项间做出决定,它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认知、对价值观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正确的选择,需要我们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清楚自己热爱文学、钟情山水,在困境中,他没有为追求仕途而违背本心,而是选择寄情诗词、与民同乐。在黄州,他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在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享受生活的乐观豁达跃然纸上。正是因为苏轼了解自己的才华与追求,才能在人生的艰难时刻做出正确选择,不仅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更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与之相反,若一个人盲目跟风,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往往难以成就自己。如今,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却忽略了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导致在学习过程中痛苦不堪,毕业后也难以在该领域有所建树。
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是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准则。诗人裴多菲曾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生命、爱情与自由的抉择中,他将自由视为最高价值,毅然做出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守爱国的价值观,拒绝投降,以死明志,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坚守革命信仰,宁死不屈,用生命诠释了对正义和理想的执着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只有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做出问心无愧的选择。一些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选择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虽然可能一时获利,但最终失去的是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而那些诚信经营的企业,即便在短期内面临困难,却能凭借良好的口碑赢得长久的发展。
选择不仅关乎当下,更决定着未来的走向。马云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选择投身电商领域。当时,这一选择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质疑。但马云坚定信念,不断努力,最终创建了阿里巴巴这一商业帝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也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他的选择,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为无数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反,柯达公司曾经是胶卷行业的巨头,然而在数码技术兴起时,由于过于依赖传统业务,没有及时做出转型的选择,最终走向衰落。这警示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勇于做出改变和创新的选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美好的未来。
人生的道路上,选择无处不在。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一次对自我的挑战。让我们以清晰的自我认知为基石,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引,以长远的眼光为导向,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向着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行,铸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邵东七中202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18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第5题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肯綮(qìng) 衅钟(xìn) 饥馑(jǐng) 间行(jiàn) 游刃有余
B.褊小(biǎn) 大窾(kuǎn) 哂之(shěn) 邪侈(chǐ) 携山超海
C.怵然(chù) 商贾(gǔ) 觳觫(sù) 鲰生(zōu) 缘木求鱼
D.刀俎(zhǔ) 孝悌(tì) 莫春(mù) 庖厨(páo) 明查秋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12年之久。
B.央视春晚的相声和小品大量使用“偷菜”“我妈叫我回家吃饭”等一度很流行,现已成为明日黄花的网络语言,受到了网友的批评。
C.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员工,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D.硬要一位不会唱曲的嘉宾来一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这算不算差强人意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B.汉字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趣,只要我们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就会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
C.通过“神舟号”载人飞船飞行的连续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是第三个在技术上已具备能够独立培养航天员条件的国家。
D.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从战国时的“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到今天的依法治国,数千年的法治实践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砥砺前行。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欣闻拙作已获贵社审核通过,我明日将于百忙之中前往贵社商讨一切出版事宜,请予安排相关工作人员接洽。
B.昨日我曾到府上拜访,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谈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更是滔滔不绝。
C.父亲孟尧是国际知名学者,儿子孟舜也新晋教授,朋友真诚赞美孟氏父子说:“孟氏伯仲,一门双杰,虎父无犬子!”
D.在这次会议上,两位女企业家不仅有缘结识,而且幸运地成为了金兰之交,决定一起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
5.请在横线上准确填写出这些经典人物的名字。
在浩如烟海的中外文学宝库中,诸多经典人物形象恰似璀璨星辰,长久闪耀在人们心间。 ,这位中国现代文学里的资本家典型,周身弥漫着浓厚封建气息,人性中虚伪的特质也极为鲜明。于家庭,他以专制姿态作威作福;面对昔日恋人,其态度尽显复杂。 _ ,元代戏曲中善良正直的化身,却惨遭命运不公,蒙冤受屈的她,发出了对黑暗世道的最强音,那悲愤的控诉响彻古今。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家庭变故如重锤般将他击入痛苦挣扎的深渊,最终他毅然踏上为父复仇之路,演绎出人性的复杂与悲壮。
二、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5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毫毛不敢有所近 近:关系亲密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详细地说
C.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西向:西边
D.沛公起如厕 如:到,往
7.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与“头发上指”中的“上”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朝济而夕设版焉 B.进兵北略地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沛公军霸上
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邦在危机中“如厕”是借口,实情是急于脱逃。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B.樊哙陈词,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所以项王屡屡赐酒,还加彘肩。
C.樊哙闯帐陈词后,项王赐座,表明杀机已经基本消除。
D.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主要表现樊哙对项王的愤怒、仇恨。
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6分)
绝句
宋·王雱
一双燕子语帘前,病客无憀尽日眠。
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
本诗采用 _ 的手法,通过描绘燕子双双对语,写出庭院的清幽寂静以及自己的孤独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因病只能隔帘赏春的 之情。
11.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6分)
(1)比及三年, 。如其礼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
(3) ,国大者人众, 。(《谏逐客书》)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槐树
王琪
故乡的村头,有一棵树冠巨大苍虬蓊郁的槐树。躯干不高,却有几搂粗细。就是在我离家之后这些年,也走了不少地方,所见的槐树,还很少有可以同故乡村槐媲美的。每行走于山野,或读书于窗下,凡触得一个“槐”字,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
村槐掩映的场院,曾经是我童年欢乐的世界。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总是笑笑的,寻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我只觉得自己长了羽毛,像槐树上筑巢的鸟儿似的,飞过了绿的云团,看见远处的山了。我低头见祖父伫候在秋千下,那神色是夸我荡飞得高呢,还是担心我摔下?他两只手总微微前伸,像要随时接住掉下来的我似的。其实,我不正是在槐树伸出的胳膊上悠荡,栖在故乡的怀抱里吗?
尔后,在熏风细雨里,嫩绿的叶片即深浓得呈青绿色了。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地浮荡着繁星的海。那浓烈的有点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的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自从我背上干粮到十里外的镇上念书,那如花的童年便流逝了。为了换得课本和铅笔,我不得不在星期天到山野里去采药。听说槐树的英果、种子,还有槐花,也都是药材,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尽管用它做药材卖是极廉价的,却也给了它的孩子们多少生活的滋养!古槐开的花虽然很香,可结的果实却十分苦涩。祖父说,槐果虽然味苦,却不但可以入药,还能够酿酒呢!
待我重返故乡,已经是几年之后了。我伫立于村槐下,沐浴着纷纷扬扬的槐花,深情中有一种沉重感。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股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垂满了圆筒状的英果。我记着祖父的话,品着槐香,是清苦的药味呢,还是微醺的酒香?村槐在风雨里,在四季交替中,经历了多少年月?听祖父讲过,是先人捡的野槐栽的,很是远久,可惜不能向祖父仔细问及树的年龄了。一阵芬芳从清风中扑来,直沁肺腑,依旧是儿时记忆里那股浓烈、美丽。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虬劲的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塬的土地。正是它对山塬的挚情,才可以有一个年年度度把花和果如此奉献给人间的壮举!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我如此地思恋着故乡的村槐。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在这又一度春深的季节。
(有删改)
12.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13.文章围绕“槐树”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14.请简要分析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五、作文(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每一次选择都是对命运的一次落子,或改变方向,或决定结局;也有人说:“选择本身并无对错,重要的是选择后的坚守与成长。”在面临人生十字路口时,有人因选择而破茧成蝶,也有人因徘徊而错失良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选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