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五单元核心素养卷(四)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7分)
只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也能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发现神奇之处;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也能在自己的 lǐng yù
里建设新的 bǎn tú ;只要你以书籍为 jiē tī ,你也
能从中汲取战胜 cuì ruò 的力量;只要走进大自然, xī shuài
、qiū yǐn 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二、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 )空见惯 见微知( ) 全( )贯注
( )独有偶 锲而不( ) 鄙( )不屑
1、从词语的感彩辨析,画线的词语是 词。
2、上面词语中与“心不在焉”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
3、明智的人善于 ,并不是未卜先知。
三、选择题。(1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鸿鹄(hú) 酸碱(jiǎn) B.纬度(wěi) 俄裔(yì)
C.锲而不舍(qì) 蝎子(xiē) D.蜇人(zhē) 鄙夷(bǐ)
2、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①代词,代指鸿鹄。 ②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③代词,代指弈秋的教诲。 ④助词,相当于“的”。
(1)通国之( )善弈者也。
(2)虽与之( )俱学,弗若之( )矣。
(3)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3、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可以帮助理解现代词语意思。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自愧弗如(弗若之矣):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B.赴汤蹈火(及其日中如探汤):面对滚烫的热水、炽热的大火,也敢往里走。
C.走马观花(快走踏清秋):一边牵着马慢慢走,一边欣赏沿途的鲜花。
D.声泪俱下(虽与之俱学):哭泣的声音或带着哭腔的话语和眼泪一起出现。
4、欣赏右面的书法作品,它的作者是谁 其书法特点是什么 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赵孟頫 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
B.柳公权 骨力遒劲,棱角分明
C.王羲之 飘逸自然,行云流水
D.欧阳询 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5、下列句子中引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2分)
A.俗话说“打破砂锅问到底”,像东东这样急性子的人是不可能有耐心完成这个实验的。
B.“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非把这个小实验完成不可。
C.站在我面前的文学巨匠,我竟然没认出来,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我这样热爱读书的少年,读书的功用自是不言而喻。
6、下列关于学习习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边读书边思考,学会做旁批或笔记,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B.“文从改中出”,写文章重在修改,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所以我们要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作文才能越写越好。
C.《论语》中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们遇到疑难问题,一定要多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D. 好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关键是要适合自己。 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更为重要。迎难而上、锲而不舍,才是学业成功的保证。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在交流中,小新想表达“勤能补拙”这一观点,他可以引用谁的名言呢 请试着写出一句。 (2分)
2、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换种说法,句意不变)(2分)
3、根据语境续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分)
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道路并不平坦。钱学森告诉我们,这需要执着的信念和坚韧的品格作支撑; , ;居里夫人告诉我们,这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作指引。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告诉人们“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的名句是:“ , ,又日新。”
2、文言文言简意赅,寓意深厚。《两小儿辩日》一儿曰:“我以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 ,而日中时近也。”
3、“ , ”,荀子用“青与蓝”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4、遇事不能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我想到了:“穷则变, ,
。”
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10分)
炳 烛 而 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②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③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晋国的乐师。 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②暮:晚。③炳烛:点燃烛火。④戏:戏弄。⑤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1、与“日出之阳”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1分)
A.惟弈秋之为听 B.一人虽听之 C.虽与之俱学 D.有一牧童见之
2、从师旷的话中,我们知道少年时努力学习,好像 ;壮年时努力学习,好像 ;老年时努力学习,好像
。 (3分)
3、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师旷用的方法是( )。(2分)
A.进行对比 B.列举事例 C.阐述道理 D.引用名言
4、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
A.不同年龄的人学习方法不同 B.不同年龄的人学习结果不同
C.学习一刻也不能放弃 D.任何时候努力学习都是有希望的
5、从短文最后平公说的话中,你猜猜他会怎样做。(2分)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0分)
表里的生物(节选)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
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
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选文画“ ”句子先是写出了“我”内心的 ,然后又写出了“我”内心的 。由此,“我”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 。(3分)
2、仔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证实猜想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③说明我是一个 的孩子。
新的疑惑 ①
新的猜想 ②
3、“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后,“见人就说”是因为
。 “后来不说了”是因为
。(2分)
4、联系全文,可以看出“我”是一个( )的孩子。(多选)(2分)
A.善于观察和思考 B.好奇心强
C.幼稚无知 D.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1分)
把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节选)
①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②1958年,邓稼先在接受研制原子弹历史重任时,对妻子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成了这件事,我的一生都会过得很有意义,就算死了也值得。”谁也没想到,他一走便是杳无音信的28年。茫茫大漠荒滩中,他苦干惊天动地事,却甘做隐姓埋名人,为中国核武器事业耗尽毕生心血。临终时,他念兹在兹的仍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扎根荒漠的,还有“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才生,却告别恋人和优渥(wò)的生活,用大半生守护荒野大漠的700多座洞窟。退休多年来,她每年仍有大半时间在敦煌,潜心研究石窟。她说:“国家把你培养出来,你怎么报国 就是要去做实际的工作。尽管我老了,但能为敦煌做些事,还是要做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一辈子躬耕田野,用一粒粒种子造福中国,改变世界。在他的心中,“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③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标注着一段段奋斗征程,始终指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荣梦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追求‘短、平、快’,当不了英雄;想着‘名、利、奖’,造不出伟大。”看淡个人得失名利,方能不忘初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甘于奉献,以“小我”成就“大我”。
④“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干,谁干 ”1919年,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的发问,至今依然振聋发聩。这是一个时代的青春宣言,也是无数当代中国青年的共同心声。2016年,黄文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她说:“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90后林海卫士”王德朋,毕业后选择深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腹地,秉持着“穷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的信念,克服北疆冬季零下50多度的极寒考验,与战友们一道战天斗地,守护着95万公顷原始林和200余公里中俄边境线的防火安全。他们为祖国奉献、为人民奋斗,用赤子情怀与辛劳的汗水谱写了壮美的青春赞歌。
⑤“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要每个人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1、梳理文章结构,补全思维导图。(5分)
2、下列名言适合证明分论点②的一项是( )。(2分)
A.青年们尽可以张开眼睛,用自己的判断力以决定自己的前途。——恽代英
B.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邓中夏
C.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李大钊
D.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方志敏
3、用“ ”在文中画出首尾呼应的语句。(1分)
4、仿照第②段的写法,简要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1分)
[材料]“研制核潜艇将成为我一辈子的事业,搞不出来,我死不瞑目!”带着这样的信念,黄旭华一头扎进各种复杂、高难度的运算公式和数字模型中,仅用10年时间,便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一心为国家做事,他却无法在双亲面前尽孝,也无法常伴妻儿左右。有人问:“到底是什么让你以国为家、心甘情愿地奉献一生 ”他说:“爱国主义,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志愿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
事例概括:
5、结合文中列举的事例,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2分)
综合实践
九、生活中的语文。(4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已密切相关,一些用于教育的搜题类应用程序应运而生,迅速受到学生的热捧。某
六年级(1)班围绕“搜题类应用程序是帮手还是‘枪手’”展开辩论,若你是反方辩手,你会怎样辩论呢
正方:我方认为搜题类应用程序是帮手。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难题,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就相当于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反方: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衣食住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请你发挥聪明才智,大胆想象,以“未来的 ”为题,写一篇科幻故事,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司空见惯 领域 版图 阶梯 脆弱 蟋蟀 蚯蚓
二、司 著 神无 舍 夷 1、褒义 2、全神贯注 3、见微知著
三、1、C
2、④②②③①
3、C
4、A
5、A
6、C
四、1、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3、袁隆平告诉我们 这需要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作后盾
五、1、苟日新 日日新
2、始出时去人近 日初出远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变则通,通则久
六、1、A
2、初升太阳的阳光 中午太阳的阳光 点燃蜡烛的光亮
3、A
4、D
5、他听了师旷的话,努力学习。
七、1、惊奇 愉快 满足
2、①为什么要把蝎子 放在表里
②因为这只蝎子有好听的声音,所以被放进表里
③心中充满奇思妙想,有着强烈好奇心
3、“我”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并相信了爸爸的话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明白了其实表里没有生物
4、ABD
八、1、中心观点: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分论点①:看淡个人得失名利,以“小我”成就“大我”。事例1:邓稼
先隐姓埋名研制原子弹。
事例③:袁隆平躬耕田野种水稻。
事例4:黄文秀带领乡亲脱贫。
2、C
3、画出的: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只要每个人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4、黄旭华仅用10年时间,便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即使无法为父母尽孝,无法常伴妻儿左右,他也不后悔,因为在他心中,“爱国主义,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志愿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
5、有国才有家,我们要将自己的学习、事业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忘记个人荣辱得失,甘心挥洒汗水为国家作贡献,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九、我方认为搜题类应用程序是“枪手”。一些学生将这类应用程序当成了抄作业的“神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搜题抄答案。搜题类应用程序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学习自主性下降,学习成绩怎么会提上去呢
十、 未来的居住环境
清晨,阳光透过智能玻璃温柔地洒在我的脸上,我缓缓睁开眼睛。今天又是充满惊喜的一天,因为我们生活的居住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坐落在一座漂浮在空中的岛屿上。这里没有传统的建筑,而是一座座巨大的透明泡泡屋。这些泡泡屋不仅坚固无比,还能根据天气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外面下着暴雨时,屋内却晴空万里;而当外面烈日炎炎,屋内又清凉宜人。
走出泡泡屋,脚下是柔软的云朵地毯。我来到社区的空中花园,这里的植物都是经过基因改造的,能在空中生长得枝繁叶茂。花朵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吸引着各种奇异的小动物在花丛中穿梭。
交通更是方便快捷。人们乘坐着磁悬浮飞行器出行,它们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绚丽的轨迹。这些飞行器不需要燃料,靠的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
未来的居住环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让人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