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弱国无外交
2018年4月,美英法对叙利亚发动袭击,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在联合国大会上据理力争,但最终无力挽救国家被袭击的局面,只能在联合国外黯然神伤。
2020年,塞尔维亚总统与美国总统会面,特朗普背靠大皮沙发转椅,显得气派十足,而同为国家元首的武契奇,则面对特朗普,在一张小靠背椅上入座
新课导入
以下两则新闻体现了什么问题?
清末近代中国外交是怎样的外交?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屈辱外交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
巴黎和会的失败
一、外交政策
1.近代外交
另起炉灶
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保证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人捣乱。
——巩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和主权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一、外交政策
2.新中国外交政策
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中国一百来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外交政策
2.新中国外交政策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毛泽东访问苏联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1950年2月
1949年12月
1949年10月
一、外交政策
3.新中国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一、外交政策
3.新中国外交成就
苏 联
美 国
新中国建立时的世界局势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谋求民族独立
新兴独立国家
中国
一、外交政策
4.新中国外交困局
印度总理尼赫鲁说:“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
缅甸总理吴努对周恩来说:“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我们如何突破困局
一、外交政策
4.新中国外交困局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提出
内容
确认
1954年6月,周恩来分别与总理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甸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概况
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
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
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②对中国: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材料一: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60年前发表的,但它仍适用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认同,也被联合国所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
①对世界: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新兴民族独立
国家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
随着中国外交走向务实,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
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
周
恩
来
舌
战
群
雄
英
姿
飒
爽
步
入
会
场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美、苏、英、法、中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2.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时间、地点 年,在印度尼西亚的
中方代表 率中国代表团参加
特点(性质) 这是 的亚非会议
方针
1955
万隆
周恩来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阅读教材83页,完成下表)
求同存异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3.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准备乘“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飞往印度尼西亚
台湾特务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落
周恩来因行程有变,幸免于难,但中国代表团仍然参加了这会议
相关史事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3.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1)原因:
(2)提出: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4.“求同存异”方针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周恩来
社会制度不同
异:
同:
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历史遭遇相同: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
现实目标相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国家经济和促进世界和平等
万隆精神:团结、友谊、合作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4.“求同存异”方针
建国初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与苏
联等
17国
建交
提出
和平
共处
五项
原则
日内
瓦会
议
万隆会
议
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总结归纳
求同存异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万隆会议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
意义:
1955年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意义: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方针:
“求同存异”
课堂小结
1.(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建国初我国奉行(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D.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政策
2.(2024·新疆·中考真题)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70年来,它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C.成为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 D.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首次提出
A
B
中考链接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全方位外交
A
4.(2024·湖南·中考真题)1955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派周恩来等代表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 )
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B.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
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A
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