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综合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综合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8 23: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综合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设计的道路,是一条和平改革,缓慢前进的道路……孙中山的活动是在1894年开始的,比康有为他们还要早。 当孙中山开始活动的时候,响应支持孙中山的人很少很少。但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孙中山的支持者越来越多。也就是更多的中国人,选择了武装革命的激进的道路。从戊戌变法失败,到辛亥革命成功,只用了13年的时间。
——摘编自杨天石《(1916年《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下)》
材料二 人们把 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视为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年,是有根据的。陈独秀提倡的“德先生”“赛先生”,很快地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文化革命,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礼教、传统道德观,启发了广大群众的民主觉悟、革命觉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厉以宁《新文化运动与西学东渐》
材料三 “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了在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央机关、中央军委、中央红军主力开启了一场开创新局面的伟大远征,这是一段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的征途。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定地站在抗击入侵者的最前线,推动形成全民族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摘编自《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救国道路经历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的主张,并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巩固了新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史料①开国大典受阅式上的“功臣号”坦克 史料②《人民日报》报道1949年《首都十月一日之夜》内容 史料③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摘编自郑学富《新闻记者笔下的开国大典》
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
材料三 各族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整个战争期间,共有二百多万人先后赴朝鲜前线。全国铁路系统报名志愿赴朝员工达到总数的75%;志愿赴朝医疗队达五十余个。1951年6月—1952年5月,全国各省市人民银行汇解到抗美援朝总会的武器捐款共为55650亿元人民币,以每架飞机15亿元计算,共折合3710架飞机。
——摘编自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以上三则史料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填写序号即可,多写或少写不给分);三则史料共同见证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史料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土地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国人民支持抗美援朝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拟定一个主题。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清政府部分官员开始效法西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兴办新式教育,一场历时30多年的运动由此兴起,这场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产业。新知识、新观念,初步带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第二版)
材料二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4919)》(第四版)
材料三 1912年3月(即辛亥革命爆发半年左右),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断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
4.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多次变化。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新局面。
【屈辱史】
1841年,英军进攻虎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身先士卒,与敌人肉搏而壮烈牺牲。1842年6月,英军攻陷吴淞,提督陈化成血战牺牲。8月中英双方签订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摘编自部编历史八年上册
【探索史】
1915年9月15日,一本杂志在上海黄浦江畔创刊、一年后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发行量接近16000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就此发端。
——《复兴之路》解说词
【抗争史】
这次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独立史】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场运动。
(3)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结合所学说出这场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4)简述该事件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5)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红色研学是一种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活动。
红色研学资源列表(部分)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③天安门 ④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⑤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⑥(香港)回归博物馆
⑦渡江战役纪念馆 ⑧抗美援朝纪念馆
⑨东北抗联博物馆 ⑩“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中的红色研学资源,提炼一个研学主题,设计一条红色研学路线。(至少涵盖三个红色资源,列出所选序号)
(2)任选一条红色研学路线撰写推介词。(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少于150字)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红色研学的意义。
6.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然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中国革命“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夺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走“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对于我们研究开国大典,哪一幅史料价值更高,为什么?
7.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0%的土地,农民无地少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材料二: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职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在井冈山根据地还是在抗日根据地,或者是在解放区,我们的党都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村工作,依据国情、农情确定不同时期农村工作重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发展之路和基本经验》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这种土地制度下的“农民”的处境。(写出两点)
(2)依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来进行论述。并分析这些土地政策能取得成功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请写出材料所示歌曲的名称。
(2)歌词中提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请结合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举一事例作简要说明,并谈谈你的体会。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9月15日侵略军直逼朝鲜北方,战火有烧到中国东北边境的趋势。9月30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严正警告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50年11月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某部连长杨根恩抱起炸药包,跃入敌群,与阵地前的敌人同归于尽 1951年,豫剧演员常香玉通过义演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受其感染,全国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中。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的警告表达了中国人民怎样的决心,写出随后中国派兵参战的军队名称及其总司令。
(2)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请再结合两个具体英雄人物,谈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抗美援朝精神。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天北京的天气显得格外晴朗,天安门雄伟壮丽……下午3时,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礼炮齐鸣,全场沸腾起来。
材料二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出兵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以上材料摘自《近代中国史纲》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天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国旗的?该会议还通过了哪部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参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他们赢得了怎样的荣誉称号?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0年9月,面对美国等国家在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国侵略而置之不理。
(1)材料中的“帝国主义者”主要指的是哪个国家?“邻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2)帝国主义者对于中国的警告持何种态度?
(3)中国政府针对这一态度做出了什么决策?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
12.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国际国内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
——《中国曙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的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
材料二 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西藏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务。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 牟敦康,山东日照籍的革命战士。1951年4月,他在沈阳接到了父亲牟宜之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我鼓励你全力以赴,作为我的好儿子,作为人民的好儿子,你可努力为之!”
——张丁《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3)指出材料三中家书的时代背景。再列举一位与牟敦康同时期的革命英雄
(4)请阐述材料三中的家书的收藏价值。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材料二: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打痛了美国军政当局,打痛了美国军队,整个世界(包括当时的资本主义阵营和民主阵营)才对中国刮目相看,一改中国近代以来软弱可欺的无能形象,一扫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耻辱。
(1)材料一中的“土地改革”实行的范围是什么 此次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消灭了哪一阶级 根据材料写出此次“土地改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两点。
(2)材料二中“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写出该战争中的战役一例。该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以上事件起到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这次会议上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给图片配上一句恰当的口号。列举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功臣(至少两例)。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实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5)依据材料三指出党和国家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在首都的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在军乐声中,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情景出现在哪一庆典上?怎样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和所学,概括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归纳出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16.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回首七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李老师开展了“千秋伟业还看今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协商建国
材料一 1949年9月,……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摘自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活动二开国大典
材料二 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摘自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活动三巩固政权
材料三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这是一次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后标志我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你如何理解“里程碑”的含义?
(3)列举一例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战斗英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什么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的结果。
(4)综合材料二、三,归纳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18.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让我们 同去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筹备工作】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兼。参加 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 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改天换地】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历史,彻底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摘自习近平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巩固政权】
材料三: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 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二、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材料一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什么纲领?该纲领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除此之外,请再列举两例这次会议为新中国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2)材料二所示事件发生于何时?(写出年月日)并指出新中国成立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指出西藏解放的方式是什么?西藏的解放有何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图1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图2 中国人民举行声讨美国侵略罪行、支持抗美援朝的示威游行 图3 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群众的欢迎 图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1)阅读材料一与图1,指出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的事件,并概括推动“新中国的诞生”的力量。
(2)材料二图2中的情景出现说明了什么?写出图3情景出现的背景事件。
(3)材料二图4场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图2、3、4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20.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二、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摘自《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激战”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签订这个协议的西藏地方政府首席代表是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综合题》参考答案
1.(1)变化:从和平改革(戊戌变法)到武装革命(辛亥革命)
(2)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影响:沉重打击了传统礼教和道德观,启发了广大群众的民主觉悟和革命觉悟,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认识: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符合国情,与时俱进;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需要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只有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才能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2.(1)实物史料①;文献史料②③历史事件: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
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产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任答两点即可)
(3)表现:积极参军、参战;积极支援前线;踊跃捐款购买武器等。(任答两点即可)
英雄人物及事迹:黄继光、邱少云等。(任答一点即可)
(4)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御辱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中国近代化探索是曲折的、艰难的;近代化探索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不能照搬外国模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
4.(1)条约:《南京条约》。
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评价: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片面性:打开了思想涌流的闸门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战争:抗日战争。
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4)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5)感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与抗争的历史,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抗争,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5.(1)主题与路线:主题: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路线:①(中共一大)→⑤(南昌起义)→⑧(抗美援朝)
(2)推介词:选路线⑧。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 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3)意义: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爱国情怀,深化历史认知。
6.(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左图史料价值更高。理由:左图是当时拍摄的反映开国大典的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右图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国大典盛况,但它是艺术作品,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属第二手史料。
7.(1)处境:受到残酷剥削;无地或少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两点即可)
(2)观点:为农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职责。
论述:井冈山根据地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租减息政策),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或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壮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力量)。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原因:依据国情、农情确定不同时期农村工作重点;顺应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潮流;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等。
8.(1)名称:《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事例:抗美援朝;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98抗洪,中国人民解放军舍命一身抗洪,封堵决口,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9-22全民抗疫,医护人员及志愿者奔赴战疫前线,勇敢无畏,坚守岗位,用生命守护人民安全…)体会:中华民族身上具有自强不息、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的大无畏精神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9.(1)决心:出兵朝鲜,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决心;军队名称: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
(2)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精神:1950年11月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某部连长杨根思抱起炸药包,跃入敌群,与阵地前的敌人同归于尽;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从两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身上我们体会到这样的精神: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10.(1)历史事件:开国大典。
(2)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休会议;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荣誉称号:“最可爱的人”。
11.(1)美国,朝鲜。
(2)置之不理,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
(3)中国政府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也可。结果:朝中人民取得了抗美战争的胜利。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2.(1)历史事件: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任意一点即可)
(2)重大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背景: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革命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其他答案符合史实亦可)
(4)价值:家书记录了革命先辈的真情实感和使命担当,彰显了其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言之有理即可)
13.(1)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地主阶级。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2)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巩固新中国;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等。(符合题意即可)
14.(1)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目的:为了纪念在历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
(2)口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功臣:黄继光、邱少云。
(3)内涵: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4)事件:土地改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目的: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基础。
15.(1)庆典:开国大典。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事件:抗美援朝。
影响: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稳定、和平的环境。
(3)联系: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抵抗侵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意思相近即可)
16.(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含义: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3)举例: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
意义:①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②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③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答出2点即可)
17.(1)国内形势: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形势: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2)事件:抗美援朝战争。
积极影响: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结果: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4)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政权。
18.(1)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地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准备工作: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代国歌;确定国旗、首 都、纪年方法;决定成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2)时间:1949 年 10 月 1 日。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方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巩固国防。
19.(1)事件: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力量:先进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说明: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事件:西藏和平解放。
(3)原因:因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牲畜和农具等,生产积极性提高,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合理即可)共同作用:巩固了新中国(或新生的人民政权)。
(4)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为新中国的成立及人民政权的巩固作出重要贡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20.(1)形势:国内:经济凋散(经济濒于崩溃);国外: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2)抗美援朝战争;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巩固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