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坪镇第二中学2025年4月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B.铜丝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氮气作保护气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氢氧化钠 B.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C.加热液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3.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羊毛 B铁锅 C.元代瓷器 D.聚酯纤维制作的“福娃”
4.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令“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的关税”,严重损害我国利益。下列选项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汞 B.金刚石 C.赤铁矿 D.磁铁
5.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已被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
A.O B.Na C.H D.Cl
6.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20℃,1g镁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向1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7.小明为病愈康复期的奶奶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其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A.凉拌西红柿 B.清蒸鱼 C.紫菜汤 D.米饭
8.咸鸭蛋是一种很常见的早餐小菜。STEM小组研究盐水泡制咸鸭蛋的方法,制作过程如图所示(蛋只画一个),制作过程中假设温度、鸭蛋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鸭蛋受到浮力最大 B.②中溶液一定不饱和
C.③中鸭蛋的密度最大 D.③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9.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B.向Fe(OH)3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溶液显黄色
C.在Na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D.放置于空气中的烧碱,加入足量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
10.完全电解ag水,在正极上得到10mL气体,则在负极上得到的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 )
A.ag 10mL B.ag 20mL C.ag 20mL D.ag 10mL
1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
A.盐类:胆矾、纯碱、小苏打 B.金属材料:生铁、硬铝、18K金
C.溶液:牛奶、白酒、生理盐水 D.铵态氮肥:碳铵、氯化铵、硝酸铵
12.现有X、Y、Z三种金属,常温下只有X能和稀硫酸反应,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只有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Y>X>Z B.Y>Z>X C.X>Y>Z D.X>Z>Y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趋势的是( )
A.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
C.向一定量CuSO4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
14.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滤液中一定有Fe2+ B.滤液中一定有Fe2+,一定没有Ag+和Cu2+
C.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D.滤渣中一定没有Cu和Fe
15.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CO2,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如果继续通入CO2,浑浊的液体又会变成澄清,此时发生的反应是:CO2+H2O+CaCO3=Ca(HCO3)2。然后,向变澄清的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会发生反应:Ca(HCO3)2+2HCl=2CO2↑+2H2O+CaCl2。整个过程沉淀或气体的质量m1与加入物质质量m2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中所含氢氧化钙的质量为7.4g
B.反应至A点,反应所需要的CO2质量为8.8g
C.反应至B点,溶液的溶质为CaCl2和Ca(HCO3)2
D.反应停止,需要稀盐酸质量总共73g
二.科普阅读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16.(8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雨。产生酸雨的原因主要是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空气中的S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如煤)的燃烧,氮氧化物(如NO、NO2)主要来自汽车尾气。SO2形成酸雨主要是两种途径:一种是SO2在空气中粉尘的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SO3,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另一种途径是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H2SO3再被O2氧化为硫酸。氮氧化物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NO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为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NO。
酸雨危害较大,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破坏土壤成分等。燃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发生的反应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从而将SO2除掉。为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N2和CO2。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填一种) 。
(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形成酸雨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保护环境,减少酸雨,人有责.作为公民,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是 。
17.(6分)如图为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 。
(2)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以用 的方法提纯KNO3。
(3)将a2℃时等质量的NaCl与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NaC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KNO3。
18.(8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图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试管②、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清洗。
(3)实验C是利用容积相同的两个软塑料瓶(均充满CO2)、等体积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程度的不同,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烧杯②中的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8分)华夏之美,灿若繁花。中国古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了色彩,又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今年央视春晚上《满庭芳 国色》这一节目带给观众惊艳印象。桃红、凝脂、湘叶、群青、沉香……这满庭芳的国色中也蕴藏着独特的化学内涵。
(1)桃红: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代的桃红胭脂可由红花汁制成,红花的染色成分为红花素(C15H12O6)。红花素(C15H12O6)由 种元素组成。
(2)凝脂:凝脂似玉、洁白高雅。宋代的德化窑的白瓷,是一种纯粹的凝脂白。白瓷属于 (填“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之一)。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CaCO3+XCaSiO3+CO2↑,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3)群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群青颜料在古代是由贵重的青金石研磨制成的,是一种昂贵的高级颜料。青金石是指碱性铝硅酸盐矿物,其中含Na、Al、Si、S、Cl、O等元素,这些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填元素名称)。
三.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0分)
20.(10分)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注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常用 (填字母)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大理石和稀硫酸
C.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选用E作为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如果要控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对发生装置的一种改进方法是 。
21.(10分)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部分被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甲),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上述4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实验探究1】如图乙所示:
【讨论分析】(1)在操作a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 ;
(2)在进行操作b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NaOH;
(3)分析4种物质的相关信息,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4种物质中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 ;
【讨论质疑】有同学认为以上分析不严密,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操作a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中性) 试管中 溶质是NaOH
【反思拓展】(1)如图乙所示,在操作b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为确定此时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 (填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铁
(2)造成操作b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是因为原破损标签溶液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22.(5分)某同学取6.5g的锌粒加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C D A A C B C A C C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C D A C
16.(1)二氧化硫(合理即可);
(2)化学;
(3)出行时,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合理即可)。
17.(1)a1℃时,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降温结晶;
(3)大于。
18.(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氧气(空气);稀盐酸(合理即可);
(3)CO2+2NaOH=Na2CO3+H2O;
(4)红;红色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
19.(1)三;
(2)无机非金属材料;SiO2;
(3)钠、铝。
20.(1)酒精灯;
(2)A;
(3)B;CaCO3+2HCl=CaCl2+H2O+CO2↑;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把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21.【讨论分析】
(1)溶液呈红色。
(3)碳酸钠;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实验探究2】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红色。
【反思拓展】(1)ABD。
(2)2NaOH+CO2═Na2CO3+H2O。
22.解:设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6.5g x
x=9.8g
则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