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 分层作业21 糖类(含答案)--2025苏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6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 分层作业21 糖类(含答案)--2025苏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9 10:0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科版化学选择性必修3
专题6分层作业21 糖类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珍贵文物蕴含着璀璨文化和悠久历史,记录着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下列文物中主要由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制造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唐代纸绢画《五牛图》 西汉玉器皇后之玺 隋代瓷枕定窑孩儿枕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2.有关葡萄糖与果糖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二者都易溶于水
③二者都能燃烧,完全燃烧均生成CO2和H2O
④葡萄糖能发生酯化反应,而果糖不能 ⑤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醇 ⑥果糖是最甜的糖,而葡萄糖并不甜
A.①②③ B.④⑤
C.④⑥ D.⑥
3.蔗糖是重要的甜味调味品。检验蔗糖在稀硫酸催化下得到的水解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未涉及的操作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化合物都可以发生水解
B.证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的方法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C.检验葡萄糖的方法是加入含NaOH溶液的氢氧化铜,加热
D.检验淀粉溶液是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5.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中,其α-D-(+)-麦芽糖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麦芽糖是一种常见的二糖
B.如图麦芽糖分子结构中无醛基,因此属于非还原性糖
C.麦芽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水缩合形成
D.将麦芽糖水解液调至碱性后,可发生银镜反应,证明部分麦芽糖发生了水解
6.对于淀粉和纤维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者都能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B.二者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它们都属于糖类,且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D.都可用(C6H10O5)n表示,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2~3 mL盐酸,生成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B 向少量淀粉溶液中滴加3~5 mL稀硫酸,小心煮沸几分钟后冷却,滴加3滴碘水,溶液不变蓝 淀粉完全水解
C 向2 mL溴乙烷中加入4 mL饱和KOH的乙醇溶液,均匀加热,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溴乙烷发生了取代反应
D 向4 mL 95%的乙醇中加入2 g P2O5加热,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有乙烯生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水能使淀粉-KI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CO2合成淀粉[(C6H10O5)n]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互为同分异构体
D.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可观察到有光亮的银镜生成
9.某同学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操作如下:向试管Ⅰ中加入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打开盛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将玻璃瓶塞倒放,取1 mL溶液加入试管Ⅱ,盖紧瓶塞;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 CuSO4溶液。将试管Ⅱ中反应液加入试管Ⅰ,用酒精灯加热试管Ⅰ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10.分别取1 mol葡萄糖进行下列实验:
(1)发生银镜反应时,需[Ag(NH3)2]+     mol ,反应后葡萄糖变为        ,其结构简式是   。
(2)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理论上完全酯化需要    g乙酸。
(3)若使之完全转化为CO2和H2O,所需氧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关键能力提升练
11.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结晶,分子式为C5H12O5,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3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木糖醇与葡萄糖、果糖不一样,它不属于单糖
B.木糖醇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木糖醇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D.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可以与羧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12.2021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该方法由自然界合成淀粉所需的60多步反应缩减为11步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工合成淀粉为“碳中和”提供了新途径
B.人工合成淀粉并没有实现100%的原子利用率
C.多糖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
D.淀粉水解可以生成乙醇
13.淀粉经过下列变化转化为草酸:淀粉→单糖→酒精→乙烯→……→草酸(HOOC—COOH)。在该变化过程中,下列反应类型一定没有涉及的是(  )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还原反应 ④消去反应 ⑤取代反应 ⑥水解反应 ⑦酯化反应 ⑧加聚反应
A.①③④ B.⑦⑧
C.④⑤⑥ D.②④⑥
14.[2024河北石家庄期中]下列事实不涉及烯醇式与酮式互变异构原理(如图)的是(  )
(R为烃基或氢)
A.HC≡CH能与水反应生成CH3CHO
B.可与H2反应生成
C.葡萄糖在酶作用下转化为果糖:
D.中存在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异构体
15.验证淀粉水解的实验如下:
步骤1:取少量淀粉溶于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并适当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将溶液分成两等份。
步骤2: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一定浓度的碘水,观察到溶液显蓝色。
步骤3:另取一份溶液,滴加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再加入少量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u2O晶胞示意图
A.根据实验判断淀粉已完全水解
B.步骤3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水解的产物具有氧化性
C.上图所示的Cu2O晶胞中Cu+的配位数为8
D.向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滴加氨水,悬浊液变为深蓝色溶液,说明有铜氨配合物生成
16.以纤维素为原料合成PEF塑料的路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B.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可用酸性KMnO4溶液直接将5-HMF氧化为FDCA
D.单体a是乙二醇
17.成熟的苹果中含有淀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证明某些成分的存在,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
(1)用小试管取少量的苹果汁,加入       ,溶液变蓝,则苹果中含有淀粉。
(2)用小试管取少量的苹果汁,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产生砖红色的沉淀,则苹果中含有    (填分子式)。
(3)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化学式为C2H6O的化合物A。
A+CH3COOH→有香味的产物
①含A的体积分数为75%的水溶液可以用作             。
②写出化合物A与CH3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类型为       。
(4)苹果中含有苹果酸,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取0.02 mol苹果酸,使其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先后通过足量的无水CaCl2和碱石灰,二者分别增重1.08 g和3.52 g。则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       ,苹果酸的分子式是  。
学科素养创新练
18.如图所示的各物质中,E、F为具有香味的液态有机物。
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顺序:RCHO>RCH2OH>R(R1)CHOH。
(1)B→E的反应类型是      ,F、C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        ;E、F两种物质的关系是        。
(2)试剂Ⅲ最可能是        ,D的结构简式为  。
(3)下面对淀粉和A物质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b.均属于糖类,且均有甜味
c.可用碘或银氨溶液将它们的溶液区别开
d.A脱水可得到淀粉
(4)1 mol D物质与足量B发生和B→E相同反应类型的反应时,最多能消耗     mol B。
(5)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试剂Ⅱ是新制的Cu(OH)2悬浊液]:  ;
A→G:  。
分层作业21 糖类
1.A 解析 由文物的组成和名称可知,纸绢画由麻纸和丝绢织就,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A项正确;玉石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硅酸盐,B项错误;瓷器为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错误;金饰主要由金单质制成,D项错误。
2.C 解析 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但二者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①正确;葡萄糖是多羟基醛,果糖是多羟基酮,羟基是亲水基,因此二者都易溶于水,②正确;葡萄糖和果糖均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完全燃烧均生成CO2和H2O,③正确;葡萄糖和果糖分子中都含有羟基,因此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④错误;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葡萄糖是多羟基醛,果糖是多羟基酮,因此二者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醇,⑤正确;果糖是最甜的糖,而葡萄糖也具有甜味,但不如果糖甜,⑥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3.A 解析 A选项为蒸发装置,检验水解液中的葡萄糖无需蒸发,A项符合题意;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是提供碱性环境,检验水解液中的葡萄糖涉及该过程,B项不符合题意;滴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葡萄糖与其反应,进而检验水解液中的葡萄糖,C项不符合题意;蔗糖在水解过程中需要加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也需要加热,D项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 葡萄糖、果糖等单糖不能发生水解,A错误;证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的方法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形成碱性环境,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B错误;检验葡萄糖的方法是加入含NaOH溶液的氢氧化铜,加热,若观察到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证明有葡萄糖,C正确;检验淀粉溶液应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碘水,若观察到溶液变蓝则证明含有淀粉,D错误。
5.A 解析 1分子麦芽糖能水解出2分子单糖,麦芽糖是二糖,故A正确;麦芽糖是还原性糖,故B错误;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故C错误;麦芽糖和葡萄糖均为还原性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故D错误。
6.B 解析 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故A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表达式相同,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由于聚合度n值不同,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而且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故C正确;淀粉和纤维素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D正确。
7.B 解析 HCl易挥发,二氧化碳中混有HCl,不能确定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故A错误;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水解后加碘水不变蓝,可知淀粉已完全水解,故B正确;溴乙烷在K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后,再加入过量稀硝酸和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AgBr生成,证明溴乙烷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无法确定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若要确定反应类型,还要检验另外的生成物,故C错误;乙醇易挥发,乙醇及生成的乙烯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有乙烯生成,故D错误。
8.B 解析 氯水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故A错误;CO2合成淀粉[(C6H10O5)n],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是有机高分子,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向淀粉水解液中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可观察到有光亮的银镜生成,故D错误。
9.B 解析 第1处错误:利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中的醛基时,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否则作为水解催化剂的酸会与氢氧化铜反应,导致实验失败,题干实验过程中蔗糖的水解液未冷却并碱化;第2处错误: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不能用玻璃瓶塞,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Na2SiO3,会导致瓶盖无法打开,共2处错误,故答案为B。
10.答案 (1)2 葡萄糖酸铵 CH2OH(CHOH)4COONH4
(2)300 (3)134.4 CH2OH(CHOH)4CHO+6O26CO2+6H2O
解析 (1)根据葡萄糖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推断,发生银镜反应时,1 mol醛基被2 mol [Ag(NH3)2]+氧化,反应后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铵。
(2)1分子葡萄糖中含有5个羟基,从理论上讲,完全酯化时1 mol葡萄糖需5 mol CH3COOH。
(3)若使1 mol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完全转化为CO2和H2O,需6 mol 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34.4 L。
11.C 解析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而木糖醇为五元醇,不含醛基或酮羰基,不属于糖类,A正确;木糖醇不含醛基,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乙醇为一元醇,与木糖醇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木糖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D正确。
12.D 解析 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为“碳中和”提供了新途径,A正确;人工合成淀粉所用的原料为H2和CO2,原料中C、O的个数比为1∶2,与淀粉分子中C、O的个数比不同,故原子利用率小于100%,B正确;葡萄糖脱水缩合可以得到多糖淀粉,分子式为(C6H10O5)n,C正确;淀粉水解可以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发酵才能得到乙醇,D错误。
13.B 解析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转变为乙二酸的过程(逆推):乙二酸←乙二醛←乙二醇←1,2-二溴乙烷←乙烯,涉及的反应: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再水解(取代反应)生成乙二醇,乙二醇发生连续氧化反应生成乙二酸,所以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和加聚反应,答案选B。
14.B 解析 根据图示的互变原理,具有羰基或者醛基的酮式结构可以发生互变异构转化为烯醇式,这种烯醇式具有的特点是:与羟基相连接的碳原子必须有双键连接,这样的烯醇式就可以发生互变异构,据此原理分析。
水可以写成H—OH的形式,与CH≡CH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CHOH,烯醇式的CH2CHOH不稳定转化为酮式的乙醛,A不符合题意;3-羟基丙烯中,与羟基相连接的碳原子不与双键连接,不会发生烯醇式与酮式互变异构,B符合题意;葡萄糖在酶作用下转化为,可能发生烯醇式与酮式互变异构生成,C不符合题意;可以发生互变异构转化为,即可形成分子内氢键,D不符合题意。
15.D 解析 步骤2中溶液变蓝证明溶液中存在淀粉,淀粉没有水解完全,A项错误;步骤3中发生的反应是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醛基,说明淀粉水解的产物具有还原性,B项错误;运用切割法计算原子个数比后,灰球为Cu+,白球为O2-,Cu+的配位数为2,C项错误;向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滴加氨水,悬浊液变为深蓝色溶液,沉淀溶解说明有铜氨配合物生成,D项正确。
16.C 解析 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A项正确;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但二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正确;5-HMF和FDCA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不能使用酸性KMnO4溶液直接将5-HMF氧化为FDCA,C项错误;通过PEF的结构可知,PEF是由FDCA与乙二醇反应制得,所以单体a是乙二醇,D项正确。
17.答案 (1)碘水 (2)C6H12O6 (3)①消毒剂 ②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取代反应 (4)2∶3 C4H6O5
解析 (1)淀粉遇碘水变蓝。
(2)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3)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的分子式为C2H6O的化合物A为CH3CH2OH。
①75%的乙醇溶液是医用酒精,可以用作消毒剂。
②乙醇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4)0.02 mol苹果酸燃烧后的产物先后通过足量的无水CaCl2和碱石灰,二者分别增重1.08 g和3.52 g,无水CaCl2增重的质量是水的质量,所以n(H2O)==0.06 mol,碱石灰增重的质量是CO2的质量,所以n(CO2)==0.08 mol,因此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0.08 mol∶(0.06 mol×2)=2∶3;n(苹果酸)∶n(C)∶n(H)=0.02 mol∶0.08 mol∶(0.06 mol×2)=1∶4∶6,苹果酸的分子式为C4H6Ox,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4×12+6×1+16x=134,解得x=5,苹果酸的分子式为C4H6O5。
18.答案 (1)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HOOC(CHOH)4COOH 同分异构体 (2)H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CH2OH(CHOH)4CH2OH (3)cd (4)6
(5)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2O↓+3H2O、
CH2OH(CHOH)4COONa+H+CH2OH(CHOH)4COOH+Na+ C6H12O62C2H5OH+2CO2↑
解析 由B、C、D分子结构中均有6个碳原子并结合A是淀粉的水解产物知A是葡萄糖,A被氧化成B(葡萄糖酸);由C的分子构成及题干中不同物质被氧化的顺序知C是
HOOC(CHOH)4COOH;由D的组成及生成途径知其是己六醇,试剂Ⅲ是H2。B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环状酯E、F。
(3)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淀粉本身没有甜味;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而淀粉不能,淀粉遇碘变蓝而葡萄糖不能;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而葡萄糖中含羟基,则葡萄糖脱水缩合可以得到淀粉,故选cd。(4)D是六元醇,B是一元酸,1 mol D最多可与6 mol B发生酯化反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