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模拟真题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5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在充满欢乐与梦想的小学生活里,我们曾在知识的花园中xīn shǎng着每一朵智慧之花,在校园的操场上尽情地tiào wǔ,在文化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fēnɡ cǎi。遇到挑战时,我们会jiān chí不懈地努力,为了取得好成绩而fèn yǒnɡ拼搏。如今即将毕业,心中满是对校园生活的liàn liàn bù shě。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挑(tiǎo)拨 记载(zài) 契诃(hē)夫 威风凛凛(lǐng)
B. 逃窜(cuàn) 瘦削(xiāo) 供(gōng)品 汹涌澎湃(pài)
C. 模(mú)样 勉强(qiǎng) 正(zhēng)月 戛(jiá)然而止
D. 处(chù)理 入场券(quàn)蜷缩(juǎn) 一曝(pù)十寒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拥戴 报怨 跺脚 大步流星
B. 忧虑 糟糕 顷听 自作自受
C. 废话 拥戴 沙哑 别出心栽
D. 考察 拥戴 喧闹 技高一筹
3. 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伯牙鼓琴(弹)
B. 今乃掉尾而斗(垂下)
C. 路转溪桥忽见(同“现”,出现)
D. 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B.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C.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D.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课堂上总是夸夸其谈,同学们都很喜欢听他发言。
B. 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众多观众。
C. 他的绘画作品真是巧夺天工,让人赞不绝口。
D.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道题,老师处心积虑地给我们讲解。
(三)按要求写句子(5分)
1. 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句)
2. 小明对小红说:“明天我去你家玩。”(改为转述句)
二、积累运用(15分)
(一)根据提示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 “ ,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浪淘沙(其一)》中,描绘黄河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 。”
3.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李纲)
4.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 。”启发我们要勇于探索创新。
5. 古诗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不识庐山真面目, ”告诉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
(二)文学常识判断(每题1分,共5分,对的打“√”,错的打“×”)
1. 《草原》的作者是老舍,文章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
2. 《开国大典》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依次写了会场布置、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这几个场面。( )
3. 《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
4.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呼吁人类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
5. 《少年闰土》的作者是鲁迅,课文通过回忆“我”和闰土的四件事,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 )
三、口语交际(5分)
学校要举办一场“传统文化是否应该融入现代生活”的辩论会,你作为正方代表(认为传统文化应该融入现代生活)发言,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至少三条)
四、阅读理解(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①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③诸:众多。④游:嬉戏玩耍。⑤子:李子。⑥折枝:压弯树枝。⑦竞走:争相地跑过去。⑧唯:只有。⑨信然:的确如此。
1.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尝与诸小儿游(曾经)
B. 诸儿竞走取之(走过去)
C. 唯戎不动(只有)
D. 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 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温暖的劈柴
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有一次,利用寒假的假期,我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④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这不,我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⑤我赶紧跑到床前,抚摸着母亲的额头,母亲微微睁开双眼,有气无力地说:“我烧得难受,浑身冷得要命。”我赶忙给母亲量体温,一看高烧三十九度多。我赶紧到附近的医院找值班医生,拿了药,喂母亲吃了,陪着母亲,直到她烧退了,沉沉地睡去。
⑥我这才想起赵大爷,跑到他家里,千谢万谢。赵大爷说:“你妈根本不是感冒,都是让你气的,年轻人啊,可不能对自己的父母这样!”
⑦赵大爷的话,让我心里很不好受。我愧疚,我自责,我明白,自己错了,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母亲的心是最容易受伤的,可我却把以往对母亲的关爱,像小时候对待一本旧书一样,扔在了一边。
⑧如今,母亲已经病逝,我再也不能看到她慈爱的面容,再也不能握到她温暖的双手,但她的身影总是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每当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孝顺地陪伴在父母身边,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赵大爷的话,想起温暖的劈柴。
⑨我知道,再也没有温暖的劈柴了,那温暖的劈柴,其实是母亲无尽的爱,是赵大爷的善良,是我曾经不懂得珍惜的时光。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2. 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不好受”的丰富内涵。(4分)
3.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4. 文章以“温暖的劈柴”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5.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4分)
五、习作(25分)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一)题目:《 ,我想对你说》
要求:1.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老师”“父母”“朋友”等。2. 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 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450字。
(二)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瞬间,如:一次温暖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请以“美好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内容具体,感情真挚。2. 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模拟真题测试卷(二)答案
一、基础知识
(一)读拼音,写词语
欣赏;跳舞;风采;坚持;奋勇;恋恋不舍
(二)选择题
1. C。A项“记载”的“载”应读“zǎi”,“威风凛凛”的“凛”应读“lǐn”;B项“瘦削”的“削”应读“xuē”;D项“处理”的“处”应读“chǔ”,“蜷缩”的“蜷”应读“quán” 。
2. D。A项“报怨”应为“抱怨”;B项“顷听”应为“倾听”;C项“别出心栽”应为“别出心裁”。
3. B。“今乃掉尾而斗”中“掉”是“摆动,摇”的意思,不是“垂下”。
4. C。A项,“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是并列关系,中间应用分号;B项,“结,是解不完的”与“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之间应用分号;D项,“欢呼声、车声、马蹄声”之间的顿号应去掉,因为这里表示的是声音的并列,不需要用顿号分隔。
5. C。A项“夸夸其谈”是贬义词,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与“同学们都很喜欢听他发言”语境不符;B项“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不能形容电影情节;D项“处心积虑”是贬义词,指费尽心思做坏事,不能用来形容老师。
(三)按要求写句子
1. 这是铁路干线。
2. 小明对小红说,明天他去小红家玩。
二、积累运用
(一)根据提示填空
1. 稻花香里说丰年
2.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3. 不可以尺寸与人
4.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文学常识判断
1. √
2. √
3. √
4. √
5. √
三、口语交际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方坚定认为传统文化应该融入现代生活,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传统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比如春节,贴春联、吃年夜饭等习俗,传递着团圆、和谐的家庭观念,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至关重要,它能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重视家庭,增强亲情纽带。融入现代生活,能让这些优秀的价值观代代相传。
第二,传统文化为现代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创意和灵感源泉。许多现代的艺术创作、影视作品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像近年来火爆的国潮设计,将传统的刺绣、剪纸等技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推出了许多备受欢迎的产品,既传承了文化,又推动了经济发展。
第三,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当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传统节日、传统技艺时,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比如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让人们共同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益处多多,我们应积极推动二者融合。
四、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1. B。“诸儿竞走取之”中“竞走”是“争相地跑过去”,“走”在古文中是“跑”的意思,不是“走过去”。
2. (1)看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2)李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3. 王戎认为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那么多李子,没有被路人摘光,所以推断这些李子是苦的,因此他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现象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
(二)现代文阅读
1. “我”年轻时,总把母亲一人留在家里,一次“我”外出游玩回来,发现母亲生病,是邻居赵大爷帮忙生火照顾。赵大爷的话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今母亲病逝,“我”十分愧疚,“温暖的劈柴”让“我”铭记母爱和赵大爷的善良。
2. “不好受”包含了“我”对自己过去不懂事,总是把母亲独自留在家里的愧疚;对自己忽视母亲感受,让母亲伤心、生病的自责;也有听到赵大爷的话后,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后悔。
3.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跑”“抚摸”等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我”发现母亲生病时的焦急;母亲“微微睁开双眼,有气无力地说”这些语言和神态描写,突出了母亲生病时的虚弱,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我”当时的担忧和心疼。
4. “温暖的劈柴”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它既指赵大爷为母亲生火用的劈柴,又象征着母亲的爱和赵大爷的善良,使文章主旨更加深刻;同时,“温暖”一词也奠定了文章温馨、感人的情感基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刻认识到要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光,理解父母的爱。在生活中,我有时会因为学习压力大,对父母的关心不耐烦。就像有一次,妈妈关心我学习,多问了几句,我就冲她发脾气。现在想想,非常不应该。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们应该多关心他们,多和他们交流,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五、习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