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 曹刿论战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刿(guì) 弗敢(fó) 肉食者鄙(bǐ)
B.玉帛(bó) 败绩(jì) 下视其辙(zhé)
C.远谋(móu) 登轼(shì) 遂逐齐师(suí)
D.未孚(fú) 旗靡(mí) 又何间焉(jiàn)
2.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不能察 B.弗敢/加也
C.公问其/故 D.肉食者/谋之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 伐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谋之 谋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能远谋 远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衣食所安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弗敢专也 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必以分人 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曰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牺牲玉帛 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又何间焉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空隙
(2)肉食者鄙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粗俗,低下
(3)牺牲玉帛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4)小大之狱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监狱
(5)可以一战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6)再而衰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又一次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神弗福也
原意为:福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2)公将鼓之
原意为:鼓,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3)忠之属也
原意为:忠诚,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
(1)见:①曹刿请见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入见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才美不外见(《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见曦月(《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①民弗从也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战则请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口入(《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①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①公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 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 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的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和“ ”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 ”和“ ”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2)与《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曹刿论战》中的句子是“ , , 。 , ”。
(3)《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 ”。
(4)《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 ”。
(5)《曹刿论战》中曹刿先下车察看齐军车印,再登高望齐军队形的原因是“ ”。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青春永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热烈氛围里,学校开展以“青春与奋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 探究以下两则材料,思考提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方法。
材料一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率领全师抢渡湘江。在战斗中,陈树湘身受重伤,不幸被俘。在押送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毅然用手撕开伤口,掏出肠子,断肠明志,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材料二 陆朝阳16岁时听完潘建伟教授光量子方面的科普报告后,就决定以光量子学为发展方向。25岁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学业后,为报效祖国,他直接回到中国,和潘老师带领团队构建了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对高斯玻色采样问题的快速求解。“九章”计算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为中国赢得了一次次科研尊荣。
在班会讨论环节,小亮说:“‘阳刚之气’是男生追求的,女生不用凑热闹。”请结合下图给予有力回应,并说说你认为的“阳刚之气”是什么。
阅读理解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廉,故逐之。”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
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表现出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B.曹刿认为进攻、反击的有利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
C.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
D.本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及对比手法来刻画鲁庄公和曹刿的性格。
14.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持(jǐ):牵制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 ) (2)小信未孚( )
(3)乃敕各持一把茅( ) (4)以火攻,拔之(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尔 势 成 通率 军 同时 俱 攻
19.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两文主要通过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卫人束氏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①。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②之。狸狌生子若③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又磔磔然④,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⑤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有删改)
【注释】①狸狌(lí shēng):狸猫,野猫。这里泛指猫。②啖:吃。③若:与,和。④磔(zhé)磔然:吱吱乱叫的样子。⑤啮:咬。
2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举世之物( )
(2)束氏日市肉啖之( )
(3)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
(4)鼠度其无他技( )
2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狸 狌 捕 鼠 兽 也 畜 至 百 余 家 东 西 之 鼠 捕 且 尽
23. 狸狌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读了这则寓言,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1)攻打 (2)谋划 (3)长远 (4)指安身 (5)不 独自享有 (6)一定 (7)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8)遍及、普遍 (9)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10)虚夸,夸大 4. (1)参与 (2)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4)指诉讼事件 (5)可凭借 (6)第二次 5.(1)赐福,保佑 (2)击鼓进军 (3)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6.(1)①召见、接见 ②拜见 ③同“现”,表现 ④看见 ⑤探望 (2)①听从 ②跟随 ③跟从,学习 ④自,由 (3)①实情 ②信用 ③诚信 ④相信 (4)①原因 ②所以 7.D 8.. (1)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9.(1)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2)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3)公将战 曹刿请见 (4)夫战 勇气也 (5)惧有伏焉
10、(1)①树立远大目标。远大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能激发人的生命活力。要树立“为国效力”的远大目标,为国家进步、人民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②坚持不懈。青年人要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③热爱祖国和人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实现人生的价值
(2)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认为青少年需要培养“阳刚之气”。“阳刚之气”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气质,它代表着鹏程万里的志气、吃苦耐劳的品格、敢于承担的责任感、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懈拼搏的精神……它无关男女,是任何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都不可缺少的品质。
11.① 间: 参与 ②徧:通“遍”,遍及,普遍 ③ 福:赐福,保佑 ④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12.①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②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13.B
14.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
15、①战前要取信于民(或“得民心”);②战场上要一鼓作气(或“沉住气,不能横冲直撞”“要善于聚集士气”“战中要把握战机”);③要细心,胜利当前,要详察敌情再追击。
16、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孚:使信服。
敕:命令。 拔:攻克、攻取(攻占、攻下)。
17、(1)大大小小的案件(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2)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
18、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
19.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20、语言描写(对话)。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
21.(1)全,整个 (2)买 (3)借 (4)推测,估计
22.狸 狌/ 捕 鼠 兽 也 /畜 至 百 余/ 家 东 西 之 鼠 捕 且 尽
23.原因是“以啖肉故”(生活过于安逸,不愁生计)。
24.过分的享受和过度的溺爱,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