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调研(一)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阅建议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1.(3 分)D(A 项,材料一只是说“《庖丁解牛》这篇寓言中的‘庖丁’一词,多个版本的《庄子》及《辞
源》《辞海》等皆注为‘厨师’”,也就是说《辞源》为“庖丁”所作的注与多个版本的《庄子》相同,
但并没有说《辞源》是依照《庄子》作的注。B项,材料一是借指出《庖丁解牛》没有涉及到厨房烹调之事
来说将“庖丁”解释为“厨师”是不妥的,解释为“屠夫”一类的更合适,并没有说《庖丁解牛》应该涉
及到厨房烹调之事。C 项,材料一中指出,“现代注本与辞书多以‘厨师’解释‘庖丁’,所据当主要是成
玄英之疏”,可见现代注本对“庖丁”的解释与成玄英之疏并不违背。D 项,材料一中的“‘庖丁’不是官,
因而与‘庖人’或‘庖正’这类担任官职者不同;‘庖丁’的劳役不是在厨房内烹调,因而与‘膳夫’之
类职事也不同”等内容可以证明“庖丁”与“庖人”“膳夫”的身份或职责是不同的。)
2.(3 分)B(A 项,从材料二中“清代宣颖《南华经解》依从陆德明注曰”这句话可以推断出清代宣颖是
认可唐代陆德明对“庖丁”的解释的。B 项,各家对“庖丁”的解释确实有不同之处,但也没有到五花八门
的程度,更不是难以辨识,这一点从材料二“综合以上各家对‘庖丁’的识读,理解有所不同,可归纳为
两种观点”中可以得到证明。C 项,据材料二谈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下层人物有姓而无名者屡见不鲜。
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人,因为有姓无名,史书记载他们的事迹,其称谓往往采用‘职业(特长)+姓氏’的
形式”可以推断出“弈秋”应是姓秋的围棋大师。考题中提到的“弈秋”是向材料二之外延伸的内容,“弈
秋”这个称谓符合材料二所说的“职业(特长)+姓氏”的形式,此选项考查的是借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辨识
材料外同类内容的迁移运用能力;“弈秋”这个称谓虽是材料外的内容,但学生对它并不陌生,因为学生
小学的时候学过《学弈》这篇课文。D 项,材料二作者认定“‘庖丁’意为姓丁的厨师”,就是因为作者认
为“庖丁”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下层有姓而无名、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人。)
3.(3 分)A(材料一作者认为“庖”是宰割牲畜动物之人,不是厨师;材料二作者认为“庖”是厨师,因
为材料二中有“‘庖’是厨师,这点并无疑义”。材料一作者认为“丁”是劳役者,而材料二作者则认为
“丁”是姓。)
4.(3 分)D
5.【参考答案与赋分建议】材料一作者对“庖丁”的解释是,指宰割牲畜的(社会底层)劳役者;(1 分)
材料二作者的解释是,指姓丁的厨师。(1 分)材料一作者的理由是,(就《庖丁解牛》的叙事而言,)庖
丁所展示的是宰割牛体的技艺,(1 分)日语词汇“庖丁”的含义也可印证庖丁所从事的劳役主要是宰割牲
畜;(1 分)材料二作者的理由是,“职业(特长)+姓氏”是春秋战国时期对某一领域有特长的有姓无名
之人的称谓形式,(1 分)当今社会该类称呼的传承现象(老字号)亦为明证。(1分)
【评阅建议】6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6.(3 分)A(异:出众)
7.(3 分)A(A 项,动词,称为,称做。B 项,介词,从;介词,表比较。C 项,介词,把,用;介词,凭
借。D 项,助词,的;第三人称代词,他。)
8.(3 分)B(如此,二者才能各自发挥所长)
9.(3 分)C(“项羽有‘雄’无‘英’”的说法错,文章第三段段尾明确谈到:“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
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如果能用范增之智,就一定能够成就大业”属于主观臆断,文中只是说项羽
“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
10.【答案要点】①刘邦自身是“英”与“雄”兼备的人,既有智慧,又有胆力,是能够成就大业的英雄。
②刘邦“英”的资质更突出,能够吸引有智慧的人和有胆力的人为自己效命,两种人才都能为他所用。③
刘邦能够合理驾驭、使用人才,以武略使人归顺,以文德安抚人心。
【评阅建议】6 分。共三个要点,每答对一个要点得 2 分;答出其它可成立的点亦可得分,全题最高只能得
6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0 分。
11.(3 分)B(“回忆白天战场上杀敌时的场景”错,因为作者并未参与战事,这一点从词作的内容中即可
推导出来;与此同时,注释中明确地谈到“闲居中的词人闻讯作此词”,也可见作者并未参与战事,故选项
中的“回忆”是错误的。)
12.(3 分)A(“风云都在挽留词人,词人以此表达对楚地的不舍之情”错,“风约楚云留”的意思是:寒风
阻住了楚天的白云,暗示作者在后方羁留,词句中包含着作者未能奔赴前线的遗憾之情。)
13.【参考答案】本词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如“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写出了词人
想要乘风而去,做一个击楫中流的英雄,慷慨激昂、壮志飞扬(或:词人写到的战争场面声势浩大,其中
隐含的情感激越雄壮,如“骇浪与天浮”一句,用“骇浪”上与“天浮”来描摹、再现这场战役,歌颂宋
军的豪壮威武之气);同时,词人由本次战役的胜利联想到北方尚有未收复的失地,故借“赤壁矶头落照”
“肥水桥边衰草”的冷落萧瑟之景表达了自己的悲慨之情。
【评阅建议】6 分。对“壮”的分析,举出具体诗句占 1 分,结合诗句分析占 2 分;对“悲”的分析,举出
具体诗句占 1 分,结合诗句分析占 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4.【答案】①吴楚东南坼 ②乾坤日夜浮 ③千里澄江似练 ④翠峰如簇 ⑤素月分辉 ⑥明河共影 ⑦
浴乎沂 ⑧风乎舞雩
【评阅建议】8 分。每填对一空得 1分,出现错别字或其它错误则不可得分。评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易错
字的写法,如“坼”“夜”“澄”“簇”“影”“沂”“雩”等。
15.【答案示例与赋分建议】黛玉葬花的行为折射出其情感世界中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悲悯、惋惜和哀悼,(2
分)反映出她对自身身世的感慨、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命运的无奈;(2 分)同时,该行为也表现出她性格中
多愁善感和特立独行的特点。(2 分)《葬花吟》中隐含着黛玉内心世界中对美好事物脆弱性的敏锐感知和她
以草木为知己的孤独无助;(2 分)诗中“未卜侬身何日丧”“他年葬侬知是谁”流露出其内心中的迷茫与不
安;(1 分)诗中“质本洁来还洁去”体现出她不愿沾染尘世污浊的高洁、孤傲的性格。(1 分)
【评阅建议】10 分。答出其它可成立的说法亦可得分,全题最高只能得 10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6.(3 分)D(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用以
比喻文章、议论出奇惊人。这里指梆声奇妙惊人。)
17.(3 分)C(“不应保留”的说法于原文中无据。)
18.【答案要点与赋分建议】①交待了作者乌镇之行的缘由。(1 分)②简写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如昙花一现,
盛大却短暂,(1 分)与其前后文中详写的西栅宁静美妙的景物人文和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形成对比,(1
分)突出了西栅的静谧温婉之美和深远迷人之妙。(1 分)③与后文“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付与流水”呼
应,(1 分)烘托了“追求淡泊名利的宁静生活”这一主题。(1 分)
【评阅建议】6 分。答出其它可成立的点亦可得分,全题最高只能得 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9.【答案要点与赋分建议】内涵:①表层意义上是说梆声让西栅的夜色变白了,让人能看清一切事物;(1
分)②深层意义上是在表明梆声让作者顿悟到人生的意义,内心亮堂起来了;(1 分)③复古的梆声反衬出
西栅夜晚的宁静与安详,(1 分)④也唤起了人返朴归真的情感。(1 分) 表达效果:①有深化主题的功效,
艺术化地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思和通达的感悟;(1 分)②与文章标题“西栅的梆声”照应,发人深思,余
味无穷。(1分)
【评阅建议】6 分。答出其它可成立的点亦可得分,全题最高只能得 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6 分。
20.(1)(3 分)B(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外一种,通常是有规律、可预测的变化,多用
于具体事物;变幻:指不规则、难以预测的变化,强调变化的无常和多样,多用于抽象事物。)
(2)【参考答案】通过科技手段,传统文化元素得以用新的形式呈现(或: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元素得以
用新的形式呈现)
【评阅建议】3 分。
21.答案从略。
【评阅建议】10 分。评阅时,树立一个以 7 分为平均分的意识。
22.答案从略。
【评阅建议】50 分。评阅时,树立一个以 35 分为平均分的意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草类(植物)中精华灵秀的称为英,兽类(动物)中卓尔不群的称作雄,万物尚且有这样的分别,何
况是人呢?因此对那些文武才能出众的人,从这里取名。把“英”当做文才卓越者的名,把“雄”当做武
略超群者的号。因此聪明智慧超乎常人叫做“英”,胆略武力胜过常人叫做“雄”,这是二者大体上的不同
称呼。
英要具备智慧,但必须辅以胆力方能成事;雄要具有胆力,但必须借助智慧才可立身。为什么这么说
呢?智慧,是英的特质,但如果缺乏雄的胆力,那么他的主张就难以推行。空有智谋而没有胆力,连正确
意见都不敢坚持。胆力,是雄的特质,但如果缺少英的智慧,那么事业就不能建立。只有勇力而没有谋略,
不能成就大事。因此英者凭借他的聪慧谋划事情的开端,凭借他的明达洞察事情的先机,用智慧筹划事情
的开端,用明察把握事情的关键;但必须依靠雄的胆力来实施,不能决断就无法行动。雄者凭借他的胆力
使众人信服,凭借他的勇力排除危难,没有胆力,众人不会服从,没有勇力,危难无法消除;但需要英的
智慧来成就事业,凭借智谋制定策略,巧妙运作方能成功。如此,二者才能各自发挥所长。
一定要做到聪慧能谋划开端,明察能把握先机,胆力能果断决策,这之后才可以称为真正的英者,张
良就是这样的人。力气超过常人,勇敢能够付诸行动,智慧足以决断事情,才可以称为真正的雄者,韩信
就是这样的人。人的资质不同,以占得多的资质为标志,所以英、雄有不同的名称,张良英的智慧占得更
多,韩信雄的胆力更胜一筹。但他们都是偏于某一方面的人才,适合担任人臣的职位。所以英者可做丞相,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雄者可做将帅,统兵征战威震远方。如果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具备英、雄两种资质,
那么他的功名就能够长存于世,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不过英的资质应该比雄多,而且英的资质是不可以缺少的。因为英带来智慧,智慧可以驾驭雄者,怎
么可以缺少呢?英的资质少,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离开。所以项羽虽勇气胆力盖世无双,明察能做到随机
应变,胆气刚烈无人能比,有烧掉粮草渡江死战(破釜沉舟)的魄力;但却不能听取采纳奇特异常的计谋,
有一个范增却不任用,因此像陈平这一类人都逃离而归顺了刘邦。高祖刘邦因英的资质突出,所以群雄臣
服于他,英才归附于他,两种人才都能为他所用;雄者已经服从了,英者又来归附,所以能够吞并秦国击
破楚国,拥有天下。既然这样,那么英、雄资质的多少,是决定能否自有取胜因素的关键。自身具备了能
取胜的资质,那么就能战胜外界。
只有智慧而没有胆力,那么世上拥有胆力的人就不会服从;内心中没有主导的资质,外界的东西又怎
么能进入呢?只有胆力而没有智慧,那么世上拥有智慧的人不会前来归附;没有合适的名分去接纳他们,
有智慧的人又怎么会来呢?所以雄者能够得到雄者,却不能得到英者,就像犀牛老虎自然聚集成群一样;
英者能够得到英者,却不能得到雄者,就像鸾鸟凤凰自然相互亲近一样。所以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英、
雄两种资质,才能驱使英者和雄者。能够驱使英者和雄者,所以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用武力使他们服从,
用文德使他们安定,那么就能在当时使事业兴隆,福泽流传到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