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下册第八章《压强》单元测试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下册第八章《压强》单元测试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9 09:50:4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下册第八章《压强》单元测试B卷
提升卷型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阅卷人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得分
1.(2025八下·广安期中)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现用水平推力F将它缓缓推动,使其一部分移出桌面(但未倾翻),在此过程中,书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B.压力变小,压强变大
C.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D.压力变大,压强变小
2.(2024八下·文昌月考)水平桌面上两个静止放置的玻璃杯甲和乙,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分别向两个杯中注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两个杯中的液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假定两个玻璃杯的质量相等且玻璃的厚度可以忽略,甲中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为p1,甲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F1,乙中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为p2,乙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F2。以下关系中正确的是(  )
A.p1=p2,F1=F2 B.p1>p2,F1=F2
C.p1=p2,F13.(2025八下·深圳期中)关于身边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B.拿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 0.5N
C.八年级物理课本重约5N
D.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1×103Pa
4.(2022八下·江岸期末)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是(  )
①液体压强计 ②盆景自动供水装置
③卫生间地漏 ④活塞式抽水机
A.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4八下·沅江期中)如图题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6.(2024八下·港北期中)如图,质量、底面积相同的薄壁容器甲、乙、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为圆柱形,乙、丙为圆台形,分别装有A、B、C三种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7.(2024八下·谷城期末)如图,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有弹性的橡皮膜以下简称这个装置为“瓶”,竖直地浸入有水的烧杯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这两次瓶子在水里的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相同
B.图中两次瓶受到的浮力相同
C.两次橡皮膜的凹陷程度相同
D.如果在橡皮膜上用针扎个小洞,乙图中会看到喷泉
8.(2024八下·梓潼期末)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装有水的瓶子竖直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乙图中,当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只改变方向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小
C.丙图中,测出拉开吸盘时的拉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以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
D.丁图中,向外拉活塞,烧瓶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9.(2024八下·新华期末)如图所示的是“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活塞与针筒摩擦过大,会导致大气压的测量值偏小
B.测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时,利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C.测量注射器最大刻度对应的长度,是为了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
D.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是为了排尽空气
10.(2015八下·深圳期中)落满树叶的道路上,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经过时,树叶会(  )
A.从路边“吸向”车旁 B.从车旁飞向路边
C.只向上飞扬 D.不受影响
11.(2024八下·越秀期末)一个两端开口的U型玻璃管装有某种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甲 乙
①此管装的是相同液体,任何时候左右两管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②如图甲所示,在此管的右管口上方水平方向吹气时,左管液面低于右管液面
③如图乙所示,在此管的左管口竖直方向往管内充气时,左管液面低于右管液面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②和③
12.(2024八下·南皮期末)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轿车、高铁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关于轿车和高铁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汽车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不变
C.汽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
D.高铁站台设有安全线,依据是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13.(2024八下·广东期中)图甲中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当水温从0℃升到15℃时,水的密度ρ和水温t关系如图乙所示,此过程水的质量不变,不考虑圆柱形容器的热胀冷缩,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图甲中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和水温t关系的是(  )
A. B.
C. D.
14.(2023八下·南岸期末)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3:4,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圆柱体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用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物体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已知ρ甲=0.6×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B.截取前柱体甲和乙内液体质量之比为3:2
C.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0.4×103kg/m3
D.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时,液体深度为8cm
15.(2024八下·黄陂月考)甲、乙两物体重叠置于水平面上,当它们分别受到和的水平拉力时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底面积为,重为,乙的底面积为,重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对乙物体的压强为
B.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
C.地面对乙物体的摩擦力为,方向为水平向右
D.甲物体对乙物体的摩擦力为,方向为水平向右
阅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得分
16.(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教育集团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小花利用两块相同的砖,研究力学问题。如图甲所示,每块砖受到的重力为2N,长、宽、高分别为20 cm、10 cm、5 cm。
(1)她将一块砖放在水平桌面上,对砖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1=3N,如图乙所示,则砖对桌面的压力为   N;
(2)她将两块砖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丙所示,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2=1N的作用下未推动,则砖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N;
(3)她将一块砖的一个面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在这块砖的上表面水平叠放另一块砖,如图丁所示是其中一种叠放方式。所有叠放方式中,小花计算出了多个压强值,这些压强值中,下方砖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与上方砖对下方砖的压强的差值最大为   Pa。
17.(2024八下·江门期中)小洪同学将两块密度均匀的实心长方体蛋糕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两块蛋糕的高度之比hA∶hB=2∶1,底面积之比SA∶SB=2∶3,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之比A∶B=   ,质量之比mA∶mB=   ,对桌面的压力之比FA∶FB=   。
18.(2024八下·潮安月考)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   ;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   ,两种液体的质量关系是   (三个空选填“>”、“=”或“<”)。
19.(2024八下·海州期中)A B为两个实心正方体,若A、B密度之比为3∶1,高度之比为1∶2;B的质量为6kg,边长为0.1m。如图甲所示A对B的压力与B对地的压力之比为   ,如图乙所示,A对地面的压强是   Pa
20.(2024八下·河池期中)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A、B两个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块,高度之比,底面积之比,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则它们的密度之比   。若从A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部分,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B的正中央,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叠放后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截取部分与A物块原有高度之比   。
21.(2024八下·浦北期中)如图甲,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A、B置于水平桌面上,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柱体,并将该柱体叠放在A上,A、B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随截取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则正方体B的边长为   cm;正方体B的密度为   。(g取10N/kg)
22.(2024八下·乌鲁木齐期中)小杨选择了两个高度分别为10cm和6cm、底面积的实心均匀的圆柱体A、B进行工艺品搭建,A、B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他从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圆柱块,并将截取部分平放在B的中央,则A、B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g取)那么   cm;若从A上截取的圆柱块平放在B的中央,求B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   。
23.(2024·金沙期中)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其底面积的,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如果先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①,则物体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如果再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②,则物体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则可知   (选填“>”“=”或“<”)。
第Ⅱ卷 主观题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得分
24.(2024八下·信宜月考)“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m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激发了小明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兴趣,实验如题17图所示。
(1)图甲是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   (选填“薄”或“厚”)一些的较好.从结构来看,压强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比较图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比较乙、丁两次实验可初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知,“奋斗者”号深潜到10000m时,海水产生的压强为   Pa,每平方米的舱体受到的海水压力为   N(取ρ海水=1.0×103kg/m3)
(4)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
25.(2024八下·南宁期中)小明在“物理创新实验“社团活动中,看见如图甲的双探头压强计,该装置一次测量可采集多个数据,激起了他探究液体压强的浓厚兴趣,
(1)U形管A、B中装入同种液体,小明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如图甲,小明先在装水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然后换用密度大于水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液体种类 探头C深度hC/cm 高度差ΔhA/格 探头D深度hD/cm 高度差ΔhB/格
1 水 3 6 5 10
2 水 4 8 6 12
3 硫酸铜溶液 3 9 5 15
4 硫酸铜溶液 4 12 6 18
①分析表中   (填序号)两次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分析表中1、3(或2、4)数据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   越大,压强越大;
③根据表中数据,小明估算出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为g/cm3(Ω=1x103kg/m3).
(3)小明受双探头压强计原理的启发制作出如图乙的器材(细金属管与浮筒相通),他将浮筒漂浮在水中后再使其竖直向下移动,感受到细金属管对手的作用力越来越   :浮筒竖直浸没水中后,仔细观察其   (选填“上”或“下“)表面橡皮膜形变更明显,从面分析出   产生的原因,
阅卷人 四、计算题(共4题,共32分)
得分
26.(2024八下·浦北期中)“北有景德镇,南有小江瓷”,小江瓷是浦北县的传统文化品牌,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如图所示,一平底、平口的圆柱形青花瓷笔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笔筒高度为0.11m,筒内深度为0.10m。笔筒开口向上放置时,笔筒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笔筒开口向下放置时筒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已知,取。求:
(1)笔筒内注满水时,水对笔筒底部产生的压强;
(2)笔筒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放置时,笔筒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
(3)青花瓷笔筒材质的密度。
27.(2024八下·青秀期中)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长方体薄壁密闭容器A和B, 分别竖放和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两容器内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水,·水的深度为0.1m, B容器的底面积为0.02m,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差为500Pa (ps=1x103kg/m3).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若将容器B竖放,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8.(2024八下·溆浦期中)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柱形容器,侧壁上有一细开口弯管,底部到弯管最高处的高度h1=0.8m;容器的底部面积为0.08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为h2=0.6m;g取10N/kg,则:
(1)水对容器顶部的压强是多少?
(2)若离地10cm的侧壁处破了一个10cm2大小的洞面用塞子堵住(如图),求塞子受到的液体压力大小。
(3)液体某深度处受到水的压强为1.5×102Pa,则该处的深度为多少?
29.(2024八下·邢台期中)如图所示的一个容器中盛有水,容器下部的横截面积是,上部的横截面积是,水深h是40cm,A点到容器底的高度是10cm。(,)
求:
(1)A点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有多大?
(3)若再向容器中倒入0.1kg的水且不溢出,则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大小比较
2.【答案】B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3.【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A.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重力约为500N,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重力约0.5N, 故拿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0.5N,故B符合题意;
C.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重力约为2N,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400cm2,则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4.【答案】A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液体压强计的U形管一端管口套有橡皮管,连接着被橡皮膜密封的金属盒,不是开口的,因此不是连通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盆景自动供水装置中倒置的瓶子上端未开口,它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容器,不是连通器,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卫生间地漏的两个存水杯下端都和下水管相连,上端开口,是连通器,故③符合题意;
④活塞式抽水机的下端和井水连通,但圆筒上方有活塞,不是开口的,因此不是连通器,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不流动时,连通器中各液面是相平的。
5.【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图中,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液体深度相同,则V乙>V甲,甲、乙液体质量相等,根据,则,根据,深度相同,甲的密度大,甲的压强大,A符合题意。故选A.
【分析】根据液体的体积的大小,利用,判断密度关系,根据,判断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
6.【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A.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三种液体的质量和深度均相同;图中,B液体的体积最小,C液体的体积最大,根据,B液体的密度最大,C液体的密度最小,即ρB>ρA>ρC,故A错误;
BC.根据液体的密度:ρB>ρA>ρC,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p=ρgh,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B>pA>pC,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F=pS,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为FB>FA>FC,故B正确,C错误;
D.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容器的质量、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G=mg,则总重力相等,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A=FB=FC,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结合质量和体积关系,判断密度大小;根据p=ρgh,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根据F=pS,判断液体压力关系;水平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总重力。
7.【答案】D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A、图中橡皮膜深度不同,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不同,A不符合题意;
BC、图中两次瓶由于压强不同,乙图更深,凹陷更明显,在水中排开的体积小,受到的浮力小,BC不符合题意;
D、如果在橡皮膜上用针扎个小洞,乙图中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大,水向内喷,会看到喷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体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橡皮膜凹陷越明显;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8.【答案】C
【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甲图中,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多,对海绵的压力越大,受力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A错误;
B.乙图中,当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改变方向时,其余因素如液体的密度、深度不变,压强计的探头受到的压强不变,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故B错误;
C.丙图中,由可知,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和吸盘的面积S,可以估测大气压强,故C正确;
D.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向外拉活塞,烧瓶内的气压降低,沸点降低,当沸点低于此时水的温度时,会看到烧瓶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压强的计算公式:,增加压强的方式有增加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式有减小压力,增加受力面积;
2、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加而增加,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减小;
3、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浸没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同。
9.【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解答】A.当针筒与活塞之间摩擦过大时,需要的啦力F变大,由可知,在面积S不变时,压强变大,故A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刚拉动活塞时,我们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拉力等于大气的压力,从而计算大气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计算大气压强时需要用到活塞的横截面积.根据注射器的体积,利用公式即可计算故C不符合题意;
D.测量大气压时,为了更准确,需要排尽空气,使拉力的大小等于大气压力的大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在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大气对注射器活塞的压力和活塞的面积,利用压强的定义式p=F/S来计算大气压的值。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尽量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10.【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汽车驶过的地方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其它地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树叶受到的压强差不同,压力差不同,树叶被压向汽车行驶的地方.
故选A.
【分析】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汽车驶过地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压强减小,小于周围的压强.
11.【答案】D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一个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装相同液体,在液体静止时左右两管液面高度相同,故①错误;
②如图甲所示,在管口右侧吹气时,右侧气体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使液柱向右移动,左管液面低于右管液面,故②正确;
③如图乙所示,在此管的左管口竖直方向往管内充气时,左管的液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而下降,左管液面低于右管液面,故③正确。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管口右侧吹气时,右侧气体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流体流速大,压强越小。
12.【答案】C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系安全带不能减小惯性,但可以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故A错误;
B.汽车匀速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错误;
C.汽车轮胎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
D.高铁站台设置黄色安全线,这是因为速度很大的火车带动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所以铁轨旁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周围空气压强大,可能把乘客压入铁轨,出现危险,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B.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C.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D.流体的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3.【答案】D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ABCD、由图甲可知,圆柱形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水的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变,根据可知,当水温从0℃升到15℃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可见,液体压强的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种类(即密度ρ)和深度h,而和液体的质量、体积没有直接的关系;题目中液体的密度、深度都发生变化,无法使用液体压强公式,应根据压强定义式进行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甲对桌面的压强与物体甲的高度成正比
;由压强随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可知:截取前物体甲对桌面的压强为4P0,当截取10cm时压强为2P0,则可知,物体甲的长为20cm,合0.2m;
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故A错误;
B.由题可知乙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和压强等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g甲对桌面的压力F甲=G甲=m甲g,乙对桌面的压力F乙=G乙=m乙g;由压强公式可得:F甲=p甲S甲,F乙=p乙S乙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当长为10cm的物体A,完全浸入乙中液体时乙对桌面压强变化量
Δp乙=2p0-p0=p0
又因为p甲=4p0 =1.2×103Pa,所以Δp乙=p0=0.3×103Pa。
物体A完全浸入乙中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V甲=S甲Δh甲=0.1m×S甲
由因为甲乙底面积之比为3:4,乙中液体的深度变化量为
,又因为乙为圆柱形容器且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则乙对桌面的压强p乙与液体对容器乙的压强p乙'相等,p乙=p乙'=ρgh
则有
Δp乙=Δp乙'=ρ乙gΔh
可知乙液体的密度为;
故C正确;
D.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时, 压强为P0,由p乙=ρ乙gh乙,可得,故D错误。
故选项为C。
【分析】(1)质量分布均匀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与高度成正比,根据图像条件可求出物体的高度;
(2)根据水平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再根据F=pS,可求出质量之比;
(3)因为乙为圆柱形容器且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与液体对容器乙的压强相等,甲截取10cm的体积排开乙液体的的体积相等,利用乙压强变化量为甲对桌面压强的,和甲乙底面积之比,可求出乙液体深度变化量,再利用p乙=ρgh,可求出乙液体密度。
(4)根据p=ρgh,得到把已知条件带入即可求出乙液体深度。
15.【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大小;压强
【解析】【解答】
A.甲对乙的压力,受力面积为=1
00cm2=0.01m2,故A错误;
B.乙对地面的压力,故B错误;
C.把甲乙看做整体,整体受到的合力,由整体静止可知,地面对乙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大小为,故 C正确;
D.对甲受力分析可知,甲受到向右的拉力F1和向左乙对甲的摩擦力f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乙对甲的摩擦力=5N,方向水平向左,因甲对乙的摩擦力与乙对甲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甲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右,故D错误。故选:C。
【分析】(1)甲对乙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受力面积为乙的底面积,利用求出甲对乙的压强;(2)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和乙的重力之和;
(3)把甲乙看做整体,先根据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求出F1和F的合力,根据整体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得出地面对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乙对地面的摩擦力和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对甲受力分析可知,甲受到向右的拉力和向左乙对甲的摩擦力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乙对甲的摩擦力和方向,甲对乙的摩擦力与乙对甲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6.【答案】(1)5
(2)1
(3)400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1)图乙中砖对桌面的压力为:
F=G+F1=2N+3N=5N
(2)图丙中, 砖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2=1N的作用下未推动,即砖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砖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为1N。
(3)上方砖对下方砖的压力为:
F上=G=2N
下方砖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
F下=2G=4N
砖的底面积为:
S1=20cmx10cm=200cm2= 2x10-2m2(平放)
S2=20cmx5cm=100cm2= 1x10-2m2(侧放)
S3=10cmx5cm=50cm2= 5x10-3m2(竖放)
上方砖平放时对下方砖的压强为:
上方砖侧放时对下方砖的压强为:
上方砖竖放时对下方砖的压强为:
下方砖平放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下方砖侧放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下方砖竖放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由此可知,当下方砖竖放,上方砖无论怎样放置,上方砖对下方砖的压强都为400Pa,此时下方砖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与上方砖对下方砖的压强的差值最大,为:
【分析】(1)根据F=G+F1求出砖对桌面的压力;
(2)砖块未被推动,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3)根据分别求出上方砖对下方砖的压强、下方砖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再分析出压强差最大时砖块的叠放方式,进而求出最大压强差。
17.【答案】1:2;2:3;2:3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两块蛋糕对桌面的压强为:
根据可知,两块蛋糕的密度之比为:
根据可知,两块蛋糕的质量之比为:
根据可知,两块蛋糕对桌面的压力之比为:
【分析】根据得出物体的密度关系;
根据得出物体的质量关系;
根据得出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关系。
18.【答案】<;>;>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甲、乙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根据可得,;由可知,甲、乙液体的重力相等,由于容器是柱形,所以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F=G相等,容器底面积S相等,根据,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P甲=P乙,设A点的深度为hA,B点的深度为hB,A、B点到容器底的距离为h,则有:
P甲=P乙
可得
由于,h相等,
所以,
即PA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A点液体的压强小于B点液体的压强;
若A、B两点液体的压强相等PA=PB,即
ρ甲ghA=ρ乙ghB,
A点的深度小于B点的深度hA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由于,所以

又由于ρ甲ghA=ρ乙ghB,
所以;
根据F=PS可得,,S相等,可得甲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乙对容器底的压力,而柱形容器G=F,可得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从而得到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分析】(1)由图知V甲ρ乙,可得A、B下方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因为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进而得出A、B两点的压强关系;
(2)由图知A、B深度hAP乙,进而得出A、B下方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底=P+P下,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
19.【答案】3∶11;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A、B密度之比为3∶1,高度之比为1∶2,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得到:;
则:;
解得:;
那么A对B的压力与B对地的压力之比:
。故该空填“ 3∶11 ”;
(2)如图乙所示,A对地面的压力:

A的边长为:LA=0.1m×=0.05m;
A对地面的压强:。故该空填“”。
【分析】(1)根据m=ρV,结合二者的密度之比计算出A的质量,再根据压力等于重力计算压力之比;
(2)根据计算A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计算A对地面的压强。
20.【答案】1:1;3:10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F=pS,A对地面的压力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水平面上物块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块重力G=mg=ρVg=ρShg,
两长方体物块的重力之比GA:GB=FA:FB=5:9=ρASAhAg:ρBSBhBg,
所以ρA:ρB=5SBhB:9SAhA,代入数据得:ρA:ρB=1:1。
(2)设截取部分与A物块原有高度之比为k,则h=khA,则A截取部分的体积为khA×SA,质量为khA×SA×ρA,A剩余部分体积为(hA-khA)×SA,质量为(hA-khA)×SA×ρA。
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叠放后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则,,
因为hA:hB=5:3,则,因为SA:SB=1:3,则SB=3SA
因为ρA:ρB=1:1,则ρB=ρA,代入等式得,解得,即截取部分与A物块原有高度之比h:hA=3:10。
答:(1)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为1:1;
(2)截取部分与A物块原有高度之比h:hA为3:10。
【分析】 (1)由图可知,根据F=pS求出A对地面的压力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根据水平面上物块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求出两长方体物块的重力之比,根据G=mg=ρVg=ρShg求出两长方体物块A、B的密度之比。
(2)设截取部分与A物块原有高度之比为k,则h=khA,则A截取部分的体积为khA×SA,质量为khA×SA×ρA,A剩余部分体积为(hA-khA)×SA,质量为(hA-khA)×SA×ρA。
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叠放后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代入题设条件和已知数据,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1.【答案】10;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1)由题知,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柱体,并将该柱体放在正方体A上,正方体B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随截取高度h增大,压强减小,因此直线乙是正方体B物体的压强变化图,由图乙知,当压强减为零时截取完,故B的高度为h=10cm。
(2)截取高度h为0时,正方体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600Pa,正方体B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则正方体B的底面积为: ,
则正方体B自身的重力等于其对桌面的压力即: ,
则可求出正方体B的质量为:,
根据边长求出正方体B的体积为: ,
则可求出正方体B的密度为:
【分析】(1)由图知,B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随截取高度h增大而减小,由图乙知,当压强减为零时截取完,故B的高度为h=10cm;
(2)由图乙可知截取高度h为0时,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600Pa,根据边长公式求出正方体B的底面积,根据压强公式可求出正方体B对桌面的压力即其自身的重力,进而求出正方体B的质量和密度。
22.【答案】3;400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 从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圆柱块,并将截取部分平放在B的中央,则A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减小,B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增加,
可以判断A的最初压强是2000Pa,
均匀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ρgh,则圆柱体A的密度:
由图像知,B的最初压强是1200Pa,则由p=ρgh可得圆柱体B的密度:
由图像知,截取高度a,剩下部分A和截取后叠加B的压强相等,
即:pA'=pB',
则有:
因为ρA=ρB,SA:SB=1:3(即SB=3SA),
所以化简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a=0.03m=3cm。
(2)从A截取h=6cm的圆柱块的重力:ΔGA=ρAgΔhASA,已知SA:SB=1:3,
将圆柱块平放在B的中央,B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
故答案为:3;400Pa。
【分析】 (1)从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圆柱块,并将截取部分平放在B的中央,则A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减小,B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增加,判断出AB的图像;
读出A、B开始的压强,根据p=ρgh算出圆柱体A、B的密度;从图像知,截取A后,把截取部分再叠加在B上,两者的压强相等,根据压强相等列出等式即可求出a的值;
(2)从A截取h=6cm的圆柱块平放在B的中央,B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等于压力增加量和受力面积的比值。
23.【答案】>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柱体对支持面(柱体全部放在支持面上)的压强为:
,即压强大小只与柱体的密 度和高度有关,
如果再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②,柱体的密度和高度不变,故----②,由①②得,。
故答案为: > 。
【分析】根据柱体对支持面(柱体全部放在支持面上)的压强为:,即压强大小只与柱 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据此分析。
24.【答案】(1)薄;不是
(2)增大;密度
(3)1×108;1×108
(4)变大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 第1空、 在实验中,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薄一些的为好,这样在测量时会较灵敏,实验效果明显。故该空填” 薄 “;
第2空、 U形管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一端开口,所以不是连通器。故该空填” 不是 “;
(2) 第1空、 比较图乙、丙两次实验,两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相同,深度越深,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由此可知: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该空填” 增大 “;
第2空、 比较乙,丁两次实验,金属盒在两种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同,由此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故该空填” 密度 “;
(3) 第1空、 奋斗者”号深潜到10000m深处时, 受到海水产生的压强为
海水 。故该空填” 1×108 “;
第2空、 由 可得,每平方米外壁要承受到的海水压力为
。故该空填” 1×108 “;
(4) 第1空、 图乙中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 (液体不溢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增大,压强增大,容器底压强可以分成金属盒以上和金属盒以下两部分,金属盒以下部分深度不变,加清水后液体密度变小,由 知,金属盒以下部分液体压强变小,而容器底压强变大,所以橡皮膜的压强变大。故该空填” 变大 “。
【分析】强调了在实验中橡皮膜薄的好处是能使测量更灵敏,以及通过压强计的结构特点判断其不是连通器。通过对比不同实验情况,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特定深度下海水产生的压强和每平方米外壁承受的压力。通过分析加入清水混合后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各个影响因素,得出压强变化情况,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液体密度变化和深度变化对压强的综合影响。
25.【答案】(1)不漏气
(2)1、2或3、4;密度;1.5
(3)大;下;浮力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U形管A、B中装入同种液体,小明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不漏气,若漏气,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不会出现液面高度差。
故答案为:不漏气。
(2)分析表中1、2或3、4两次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
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分析表中1、3(或2、4)数据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根据表中1、3数据,对于探头处于相同深度h时:;;
两式相除可得:;解得;
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1、2或3、4;密度;1.5。
(3)他将浮筒漂浮在水中后再使其竖直向下移动,浮筒排开水的体积增加,所受浮力增大,因此会感受到细金属管对手的作用力越来越大。
由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所以浮筒竖直浸没水中后,下表面的深度比上表面的深度更深,由可知,其下表面橡皮膜形变程度更明显;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形变程度不同,存在着压力差,从而分析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故答案为:大;下;浮力。
【分析】(1)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不漏气。
(2)分析表中1、2或3、4两次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分析表中1、3(或2、4)数据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根据两侧液体压强相等,利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计算出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3)将浮筒漂浮在水中后再使其竖直向下移动,浮筒排开水的体积增加,所受浮力增大,因此会感受到细金属管对手的作用力越来越大。由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所以浮筒竖直浸没水中后,下表面的深度比上表面的深度更深,由可知,其下表面橡皮膜形变程度更明显;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形变程度不同,存在着压力差,从而分析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26.【答案】(1)解: 笔筒内注满水时,水对笔筒底部产生的压强
(2)解: 笔筒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放置时,压力相同,由知,接触面积与压强成反比
(3)解: 笔筒受到的重力等于压力
由知笔筒的质量
笔筒材质的体积
笔筒材质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直接利用水深和水的密度计算水对笔筒底部的压强。
(2)基于压强的定义式以及两种放置情况下压力相同的条件,得出接触面积与压强成反比的关系,从而通过压强比求出接触面积比。
(3)先根据开口向上时压强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求出笔筒的重力,进而得到质量,再结合笔筒的高度求出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出笔筒材质的密度。
27.【答案】(1)解: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故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000Pa;
(2)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0N;
(3)解:甲液体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甲液体的体积
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差为500Pa,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若将容器B竖放,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差仍为500Pa,B竖放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B竖放时水的深度
液体甲的深度等于B竖放时水的深度,甲液体的深度
液体甲的密度ρ甲

故液体甲的密度P甲为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分析】(1)通过液体压强公式,利用已知的水深等信息计算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根据水对容器底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先根据体积关系得出甲液体体积,再结合压强差等条件,通过逐步分析和推理,分别求出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B 竖放时水的压强和深度以及甲液体的深度,最后利用压强公式的变形来计算甲液体的密度。
28.【答案】(1)解: 由图可知,容器顶部水的深度:h=h1-h2=0.8m-0.6m=0.2m,
水对容器顶部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2)解:由 可知,塞子受到的液体压力:F=pS=2000Pa×10×10-4m=2N;
(3)解:液体某深度处受到水的压强为1.5×102Pa,由p=ρgh可知,该处的深度: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分析】 (1)关键是求出容器顶部到水面的距离,然后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压强。
(2)先求出塞子处的深度和压强,再根据压力等于压强乘以受力面积计算压力。
(3)直接利用压强公式变形求出深度。
29.【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A处水的深度:,
则A处的压强:
(2)解:水深,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
根据可得水对容器底部压力:
(3)解:由可得,容器内倒入水的体积:
容器内水面上升的高度: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要计算 A 点受到水的压强,需要知道 A 点处水的深度,用总水深减去 A 点到容器底的高度可得到,然后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压强。
(2):先求出容器底部水的深度,进而算出对容器底的压强,再利用压力等于压强乘以受力面积算出对容器底的压力。
(3):根据倒入水的质量求出体积,再除以容器上部横截面积得到水面上升的高度,然后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压强的增加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下册第八章《压强》单元测试B卷
提升卷型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阅卷人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得分
1.(2025八下·广安期中)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现用水平推力F将它缓缓推动,使其一部分移出桌面(但未倾翻),在此过程中,书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B.压力变小,压强变大
C.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D.压力变大,压强变小
【答案】A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大小比较
2.(2024八下·文昌月考)水平桌面上两个静止放置的玻璃杯甲和乙,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分别向两个杯中注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两个杯中的液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假定两个玻璃杯的质量相等且玻璃的厚度可以忽略,甲中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为p1,甲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F1,乙中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为p2,乙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F2。以下关系中正确的是(  )
A.p1=p2,F1=F2 B.p1>p2,F1=F2
C.p1=p2,F1【答案】B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3.(2025八下·深圳期中)关于身边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B.拿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 0.5N
C.八年级物理课本重约5N
D.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1×103Pa
【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A.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重力约为500N,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重力约0.5N, 故拿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0.5N,故B符合题意;
C.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重力约为2N,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400cm2,则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4.(2022八下·江岸期末)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是(  )
①液体压强计 ②盆景自动供水装置
③卫生间地漏 ④活塞式抽水机
A.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液体压强计的U形管一端管口套有橡皮管,连接着被橡皮膜密封的金属盒,不是开口的,因此不是连通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盆景自动供水装置中倒置的瓶子上端未开口,它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容器,不是连通器,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卫生间地漏的两个存水杯下端都和下水管相连,上端开口,是连通器,故③符合题意;
④活塞式抽水机的下端和井水连通,但圆筒上方有活塞,不是开口的,因此不是连通器,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不流动时,连通器中各液面是相平的。
5.(2024八下·沅江期中)如图题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图中,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液体深度相同,则V乙>V甲,甲、乙液体质量相等,根据,则,根据,深度相同,甲的密度大,甲的压强大,A符合题意。故选A.
【分析】根据液体的体积的大小,利用,判断密度关系,根据,判断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
6.(2024八下·港北期中)如图,质量、底面积相同的薄壁容器甲、乙、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为圆柱形,乙、丙为圆台形,分别装有A、B、C三种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A.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三种液体的质量和深度均相同;图中,B液体的体积最小,C液体的体积最大,根据,B液体的密度最大,C液体的密度最小,即ρB>ρA>ρC,故A错误;
BC.根据液体的密度:ρB>ρA>ρC,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p=ρgh,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B>pA>pC,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F=pS,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为FB>FA>FC,故B正确,C错误;
D.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容器的质量、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G=mg,则总重力相等,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A=FB=FC,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结合质量和体积关系,判断密度大小;根据p=ρgh,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根据F=pS,判断液体压力关系;水平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总重力。
7.(2024八下·谷城期末)如图,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有弹性的橡皮膜以下简称这个装置为“瓶”,竖直地浸入有水的烧杯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这两次瓶子在水里的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相同
B.图中两次瓶受到的浮力相同
C.两次橡皮膜的凹陷程度相同
D.如果在橡皮膜上用针扎个小洞,乙图中会看到喷泉
【答案】D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A、图中橡皮膜深度不同,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不同,A不符合题意;
BC、图中两次瓶由于压强不同,乙图更深,凹陷更明显,在水中排开的体积小,受到的浮力小,BC不符合题意;
D、如果在橡皮膜上用针扎个小洞,乙图中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大,水向内喷,会看到喷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体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橡皮膜凹陷越明显;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8.(2024八下·梓潼期末)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装有水的瓶子竖直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乙图中,当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只改变方向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小
C.丙图中,测出拉开吸盘时的拉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以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
D.丁图中,向外拉活塞,烧瓶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答案】C
【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甲图中,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多,对海绵的压力越大,受力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A错误;
B.乙图中,当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改变方向时,其余因素如液体的密度、深度不变,压强计的探头受到的压强不变,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故B错误;
C.丙图中,由可知,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和吸盘的面积S,可以估测大气压强,故C正确;
D.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向外拉活塞,烧瓶内的气压降低,沸点降低,当沸点低于此时水的温度时,会看到烧瓶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压强的计算公式:,增加压强的方式有增加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式有减小压力,增加受力面积;
2、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加而增加,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减小;
3、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浸没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同。
9.(2024八下·新华期末)如图所示的是“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活塞与针筒摩擦过大,会导致大气压的测量值偏小
B.测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时,利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C.测量注射器最大刻度对应的长度,是为了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
D.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是为了排尽空气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解答】A.当针筒与活塞之间摩擦过大时,需要的啦力F变大,由可知,在面积S不变时,压强变大,故A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刚拉动活塞时,我们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拉力等于大气的压力,从而计算大气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计算大气压强时需要用到活塞的横截面积.根据注射器的体积,利用公式即可计算故C不符合题意;
D.测量大气压时,为了更准确,需要排尽空气,使拉力的大小等于大气压力的大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在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大气对注射器活塞的压力和活塞的面积,利用压强的定义式p=F/S来计算大气压的值。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尽量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10.(2015八下·深圳期中)落满树叶的道路上,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经过时,树叶会(  )
A.从路边“吸向”车旁 B.从车旁飞向路边
C.只向上飞扬 D.不受影响
【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汽车驶过的地方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其它地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树叶受到的压强差不同,压力差不同,树叶被压向汽车行驶的地方.
故选A.
【分析】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汽车驶过地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压强减小,小于周围的压强.
11.(2024八下·越秀期末)一个两端开口的U型玻璃管装有某种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甲 乙
①此管装的是相同液体,任何时候左右两管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②如图甲所示,在此管的右管口上方水平方向吹气时,左管液面低于右管液面
③如图乙所示,在此管的左管口竖直方向往管内充气时,左管液面低于右管液面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②和③
【答案】D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一个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装相同液体,在液体静止时左右两管液面高度相同,故①错误;
②如图甲所示,在管口右侧吹气时,右侧气体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使液柱向右移动,左管液面低于右管液面,故②正确;
③如图乙所示,在此管的左管口竖直方向往管内充气时,左管的液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而下降,左管液面低于右管液面,故③正确。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管口右侧吹气时,右侧气体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流体流速大,压强越小。
12.(2024八下·南皮期末)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轿车、高铁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关于轿车和高铁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汽车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不变
C.汽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
D.高铁站台设有安全线,依据是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答案】C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系安全带不能减小惯性,但可以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故A错误;
B.汽车匀速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错误;
C.汽车轮胎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
D.高铁站台设置黄色安全线,这是因为速度很大的火车带动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所以铁轨旁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周围空气压强大,可能把乘客压入铁轨,出现危险,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B.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C.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D.流体的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3.(2024八下·广东期中)图甲中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当水温从0℃升到15℃时,水的密度ρ和水温t关系如图乙所示,此过程水的质量不变,不考虑圆柱形容器的热胀冷缩,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图甲中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和水温t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解析】【解答】ABCD、由图甲可知,圆柱形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水的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变,根据可知,当水温从0℃升到15℃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可见,液体压强的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种类(即密度ρ)和深度h,而和液体的质量、体积没有直接的关系;题目中液体的密度、深度都发生变化,无法使用液体压强公式,应根据压强定义式进行分析。
14.(2023八下·南岸期末)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3:4,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圆柱体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用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物体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已知ρ甲=0.6×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B.截取前柱体甲和乙内液体质量之比为3:2
C.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0.4×103kg/m3
D.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时,液体深度为8cm
【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甲对桌面的压强与物体甲的高度成正比
;由压强随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可知:截取前物体甲对桌面的压强为4P0,当截取10cm时压强为2P0,则可知,物体甲的长为20cm,合0.2m;
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故A错误;
B.由题可知乙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和压强等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g甲对桌面的压力F甲=G甲=m甲g,乙对桌面的压力F乙=G乙=m乙g;由压强公式可得:F甲=p甲S甲,F乙=p乙S乙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当长为10cm的物体A,完全浸入乙中液体时乙对桌面压强变化量
Δp乙=2p0-p0=p0
又因为p甲=4p0 =1.2×103Pa,所以Δp乙=p0=0.3×103Pa。
物体A完全浸入乙中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V甲=S甲Δh甲=0.1m×S甲
由因为甲乙底面积之比为3:4,乙中液体的深度变化量为
,又因为乙为圆柱形容器且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则乙对桌面的压强p乙与液体对容器乙的压强p乙'相等,p乙=p乙'=ρgh
则有
Δp乙=Δp乙'=ρ乙gΔh
可知乙液体的密度为;
故C正确;
D.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时, 压强为P0,由p乙=ρ乙gh乙,可得,故D错误。
故选项为C。
【分析】(1)质量分布均匀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与高度成正比,根据图像条件可求出物体的高度;
(2)根据水平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再根据F=pS,可求出质量之比;
(3)因为乙为圆柱形容器且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与液体对容器乙的压强相等,甲截取10cm的体积排开乙液体的的体积相等,利用乙压强变化量为甲对桌面压强的,和甲乙底面积之比,可求出乙液体深度变化量,再利用p乙=ρgh,可求出乙液体密度。
(4)根据p=ρgh,得到把已知条件带入即可求出乙液体深度。
15.(2024八下·黄陂月考)甲、乙两物体重叠置于水平面上,当它们分别受到和的水平拉力时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底面积为,重为,乙的底面积为,重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对乙物体的压强为
B.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
C.地面对乙物体的摩擦力为,方向为水平向右
D.甲物体对乙物体的摩擦力为,方向为水平向右
【答案】C
【知识点】摩擦力的大小;压强
【解析】【解答】
A.甲对乙的压力,受力面积为=1
00cm2=0.01m2,故A错误;
B.乙对地面的压力,故B错误;
C.把甲乙看做整体,整体受到的合力,由整体静止可知,地面对乙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大小为,故 C正确;
D.对甲受力分析可知,甲受到向右的拉力F1和向左乙对甲的摩擦力f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乙对甲的摩擦力=5N,方向水平向左,因甲对乙的摩擦力与乙对甲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甲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右,故D错误。故选:C。
【分析】(1)甲对乙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受力面积为乙的底面积,利用求出甲对乙的压强;(2)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和乙的重力之和;
(3)把甲乙看做整体,先根据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求出F1和F的合力,根据整体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得出地面对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乙对地面的摩擦力和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对甲受力分析可知,甲受到向右的拉力和向左乙对甲的摩擦力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乙对甲的摩擦力和方向,甲对乙的摩擦力与乙对甲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阅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得分
16.(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教育集团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小花利用两块相同的砖,研究力学问题。如图甲所示,每块砖受到的重力为2N,长、宽、高分别为20 cm、10 cm、5 cm。
(1)她将一块砖放在水平桌面上,对砖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1=3N,如图乙所示,则砖对桌面的压力为   N;
(2)她将两块砖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丙所示,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2=1N的作用下未推动,则砖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N;
(3)她将一块砖的一个面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在这块砖的上表面水平叠放另一块砖,如图丁所示是其中一种叠放方式。所有叠放方式中,小花计算出了多个压强值,这些压强值中,下方砖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与上方砖对下方砖的压强的差值最大为   Pa。
【答案】(1)5
(2)1
(3)400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1)图乙中砖对桌面的压力为:
F=G+F1=2N+3N=5N
(2)图丙中, 砖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2=1N的作用下未推动,即砖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砖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为1N。
(3)上方砖对下方砖的压力为:
F上=G=2N
下方砖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
F下=2G=4N
砖的底面积为:
S1=20cmx10cm=200cm2= 2x10-2m2(平放)
S2=20cmx5cm=100cm2= 1x10-2m2(侧放)
S3=10cmx5cm=50cm2= 5x10-3m2(竖放)
上方砖平放时对下方砖的压强为:
上方砖侧放时对下方砖的压强为:
上方砖竖放时对下方砖的压强为:
下方砖平放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下方砖侧放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下方砖竖放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由此可知,当下方砖竖放,上方砖无论怎样放置,上方砖对下方砖的压强都为400Pa,此时下方砖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与上方砖对下方砖的压强的差值最大,为:
【分析】(1)根据F=G+F1求出砖对桌面的压力;
(2)砖块未被推动,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3)根据分别求出上方砖对下方砖的压强、下方砖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再分析出压强差最大时砖块的叠放方式,进而求出最大压强差。
17.(2024八下·江门期中)小洪同学将两块密度均匀的实心长方体蛋糕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两块蛋糕的高度之比hA∶hB=2∶1,底面积之比SA∶SB=2∶3,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之比A∶B=   ,质量之比mA∶mB=   ,对桌面的压力之比FA∶FB=   。
【答案】1:2;2:3;2:3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两块蛋糕对桌面的压强为:
根据可知,两块蛋糕的密度之比为:
根据可知,两块蛋糕的质量之比为:
根据可知,两块蛋糕对桌面的压力之比为:
【分析】根据得出物体的密度关系;
根据得出物体的质量关系;
根据得出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关系。
18.(2024八下·潮安月考)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   ;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   ,两种液体的质量关系是   (三个空选填“>”、“=”或“<”)。
【答案】<;>;>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甲、乙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根据可得,;由可知,甲、乙液体的重力相等,由于容器是柱形,所以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F=G相等,容器底面积S相等,根据,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P甲=P乙,设A点的深度为hA,B点的深度为hB,A、B点到容器底的距离为h,则有:
P甲=P乙
可得
由于,h相等,
所以,
即PA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A点液体的压强小于B点液体的压强;
若A、B两点液体的压强相等PA=PB,即
ρ甲ghA=ρ乙ghB,
A点的深度小于B点的深度hA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由于,所以

又由于ρ甲ghA=ρ乙ghB,
所以;
根据F=PS可得,,S相等,可得甲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乙对容器底的压力,而柱形容器G=F,可得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从而得到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分析】(1)由图知V甲ρ乙,可得A、B下方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因为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进而得出A、B两点的压强关系;
(2)由图知A、B深度hAP乙,进而得出A、B下方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底=P+P下,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
19.(2024八下·海州期中)A B为两个实心正方体,若A、B密度之比为3∶1,高度之比为1∶2;B的质量为6kg,边长为0.1m。如图甲所示A对B的压力与B对地的压力之比为   ,如图乙所示,A对地面的压强是   Pa
【答案】3∶11;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A、B密度之比为3∶1,高度之比为1∶2,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得到:;
则:;
解得:;
那么A对B的压力与B对地的压力之比:
。故该空填“ 3∶11 ”;
(2)如图乙所示,A对地面的压力:

A的边长为:LA=0.1m×=0.05m;
A对地面的压强:。故该空填“”。
【分析】(1)根据m=ρV,结合二者的密度之比计算出A的质量,再根据压力等于重力计算压力之比;
(2)根据计算A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计算A对地面的压强。
20.(2024八下·河池期中)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A、B两个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块,高度之比,底面积之比,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则它们的密度之比   。若从A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部分,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B的正中央,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叠放后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截取部分与A物块原有高度之比   。
【答案】1:1;3:10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F=pS,A对地面的压力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水平面上物块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块重力G=mg=ρVg=ρShg,
两长方体物块的重力之比GA:GB=FA:FB=5:9=ρASAhAg:ρBSBhBg,
所以ρA:ρB=5SBhB:9SAhA,代入数据得:ρA:ρB=1:1。
(2)设截取部分与A物块原有高度之比为k,则h=khA,则A截取部分的体积为khA×SA,质量为khA×SA×ρA,A剩余部分体积为(hA-khA)×SA,质量为(hA-khA)×SA×ρA。
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叠放后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则,,
因为hA:hB=5:3,则,因为SA:SB=1:3,则SB=3SA
因为ρA:ρB=1:1,则ρB=ρA,代入等式得,解得,即截取部分与A物块原有高度之比h:hA=3:10。
答:(1)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为1:1;
(2)截取部分与A物块原有高度之比h:hA为3:10。
【分析】 (1)由图可知,根据F=pS求出A对地面的压力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根据水平面上物块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求出两长方体物块的重力之比,根据G=mg=ρVg=ρShg求出两长方体物块A、B的密度之比。
(2)设截取部分与A物块原有高度之比为k,则h=khA,则A截取部分的体积为khA×SA,质量为khA×SA×ρA,A剩余部分体积为(hA-khA)×SA,质量为(hA-khA)×SA×ρA。
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叠放后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代入题设条件和已知数据,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1.(2024八下·浦北期中)如图甲,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A、B置于水平桌面上,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柱体,并将该柱体叠放在A上,A、B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随截取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则正方体B的边长为   cm;正方体B的密度为   。(g取10N/kg)
【答案】10;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1)由题知,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柱体,并将该柱体放在正方体A上,正方体B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随截取高度h增大,压强减小,因此直线乙是正方体B物体的压强变化图,由图乙知,当压强减为零时截取完,故B的高度为h=10cm。
(2)截取高度h为0时,正方体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600Pa,正方体B为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则正方体B的底面积为: ,
则正方体B自身的重力等于其对桌面的压力即: ,
则可求出正方体B的质量为:,
根据边长求出正方体B的体积为: ,
则可求出正方体B的密度为:
【分析】(1)由图知,B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随截取高度h增大而减小,由图乙知,当压强减为零时截取完,故B的高度为h=10cm;
(2)由图乙可知截取高度h为0时,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600Pa,根据边长公式求出正方体B的底面积,根据压强公式可求出正方体B对桌面的压力即其自身的重力,进而求出正方体B的质量和密度。
22.(2024八下·乌鲁木齐期中)小杨选择了两个高度分别为10cm和6cm、底面积的实心均匀的圆柱体A、B进行工艺品搭建,A、B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他从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圆柱块,并将截取部分平放在B的中央,则A、B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g取)那么   cm;若从A上截取的圆柱块平放在B的中央,求B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   。
【答案】3;400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 从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圆柱块,并将截取部分平放在B的中央,则A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减小,B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增加,
可以判断A的最初压强是2000Pa,
均匀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ρgh,则圆柱体A的密度:
由图像知,B的最初压强是1200Pa,则由p=ρgh可得圆柱体B的密度:
由图像知,截取高度a,剩下部分A和截取后叠加B的压强相等,
即:pA'=pB',
则有:
因为ρA=ρB,SA:SB=1:3(即SB=3SA),
所以化简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a=0.03m=3cm。
(2)从A截取h=6cm的圆柱块的重力:ΔGA=ρAgΔhASA,已知SA:SB=1:3,
将圆柱块平放在B的中央,B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
故答案为:3;400Pa。
【分析】 (1)从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圆柱块,并将截取部分平放在B的中央,则A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减小,B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增加,判断出AB的图像;
读出A、B开始的压强,根据p=ρgh算出圆柱体A、B的密度;从图像知,截取A后,把截取部分再叠加在B上,两者的压强相等,根据压强相等列出等式即可求出a的值;
(2)从A截取h=6cm的圆柱块平放在B的中央,B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等于压力增加量和受力面积的比值。
23.(2024·金沙期中)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其底面积的,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如果先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①,则物体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如果再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②,则物体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则可知   (选填“>”“=”或“<”)。
【答案】>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柱体对支持面(柱体全部放在支持面上)的压强为:
,即压强大小只与柱体的密 度和高度有关,
如果再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②,柱体的密度和高度不变,故----②,由①②得,。
故答案为: > 。
【分析】根据柱体对支持面(柱体全部放在支持面上)的压强为:,即压强大小只与柱 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据此分析。
第Ⅱ卷 主观题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得分
24.(2024八下·信宜月考)“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m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激发了小明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兴趣,实验如题17图所示。
(1)图甲是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   (选填“薄”或“厚”)一些的较好.从结构来看,压强计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比较图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比较乙、丁两次实验可初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3)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知,“奋斗者”号深潜到10000m时,海水产生的压强为   Pa,每平方米的舱体受到的海水压力为   N(取ρ海水=1.0×103kg/m3)
(4)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液体不溢出),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无法判断”)。
【答案】(1)薄;不是
(2)增大;密度
(3)1×108;1×108
(4)变大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 第1空、 在实验中,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薄一些的为好,这样在测量时会较灵敏,实验效果明显。故该空填” 薄 “;
第2空、 U形管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一端开口,所以不是连通器。故该空填” 不是 “;
(2) 第1空、 比较图乙、丙两次实验,两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相同,深度越深,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由此可知: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该空填” 增大 “;
第2空、 比较乙,丁两次实验,金属盒在两种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同,由此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故该空填” 密度 “;
(3) 第1空、 奋斗者”号深潜到10000m深处时, 受到海水产生的压强为
海水 。故该空填” 1×108 “;
第2空、 由 可得,每平方米外壁要承受到的海水压力为
。故该空填” 1×108 “;
(4) 第1空、 图乙中实验中,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与其均匀混合后 (液体不溢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增大,压强增大,容器底压强可以分成金属盒以上和金属盒以下两部分,金属盒以下部分深度不变,加清水后液体密度变小,由 知,金属盒以下部分液体压强变小,而容器底压强变大,所以橡皮膜的压强变大。故该空填” 变大 “。
【分析】强调了在实验中橡皮膜薄的好处是能使测量更灵敏,以及通过压强计的结构特点判断其不是连通器。通过对比不同实验情况,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特定深度下海水产生的压强和每平方米外壁承受的压力。通过分析加入清水混合后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各个影响因素,得出压强变化情况,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液体密度变化和深度变化对压强的综合影响。
25.(2024八下·南宁期中)小明在“物理创新实验“社团活动中,看见如图甲的双探头压强计,该装置一次测量可采集多个数据,激起了他探究液体压强的浓厚兴趣,
(1)U形管A、B中装入同种液体,小明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如图甲,小明先在装水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然后换用密度大于水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液体种类 探头C深度hC/cm 高度差ΔhA/格 探头D深度hD/cm 高度差ΔhB/格
1 水 3 6 5 10
2 水 4 8 6 12
3 硫酸铜溶液 3 9 5 15
4 硫酸铜溶液 4 12 6 18
①分析表中   (填序号)两次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分析表中1、3(或2、4)数据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   越大,压强越大;
③根据表中数据,小明估算出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为g/cm3(Ω=1x103kg/m3).
(3)小明受双探头压强计原理的启发制作出如图乙的器材(细金属管与浮筒相通),他将浮筒漂浮在水中后再使其竖直向下移动,感受到细金属管对手的作用力越来越   :浮筒竖直浸没水中后,仔细观察其   (选填“上”或“下“)表面橡皮膜形变更明显,从面分析出   产生的原因,
【答案】(1)不漏气
(2)1、2或3、4;密度;1.5
(3)大;下;浮力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1)U形管A、B中装入同种液体,小明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不漏气,若漏气,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不会出现液面高度差。
故答案为:不漏气。
(2)分析表中1、2或3、4两次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
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分析表中1、3(或2、4)数据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根据表中1、3数据,对于探头处于相同深度h时:;;
两式相除可得:;解得;
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1、2或3、4;密度;1.5。
(3)他将浮筒漂浮在水中后再使其竖直向下移动,浮筒排开水的体积增加,所受浮力增大,因此会感受到细金属管对手的作用力越来越大。
由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所以浮筒竖直浸没水中后,下表面的深度比上表面的深度更深,由可知,其下表面橡皮膜形变程度更明显;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形变程度不同,存在着压力差,从而分析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故答案为:大;下;浮力。
【分析】(1)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不漏气。
(2)分析表中1、2或3、4两次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分析表中1、3(或2、4)数据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根据两侧液体压强相等,利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计算出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3)将浮筒漂浮在水中后再使其竖直向下移动,浮筒排开水的体积增加,所受浮力增大,因此会感受到细金属管对手的作用力越来越大。由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所以浮筒竖直浸没水中后,下表面的深度比上表面的深度更深,由可知,其下表面橡皮膜形变程度更明显;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形变程度不同,存在着压力差,从而分析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阅卷人 四、计算题(共4题,共32分)
得分
26.(2024八下·浦北期中)“北有景德镇,南有小江瓷”,小江瓷是浦北县的传统文化品牌,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如图所示,一平底、平口的圆柱形青花瓷笔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笔筒高度为0.11m,筒内深度为0.10m。笔筒开口向上放置时,笔筒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笔筒开口向下放置时筒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已知,取。求:
(1)笔筒内注满水时,水对笔筒底部产生的压强;
(2)笔筒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放置时,笔筒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
(3)青花瓷笔筒材质的密度。
【答案】(1)解: 笔筒内注满水时,水对笔筒底部产生的压强
(2)解: 笔筒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放置时,压力相同,由知,接触面积与压强成反比
(3)解: 笔筒受到的重力等于压力
由知笔筒的质量
笔筒材质的体积
笔筒材质的密度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直接利用水深和水的密度计算水对笔筒底部的压强。
(2)基于压强的定义式以及两种放置情况下压力相同的条件,得出接触面积与压强成反比的关系,从而通过压强比求出接触面积比。
(3)先根据开口向上时压强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求出笔筒的重力,进而得到质量,再结合笔筒的高度求出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出笔筒材质的密度。
27.(2024八下·青秀期中)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长方体薄壁密闭容器A和B, 分别竖放和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两容器内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水,·水的深度为0.1m, B容器的底面积为0.02m,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差为500Pa (ps=1x103kg/m3).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若将容器B竖放,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答案】(1)解: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故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000Pa;
(2)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0N;
(3)解:甲液体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甲液体的体积
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差为500Pa,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若将容器B竖放,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差仍为500Pa,B竖放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B竖放时水的深度
液体甲的深度等于B竖放时水的深度,甲液体的深度
液体甲的密度ρ甲

故液体甲的密度P甲为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分析】(1)通过液体压强公式,利用已知的水深等信息计算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根据水对容器底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先根据体积关系得出甲液体体积,再结合压强差等条件,通过逐步分析和推理,分别求出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B 竖放时水的压强和深度以及甲液体的深度,最后利用压强公式的变形来计算甲液体的密度。
28.(2024八下·溆浦期中)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柱形容器,侧壁上有一细开口弯管,底部到弯管最高处的高度h1=0.8m;容器的底部面积为0.08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为h2=0.6m;g取10N/kg,则:
(1)水对容器顶部的压强是多少?
(2)若离地10cm的侧壁处破了一个10cm2大小的洞面用塞子堵住(如图),求塞子受到的液体压力大小。
(3)液体某深度处受到水的压强为1.5×102Pa,则该处的深度为多少?
【答案】(1)解: 由图可知,容器顶部水的深度:h=h1-h2=0.8m-0.6m=0.2m,
水对容器顶部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2)解:由 可知,塞子受到的液体压力:F=pS=2000Pa×10×10-4m=2N;
(3)解:液体某深度处受到水的压强为1.5×102Pa,由p=ρgh可知,该处的深度: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
【解析】【分析】 (1)关键是求出容器顶部到水面的距离,然后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压强。
(2)先求出塞子处的深度和压强,再根据压力等于压强乘以受力面积计算压力。
(3)直接利用压强公式变形求出深度。
29.(2024八下·邢台期中)如图所示的一个容器中盛有水,容器下部的横截面积是,上部的横截面积是,水深h是40cm,A点到容器底的高度是10cm。(,)
求:
(1)A点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有多大?
(3)若再向容器中倒入0.1kg的水且不溢出,则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多少?
【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A处水的深度:,
则A处的压强:
(2)解:水深,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
根据可得水对容器底部压力:
(3)解:由可得,容器内倒入水的体积:
容器内水面上升的高度: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要计算 A 点受到水的压强,需要知道 A 点处水的深度,用总水深减去 A 点到容器底的高度可得到,然后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压强。
(2):先求出容器底部水的深度,进而算出对容器底的压强,再利用压力等于压强乘以受力面积算出对容器底的压力。
(3):根据倒入水的质量求出体积,再除以容器上部横截面积得到水面上升的高度,然后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压强的增加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