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024-2025学年2024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7.1.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024-2025学年2024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30 08:13:58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7.1.1.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图片,如沙漠中的仙人掌、极地的企鹅、热带雨林中的各种动植物等,提问学生:“这些生物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它们的生存和分布呢?” 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生物关系的思考。
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冬季树木落叶、雨后蚯蚓爬出地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光对生物的影响
光对植物的影响
讲解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以植物的向光性为例,展示植物向光生长的图片或视频,说明植物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是植物对光刺激的一种适应。光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需求不同。长日照植物,如小麦、油菜等,需要较长时间的光照才能开花;短日照植物,如菊花、大豆等,需要较短时间的光照才能开花。
光对动物的影响
介绍光对动物的视觉、繁殖、迁徙等行为有重要影响。许多动物具有趋光性或避光性,如蛾类具有趋光性,夜晚会飞向灯光;而蚯蚓等动物具有避光性,白天一般躲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光周期的变化影响动物的繁殖,如鸟类在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变长时开始繁殖,这是因为光周期的变化影响了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从而调控繁殖行为。一些候鸟会根据光周期的变化进行迁徙,以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讲解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如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生长着大量喜高温高湿的植物;而寒温带地区温度较低,主要生长着耐寒的针叶林植物。温度还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植物的开花结果也受温度影响,如苹果、梨等果树需要一定的低温期才能完成花芽分化,从而开花结果。
温度对动物的影响
介绍温度影响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行为。变温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活动能力和代谢速率也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在低温环境下,变温动物的代谢速率降低,活动能力减弱,会进入冬眠状态,如青蛙、蛇等在冬季会冬眠。恒温动物(如鸟类、哺乳类)虽然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但环境温度的变化仍会影响它们的生理活动和行为。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恒温动物会增加皮毛厚度、减少活动量等方式来减少热量散失,保持体温。
水对生物的影响
水对植物的影响
讲解水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分影响植物的分布,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由于水分稀少,主要生长着耐旱的仙人掌等植物;而在湿润的热带雨林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茂盛。水分还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以适应干旱环境;水生植物(如荷花)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便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水对动物的影响
介绍水对动物的生存和分布也有重要影响。许多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水,如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呼吸、摄食等生命活动都与水密切相关。水分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如干旱季节,一些动物会迁移到水源丰富的地区;雨后,土壤中的水分增加,蚯蚓等动物会爬出地面。
其他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讲解空气的成分(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影响。氧气是生物呼吸作用所必需的,大多数生物需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对生物造成危害,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土壤对生物的影响
介绍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场所和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等。不同类型的土壤(如砂土、壤土、黏土)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例如,砂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适合种植一些耐旱、根系发达的植物;壤土通气性和保水性良好,肥力较高,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对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也有重要影响,它们参与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转化,为植物提供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三)小组讨论(10 分钟)
给出讨论话题,如 “如果全球气候变暖,会对生物产生哪些影响?”“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减少光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原理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适应方式。
强调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非生物因素的变化会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鼓励学生关注环境变化,保护生态环境。
(五)布置作业(5 分钟)
选择一种非生物因素(如温度),查阅资料,写一篇短文介绍其对某一类生物(如昆虫)的影响。
观察生活中某种生物(如小区里的花草或宠物),分析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并记录下这些非生物因素的变化对该生物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
展示不同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关系的图片、视频。
实验器材,如培养皿、鼠妇、种子、光照设备、温度控制设备等(用于实验探究)。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板书设计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对植物:光合作用、向光性、影响开花结果
对动物:视觉、繁殖、迁徙等行为
温度
对植物:分布、生长发育
对动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行为(冬眠等)

对植物:分布、形态结构
对动物:生存、分布、行为
其他
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影响生物呼吸和光合作用,污染物危害生物
土壤:提供场所和养分,影响植物生长分布,微生物影响土壤肥力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讲解非生物因素综合影响生物的机制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后续教学中可增加更多实际案例或模拟实验辅助教学。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综合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与环境关系方面,可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阳光、
温度、
水、
土壤、

……
杂草、
蝗虫、
老鼠、
臭虫
……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身为“荔枝之乡”的一员,我们都知道千年荔枝,那么你知道影响响荔枝正常生长的因素有哪些?你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吗?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思考讨论
身边事
常言道“橘生淮南则为橘,而生于淮北则为枳”,“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什么橘子、荔枝不能种在北方呢?
温度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探究的方法,研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竟 探究
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你能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什么问题?
庭院的角落里堆放着一些砖石瓦块。当我们翻动砖瓦时,常常会见到一些鼠妇(俗称潮虫)在爬动。搬开砖瓦后,鼠妇就迅速爬到其他砖瓦下面去了。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水分(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阴暗
潮湿
2.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设计实验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沙土、解剖盘,计时器,黑纸板,玻璃板
步骤:(1)取一个解剖盘,均匀地铺上一层湿沙土。将解剖盘的一半用不透光的黑纸板遮住,另一半用玻璃板。(2)取10只鼠妇放入解剖盘,观察它们的活动。(3)过一段时间记录解剖盘两边鼠妇的数量。(4)重复多次实验,并记录。
4.完成实验
注意观察,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并计算其平均值。
5.得出结论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1.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鼠妇来做实验?
答: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实验并且要计算平均值?
6.表达交流
3.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4.实验后鼠妇应该怎么处理?( )
A.放回大自然 B.倒入垃圾桶
C.把它们杀死 D.炒来吃
C
A
注意:
做完实验后,别忘了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进一步探究
鼠妇的生活可能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水(湿度)温度、空气、食物等。
课后作业
1.光对生物的影响
(1)光的强弱影响植物的分布
(2)光也会影响动物的活动
人类利用鱼和夜行性昆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捕。
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水影响生物的分布
沙漠
热带雨林
2.水对生物的影响
(2)水影响生物体的结构
蜥蜴生活在沙漠,体表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青蛙生活在水边,皮肤潮湿裸露
观察下面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生存。我们应该保护水质,保护水生生物。
思考讨论
(1)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
每种生物都有它生活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物无法正常生活,甚至死亡。
北极驯鹿生活在寒冷地区
大象生活在炎热地区
3.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大雁南飞
(2)温度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
青蛙冬眠
受到空气中氯气伤害的叶片
空气的质量影响生物的生活和生存。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植物往往不能很好地生长,甚至不能存活。
4.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在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的生产上,经常会使用到控制非生物因素的方法。
塑料大棚控制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控制光照长短,可以培育反季节花卉。
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可以提高鸡的产蛋率。
人工培育虾蟹
控制温度
亲自做
在选定的场所(可以是一片草地、一块农田或一个池塘等),分组进行调查。选择几种生物,观察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它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当堂练
1.把下列现象与密切相关的非生物因素用线连接起来。
采集人参要到森林深处 温度
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小 空气
北极狐比非洲沙狐的耳朵小很多 水
阴雨天,鱼儿常把头露出水面 阳光
2.调查某海滨藻类分布发现,海湾浅水处生长绿藻,稍深处长着褐藻,再深处主要生长红藻。你认为影响海洋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水温 D.水质
3.下列语句描述的现象,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春风又绿江南岸
A
C
1星题 夯实基础
知识点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河北人文信息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称为“中国
马铃薯之乡”,产自这里的围场马铃薯营养含量高、口感好。
农田中,影响一株马铃薯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 )
①阳光 ②水分 ③温度
D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2024四川南充中考] 小明游峨眉山时发现景区植被的分布
特点为:山脚多为常绿阔叶林,山腰则是落叶阔叶林,而到
山顶大多是针叶林。影响植被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解析: 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 左右,因此
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较大,影响植被分布。
3.蔬菜大棚中,可以反季节种植蔬菜和瓜果,主要控制的外
界条件是( )
A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空气
2星题 提升能力
4.[2023湖南株洲中考] 以下谚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
影响的是( )
B
A.瑞雪兆丰年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玉米遇旱穗难伸 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5.学科素养 探究实践 冀爷爷喜欢养鸟,经常购买活的黄粉
虫作为鸟食,剩余的黄粉虫用玉米粉暂时饲养着。一天,小
冀看见窗台边饲养黄粉虫的容器盖子打开着,走过去一看,
发现玉米粉表面几乎见不到黄粉虫,绝大多数黄粉虫钻到玉
米粉堆里去了。这是为什么呢?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
小冀决定自己动手来弄明白这个问题。
小冀取来一个厚实的敞口纸盒,左侧盖上小木板,右侧____,
使纸盒内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两
侧的中央各放入10只大小相近的、生理状态相似的黄粉虫。静
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明亮和阴暗处的黄粉虫数目。

(1)实验装置中纸盒的右侧应该如何处理?请将实验过程填写
完整:____________;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盖上玻璃板
光(或光照)
(2)本实验不能只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
(3)小冀又重复进行了两次实验,统计数据时应求三次实验数
据的______值。
平均
(4)小冀观察统计的结果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
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分钟) 环境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 6 4 3 6 6 2 2 0 1
阴暗 14 16 17 14 14 18 18 20 19
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或黄粉虫喜欢阴暗的环境)
(5)调整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小冀在纸盒
两侧分别放置了等量的含水量的饲料和含水量 的饲
料,统计黄粉虫在两侧的分布情况。这次小冀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饲料的含水量对黄粉虫的分布有影响吗
小结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湿度)、温度、空气等。
(1)光的强弱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光也会影响动物的活动,如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
(2)年降雨量的多少影响植物的分布,水质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生存。
(3)每种生物都有生活的适宜温度,温度与生物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谢谢观看!(共26张PPT)
7.1.1.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幅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提问学生:“在这片草原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是孤立存在的吗?生物与生物之间会有怎样的联系呢?” 引发学生对生物因素的思考。
回顾上节课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强调生物不仅受非生物因素影响,还受生物因素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生物因素的概念
讲解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
展示狮子捕食羚羊、老鹰抓兔子等图片或视频,讲解捕食关系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在捕食关系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影响,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会影响捕食者的食物来源,进而影响捕食者的数量;反之,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也会影响被捕食者的生存状况。例如,草原上羊的数量增加,狼的食物充足,狼的数量可能会增加;狼的数量增多后,羊被捕食的压力增大,羊的数量又会减少,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竞争关系
以稻田中水稻和杂草为例,展示相关图片,讲解竞争关系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水稻和杂草都需要阳光、水分、土壤中的养分等资源,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可能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在自然环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推动了生物的进化,使生物逐渐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合作关系
介绍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群体生活,展示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合作酿蜜的视频,讲解合作关系是指同种生物或不同种生物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协作。在蚂蚁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蚁后负责产卵,工蚁负责寻找食物、照顾幼虫等,它们通过合作提高整个群体的生存能力。不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合作关系,如犀牛和犀牛鸟,犀牛鸟以犀牛身上的寄生虫为食,同时为犀牛报警,提醒犀牛躲避危险,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受益。
寄生关系
以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等为例,展示相关图片,讲解寄生关系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后者获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在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对寄主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寄主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寄主死亡。例如,蛔虫在人体肠道内吸收营养,会使人营养不良、腹痛等。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讲解生物因素对生物个体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个体如果不能有效地逃避捕食者,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在竞争关系中,生物个体如果竞争不过其他个体,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分析生物因素如何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以草原上狼和羊的种群为例,当狼的数量增加时,羊被捕食的数量增多,羊的种群数量会减少;羊的数量减少后,狼的食物不足,狼的种群数量可能会下降,从而导致羊的种群数量又有所回升,这种捕食关系使狼和羊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在竞争关系中,如两种植物竞争阳光和养分,如果一种植物在竞争中占优势,其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而另一种植物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减少。
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讲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有重要影响。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生物在群落中的分布和数量,从而影响群落的结构。例如,在森林群落中,高大的乔木占据上层空间,获取充足的阳光,为林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提供了遮荫环境,同时,乔木的果实、树叶等为一些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形成了复杂的群落结构。如果生物因素发生改变,如某种植物被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改变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三)小组讨论(10 分钟)
给出讨论话题,如 “如果草原上的狼灭绝了,会对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产生哪些影响?”“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来防治害虫?”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生物之间的捕食、竞争、合作等关系出发,结合生态系统的知识进行分析。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系统平衡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生物因素的概念、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
强调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鼓励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布置作业(5 分钟)
选择一种生物关系(如合作关系),查阅资料,写一篇短文介绍其在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记录它们之间存在的生物关系,并分析这些关系对生物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
展示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图片、视频。
相关生物关系的数据资料和案例分析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板书设计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概念: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竞争: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
合作:生物相互协作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于另一种生物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对个体:生存、生长发育、繁殖
对种群:数量变化
对群落:组成和结构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了初步的认识。案例分析和讨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分析多种生物因素综合作用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后续教学中可增加更多复杂生态系统的案例或利用模型辅助教学。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分析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综合考虑各种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物关系方面,可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身边事
两只公鸡打斗,小鸟捕食昆虫,菟丝子缠绕在其他植物上,这些都是常见的、发生在生物个体之间的现象。那么,生物个体之间都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哪几种关系。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探究竟 调查
调查当地环境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1.根据当地情况,确定调查地点。可以选择学校附近的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或 一片树林。
2.分组讨论并制订调查计划,包括调查路线、方法、注意事项等。
3.观察环境中有哪些生物,并把它们的名称记录下来。
4.观察你所见到的生物,分析同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生物的影响。在这些生物中既有同种的,也有不同种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种内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种间关系。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发生的斗争,叫做种内斗争。
种内关系
(1)种内斗争:
麋鹿的种内斗争
蝌蚪的自毒现象
(2)种内互助:
同种个体之间通过互相合作和帮助,有利于防御伤害、获取食物及保证种族生存和延续,这种关系叫做种内互助。
蚂蚁搬家
狼群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叫做捕食关系。
种间关系
(1)捕食关系:
(2)竞争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会争夺生存条件(阳光、水、空间等)或生活资源(营养、食物等),从而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叫做竞争关系。
(3)寄生关系: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叫做寄生关系。
(4)共生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叫做共生关系。
生物之间关系的的应用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天敌控制植物害虫的方法。其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1星题 夯实基础
知识点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和羊的关系是( )
B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2.“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诗句中的鼠与雀、兔与狐之
间的关系分别是( )
D
A.仅捕食 B.仅竞争
C.合作、捕食 D.竞争、捕食
3.情境题 明代农民在珠三角地区利用家鸭防治稻田蟛蜞
(小型蟹类,用螯足钳断稻叶吸取液汁),稻鸭两利,效果甚
佳,这体现了稻田蟛蜞与家鸭之间的( )
B
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寄生关系
4.当野牛群遇到狼群攻击时,公野牛总是围成一圈,把母野
牛与小野牛围在中间,公野牛与母野牛和小野牛的关系是
( )
D
A.种内斗争 B.种间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内互助
5.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神奇的现象:燕千鸟在鳄鱼身上寻找小
虫吃,还进入鳄鱼的口腔中啄食残留的肉屑和寄生在其中的
水蛭,有时鳄鱼突然把大嘴闭合,燕千鸟就被关在里面,此
时燕千鸟便轻轻击打鳄鱼的上颚,鳄鱼就会张开大口,让饱
餐一顿的燕千鸟飞出去。这一实例体现的燕千鸟和鳄鱼之间
的关系是( )
A
A.共生关系 B.寄生关系 C.捕食关系 D.竞争关系
6.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
B
A.用寄生蜂防治美国白蛾 B.用农药杀灭农业害虫
C.用青蛙消灭害虫 D.用麻雀控制蝗虫数量
2星题 提升能力
7.[2024吉林长春中考]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他
生物的影响。下列生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
A
A.水稻和杂草 B.七星瓢虫和蚜虫
C.狗和狂犬病病毒 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解析: 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水稻和杂草,会争夺阳
光、水分、养分等资源——竞争关系。七星瓢虫以蚜虫为
食——捕食关系。狂犬病病毒寄生在狗的体内——寄生关系。
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营养;豆科
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生长所需的有机物——共生关系。
8.成语、诗词是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的词组或句子,其中有
许多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
物影响的是( )
C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解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
描述的是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桃花的开花时间也不同,这
主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9.河北人文信息 邯郸涉县固新村有一棵古槐树,
这棵老槐树相传“植于秦汉,盛于唐宋”。
据中科院古植物保护专家鉴定,树龄至少在
2 000年以上,有“天下第一槐”之美誉,当地流
传着许多有关这株千年古槐的传说。请你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保护古槐,工作人员会对它进行日常护
理。有一种叫槐尺蠖的虫子会啃食古槐的叶子,
影响其生长,所以工作人员会给古槐定期除虫。
从生物学角度看,槐尺蠖是影响古槐生活的生
态因素中的______因素。
生物
(2)古槐的周边有一块绿化带,园林工人会定期到绿化带中除
草,这是因为杂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______关系,会同其他
植物争夺土壤中的养分。
竞争
(3)爱护树木,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你,能
做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爱护周边一草一木(或向周围人宣传爱护树木的重要意义;或节约用纸、保护资源等)
生物因素
___________
(同种生物)
___________
(不同种生物)
___________(两只麋鹿争夺配偶)
___________(蚂蚁搬运食物)
___________(猫捉老鼠)
___________(两种草履虫争夺食物)
___________(猪肉绦虫与猪)
___________(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
捕食
竞争
寄生
共生
小结
对寄主有害
互利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