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测评验收卷(四)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水果和花卉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它们含有酯类物质
用钠可将乙醇与乙酸区别开
若皮肤不慎沾上苯酚,应立即用酒精擦洗
福尔马林具有防腐功能,可用于食品保鲜
2.乙酸乙酯与O在硫酸作用下,发生下列水解反应:
+O+CH3CH2—OH,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日常消毒
乙酸有弱酸性,可用于除水垢
乙酸乙酯是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可作萃取剂
18O有放射性,可用于化学反应示踪
3.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苯中含苯酚杂质:加入溴水、过滤
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乙酸乙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4.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收集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为防止暴沸,烧瓶中应放入几片碎瓷片
为控制反应温度,温度计的量程为0~150 ℃
为除去杂质SO2,试剂X可选择酸性KMnO4溶液
可用排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乙烯
5.分子式为C8H14O4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一种酸和一种醇,且酸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符合该条件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
16种 13种
10种 8种
6.有关物质A可发生如图所示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的反应类型属于氧化反应
A中官能团含有羟基、醛基、碳碳双键
B的结构简式为
1 mol D可以和3 mol Br2发生反应
7.(2024·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上第三次联考)下列反应得到相同的产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①+
②+
反应①的另一产物为H2O
②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产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产物的分子式为C5H10O2
8.酚醛树脂是最早生产和使用的合成树脂,其单体为苯酚和甲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苯酚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
甲醛和苯甲醛互为同系物
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酚醛树脂俗称“电木”,是一种混合物,不易燃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
9.某黄酮类药物的合成反应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化合物X中所有原子可处于同一平面
化合物X与足量H2反应以后的分子中含3个手性碳原子
1 mol 化合物Y最多可以消耗溴水中2 mol Br2
化合物Y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10.山萘酚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且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茶叶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及保护肝细胞等作用。下列有关山萘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结构简式中含有羟基、醚键、酯基、碳碳双键
可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
可与NaOH反应,能与Na2CO3、NaHCO3反应
1 mol 山萘酚与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5 mol Br2
11.查尔酮是合成治疗胃炎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中的一步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X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利用银氨溶液可以鉴别X与Y
Z存在顺反异构体
12.苯酚的性质实验如下:
步骤1:常温下,取1 g苯酚晶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液体变浑浊,将该液体平均分成三份。
步骤2:向第一份液体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查阅资料可知配离子[Fe(C6H5O)6]3-显紫色)。
步骤3:向第二份液体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步骤4:向第三份液体中加入5% NaOH溶液并振荡,得到澄清溶液,再向其中通入少量CO2,溶液又变浑浊,静置后分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步骤1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 g
步骤2中紫色的[Fe(C6H5O)6]3-由Fe3+提供空轨道
步骤3中溴水与苯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步骤4中CO2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NaHCO3
13.(2023·盐城响水清源中学高二上期末)丙酮与柠檬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合成假紫罗兰酮,再进一步可以合成有工业价值的α 紫罗兰酮和β 紫罗兰酮,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丙酮与柠檬醛合成假紫罗兰酮的过程中先后发生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假紫罗兰酮、α 紫罗兰酮和β 紫罗兰酮都能发生加成、氧化和酯化反应
α 紫罗兰酮和β 紫罗兰酮分别与足量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分子中都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假紫罗兰酮、α 紫罗兰酮和β 紫罗兰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一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能够发生银镜反应
14.药物吗替麦考酚酯有强大的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可通过如图反应制得: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用溴水可鉴别化合物X和Z
化合物Y的分子式为C6H12NO2
化合物Z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1 mol化合物Z可以与4 mol NaOH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8分)
15.(19分)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
乙酰水杨酸 对乙酰氨基酚
—→+H2O
贝诺酯
(1)(3分)乙酰水杨酸的分子式为 。
(2)(3分)1 mol乙酰水杨酸最多与 mol 氢氧化钠反应。
(3)(4分)对乙酰氨基酚在空气中易变质,原因是 。
(4)(3分)用浓溴水区别对乙酰氨基酚和贝诺酯,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5)(6分)实验室可通过两步反应,实现由乙酰水杨酸制备水杨酸(),请写出两步反应中依次加入试剂是 、 。
16.(19分)实验室以液态环己醇()为原料制取己二酸[HOOC(CH2)4COOH]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
KMnO4NaOH混合溶液固液混合物…—→粗产品己二酸
反应原理:HOOC(CH2)4COOH
已知每100 g水中己二酸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15 25 50 70 100
溶解度/g 1.44 2.3 8.48 34.1 160
环己醇被高锰酸钾氧化时的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
(1)(3分)仪器C的名称是 。
(2)(4分)加盐酸的目的是 。
(3)(4分)用重结晶法提纯己二酸,提纯过程中需要用活性炭脱色,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合理的操作并排序: →h→ → → →i。
a.用冷水洗涤晶体 b.把粗产品配成热的浓溶液 c.用乙醇洗涤晶体 d.冷却至室温,过滤 e.把粗产品溶于水 f.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过滤 g.趁热过滤 h.加入活性炭脱色 i.干燥
(4)(8分)己二酸纯度测定:将0.500 0 g己二酸样品配制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5.00 mL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NaOH溶液16.00 mL(己二酸被完全中和)。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00 mL容量瓶配制成溶液后,最好用25 mL规格的量筒量取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B.润洗滴定管时,待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后,应将液体从滴定管上口倒入预置的烧杯中
C.接近滴定终点时,应控制活塞,改为滴加半滴标准溶液,直至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D.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未赶走,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高
②己二酸的纯度为 %(保留4位有效数字)。 17.(20分)化合物F是合成一种抗肿瘤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4分)A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 。
(2)(2分)由D→E的反应类型为 。
(3)(3分)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 。
(4)(4分)在A→B的转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A到B经过两步反应:先加成,后取代
C.1 mol X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4 mol H2
D.X与足量H2完全加成所得产物分子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
(5)(3分)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CO2;
②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产物,每种产物中均只含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6)(4分)已知:。设计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示例见本题题干)。
专题测评验收卷(四)
1.D [A项,水果、花卉中含有酯类物质且酯类物质多有芳香气味。B项,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但比乙酸的密度小,钠沉入乙醇液面下反应但浮在乙酸液面上反应,且二者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现象不同,故可以将二者区别开。C项,苯酚易溶于酒精。D项,甲醛有毒,故不能用福尔马林保鲜食品。]
2.A [乙醇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气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乙醇用于消毒没有利用其还原性,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A错误;乙酸有弱酸性,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可用于除水垢,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B正确;乙酸乙酯是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可用乙酸乙酯将易溶于乙酸乙酯而难溶于水的物质从水中萃取出来,即可用作萃取剂,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C正确;普通的氧原子是16O,不具有放射性,18O有放射性,可用18O作标记后用于化学反应示踪,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D正确。]
3.D [A项中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苯,不能用过滤法分离,错误;B项中不分层,无法分液,应加入Na2CO3溶液洗涤后再蒸馏,错误;C项中不分层,无法分液,应加入NaOH溶液洗涤后再蒸馏,错误。]
4.A [为防止暴沸,烧瓶中应放入几片碎瓷片,故A正确;该反应为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温度为170 ℃,故B错误;产生SO2说明浓硫酸表现了氧化性,故还应有CO2生成,同时乙醇易挥发,故乙烯中混有乙醇蒸气、SO2、CO2,酸性KMnO4溶液不能除去CO2,且KMnO4能氧化生成的CH2==CH2气体,因此应选择NaOH溶液,故C错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乙烯与空气的密度接近,故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故D错误。]
5.B [该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2,又知其水解生成的一种酸和一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那么除酯基以外的烃基应为饱和烃基,若酸为乙二酸,那么醇为丙醇,丙醇有2种,故此酯有2种;若酸为丁二酸,则醇为乙醇,乙醇有1种,丁二酸有2种,故此酯有2种;若酸为己二酸,则醇为甲醇,甲醇有1种,己二酸有9种,故此酯有9种,故总共为2+2+9=13种可能结构,故B正确。]
6.C [A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然后酸化转化为羧基,D和1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E和1 mol单质溴发生反应生成的F仅有一种结构,根据A和2 mol氢气反应,说明A中含有1个醛基和1个碳碳双键,根据B、E、F的结构特点可知A的结构简式应该是。A→C是银镜反应,反应类型属于氧化反应,A正确;A的结构简式为,A中官能团含有羟基、醛基、碳碳双键,B正确; A中的醛基和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则B的结构简式应该为:,C错误; D的结构简式为,碳碳双键和溴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和溴发生取代反应,则1 mol D可以和3 mol Br2发生反应,D正确。]
7.C [反应①为乙酸和异丙醇在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乙酸异丙酯和水,A正确;反应②为乙酸和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酸异丙酯,B正确;乙酸异丙酯分子中含有4个饱和的碳原子,其中异丙基中的一个饱和碳原子连接两个碳原子,类比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可知,乙酸异丙酯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误;该产物是乙酸异丙酯,分子式为C5H10O2,D正确。]
8.B [苯甲醛中含苯环,与甲醛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酚羟基导致苯环上与羟基相邻的氢原子较活泼,两个氢原子与甲醛中的氧原子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形成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酚醛树脂为高分子有机物,由于聚合度不同,所以是混合物,酚醛树脂不易燃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D正确。]
9.C [化合物X中含有甲基,不可能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A错误;手性碳原子指连接四个各不相同的基团或原子的碳原子,化合物X与足量H2反应以后的手性碳原子如图,反应后有4个手性碳原子,B错误;Y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的氢原子可以与Br2发生取代反应,有1个氢原子可以被取代,故1 mol 化合物Y最多可以消耗溴水中2 mol Br2,C正确;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分别连接两个不同的基团或原子存在顺反异构,化合物Y碳碳双键一端的碳原子连接两个相同的甲基,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D错误。]
10.D [山萘酚含有羟基、醚键、羰基、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但不含酯基,A错误;山萘酚中不含酯基等能水解的官能团,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含有酚羟基,可以和NaOH、Na2CO3反应,不含羧基,不能和NaHCO3反应,C错误;山萘酚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共有4个邻位H原子可被取代,且含有1个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 山萘酚与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5 mol Br2,D正确。]
11.A [由题给方程式可知,X和Y在碱性条件下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Z和水,故A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所以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正确;由结构简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共热发生银镜反应,Y分子中不含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利用银氨溶液可以鉴别X与Y,故C正确;由结构简式可知,Z分子中碳碳双键中的碳原子连有2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存在顺反异构体,故D正确。]
12.C [常温下,取1 g苯酚晶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液体变浑浊,则100 mL(即100 g)水中溶解的苯酚小于20 g,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 g,A正确;B.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提供空轨道,与苯酚中的氧原子形成配离子[Fe(C6H5O)6]3-,显紫色,B正确;苯酚与少量浓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少量浓溴水提供的水是少量的,2,4,6-三溴苯酚更易溶于苯酚,不溶于水,看不到白色沉淀的现象,应加入过量的浓溴水才可以看到白色沉淀的现象,C错误;苯酚显酸性,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钠溶液,酸性:碳酸>苯酚>碳酸氢根,则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不溶于水的苯酚和NaHCO3溶液,D正确。]
13.A [丙酮中醛基和甲基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羟基,然后生成的醇羟基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A正确;假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都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但均不含有羟基或羧基,不能发生酯化反应,B错误;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分别与足量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分子为,α-紫罗兰酮与Br2加成产物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C错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不饱和度为4,若形成芳香族同分异构体则不能再含有醛基,则不可能有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D错误。]
14.C [X和Z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用溴水无法鉴别X和Z,A项错误;根据化合物Y的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C6H13NO2,B项错误;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根据Z的结构简式知,该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C项正确;Z中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都能和NaOH反应,则1 mol化合物Z可以与3 mol NaOH反应,D项错误。]
15.(1)C9H8O4 (2)3
(3)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酚羟基,酚羟基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4)可行
(5)NaOH溶液 盐酸(或硫酸,硝酸不给分)
解析 (2)酚酯需要2 mol NaOH,羧基需要1 mol NaOH。(3)酚羟基容易被空气氧化。(4)酚类遇到过量的浓溴水产生沉淀。(5)乙酰水杨酸加入NaOH溶液生成,再加入盐酸或硫酸生成。]
16.(1)(球形)冷凝管 (2)把己二酸盐转化为己二酸 (3)b g d a (4)①CD ②93.44
解析 环己醇在碱性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为NaOOC(CH2)4COONa,过滤除去二氧化锰等固体,滤液蒸发、浓缩,加入盐酸把NaOOC(CH2)4COONa转化为己二酸。己二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重结晶法提纯己二酸。(1)根据装置图,仪器C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2)环己醇在碱性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为NaOOC(CH2)4COONa,加盐酸把NaOOC(CH2)4COONa转化为己二酸;(3)己二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重结晶法提纯己二酸:把粗产品配成热的浓溶液→加入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至室温,过滤→用冷水洗涤晶体→干燥。提纯的正确步骤为b →h→g→d→a→i;(4)①用100 mL容量瓶配制成溶液后,为准确量取待测液,最好用酸式滴定管量取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故A错误;润洗滴定管时,待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后,然后轻轻转动控制活塞,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故B错误;接近滴定终点时,应控制活塞,改为滴加半滴标准溶液,直至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故C正确;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未赶走,滴定后气泡消失,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故D正确; ②25.00 mL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含己二酸的物质的量为=0.000 8 mol,己二酸的纯度为×100%=93.44%。]
17.(1)醚键 醛基 (2)还原反应
(3)
(4)BD
(5)
(6)
解析 结合B的分子式和C逆推,可知B与HCN发生加成反应得到C,则B的结构简式为,C中—CN转化为—COOH,D中羰基发生还原反应得到E,E中—COOH与SOCl2反应得到—COCl。(1)A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醚键、醛基;(2)由D→E的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3)由分析可知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4)苯环是平面型分子,与苯相连的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由于单键可旋转,醚键上的碳原子也共面,则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A正确; B为,可知A的醛基与X的甲基发生加成反应,得到醇羟基,再发生醇的消去反应得到碳碳双键,B错误; 1 mol X含苯环可与3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羰基可加成1 mol氢气,则1 mol X最多消耗4 mol H2,C正确; X与足量H2完全加成所得产物分子,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D错误;(5)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又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CO2说明含有羧基;②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酯基,生成两种产物,每种产物中均只含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满足条件的D的异构体为;(6)由逆推法,由发生还原反应得到,根据已知转化反应,可由经AlCl3催化得到,由与SOCl2反应,根据B→D的合成反应可由得到,合成路线为
。(共41张PPT)
专题测评验收卷
(四)
专题4
生活中常用的有机物|
|
烃的含氧衍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果和花卉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它们含有酯类物质
B.用钠可将乙醇与乙酸区别开
C.若皮肤不慎沾上苯酚,应立即用酒精擦洗
D.福尔马林具有防腐功能,可用于食品保鲜
D
解析 A项,水果、花卉中含有酯类物质且酯类物质多有芳香气味。B项,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但比乙酸的密度小,钠沉入乙醇液面下反应但浮在乙酸液面上反应,且二者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现象不同,故可以将二者区别开。C项,苯酚易溶于酒精。D项,甲醛有毒,故不能用福尔马林保鲜食品。
A.乙醇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日常消毒
B.乙酸有弱酸性,可用于除水垢
C.乙酸乙酯是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可作萃取剂
D.18O有放射性,可用于化学反应示踪
A
2.乙酸乙酯与 O在硫酸作用下,发生下列水解反应:
解析 乙醇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气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乙醇用于消毒没有利用其还原性,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A错误;乙酸有弱酸性,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可用于除水垢,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B正确;乙酸乙酯是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可用乙酸乙酯将易溶于乙酸乙酯而难溶于水的物质从水中萃取出来,即可用作萃取剂,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C正确;普通的氧原子是16O,不具有放射性,18O有放射性,可用18O作标记后用于化学反应示踪,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D正确。
3.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苯中含苯酚杂质:加入溴水、过滤
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乙酸乙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
解析 A项中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苯,不能用过滤法分离,错误;B项中不分层,无法分液,应加入Na2CO3溶液洗涤后再蒸馏,错误;C项中不分层,无法分液,应加入NaOH溶液洗涤后再蒸馏,错误。
4.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收集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防止暴沸,烧瓶中应放入几片碎瓷片
B.为控制反应温度,温度计的量程为0~150 ℃
C.为除去杂质SO2,试剂X可选择酸性KMnO4溶液
D.可用排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乙烯
A
解析 为防止暴沸,烧瓶中应放入几片碎瓷片,故A正确;该反应为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温度为170 ℃,故B错误;产生SO2说明浓硫酸表现了氧化性,故还应有CO2生成,同时乙醇易挥发,故乙烯中混有乙醇蒸气、SO2、CO2,酸性KMnO4溶液不能除去CO2,且KMnO4能氧化生成的CH2==CH2气体,因此应选择NaOH溶液,故C错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乙烯与空气的密度接近,故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故D错误。
5.分子式为C8H14O4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一种酸和一种醇,且酸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符合该条件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
A.16种 B.13种 C.10种 D.8种
解析 该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2,又知其水解生成的一种酸和一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那么除酯基以外的烃基应为饱和烃基,若酸为乙二酸,那么醇为丙醇,丙醇有2种,故此酯有2种;若酸为丁二酸,则醇为乙醇,乙醇有1种,丁二酸有2种,故此酯有2种;若酸为己二酸,则醇为甲醇,甲醇有1种,己二酸有9种,故此酯有9种,故总共为2+2+9=13种可能结构,故B正确。
B
6.有关物质A可发生如图所示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C的反应类型属于氧化反应
B.A中官能团含有羟基、醛基、碳碳双键
C.B的结构简式为
D.1 mol D可以和3 mol Br2发生反应
C
7.(2024·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上第三次联考)下列反应得到相同的产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应①的另一产物为H2O B.②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C.产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D.产物的分子式为C5H10O2
C
解析 反应①为乙酸和异丙醇在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乙酸异丙酯和水,A正确;反应②为乙酸和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酸异丙酯,B正确;乙酸异丙酯分子中含有4个饱和的碳原子,其中异丙基中的一个饱和碳原子连接两个碳原子,类比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可知,乙酸异丙酯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误;该产物是乙酸异丙酯,分子式为C5H10O2,D正确。
8.酚醛树脂是最早生产和使用的合成树脂,其单体为苯酚和甲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苯酚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
B.甲醛和苯甲醛互为同系物
C.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D.酚醛树脂俗称“电木”,是一种混合物,不易燃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
B
9.某黄酮类药物的合成反应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X中所有原子可处于同一平面
B.化合物X与足量H2反应以后的分子中含3个手性碳原子
C.1 mol 化合物Y最多可以消耗溴水中2 mol Br2
D.化合物Y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C
10.山萘酚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且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茶叶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及保护肝细胞等作用。下列有关山萘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结构简式中含有羟基、醚键、酯基、碳碳双键
B.可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
C.可与NaOH反应,能与Na2CO3、NaHCO3反应
D.1 mol 山萘酚与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5 mol Br2
D
解析 山萘酚含有羟基、醚键、羰基、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但不含酯基,A错误;山萘酚中不含酯基等能水解的官能团,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含有酚羟基,可以和NaOH、Na2CO3反应,不含羧基,不能和NaHCO3反应,C错误;山萘酚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共有4个邻位H原子可被取代,且含有1个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 山萘酚与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5 mol Br2,D正确。
11.查尔酮是合成治疗胃炎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中的一步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B.X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利用银氨溶液可以鉴别X与Y
D.Z存在顺反异构体
A
解析 由题给方程式可知,X和Y在碱性条件下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Z和水,故A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所以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正确;由结构简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共热发生银镜反应,Y分子中不含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利用银氨溶液可以鉴别X与Y,故C正确;由结构简式可知,Z分子中碳碳双键中的碳原子连有2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存在顺反异构体,故D正确。
12.苯酚的性质实验如下:
步骤1:常温下,取1 g苯酚晶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液体变浑浊,将该液体平均分成三份。
步骤2:向第一份液体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查阅资料可知配离子[Fe(C6H5O)6]3-显紫色)。
步骤3:向第二份液体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步骤4:向第三份液体中加入5% NaOH溶液并振荡,得到澄清溶液,再向其中通入少量CO2,溶液又变浑浊,静置后分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步骤1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 g
B.步骤2中紫色的[Fe(C6H5O)6]3-由Fe3+提供空轨道
C.步骤3中溴水与苯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步骤4中CO2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NaHCO3
C
解析 常温下,取1 g苯酚晶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液体变浑浊,则100 mL(即100 g)水中溶解的苯酚小于20 g,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 g,A正确;B.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提供空轨道,与苯酚中的氧原子形成配离子[Fe(C6H5O)6]3-,显紫色,B正确;苯酚与少量浓溴水反应生成2,4,6 三溴苯酚,少量浓溴水提供的水是少量的,2,4,6 三溴苯酚更易溶于苯酚,不溶于水,看不到白色沉淀的现象,应加入过量的浓溴水才可以看到白色沉淀的现象,C错误;苯酚显酸性,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钠溶液,酸性:碳酸>苯酚>碳酸氢根,则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不溶于水的苯酚和NaHCO3溶液,D正确。
13.(2023·盐城响水清源中学高二上期末)丙酮与柠檬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合成假紫罗兰酮,再进一步可以合成有工业价值
的α 紫罗兰酮和β 紫罗兰酮,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酮与柠檬醛合成假紫罗兰酮的过程中先后发生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B.假紫罗兰酮、α 紫罗兰酮和β 紫罗兰酮都能发生加成、氧化和酯化反应
C.α 紫罗兰酮和β 紫罗兰酮分别与足量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分子中都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D.假紫罗兰酮、α 紫罗兰酮和β 紫罗兰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一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能够发生银镜反应
A
14.药物吗替麦考酚酯有强大的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可通过如图反应制得: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溴水可鉴别化合物X和Z
B.化合物Y的分子式为C6H12NO2
C.化合物Z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D.1 mol化合物Z可以与4 mol NaOH反应
C
解析 X和Z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用溴水无法鉴别X和Z,A项错误;根据化合物Y的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C6H13NO2,B项错误;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根据Z的结构简式知,该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C项正确;Z中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都能和NaOH反应,则1 mol化合物Z可以与3 mol NaOH反应,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8分)
15.(19分)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1)乙酰水杨酸的分子式为 。
(2)1 mol乙酰水杨酸最多与 mol 氢氧化钠反应。
(3)对乙酰氨基酚在空气中易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9H8O4
3
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酚羟基,
酚羟基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解析 (2)酚酯需要2 mol NaOH,羧基需要1 mol NaOH。
(3)酚羟基容易被空气氧化。
可行
NaOH溶液
盐酸(或硫酸,硝酸不给分)
反应原理:
已知每100 g水中己二酸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15 25 50 70 100
溶解度/g 1.44 2.3 8.48 34.1 160
环己醇被高锰酸钾氧化时的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
(1)仪器C的名称是 。
(2)加盐酸的目的是 。
(3)用重结晶法提纯己二酸,提纯过程中需要用活性炭脱色,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合理的操作并排序: →h→ → → →i。
a.用冷水洗涤晶体 b.把粗产品配成热的浓溶液 c.用乙醇洗涤晶体 d.冷却至室温,过滤 e.把粗产品溶于水 f.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过滤 g.趁热过滤 h.加入活性炭脱色 i.干燥
(球形)冷凝管
把己二酸盐转化为己二酸
b
g
d
a
解析 环己醇在碱性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为NaOOC(CH2)4COONa,过滤除去二氧化锰等固体,滤液蒸发、浓缩,加入盐酸把NaOOC(CH2)4COONa转化为己二酸。己二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重结晶法提纯己二酸。(1)根据装置图,仪器C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2)环己醇在碱性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为NaOOC(CH2)4COONa,加盐酸把NaOOC(CH2)4COONa转化为己二酸;(3)己二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重结晶法提纯己二酸:把粗产品配成热的浓溶液→加入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至室温,过滤→用冷水洗涤晶体→干燥。提纯的正确步骤为b →h→g→d→a→i;
(4)己二酸纯度测定:将0.500 0 g己二酸样品配制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5.00 mL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NaOH溶液16.00 mL(己二酸被完全中和)。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00 mL容量瓶配制成溶液后,最好用25 mL规格的量筒量取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B.润洗滴定管时,待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后,应将液体从滴定管上口倒入预置的烧杯中
C.接近滴定终点时,应控制活塞,改为滴加半滴标准溶液,直至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D.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未赶走,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高
②己二酸的纯度为 %(保留4位有效数字)。
CD
93.44
解析 (4)①用100 mL容量瓶配制成溶液后,为准确量取待测液,最好用酸式滴定管量取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故A错误;润洗滴定管时,待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后,然后轻轻转动控制活塞,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故B错误;接近滴定终点时,应控制活塞,改为滴加半滴标准溶液,直至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故C正确;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未赶走,滴定后气泡消失,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故D正确; ②25.00 mL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含己二酸的物质的量为=0.000 8 mol,己二酸的纯度为 ×100%=93.44%。
17.(20分)化合物F是合成一种抗肿瘤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A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 。
(2)由D→E的反应类型为 。
(3)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 。
(4)在A→B的转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A到B经过两步反应:先加成,后取代
C.1 mol X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4 mol H2
D.X与足量H2完全加成所得产物分子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
醚键
醛基
还原反应
BD
(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CO2;
②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产物,每种产物中均只含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