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材料,能够说出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城镇化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
2.结合相关材料,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特点,提升获取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关注和思考家乡发展,树立人地协调观。
导入新课
《深圳四十年》
一、城镇化
城镇化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城镇化?
城镇化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有哪些表现?
01
人口
02
产业
03
用地
04
景观
05
其他
城镇化
自主学习
2.城镇化有哪些表现?
01
人口
02
产业
03
用地
04
景观
05
其他
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城镇人口比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城镇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
这里的总人口是指常住人口,即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也包括流动人口在所在的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例:第七次人口普查,大同市常住人口310.5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5.7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84.81万人。据此计算大同市城镇化率。
城镇化水平的计算
城镇化
城镇化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
3.根据图中的数据信息,思考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自主探究
——社会经济发展
城镇化
4.社会经济发展(三大产业)如何推动城镇化?——动力机制
自主探究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农业发展
剩余劳动力
工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
服务业发展
城镇化
※难点
城镇化
知识补充
1.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反之就越低。
农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
工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
服务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
2.某一区域不同时期城镇化的动力有变化。
3.不同区域城镇化的动力也有差异。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自主学习
1.世界城镇化的时间差异
阶段
特点
工业革命以前
发展极为_______
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
世界城镇化进程明显_______,城镇人口比重迅速_______,涌现出世界级大都市→城市群→_________
目前
世界___________的人口居住在城镇
到2050年
世界城镇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______
缓慢
加快
攀升
一半以上
2/3
大都市带
1、城镇化发展进程
世界大都市带分布图
Distribution map of metropolitan areas in the world
美国东北部
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北美五大湖
沿岸大都市带
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英格兰大都市带
日本太平洋
沿岸大都市带
长江三角洲
大都市带
这些大都市带具备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辐射功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中枢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合作探究
2.世界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1)根据图中的数据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重点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合作探究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水平
高低
出现的问题与表现
问题
表现
早
晚
工业化早
慢
城镇化已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
高
郊区化、逆城市化
①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②一些大城市在周边建设了一系列卫星城和工业区;
③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较快。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快
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低且发展不平衡
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
①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
②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
※重点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合作探究
(2)试利用“推拉理论”,分析产生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3)根据图中的数据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判断哪些国家出现了虚假城镇化现象,哪些国家出现了滞后城镇化现象?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
中心城区
近郊
乡村
逆城市化
人口由市区迁往乡村和小城镇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合作探究
中心城区
近郊
乡村
逆城市化
(2)试利用“推拉理论”,分析产生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
人口由市区迁往乡村和小城镇
市区(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乡村和小城镇(拉力):
环境优美; 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地价低;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注意: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合作探究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
(3)根据图中的数据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判断虚假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现象分别出现在哪些国家?
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
主要分布在
南亚和东南亚
如:印度
孟加拉国
印度尼西亚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合作探究
2.世界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4)根据图中的数据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以及我国城镇化有什么意义?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合作探究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项目
特点
城镇化速度
城镇化动力
产业结构变动
人口流动
城镇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呈现加快的态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内地流向沿海,农村流向城市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仍存在许多问题。
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工业能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进程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合作探究
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推进农村产业化和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1
2
3
4
5
6
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
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
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
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城镇有记忆、有特色、有美丽的风光,让居民“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P53 阅读
随堂演练
1.关于该城镇化模式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前 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③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 ④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城镇化模式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中心地价不断上涨 ②城市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③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④乡村环境条件较为优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D
读“某一城镇化模式图”,回答1~2题。
随堂演练
3.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英国——a阶段 B.朝鲜——c阶段
C.中国——b阶段 D.印度——c阶段
4.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C
B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3~4题。
随堂演练
5.读2010—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走势图,图中显示我国城镇化特征是( )
A.城镇化起点极高
B.城镇化水平高
C.城镇化发展停滞
D.城镇化率不断上升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