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统编版六升七入学分班语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24分)
1.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6分)
在 xī shū的竹影间,月光 yōu yǎ地洒下。我们在知识的天地中 tàn suǒ,从懵懂 wú zhī走向明理。那些共同 qín fèn学习的日子,那些在困难前 bù qū的时刻,都成了记忆中珍贵的篇章。愿未来,我们以书籍为友,与梦想为伴!
2.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 )精会神 自( )自受 不( )一格 垂头( )气
无( )无故 无独有( ) 见( )知著 司空见( )
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10分)
名句启迪智慧:“ ,老大徒伤悲。”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 ,近水知鱼性。”告诉我们要重视实践;“ ,莫把无时当有时。”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苟日新, ,又日新”激励我们不断革新。
(2)名诗抒发情怀:“ ,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坚守高洁的誓言;“随风潜入夜, 。”是杜甫对春雨的赞美;“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对友人的不舍。
(3)面对时光的流逝: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而苏轼以“谁道人生无再少? ! 。”展现出豁达乐观的态度。
二、单项选择题(共6分)
1. 下列各组词中,音、形、义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 惬意(qiè) 竣工(jùn) 报怨 别出心裁(设计、筹划)
B. 勉强(qiáng) 魁梧(kuí) 教诲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
C. 模样(mó) 要挟(xié) 蜡烛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D. 提供(gōng) 憎恶(zèng) 静谧 张冠李戴(帽子)
2. 下面句子引用名言警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
B. 老师教导我们写作时,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当同学取得成功骄傲时,你可以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来劝诫他。
D. 小明做事总是拖拖拉拉,老师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双减”政策的推行, 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 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A. 减轻 贯彻 拓展 营造
B. 减少 落实 开拓 建造
C. 降低 执行 扩大 构造
D. 缓解 实施 扩充 塑造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
1. 《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 )
2. 《匆匆》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
3. 古代“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
4. “舍本逐末”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抓住根本的环节,不能只在枝节问题上浪费时间。(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 我只好乖乖地听从妈妈的安排去学习钢琴。(改为双重否定句)
2.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仿写比喻句)
3. 我既然已经答应帮助他,就不能失信。(改为反问句)
4. 老师对小明说:“你要努力学习,我相信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改为转述句)
五、综合性学习(8分)
1. 今年学校开展了“经典名著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名著信息卡,你能帮他补充完整吗?(4分)
书名 作者 作者国籍 主要人物
《童年》 ① 苏联 阿廖沙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中国 ②
《汤姆·索亚历险记》 ③ ④ 汤姆·索亚
2. 如果让你从以上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为同学们写几句推荐语,你会选择哪一部?会怎么写?(2分)
我会选《 》。我的推荐语是:
3.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试着写出一句(2分)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9分)
材料一:垃圾分类指南
垃圾种类 定义 举例
可回收物 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废纸、塑料瓶、金属制品等
有害垃圾 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废电池、过期药品、废旧灯管等
厨余垃圾 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 剩菜剩饭、果皮果核、菜帮菜叶等
其他垃圾 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用过的纸巾、砖瓦陶瓷、渣土等
材料二:垃圾分类的意义
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还能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通过垃圾分类,可回收物能得到循环利用,有害垃圾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材料三:垃圾分类现状
目前,虽然很多城市都在大力推广垃圾分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不足,分类意识淡薄,存在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此外,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垃圾回收处理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1. 根据材料一,判断下列垃圾分别属于哪一类(3分)
旧衣服:
废旧电池:
西瓜皮:
2. 结合材料二,说说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3分)
3. 针对材料三中提到的垃圾分类现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分)
七、阅读理解与感悟(共2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0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解释画线的词语(4分)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
孔子不能决也 ( )
孰为汝多知乎 ( )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 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分)
4.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二)课外阅读理解(共10分)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悄悄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沁人心脾:
静谧: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3. 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4. 文章结尾说“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分)
5. 文中写了老大爷默默为同学留门的故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默默奉献的人?请简单举例说明(2分)
八、习作表达(共25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给予我们帮助的人,他们或是亲人,或是老师,或是同学……以“谢谢你,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 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
4. 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2025学年统编版六升七入学分班语文测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 稀疏;优雅;探索;无知;勤奋;不屈
2. 聚;作;拘;丧;缘;偶;微;惯
3. (1)少壮不努力;近水识鱼性;常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新
(2)粉骨碎身浑不怕;润物细无声;劝君更尽一杯酒
(3)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单项选择题
1. A。B项“勉强”的“强”应读“qiǎng”;C项“模样”的“模”应读“mú”;D项“憎恶”的“憎”应读“zēng” 。
2.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与劝诫做事拖拖拉拉无关。
3. A。“减轻”与“负担”搭配;“贯彻”与“理念”搭配;“拓展”与“空间”搭配;“营造”与“生态”搭配更合适。
三、判断对错
1.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2. √
3. √
4.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我不得不乖乖地听从妈妈的安排去学习钢琴。
2. 示例: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
3. 我既然已经答应帮助他,怎么能失信呢?
4. 老师对小明说,小明要努力学习,老师相信小明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五、综合性学习
1. ①高尔基;②刘备、诸葛亮、曹操等(写其中一个即可);③马克·吐温;④美国
2. 示例:我会选《童年》。我的推荐语是:《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书中阿廖沙在苦难中坚强成长的故事令人动容。跟随阿廖沙的脚步,你能看到旧时代的黑暗,更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温暖,收获面对困难的勇气。
3. 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旧衣服:可回收物;废旧电池:有害垃圾;西瓜皮:厨余垃圾
2.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使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有害垃圾得到妥善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3. 建议: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如开展社区讲座、学校课程等;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如合理设置垃圾桶、垃圾回收点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不按规定分类的行为进行劝导和处罚。
七、阅读理解与感悟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1. 距离;热水;判断;同“智”,智慧
2.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3. 两小儿一个是根据太阳大小来判断距离远近,一个是根据温度来判断距离远近,观察的角度和标准不同,所以得出不同结论。
4. 启示: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再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知识,要保持谦虚。
(二)课外阅读理解
1. 沁人心脾:指桂花的香气使人感到舒适,好像渗透到内脏里去了。
静谧:形容桂花开得安静、没有声响。
2. 办公室闻到桂花香,让“我”想起同学讲的故事,同学曾因贫穷每天很晚回家,一直以为校门很晚才关,后来才知道是老大爷默默为他留门,老大爷去世后,同学才明白老人的善举,“我”由此感悟到身边有很多像老大爷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3.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花比作天空闪烁的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米粒般大小、闪烁且静谧的特点,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4. 这句话意思是像老大爷这样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他们善良、无私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以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体现了对默默奉献者的赞美。
5. 示例:有,我的邻居爷爷,他经常义务打扫小区楼道,从一楼到顶楼,每天都认真清扫,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方便大家出行,却从不求任何回报。
八、习作表达(略)
根据“谢谢你, ”这一题目,先补充完整题目,如“谢谢你,老师”“谢谢你,朋友”等。写作时,开头可直接点明要感谢的对象;中间通过具体事例,详细描述对方给予帮助的过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体现对方的善良、热心等品质;结尾表达对对方的感激之情,以及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注意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避免出现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