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教学设计
课题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书中安排了南极馆和北极馆,借助直观图,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借助直观图,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习内容分析:通过探究过程,会用加、减法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通过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 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难点 借助直观图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动图:师:你认识它们吗?知道他们生活在哪里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北极馆和南极馆,看看可爱的企鹅和海豹。 生: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生:海豹生活的北极。 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讲授新课 任务一: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
课件出示: 师:从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下第一问题大企鹅有多少只?师:要解决大企鹅有多少只?需要哪些条件?师:你能用圆片摆一摆吗?教师随机抽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展示课件小结: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师: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师:怎么验证这条算式正不正确呢?师小结::18-13=5(只)大企鹅比小企鹅多5只,解答正确。口答:大企鹅有( )只。师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计算。师:你能按刚才的思路解决第二个问题吗?师:第一步:理一理,理清题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数学信息是什么?师:第二步:摆一摆。请你用圆片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法计算?师:第三步:算一算,列式解决问题。这道题应该怎么列算式呢?师:议一议,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验证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 生:南极馆小企鹅有13只。大企鹅比小企鹅多5只。生:北极馆大海豹有12只,小海豹比大海豹少3只。生:大企鹅有多少只?生:小海豹有多少只?生:小企鹅有13只。大企鹅比小企鹅多5只。学生尝试摆一摆。生:大企鹅的只数包括两部分,与小企鹅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企鹅多的部分。生:13+5=18(只)学生说一说。生:18.生:大海豹有12只,小海豹比大海豹少3只。学生动手摆一摆。生:减法。生:12-3=生:12-9=3(只)小海豹比大海豹少3只,解答正确。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课堂练习 基础题:1.2.口算比赛中,乐乐做对了86道,丽丽做对的比乐乐多12 道。丽丽做对了多少道 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题:3.
拓展题 4.填一填。( 1 ) 38比24多( ),24比38少( ) 。( 2 ) 比28多6的是( ),比28少6的是( )。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利用简洁的文字等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2.3.
【综合实践类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单元是数与代数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两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两位数加减法。
2.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1.能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学习内容是10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10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问题。
(三)学生认知情况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单元目标拟定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的过程,能计算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2.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 100 以内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3.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4.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算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标准( 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与第一学段(1~2年级)目标中指出让学生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具体编排来说:
1.凸显数运算的一致性与阶段性。
数运算的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在编写中加强了数与运算之间的关联,凸显利用数的意义进行数运算的教学,突出数运算本质的一致性。
2.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抽象算理感知。
教材在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时,注重了直观操作。先让学生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利用计数器拨一拨,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探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进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彰显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特别重视挖掘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和对学生思维品格的培养。一方面,信息窗素材的选取体现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人文艺术的关系;另一方面,本单元课后的练习设置不仅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方法的提炼,更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学生通过了解相关的数学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感。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5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1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1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目标: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目标: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减法的验算。 任务一: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进位)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目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任务一: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目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任务一: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1.通过学习活动,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 目标: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会用加、减法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会用加、减法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