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掌握唐朝建立的背景、时间和都城。
(2)引导学生分析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较为开明的政治思想;概括出唐太宗通过哪些措施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总结武则天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述隋末农民大起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时,分组讨论,然后高度概括其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教学难点:客观地评价唐太宗。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隋朝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多人因此吃不上饭,到处都有被军阀把持良田而没饭吃饿死人的尸体“臭秽盈路”,十分凄惨。在农村,“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在此情况下,山东邹平县铁匠王薄首先举旗造反,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十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的农民队伍: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 最终推翻了隋朝的腐朽统治。这节课我们学习隋朝的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2·1·c·n·j·y
2、出示学习目标
3.唐朝的建立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学生:阅读课文,标划重要知识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教师:强调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以及唐都长安城的位置。介绍李渊此人。
教师过渡: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繁盛时期,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一繁盛时期的缔造者──唐太宗。
4.初识唐太宗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
通过屏幕上的材料,你对唐太宗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初步认识?
学生1:他是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说明他有才能。
学生2:在反隋和唐朝统一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李渊曾封为右武候大将军,任尚书令,说明他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有着卓著的功绩。21cnjy.com
学生3:登上皇帝之位后,他励精图治,成就了彪炳千古的治世佳话“贞观之治”,说明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有着杰出的政绩。21·世纪*教育网
……
学生4:他通过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夺得政权,说明他父子兄弟亲情很缺失,是一个恶人。www-2-1-cnjy-com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就通过贞观之治的学习再进一步的了解一下唐太宗。
5.贞观之治
教师:“贞观之治”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回答。
教师整理总结:“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和措施,促使唐朝出现的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治世局面。因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627-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诚然,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得以出现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教师多媒体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先阅读教材,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逐条整理要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
教师:这些要点,大体包括两个板块的内容,即唐太宗的治国思想(A)和治国政策(B),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要点分类整理一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教师先出示文字材料: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2-1-c-n-j-y
明确唐太宗认识到君民之间的关系,实行开明的治国思想。
总结治国思想:(1)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4)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B.唐太宗贤明的治国政策
教师出示史料,引导学生逐一归纳措施:
材料一:隋末唐初战乱频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稀少,李世民一方面竭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限制世族,豪强对土地的垄断和霸占,一方面鼓励农民迁往荒地开荒,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李世民重视农业生产,积极推行一系列重农业的政策。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1*cnjy*com
措施一: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二:李世民比较注意勤俭节约,做了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后,住得仍是隋朝的宫殿,大部分已经破旧。当洛阳发大水,百姓房屋被冲毁时,他还下令拆掉洛阳的一些宫殿,把木材分给百姓修房用
措施二:提倡节俭
材料三:房玄龄在安邦治国方面能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多精辟的见解。但是,他很难决定颁布哪一条。而杜如晦,虽不善于想事,但却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做周密的分析,精于决断,什么事经他一审视,很快就能变成一项决策、律令提到唐太宗面前。于是,唐太宗就重用了他二人,把他们俩搭配起来。 21·cn·jy·com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
措施三: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材料四:唐朝建立后,许多割据豪强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来降,唐高祖为了安置这些归降的割据者,便多设州县,以致州县比隋时多出一倍,“民少吏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日益严重。对此,唐太宗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还节省了行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措施四:合并州县
6. 评价唐太宗的统治。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的自我评价。
教师:屏幕上显示的是唐太宗的自我评价,结合本课的学习,你能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价吗?
教师讲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要遵循实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强调评价历史人物时,切忌仅谈观点,要有理有据,论从史出。
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总结评价内容,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的一代明君,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他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来源:21cnj*y.co*m】
7.一代女皇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10页《武则天》画像。
教师: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
学生:讨论分析,展示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结: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所以郭沫若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评价。【出处:21教育名师】
8.课堂总结
教师多媒体展示知识框架,并据此总结本课要点。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措施:1、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2、崇尚节俭;
3、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4、合并州县
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21教育网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六、达标检测
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形成于哪一时期( B )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www.21-cn-jy.com
2、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A )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 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贞观之治》练习题
1、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2、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3、“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形成于哪一时期( )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1教育网
4、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 )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 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21cnjy.com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6、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7、唐朝哪位皇帝的统治被史学家评价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A.唐高宗 B.唐中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8、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9、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21·cn·jy·com
材料二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隋炀帝统治后期,政治腐败,滥用民力,暴虐无道,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点评】此题考查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解题时需要抓住关键词“根本原因”。
2、答案:D。
解析:【分析】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建立的时间,考察知识记忆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分析】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出现的时间,考察知识记忆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分析】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约开支;合并州县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统治措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分析】唐太宗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赋税劳役;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扩大国学的规模、培养人才。科举制创立于隋朝。2·1·c·n·j·y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统治措施,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6、解析:答案C。
【分析】唐太宗重用线材和虚心纳谏,魏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前后进谏二百多次,唐太宗把魏征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题目中的这句话是魏征死后,唐太宗说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名臣魏征,考查学生对魏征的认识。
7、答案:D。
解析:【分析】武则天统治时期,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她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武则天统治的评价,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8、答案:D。
解析:【分析】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西晋定都洛阳,东汉定都洛阳,隋朝定都长安,唐朝定都长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定都长安的王朝,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题目中涉及到的王朝的都城。
9、答案:D。
解析:【分析】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因为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武则天统治的评价,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0、答案:①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维护统治。
解析:【分析】唐太宗认识到人民力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强大,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重用贤才,虚心纳谏,勤于政事,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唐太宗是一位封建帝王,他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服务的。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灭亡与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事件之间的联系,同时认清唐太宗的阶级本质。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9张PPT)
隋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了掌握唐朝建立的背景、时间和都城。
2、分析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成较为开明的政治思想;概括出唐太宗通过哪些措施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3、了解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总结武则天的贡献。
4、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祖籍邢州尧山 。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
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618年
李渊
长安
初识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1、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真确意见。
4、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隋末唐初战乱频繁,人口稀少,李世民一方面竭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限制世族,豪强对土地的垄断和霸占,一方面鼓励农民迁往荒地开荒,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李世民重视农业生产,积极推行一系列重农业的政策。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措施一: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李世民比较注意勤俭节约,做了皇帝后,住得仍是隋朝的宫殿,大部分已经破旧。当洛阳发大水,百姓房屋被冲毁时,他还下令拆掉洛阳的一些宫殿,把木材分给百姓修房用
措施二:提倡节俭
房玄龄在安邦治国方面能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但是,他很难决定颁布哪一条。而杜如晦,虽不善于想事,但却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做周密的分析,精于决断,什么事经他一审视,很快就能变成一项决策、律令提到唐太宗面前。于是,唐太宗就重用了他二人,把他们俩搭配起来。
魏
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
措施三: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唐朝建立后,许多割据豪强相继来降,唐高祖为了安置这些归降的割据者,便多设州县,以致州县比隋时多出一倍,“民少吏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日益严重。对此,唐太宗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还节省了行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措施四:合并州县
我国
历史
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
一、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二、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课堂小结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措施:1、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2、崇尚节俭;
3、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4、合并州县
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形成于哪一时期( )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 )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 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