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青岛版)一年级
下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捡贝壳的情境,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01
02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03
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探究新知
27个
36个
31个
23个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探究新知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习任务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探究新知
一共捡了多少个
(个)
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要求:
1. 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2. 摆一摆:用学具摆出你的想法。
3. 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个)
(个)
探究新知
我这样算:
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
3个一加6个一是9个一。
20+30=50
3+6=9
50+9=59
59
(个)
探究新知
(个)
我这样算:
十位
个位
20+30=50
3+6=9
50+9=59
59
(个)
探究新知
我这样算:
6
30
先算 23+30=53
再算 53+6=59
59
(个)
探究新知
可以用竖式计算,试试看。
2
3
个
十
6
+
3
3+6=9
20+30=50
5
9
59
(个)
探究新知
2
3
个
十
6
+
3
3+6=9
20+30=50
5
9
59
因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
探究新知
一共捡了多少个
(个)
31
27
+
3
1
个
十
7
+
2
8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1+7=8,在得数的个位上写8。
30+20=50,在得数的十位上写5。
5
59
探究新知
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可以直接相加。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的结果写在得数的个位上。
十位相加的结果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从最低位算起。
课堂练习
7
5 2
2 4
6
+
6
3 5
3 3
8
+
8
6 5
2 1
6
+
8
1 7
7 2
9
+
1.
课堂练习
2. 填一填。
加数 26 33 20 43 77
加数 13 5 67 15 20
和
39
38
87
58
97
3.
制作小孔雀和大孔雀一共用了多少盏灯
课堂练习
21+68=89(盏)
课堂练习
4.讲数学故事。
刺猬哥哥和弟弟一起运枣,哥哥运回32个,弟弟运回24个,他俩一共运回24+32=56(个)。
课堂练习
5.
45+14=59(元)
(1)买一双 和一个 ,一共需要多少钱
课堂练习
5.
25+12=37(元)
(2)买一盒 和一顶 , 一共需要多少钱
课堂练习
5.
14+12=26(元)
(3) 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
26<30
30元可以买一个文具盒和一顶遮阳帽。
课堂练习
5.
14+21=35(元)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买一个文具盒和一个玩具熊,一共需要多少钱
问题不唯一
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分层作业
【知识技能类作业】
1. 在○里填上“>”“<”或“=”。
53+5 ○ 60 42+36 ○ 75 60 ○ 32+30
36+13 ○ 45 79○ 57+22 31+23 ○ 59
<
<
>
=
>
<
分层作业
2.找规律,填一填。
25
13
12
44
25
43
16
69
35
15
20
13+12=25
15+20=35
44+25=69
43+16=59
59
分层作业
3.《西游记》动画片一共有多少集
31+21=52(集)
分层作业
【综合实践类作业】
各代表不同的数字,它们可能是几
聪明小屋
1
8
7
2
7
6
3
6
5
4
5
4
5
4
3
6
3
2
7
2
1
不符合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是青岛版(五四制)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用“海趣”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加法的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接近于实际。另外,教材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过程中,初步引出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学习内容分析:通过捡贝壳的情境,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学科核心素养分析: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师:夏天到了,同学们来到了海边赶海,从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您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生:一共捡了多少个贝壳?生:一共捡了多少个海螺?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讲授新课 任务一: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课件出示:师:你是如何列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课件展示小组合作要求: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摆一摆、说一说,然后派小组代表跟大家分享你们小组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除了这三种方法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师讲解竖式计算:师: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课件出示:师: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师:列出算式后请你用竖式计算算出结果。教师随机抽学生上台板演。教师根据学生板演课件示:师: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相同数位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可以直接相加从个位加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从最低位算起,个位相加的结果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十位相加的结果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生:23+36=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一算。生:因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生:31+27=学生列竖式计算。学生尝试说一说。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课堂练习 基础题:1.2. 填一填。 3. 制作小孔雀和大孔雀一共用了多少盏灯? 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题:4.讲数学故事。
拓展题 5.(1)买一双 和一个 ,一共需要多少钱?(2)买一盒 和一顶 , 一共需要多少钱?(3)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个位相加的结果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十位相加的结果写在得数的十位上。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在 里填上“>”“<”或“=”。2.找规律,填一填。3.《西游记》动画片一共有多少集?
【综合实践类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单元是数与代数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两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两位数加减法。
2.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1.能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学习内容是10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10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问题。
(三)学生认知情况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单元目标拟定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的过程,能计算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2.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 100 以内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
3.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4.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算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标准( 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与第一学段(1~2年级)目标中指出让学生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具体编排来说:
1.凸显数运算的一致性与阶段性。
数运算的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在编写中加强了数与运算之间的关联,凸显利用数的意义进行数运算的教学,突出数运算本质的一致性。
2.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抽象算理感知。
教材在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时,注重了直观操作。先让学生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利用计数器拨一拨,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探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进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彰显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特别重视挖掘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和对学生思维品格的培养。一方面,信息窗素材的选取体现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人文艺术的关系;另一方面,本单元课后的练习设置不仅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方法的提炼,更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学生通过了解相关的数学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感。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4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1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1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目标: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目标: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减法的验算。 任务一: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进位)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目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任务一: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目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任务一: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1.通过学习活动,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 目标: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会用加、减法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会用加、减法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