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部分学校2025年4月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部分学校2025年4月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9 15:04:14

文档简介

2024-2025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问共120分钟。
2,本斌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氨,“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客题
卷”上答题,在“试题盏”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数科书和其他资补。请独立忍考,狱信答题。
4,考议结束后,诸将“试题卷”和“答题参”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结果证实,中华文明走过了10000年典基、8000年起源、6000年加速,5000
多年进入(文明阶段)、4300年中原崛起、4000年王朝建立、3000年王权巩固、2200多年统一多民
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这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多样性
B.本土性
C.连续性
D.独立性
2.西周和春秋时期卿大夫的家臣主要由士阶层的低等员族担任,而到了春秋晚期:一些出身寒微的
人,凭借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成为卿大夫的家臣,脐身到士的阶层,进而在国家政治中展露锋芒
这一变化主要归功于
A.分封制的瓦解
B.孔子兴办私学
C战争频繁发生
D.诸侯国的变法
3.宫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今国家尽制都邑,连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请初顾炎武在郡
县论》中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邵县。”据此可知,两位思想家都认为
A.不应该废除郡县制
B,郡县制的形成是历史必然结果
C.那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圣人杰作
D.不应该设置宰相
4.公元494年,一场汉族仪式的皇家婚礼在洛阳的皇宫中举行,婚礼的主角是孝文帝和北方汉族卢
氏之女。这一场皇家婚礼有助于
A.孝文帝统一北方
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C.加速民族大交酸
D.消除北方民族隔阀
5.下图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的密度图,导致这一时期人口密度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6①
16.3
17.2
玛14
12
本0①6
13.

8
北方
6
南方
3.6
北宋
金及南宋
唐宋时明南北方人口密度圆
资料来源:根坛《中回后尺户口、田池、田赋统井》中数杯计算。
A.经济重心南移
B.气候阶段变暖
C.政治中心东移
D.海上丝路兴盛
6,有学者指出“1912年清帝宣告退位,这不是数千年来一个王朝蓉代另外一个王朝的轮回,更不是政
治权力一家一姓的再次转换,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化。”据此可知“从未有过的大变化”
主要指的是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B.闭关锁国变为主动交往
C.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
历史第二次熙考滨表第1页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C A D D A B C A B D C B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的发展特点,题干材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结果比较确切地指出了“中华文明走过了10000年
奠基、8000年起源、6000年加速、5000多年进入(文明阶段)、4300年中原崛起、4000年王朝建立、3000年王权巩固、2200多年统
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明中华文明具有鲜明的连续性。故选C。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生平中作为教育家创办私学的贡献,根据题干材料中春秋晚期“一些出身寒微的人”也可以“成为卿大
夫的家臣,跻身到士的阶层”这一现象,再结合时空阶段,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被贵族垄断的局面,促进
了政治权利下移。“分封制的瓦解”“战争频繁发生”主要发生于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的历史不符,排除 AC项;题干材料未体
现出“诸侯国的变法”,排除D项。故选B。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从题干材料柳宗元《封建论》“不可变也固矣”和顾炎武《郡县论》“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的论
述中可以得出郡县制的形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A项表述与题干相矛盾,排除;C项“郡县
制取代分封制是圣人杰作”片面理解了题干主旨,排除;题干未涉及讨论宰相设置问题,排除D项。故选B。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题干中“494年孝文帝和北方汉族卢氏之女进行一场汉族仪式的皇家婚礼”可知北
魏孝文帝以身示范与汉族通婚,这有助于推动北魏鲜卑族和汉族的交往交融。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排除A项;北方游
牧民族内迁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并不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排除B项;D项表述“消除北方民族隔阂”不符合史实,排
除。故选C。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根据题干中“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可以看出,从唐朝到宋朝人口密度南方超过北
方,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气候阶段变化会对人口迁移有影响,但是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人口南迁是受到了气候变冷的影
响,B项表述错误;从唐宋政治中心的变化来看,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海上丝路兴盛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繁荣,无法得出会对
人口南移有影响,排除D项。故选A。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题干材料中1912年清帝宣告退位“不是王朝替代,不是政治权力一家一姓的再次转
换”,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正确。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
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A项;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逐步由闭关锁国变为主动交往,排除B项;1840-
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我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C项。故选D。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影响,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这次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
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故选D。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根据题干信息“1953年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可知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搪瓷慰问杯上的
字显示“赠给最可爱的人”可知这是赠送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慰问品。故选A。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贡献,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论十大关系》报
告中提出的基本方针,“既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社会政治安定的重要保证”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论十大关系》持肯定
态度,还强调“仍然保持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表明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指导作用。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改革的目
标,排除A项;《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C项表述“准备了经济基础”与题干逻辑不通,排除;从
题干中得无法出《论十大关系》“创造了和平环境”结论,排除D项。故选B。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始的标志,根据题干中的“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可知这个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始标志则是中共十八大。故选C。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深远影响,根据题干中“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可知,希
腊罗马古典文化奠定了现代欧洲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古代罗马的贡献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故选A。
12.【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10世纪,高丽王朝
仿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说明这一时期唐朝的典章制度传播到了东亚地区,促进了东亚地区的文明发
展。题干只体现了东亚日本、朝鲜对唐朝的典章制度的模仿,并没有体现文明双向交流,排除A项;C项仅强调了日本,犯了以
偏概全的逻辑错误,排除;“亚洲文明趋于相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题干“1839年英国”“儿童几乎占工人总人数的一半”“他们身材通常较小,可以参
加更多的小任务”可知英国出现了大量的雇用童工现象,这是因为英国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工厂。题干材料“城市化进程
加快”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多,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人口数量的增长,B项“人口数量的下
滑”与史实不符;“英国童工数量占工人总人数的一半”与教育的发展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故选D。
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内战中林肯的贡献,根据题干中的信息马克思主要表扬林肯“进行解放被奴役种族的战斗”,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里指的是林肯在美国内战中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林肯“实现了总统连任”是马克思祝贺林肯的背景不是原因,
排除A项;西进运动发生在美国内战前,与题干时空不符,排除B项;虽然林肯在内战中“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但是D项和题
干中马克思评价林肯的言论无关,排除。故选C。
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根据题干中的表格信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分布上呈现出农
业、工业就业人数占比降低,服务业占比逐渐增多趋势,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
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
人口所占比重增加。“福利国家”与就业人口分布联系不大,排除 A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主要是对西欧,题干材料还包括日
本,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国家的宏观调控”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
二、辨析改错(8分)
16.【×】(1)“小麦”改正“粟”
【×】(2)“曲辕犁”改正“耧车”
【√】(3)
【×】(4)“方田均税法”改正“农田水利法”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徐光启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耶稣会士拓展了欧洲对中
国文明的认识,推动了近代欧洲文明的形成。(4分)
(2)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的出现;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开眼看世界;通商口岸提供了相应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条件
等。(任答2点即可,4分)
(3)贸易不仅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也为文化交流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1)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动;科学思想与知识传播为科技革命奠定基础;科技人才与发明创新提供的关键
性支持;大学研究的推动等。(任答2点即可,4分)
(2)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洲的转移过程,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呈现多中心的新趋势。(4分)积极鼓励科技创新与发明;
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等。
(言之有理任答1点即可,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1)示例精神品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热爱祖国,担当使命,对党忠诚,坚守理念,坚定信念等。(任答2点即可,2分)
示例说明:1937年9月18日左权致叔父书“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
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品质。1940年5月1日张自忠致战友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
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体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质。1945年5月14日林晖致父书“今天中国的抗战反攻,只有
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根据地的地方军、民兵基干队、广大老百姓来担任反攻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针对精神品质加以说明言之有理即可,4分)
(2)(6分)示例:
敬爱的抗战革命先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晚辈,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您们致以最深的敬意。您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
祖国的尊严与自由,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您
们坚守的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您们
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我们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建设更强大的祖国,以告慰您们的在天之灵。
此致。
敬礼!
晚辈敬上
2025年4月24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