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2课《安全带未系提醒》教案【桂科版】《信息科技》六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第2课《安全带未系提醒》教案【桂科版】《信息科技》六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桂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4-29 15: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安全带未系提醒》教学设计
课题 安全带未系提醒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六年级下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知道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功能和模块组成,在学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知识时,引导学生对汽车安全相关信息保持敏锐感知。计算思维:理解系统通过座椅压力传感器检测座椅上是否有人,同时检测安全带锁舌是否插入锁扣,依据输入信息进行判断并输出提醒。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借助互联网,自主探索安全带未系提醒的知识,查找不同车型的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差异,培养自主学习和信息检索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明确在网络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在与同学在线讨论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知识产权。
教学重点 1. 深入理解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座椅压力传感器和安全带锁扣检测装置的工作机制,以及计算模块如何根据检测信息进行判断并控制提醒装置。2. 熟练掌握绘制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算法流程图,准确体现系统的逻辑判断过程,熟练绘制安全带未系提醒的算法流程图,了解利用计算机编程验证方案的过程。3. 学会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理解编程中条件判断语句与系统逻辑的对应关系,能够在给定的编程环境中完成程序编写和调试。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中传感器工作原理和逻辑判断的抽象概念,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提升学生对复杂技术原理的理解能力。2. 引导学生在绘制算法流程图和编写程序时,准确把握系统的逻辑关系,避免出现逻辑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理解现有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创新想法,并能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或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讲述壮壮一家外出游玩时,妈妈未系安全带汽车发出提醒的故事,提问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感受和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工作原理。2. 展示一些因未系安全带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强调安全带在保障行车安全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关注,引出本节课主题。 1. 认真倾听故事,回忆自己乘车时的经历,分享对安全带未系提醒现象的观察和思考。2. 观看展示内容,直观感受未系安全带的危害,激发对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1. 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利用事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带的重要性,为学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奠定情感基础。
讲授新课 一、议一议1. 提出 “当座位上有人时,提醒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发表看法。2. 引导学生从座椅压力传感器和安全带锁扣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引导,结合实际汽车座椅和安全带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系统工作过程。二、想一想1. 用模块 A 表示安全带检测,模块 C 表示警报,提出 “模块 A 满足什么条件可以让模块 C 发出警报”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安全带检测与警报之间的逻辑关系。2. 结合模块 A 和模块 C 的功能,讲解逻辑判断过程,让学生理解只有当安全带未系时,模块 C 才会发出警报,强化学生对系统逻辑的理解。三、填一填1. 讲解用真值 1(表示 “是”)和 0(表示 “否”)表示模块 A、模块 C 状态的方法,展示输入和输出状态真值表。2. 引导学生根据模块 A 和模块 C 的逻辑关系,填写真值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系统逻辑关系的理解和记忆。四、绘一绘1. 讲解算法流程图的基本符号和绘制规则,以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为例,展示如何用流程图表示系统工作流程。2. 引导学生结合系统工作原理和逻辑关系,绘制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算法流程图,在学生绘制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准确绘制流程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图形表达能力。五、做一做1. 介绍搭建智能小车模拟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所需的器材,如控制器、传感器、导线等,展示器材实物,讲解各器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2. 示范智能小车的搭建步骤和程序编写思路,强调编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变量定义、条件判断语句的使用等。3. 让学生分组进行智能小车的搭建和程序编写,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六、任务拓展1. 提出 “加入汽车感受座位是否有人的判断条件后,安全带未系提醒的流程图如何绘制” 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原有流程图基础上进行改进。2. 引导学生讨论并完善流程图,在学生讨论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系统逻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七、拓展延伸讲解1. 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技术演进:介绍早期简易检测技术,如仅通过机械开关检测安全带状态,展示相关图片或模型,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历程;展望未来智能融合技术,如与生物识别技术、车联网技术融合的可能性,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2. 安全带未系提醒与交通安全法规:讲解不同国家对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的法规要求差异,如欧盟、美国等国家的相关法规,让学生了解法规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法规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如促使车企提高系统性能、增加检测功能等。3. 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在特殊场景应用:探讨共享出行场景中,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如何与运营平台结合,提高乘客安全带使用率,保障出行安全;分析自动驾驶场景下,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与自动驾驶系统的融合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新兴技术应用的理解能力。4. 信息安全与互联网企业责任在相关领域延伸:讲解汽车智能化带来的车辆数据安全风险,如黑客攻击导致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故障、用户数据泄露等问题;强调互联网企业在保障车辆数据安全方面的责任,如采用加密技术、建立严格权限管理机制等措施,增强学生的数据安全意识。 一、议一议1.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工作原理的猜测和理解,倾听他人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2. 认真听讲,观察老师结合实物的讲解,理解座椅压力传感器和安全带锁扣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完善对系统工作过程的认识。二、想一想1. 认真思考问题,结合系统工作原理,分析模块 A 和模块 C 之间的逻辑关系。2. 认真听讲,理解逻辑判断过程,加深对安全带检测与警报之间关系的理解。三、填一填1. 认真听讲,学习用真值表示模块状态的方法,观察真值表结构。2. 根据逻辑关系填写真值表,通过练习巩固对系统逻辑关系的理解。四、绘一绘1. 认真听讲,学习算法流程图的绘制方法,观察老师的示范过程。2. 结合系统工作原理,独立绘制算法流程图,在绘制过程中思考逻辑关系,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提高逻辑思维和图形表达能力。五、做一做1. 认真听讲,了解搭建智能小车所需器材及其作用,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2. 分组进行智能小车的搭建和程序编写,按照步骤操作,积极尝试,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六、任务拓展1.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思考加入新判断条件后流程图的变化,与小组成员交流想法。2. 认真倾听小组代表发言,学习他人的思路和方法,完善自己对系统逻辑的理解,提高逻辑应用能力。七、拓展延伸学习1. 认真听讲,观看图片和模型,了解早期检测技术,思考未来技术融合的可能性,激发对新技术的兴趣。2. 认真听讲,了解不同国家法规差异,分析法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拓宽知识面。3. 认真听讲,思考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场景下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培养对新兴技术应用的理解能力。4. 认真听讲,了解车辆数据安全风险和互联网企业责任,增强数据安全意识。 一、议一议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对系统工作原理的探索能力。2. 通过实物讲解和引导讨论,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加深对系统工作过程的理解。二、想一想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系统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 通过讲解和强化练习,加深学生对系统逻辑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三、填一填1.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表示系统状态和逻辑关系。2.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系统逻辑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四、绘一绘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图形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流程图清晰地表示系统工作流程。2. 通过巡视指导和学生实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绘制流程图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五、做一做1.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智能小车搭建和编程技能。2. 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任务拓展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2. 通过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逻辑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七、拓展延伸讲解1.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探索欲望。2. 让学生了解法规与技术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对产业发展的认识。3. 培养学生对新兴技术应用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关注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发展和应用。4. 增强学生的数据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小结 安全带未系提醒1、进行新知引入2、了解安全带未系提醒系统3、熟练绘制算法流程图4、完成课堂练习5、进行知识拓展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利用家里常见的材料(如纸盒、导线、电池盒、电池、小电机、回形针、锡纸、蜂鸣器、开关),制作一个简易的安全带未系提醒模型。当模拟有人坐在座位上(用触发装置模拟)且安全带未系(用连接状态模拟)时,蜂鸣器发出声音提醒。请写出制作步骤。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