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史料实证之史料价值解题探索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史料实证之史料价值解题探索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30 08: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史料实证之史料价值
解题方法探索
史料:是指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可以作为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史料价值:又称史料的学术价值,即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作用,因史料来源、形式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层次 水平描述
水平1 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
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
能够从获取的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
水平2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
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水平3 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
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水平4 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
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
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
考情分析
高考考点 高考探源 命题分析
史料实证 2024.福建卷.7、9、20 2024.海南卷.16 2024.黑吉辽卷.18 2024.浙江卷.24 2023.辽宁卷.17 2023.湖南卷.19 2023.福建卷.7、12、18 2022.北京卷.20 2022.全国乙卷.42 2022.海南卷.19 2022.广东卷.17 2022.福建卷.12、18 2021.福建卷.1、2、17 (2022·北京高考·20)(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022·广东高考·17)(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3·湖南高考·19)(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023·福建高考·18)请仿照事例(1),撰写(2)的校勘记;并据以上三则事例,指出校勘古籍时所利用的文献史料应具备的特点。
史料实证之史料价值解题方法探索
一、史料的分类
二、史料价值的判断
三、答题参考模式
四、史料实证相关知识点
秦简
德龄公主英文演讲录像
活动一:分类 请对这些史料按照呈现方式进行分类
东汉墓壁画(局部)
音像像史料
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
口述史料
口述史料
图像史料
一、史料分类
1.史料形式(呈现方式)
文献史料 ①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
②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
④ 《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
⑤ 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
⑥ 《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
⑦ 《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
⑧ 《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
⑨ 《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
⑩ 《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
(2022·北京高考·20)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
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6分)
一、史料分类
2.按学术价值
(直接、原始史料)
(间接史料)
秦简
德龄公主英文演讲录像
活动二:分类 请对这些史料按照学术价值进行分类
东汉墓壁画(局部)
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
一手史料
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
一手史料
【2022年湖南衡阳】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
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
A. 《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
B. 《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
C. 《三国志》中有关当时饮食记载
D. 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其它史料分类:
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有意的史料: 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无意史料: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口述史料
实物史料
官修史书
私人修史
文学作品
一手史料,较大程度还原历史原貌,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但不一定能展示历史全貌。
正史,较为可信,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但政治性强,存在美化统治者的可能性,未必真实反映历史。
可补充官方记录的不足,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主观性强,易受个人身份立场、知识范畴等影响。
文学是现实的反映,有一定价值;
但存在虚构和夸大的可能,使用时应与其它史料印证。
当事人是历史的亲历者,一手史料,价值较高;
但因年代久远、记忆不清和作者喜好和立场,未必完全真实客观。
二、史料价值的判断
请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1. (2021·广东高考)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幕。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 (2023·全国新课标卷·27)表1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
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 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
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 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
史料内容 来源
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 《旧唐书·李元谅传》(五代刘昫等撰)
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 《李元谅墓志》
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 贞元五年(789)
《李元谅颂碑》
3.(2024·全国新课标卷·4)表1
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
A.《宋史》 B.《三朝北盟会编》
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D.《宋史纪事本末》
书名 基本内容 成书时间
《宋史》 依据宋朝国史、实录等编撰而成的纪传体史书 元朝后期
《三朝北盟会编》 按时间汇编徽宗、钦宗、高宗时期宋金和战史料 南宋中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据南宋高宗朝国史,文集等编撰而成的编年史 南宋后期
《宋史纪事本末》 汇编《宋史》等书,以事件为中心 明朝后期
1.一般而言,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献和口述史料,一手史料高于二手史料,无意史料价值高于有意史料;
2.文献史料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记录者的个人主观的限制;
3.官修史书(正史)史料价值一般高于民间修史(野史);正史时间越近价值相对较大。
4.文献史料高于文学作品和神话,文学作品绝非信史,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而言有很高价值,但必须甄别;神话虽然不是历史,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历史;
考古发掘 > 原始文献 > 研究专著 > 文艺作品
史料价值判断的“一般原则”
(2022.广东高考17)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6分)
三、答题参考模式
(1)材料一是官方统计数据,属于一手史料,具有权威性,价值较高,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表现等问题;
材料二是当时的文学作品,有一定史料价值,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响;但文学作品存在虚构和夸大的可能,作为史料需要加以甄别,并与其它史料印证。
材料三是学者著作,属于文献史料,有一定史料价值,可用于研究时人对白银货币化问题的认识。
史料价值题的答题参考模式
史料类型+史料价值+可研究问题+局限性/注意事项
(2023·湖南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10分)
【真题演练】
参考答案:
史料一属于口述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中关于葡萄酒的记载可以推断出古代西亚已经出现葡萄酒。但史诗具有文学性和神话色彩,其确切性还需要其它史料加以佐证。
史料二属于文献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由其描述可以推断,这一时期,法律对普通人饮酒有严格的限制与惩处规定。但根据描述无法判断此处的酒是否与葡萄酒有关。
史料三出土的土陶罐,属于实物史料、一手史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科学家对土陶罐的化学分析,可以推断8000年前高加索地区可能存在早期的葡萄酒生产。
总体而言,可以推断在古代西亚较早出现了葡萄酒,但葡萄酒起源和发展,还需要更多相关考古与文献资料的佐证。
四、史料实证相关知识点
史料收集
文献史料:图书馆、相关机构查阅档案、互联网、AI等
实物史料:遗址、博物馆等考古发现
口述史料: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
其它: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外国研究资料等
1、史料的收集
【自主学习】
(1)真实性:尽量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典型性: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3)科学性:选取已经证实过或者专家已有定论的史料,辩证看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丰富性: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2、史料的选取(史料实证的原则)
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以下方法或原则。
(5)互补性:能否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或补充。
3、史料的研究
常见史料
研究方法
论从史出
二重证据法
孤证不立
跨学科研究
4、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1)立场不同。如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站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立场;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立场等)、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
(2)时代不同、受时代局限。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准和思维方式。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儒学备受尊崇;而新文化运动期间,倡导科学与民主,儒学被批判抨击。
(3)占有史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史料选取与应用上的差别,新材料的发现与解密等。
(4)分析方法和角度不同。例: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说明(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
(5)现实政治的需要。例:《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修撰的政治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