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7 *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今天给同学们讲一位大作家的故事。
大作家有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别人事先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作家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
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作家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了灭蚊防蚊的工作。
他,就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 吐温。
2.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汤姆一起去探险。
7 *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 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二、作家作品简介
马克 吐温(1835—1910),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作品有《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汤姆 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
代表作品:
《百万英镑
《王子与贫儿》
《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梗概
汤姆幼年双亲去世,由波莉阿姨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常常逃学。一天深夜,他与好友哈克到墓地试试胆量,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在法庭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印江.乔埃,而凶手这时逃之夭夭。后来,汤姆和哈克在鬼屋中遇到了印江.乔埃!他们听见印江.乔埃要把他的金钱放在二号十字下面。
《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梗概
在一次野餐活动中,汤姆与他的同桌贝奇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经过整整三天三夜的忍饥挨饿,他们不仅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在山洞里看到了杀人凶手——印江.乔埃!
本文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以略读课的要求出现。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
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轻松、幽默又略带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人的地方。
根据句子意思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汤姆 地向人们讲述他的历险经历。
2、我 才说服了爸爸。
3、得知两个小孩回来的消息,小镇上的人们 。
4、小镇上的人们 地拥向河岸,迎接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
滔滔不绝
费尽口舌
欣喜若狂
成群结队
根 据 意 思 写 词 语 欣喜得像发了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欣喜若狂
衣服破破烂烂。 衣衫褴褛
理清人物关系,整体把握内容
孩子 汤姆 贝琪 哈克
大人 波莉姨妈 撒切尔太太、 撒切尔法官 道格拉斯寡妇 印江·乔埃
人物关系 波莉姨妈在汤姆母亲去世后收养了他,对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撒切尔法官和太太是贝琪的父母。 道格拉斯寡妇因哈克曾经救过她一命,后来收养了哈克。 强盗、杀人犯。
xīng(兴奋)
xìng(高兴)
兴
笼
lóng(竹笼)
lǒng(笼罩)
多音字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写两个孩子失踪后,他们的亲人无比悲痛。
第二部分(2—3):写两个孩子脱险归来,全村欢庆。
第三部分(4—6):写汤姆讲述历险过程,休养身体。
第四部分(7—16):写汤姆探望伙伴,并得知印江·乔埃被封在洞里。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最后写汤姆讲述历险过程,并探望小伙伴。
接着写他们脱险回家,全村欢庆;
先写两个孩子失踪,小镇陷入悲痛之中;
回到小镇
讲述历险
看望朋友
理清故事情节
列出故事情节小标题
串联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聚焦小说情节,感受人物特点
选择课文中吸引你的故事情节,说说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默读全文
理清人物关系,整体感知内容
大人:
孩子:
波莉
阿姨
撒切尔
太太
撒切尔
法官
道格拉斯
寡妇
印江.
乔埃
汤姆
贝奇
哈克
收养
父母
收养
1.开头写圣彼得堡镇“还在哀悼”,从“还”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两个孩子失踪,令人们悲伤不已,“还”字表明了悲伤持续的时间之长。
五、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人家都说听见她呼喊她的孩子,看见她抬起头来,侧耳倾听一分钟之久,然后疲惫地呻吟一声,垂下头去,那情形实在令人伤心。
生动地表现了萨契尔太太悲痛欲绝的心情。
2.课文先极力渲染人们找不到孩子时的悲伤,后近乎夸张地描绘孩子脱险归来后的欢乐场面,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先大悲,再大喜,前后形成巨大的反差,使小说充满波澜和戏剧色彩。
3.第3自然段中,人们握着萨契尔太太的手,为什么“想说话又说不出来”?
因为人们本来对找到两个孩子已经没抱什么希望,现在看到他们平安归来,所以激动得“想说话又说不出来”。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多热心的听众。他叙述着这次稀奇的历险经过,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一番。
可爱又有点虚荣心
淘气
顽皮
4.学习“精彩片段”,把握人物性格
赏人物形象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多热心的听众。他叙述着这次稀奇的历险经过,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一番。
富有冒险精神
小小的虚荣心
顽皮可爱
赏人物形象
他又叙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她却叫他不要拿这种胡说的话惹她心烦,因为她很疲倦,知道自己快死了,而且也情愿死去。他描述他怎样对她下了一番工夫,才使她相信了;她摸索到了看得见那一点儿蓝色天光的地方,又怎样欢喜得要死;他又怎样先钻出那个小洞,然后帮助贝奇出去……
有责任
有担当
有耐心
赏人物形象
最后他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奇,独自去进行探险;怎样顺着两条通道一直走到他那根放风筝的绳子所能够得着的地方;怎样再往第三条通道里走,一直把那根绳子放到了不能再放的时候,最后他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奇,独自去进行探险;怎样顺着两条通道一直走到他那根放风筝的绳子所能够得着的地方;怎样再往第三条通道里走,一直把那根绳子放到了不能再放的时候……
聪明机灵
足智多谋
赏人物形象
汤姆听说哈克害了病,星期五就去看他,可是人家不让他进卧室去,星期六和星期天也不让进去。过了星期天,他每天都可以进去了,可是人家警告他,千万不要提起他的历险经过,也不要说到什么使人兴奋的事情。……
获救后大约两个星期,汤姆又去看哈克。这时候哈克已经相当健康,可以听令人兴奋的话题了……
心地善良
关心他人
赏人物形象
法官和几个朋友使汤姆打开了话匣子,有一个人用讽刺的口吻问他是否打算再到洞里去。汤姆说他觉得他是满不在乎的……
勇敢
爱冒险
她却叫他不要拿这种胡说的话惹她心烦,因为她很疲倦,知道自己快死了,而且也情愿死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贝奇当时的精神意志已经彻底垮掉,如果不是汤姆,她很难脱离险境。
从侧面衬托出汤姆的坚强和勇敢。
5.第6自然段重点写汤姆和贝奇的身体不容易恢复,有什么用意?
意在说明这次探险完全透支了他们的体力,从侧面写出了这次历险的惊心动魄。
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①敢于探险。经过这一次山洞历险之后,他不怕再去一趟。
②淘气、顽皮。他在讲历险经过时,不忘添油加醋。
③乐观、勇敢。当在山洞中迷路、贝奇感到绝望时,他仍不放弃希望,努力探路。
六、探讨分析人物形象
④聪明机智。他一个人利用放风筝的绳子探路,最后找到了出口。
⑤心地善良。自己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就去探望伙伴;得知印江·乔埃被封在洞里时,脸色惨白。
汤姆讲山洞历险
汤姆 索亚
历险记
(节选)
汤姆看望伙伴
乐观勇敢足智多谋
顽皮虚荣
心地善良
关心他人
喜欢冒险
……
失踪后,人们悲痛
回来后,人们欣喜
课文讲述了汤姆和贝奇失踪和脱险回家后的故事,表现了小镇人们的纯朴善良,赞扬了少年汤姆·索亚敢于探险、机智勇敢、心地善良的品质。
课堂小结
海底两万里
1.推荐阅读书籍:
拓展延伸
①通过外貌特征的变化;
②通过动作;
③通过语言(对话);
④通过神态。
2.如何认识名著中的人物?
在汤姆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快来说一说。
我的同桌林大明像汤姆一样,虽然很调皮,可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同学。有几天,我因为生病,功课落下了。上课时,老师出了道数学题,可把我难住了。林大明于是便对我说:“这道题有余数,你没学过,我给你讲讲。”
聚焦小说情节,感受人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