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
考生注意 :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 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 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 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 : 本题共 15小题 , 每小题2分 , 共 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 炭疽杆菌既能营寄生生活 , 也能在特定条件下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大分子分解成有机小分子 , 摄入 胞内再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炭疽杆菌遗传物质的单体是4种核糖核苷酸
B. 炭疽杆菌中的胞外酶在分泌到胞外前无需内质网参与加工
C. 炭疽杆菌和动植物细胞均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增殖
D. 判断炭疽杆菌为分解者的依据是其能将有机大分子分解为有机小分子
2. 叶片的电导率可反映叶肉细胞受损伤的程度 。当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增加时 , 电导率增大 。某植物的叶 肉细胞受—10℃低温伤害后电导率增大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低温会影响生物膜结构分子的有序化排列
B. 低温条件下 , 叶肉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增加
C. 该植物叶肉细胞电导率的变化不受低温时长的影响
D. 低温条件下电导率的变化可作为植物抗寒性的评价指标
3.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功能和性质的叙述 , 错误 的是
A. 某些蛋白质被磷酸化后 , 其结构和功能均可发生改变
B. 经巴氏消毒后的牛奶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 某些酶的氢键或二硫键被破坏会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D.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区别仅在于肽链折叠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4. 人体衰老程度可通过血液中衰老蛋白质的含量来评估 。研究人 员对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血浆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 , 测定了人类血 浆蛋白质组谱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波动变化 , 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人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机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B. 染色体端粒受损、自由基攻击等均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C. 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差异 D. 衰老不是一个连续均匀的过程 , 而是存在明显的转折点
5. 下列对“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 , 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结论为加热致死的 S型菌释放的 DNA使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
B. 艾弗里实验通过酶解法去除 S型菌的 DNA后 , 剩余物若注入小鼠 , 则小鼠死亡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 离心后上清液含有未侵入细菌的噬菌体颗粒及蛋白质外壳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 若保温时间过长 , 则会导致上清液中32P 的放射性显著降低
6. 在自然界中 , 植物不断受到干旱、高温、寒冷等非生物胁迫的挑战 , 表观遗传机制参与了植物应激反应 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 。番茄果实在冷藏过程中会失去风味 , 其调控机制如图所示 , 图中 DML2表示 DNA脱甲基酶,pol II表示 RNA聚合酶 II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三4月质量检测 ● 生物学 第 1页(共 6页)】 HC
A. 促进编码 DML2的基因转录会导致易挥发基因甲基化水平提高 B. 易挥发基因转录出的 mRNA中含有启动子区域序列的互补序列 C. 易挥发基因甲基化通过干扰 Pol II与启动子结合而直接抑制翻译 D. 易挥发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可通过番茄的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
7. 在减数分裂的前期 , 染色体会出现明显的交叉 。如图为某雌性动物(基因型为 AaBb)某细胞分裂过程
中发生的染色体双交叉 。只考虑 A/a、B/b两对基因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交叉的形成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B. 此交叉不改变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C. 发生染色体双交叉后 , 该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会增加
D. 图示发生的染色体双交叉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8. 在某海域的甲、乙两座岛屿上 , 某蝴蝶种群的翅膀颜色有深色(A)和浅色(a) , A、a基因的初始基因频 率分别为 0. 7和 0. 3。 甲岛植被茂密 , 深色翅膀利于隐蔽;乙岛植被稀疏 , 浅色翅膀更易躲避天敌 。多 年后 , 两岛蝴蝶无法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两岛 A、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两种群基因库独立且产生生殖隔离
C. 环境对翅膀颜色的选择作用已停止 D. 翅膀颜色表型差异直接导致求偶排斥 9. 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CAR T)免疫疗法的大致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 T细胞能识别病毒 , 但不能增殖
B. CAR T细胞发挥了辅助性 T细胞的功能 , 识别并杀死癌细胞 C.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能够在识别 CAR的同时激活 T细胞增殖
D. 抗原与 CAR结合及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可促进 T细胞活化
10. 心房利钠肽(ANP)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 , 该激素能抑制醛固酮的活性和交感神经 的生理活动 , 调节心血管功能 , 同时可促进肾脏排钠和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NP分泌增加会使机体心跳加速 , 血液循环增强
B. ANP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 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 C.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和 ANP在钠平衡调节中有协同作用
D. ANP和抗利尿激素作用的机制相同 , 都能参与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高三4月质量检测 ● 生物学 第 2页(共 6页)】 HC
11. 下列关于生物学教材实验的叙述 , 正确的是
A. 甘蔗汁含有丰富的蔗糖 , 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B. 设置 PH为 3、7、11三组实验 , 用于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C. 利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时 , 小动物会因避光趋湿的特性进入收集瓶
D. 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与 CO2发生颜色反应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2. 被誉为“蜀山之王”的贡嘎山是大雪山的主峰 , 其东坡垂直自然带不同海拔依次分布着稀树灌丛带、常 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灌丛草甸带和草甸带 。常绿阔叶林带不同地段分布着青栖、山楠等植 物及其他珍稀野生生物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灌丛草甸带和草甸带的抵抗力稳定性均较常绿阔叶林带低
B. 区别稀树灌丛带、常绿阔叶林带等不同林带的依据是物种数目
C. 青栖、山楠等分布于常绿阔叶林带不同地段 , 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 稀树灌丛带到草甸带在垂直自然带不同海拔的分布是群落长期演替的结果
13. 黄河重点生态区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 可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率达10% , 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预计减少 0. 2亿吨 , 林草覆盖率预计增加 3%以上 , 水源涵养能力
明显提升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减少生态占用 , 增大生态足迹 B. 通过“退田还林还草”等修复工程可减少黄河的泥沙量
C. 该生态修复工程应遵循生态学的“ 自生、协调和整体”等原理
D. 林草覆盖能使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 ,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4. 传统四川泡菜风味的形成依赖于以乳酸菌为主导的自然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 盐的相对含量(或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 其中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还原菌酶促硝酸盐还原形成的 。研究 发现与硝酸盐还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大部分杂菌的数量呈正相关 , 而与乳酸菌的数量呈负相关。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需用质量分数为20%~50%的盐水制作泡菜
B. 泡菜发酵初期硝酸盐的酶促还原主要由杂菌完成
C. 乳酸菌可能主要通过产生大量乳酸来降低体系中的亚硝酸盐水平
D. 发酵后期 , 泡菜液PH下降是导致乳酸菌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15. 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 , 错误 的是
A. 研磨洋葱时 , 加入研磨液有助于细胞中 DNA的释放
B. 加入预冷的 95%酒精能降低 DNA溶解度 , 促使 DNA沉淀
C. 提取液中可能含有少量 RNA, 可加入 RNA酶进一步纯化 DNA
D. 常温下鉴定 DNA时 , 若溶液未出现蓝色 , 说明提取的 DNA纯度不够
二、选择题 : 本题共5小题 , 每小题3分 , 共 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 全部选对得3分 , 选对但选不全得 1分 , 有选错得。分。
16. 科研人员从某农药厂废水处理系统收集活性污泥 , 通过富集培养(旋转振荡培养 , 30 ℃ 、转速为 150次/分) , 筛选出扑草净降解菌 P 1, 流程如图所示 , 丙中培养基以扑草净为唯一碳源 。下列叙述
错误 的是
A. 富集培养需旋转振荡 , 说明降解菌 P 1可能为好氧菌
B. 操作甲取菌种前应灼烧接种环并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
C. 操作乙中须从上一区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 以获得单菌落
D.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 , 丙培养基上只生长有降解菌 P 1
17. 渍害是因洪、涝积水或地下水位过度升高 , 导致作物根系长期缺氧 , 对植株造成的胁迫及伤害 。某些 植物(如小麦)在渍害条件下会通过乳酸发酵进行无氧呼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生渍害时 , 小麦地上部分细胞呼吸的产物包括 CO2 和 H2O
B. 发生渍害时 , 小麦根系细胞中丙酮酸分解成乳酸的同时产生少量 ATP C. 与正常环境生长的小麦相比 , 渍害中的小麦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 D. 渍害条件下 , 小麦通过乳酸发酵进行无氧呼吸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8. 普通果蝇群体中 , 控制短毛的隐性基因(b)只存在于 X染色体上 , 其长毛等位基因(B)只存在 Y染色 体上 。果蝇的正常眼和棘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 , 由等位基因 A/a控制 。短毛正常眼雌果蝇和长毛正 常眼雄果蝇杂交所得 F1 中正常眼早 : 棘眼早 : 正常眼合=1: 1 : 2。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高三4月质量检测 ● 生物学 第 3页(共 6页)】 HC
A. 正常眼对棘眼为显性 , 基因 A/a位于 X染色体上
B. F1 中棘眼个体一定是短毛类型 , 而且性别一定为雌性
C. 短毛性状为限雌遗传 , 后代雄性个体中不出现短毛果蝇
D. 若让 F1 中正常眼个体雌雄交配 , 子代正常眼 : 棘眼=3: 1
19. 人体在受到如辣椒素或炎热等外界刺激时 , 皮肤就会产生疼痛、灼热及瘙痒感 。研究发现疼痛、灼热 等的形成与痛痒感受器 TRPV1有关 。为探究 TRPV1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 某实验小组进行如表所示 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TRPV1受体相对含量 实验结果
① TRPV1基因未突变小鼠 十十十 体温保持稳定 , 无显著变化
② TRPV1基因突变体小鼠 1 十 体温高于组①
③ TRPV1基因突变体小鼠 2 十十十十十 体温低于组①
注: " 十”越多表示相对值越高。
A. 食用辣椒时 , 辣椒素与 TRPV1受体结合从而产生灼热感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B. 实验组①和②说明 TRPV1受体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 , 其调节中枢位于 TRPV1 C. 实验组③体温低于组①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 TRPV1受体破坏而无法调节体温 D. TRPV1受体在体温调节中起关键作用 , 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会影响小鼠的体温
20. 科研小组对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 , 发现该 生态系统中具有捕食关系的第一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 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图中数值单位是 106 KJ) 。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 甲、丙营养级的生物能加速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22. 2%
C. 图中“ ”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 约为 4. 71×107 KJ
D. 三个营养级形成的生物量金字塔形很可能与能量金字塔
形相同
三、非选择题 : 本题共5小题 , 共 55分。
21. (10分)某科研团队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进行了研究 , 图 1为黄瓜幼苗一个叶肉细胞中的 光合电子传递链 , P680和 P700分别表示光系统Ⅱ和光系统 I 中两种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a 。 回答下列
问题:
(1)光合系统 I 和光合系统 Ⅱ 分布于叶绿体的 上 。光系统Ⅱ和光系统 I 的光合色 素 P680和 P700主要吸收的是 光 。P680和 P700被称为反应中心色素 , 在接 受光的照射后会被激发释放出电子(e — ) , 据图 分析 , 这些电子的作用是 。
(2)提取黄瓜幼苗叶片中的光合色素 , 研磨时加入 少许 CaCo3 的目的是 。 纸层析法分离 P680和 P700时 , 其在层析液中 的溶解度比叶黄素 。
图 1
(3)科研团队利用中农 15号(B)和津优 3号(H)黄瓜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 用不同浓度的 NaCl溶液 [0mmol/L(Ck) 、30mmol/L(T1) 、60mmol/L(T2)]进行处理 , 探究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 的影响 , 结果如图 2和图 3所示:
【高三4月质量检测 ● 生物学 第 4页(共 6页)】 HC
①由图 2可看出 , 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 。与对照组(CK)相比 , 各处理组 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 , 且随着 的增加 , 净光合速率下降程度也逐渐加 大 。根据图 2分析 , 中农 15号和津优 3号两个品种中更能耐受盐胁迫的品种是 。
②由图 3可看出 , 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气孔导度(Gs)存在显著影响 。结合图 2和图 3分析 , 若 0~3d 内胞间 CO2浓度明显下降 , 则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填“气孔因 素”或“光合同化 CO2能力”) 。
22. (11分)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有红花、粉花和白花 , 由 A/a、B/b两对基因控制 , 已知无基因 A时 , 均表 现为白花 。欲研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 , 实验小组利用纯合亲本进行相关实验(如表所示) , 其中白 花甲和白花乙基因型不相同 。 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P F1 F2
实验 1 红花×白花甲 红花 F1 自交→红花 : 粉花 : 白花=9: 3 : 4
实验 2 红花×粉花 红花 F1 自交→红花 : 粉花=3: 1
实验 3 红花×白花乙 红花 F1 自交→红花 : 白花=3: 1
(1)根据实验 1 可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 , 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理由是 。F2红花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2)实验 2 中 , F1雌株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让 F2 中的 所有红花植株间进行人工随机授粉 , 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3)已知基因 A、a位于6号染色体上 , 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3时 , 偶然发现实验 3 的 F1 中出现红花和白 花 , 让其分别自交后 , F2 出现红花 : 白花=3: 4。对上述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发现 , 亲本红花的 6号 染色体不等长(如图所示) 。据此推测亲本红花的变异类型是
。实验人员发现同时含有两条异常 6号染色体的 个体致死 , 请据此解释 F2 中红花 : 白花=3: 4 的原因:
(用遗传图解作答) 。请在图示基因位点中选择恰当位点标出亲本红花的基因组成。
23. (11分)春化作用一般是指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 段的现象 。春化作用可打破种子休眠和促进植物开花 。为研究春化作用的稳定性 , 某研究小组以黑 麦种子为材料进行实验:将黑麦种子均分为若干组 , 浸泡在水中 , 在低温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 , 然后迅
速给予 35℃ 、3天的去春化处理 , 最后测定保持春化作用的 种子比例 , 结果如图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1)吸水的黑麦种子经春化作用处理可减轻对 的 抑制 。干燥的种子不能对低温处理作出反应 , 是由于自 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
(2)在本实验的同一处理时间中 , 将黑麦种子分成若干组进 行实验的目的是 。 由图可 知 , 低温处理时间与春化作用稳定性呈 (填“正 相关”或“负相关”) 。
(3)研究发现菊、黑麦草等多种植物经春化作用后赤霉素含 量增加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与赤霉素存在相反作用的激
素是 。该发现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调节共同完成的。
(4)植物开花与相关产物的促进有关 。研究发现 , 春化作用由两个阶段组成 , 第 I 阶段是春化作用的 前体物在低温下转变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 , 根据图中结果推断第 Ⅱ 阶段是 。 这种不稳定中间产物遇高温会被 , 所以在春化过程中遇上高温 , 则春化作用 会被解除 。 由此推测 , 将经过春化作用的植物枝条或叶嫁接到同种未经春化作用处理的植株上 , 该植株 (填“会”或“不会”)开花。
24. (11分)农业害虫烟粉虱在取食烟草植株韧皮部汁液的同时会将唾液分泌到烟草中 , 其唾液中的效应 蛋白 BtArmet与普通烟草的转录因子 NtwRKY51发生互作 , 会影响 NtwRKY51基因的表达 , 如图 1所示 。研究人员使烟草 NtwRKY51基因沉默 , 并测定烟粉虱在 NtwRKY51基因沉默烟草上的产 卵量 , 与阴性对照(NtwRKY51基因未沉默)相比 , 结果如图 2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4月质量检测 ● 生物学 第 5页(共 6页)】 HC
(1)烟粉虱和烟草的种间关系为 。调查烟粉虱的种群数量时 , 在面积为 16m2 的小区对角 线上选取5个取样点 , 各取样点随机选取 2株植株 , 在每一植株的上、中、下 3个部位随机取叶龄 相似的 2片叶子 , 现场检查所选叶片上烟粉虱高龄若虫(3龄、4龄)数量和成虫数量 。该调查的取 样方法称为 法。
(2)诱集植物是指植物通过颜色、分泌物等吸引目标害虫的天敌 , 并为天敌提供 , 从而控 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 这一措施常用于烟粉虱等农田害虫的防治 。诱集植物释放的挥发物比主栽作 物对害虫具有更强的引诱力 , 在该信息传递过程中 , 信道是 ,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 信息传递具有的功能是 。
(3)为防止烟粉虱虫灾爆发 , 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 , 降低种群的 , 进而降低其种群数量 。干旱、高温天气会导致烟粉虱繁殖能力明显降低 , 干旱、高温对烟粉虱种群 数量的影响属于 (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4)结合图 1分析 , 图 2 中烟粉虱的取食作用可 。
25. (12分)近日 , 我国科学家率先在猪胚胎中成功培育出人—猪嵌合中期肾脏结构 , 培育过程中利用了 胚胎与多能干细胞(psCS)互补技术 。在大型动物体内产生人类器官(种间嵌合体) , 为器官移植开辟 了一条新途径 。人—猪嵌合中期肾脏培育流程如图 1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1)制备肾脏缺陷的猪胚胎 。SIX1和 SALL1基因在猪中肾和后肾中均有表达 。在猪胎儿成纤维细 胞中 (填“插入”或“敲除”)SIX1基因后 , 将细胞核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得到体外重 组细胞 , 将体外重组细胞培养至 阶段后移植到代孕母猪中 , 再从胚胎中分离出成 纤维细胞 , 进一步对SALL1基因进行相同处理 , 制备出肾脏缺陷的猪胚胎 。对受体卵母细胞去核 的目的是 。
(2)制备4CL/N/B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体外培养多能干细胞时 , 培养液中通常会加入血清 , 原 因是 。在培养过程中 , 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 , 细胞会停止分裂 增殖 , 这种现象称为 。
(3)制备人源化猪肾脏 。将共计 1820个注射了DSRed标记的4CL/N/BipsCS胚胎转移到 13只受体猪 体内 , 在胎龄28天收集到三个正常胚胎 , 胚胎移植前可通过 技术产生同卵多仔后代 , 提 高胚胎利用率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 , DSRed标记的细胞仅出现在嵌合体胚胎的 区域。
(4)检测 。为确认 4CL/N/BipsCS的嵌合性 , 利用 pCR技术检测是否存在 DSRed转基因 , 经电泳 后得到预期条带如图 2, 在下图中将对应位置的条带涂黑 。 除了在 DNA水平检测外 , 还可从 (写两种)等方面检测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 。获得的人—猪 嵌合肾脏仍然带有猪血管 , 若移植到患者体内会存在 等问题 , 要克服 这个问题 , 需要更加复杂的基因工程 , 才能使人—猪嵌合肾脏适合移植给人类。
图 2
【高三4月质量检测 ● 生物学 第 6页(共 6页)】 HC
(
填
涂
样
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A
]
[
×
B
]
[
C
]
[
D
]
) (
姓
名
:
准考证号:
) (
缺考标记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
,
由监考员贴条形码
,
并用
2B
铅笔填涂缺考标记
)高三生物学 答题卡
贴 条 形 码 区 (正面朝上 ,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注 意 事 项 1. 答题前 ,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 ,再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考试科目 ,确认无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 2. 作答时 ,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请保持卡面清洁 ,不准折叠、不得弄破。
选择题答题区域 (请用 2B 铅笔填涂)
1 闪 旧 ∞ 四 6 闪 旧 ∞ 四 11 闪 旧 ∞ 四 16 闪 旧 ∞ 四
2 闪 旧 ∞ 四 7 闪 旧 ∞ 四 12 闪 旧 ∞ 四 17 闪 旧 ∞ 四
3 闪 旧 ∞ 四 8 闪 旧 ∞ 四 13 闪 旧 ∞ 四 18 闪 旧 ∞ 四
4 闪 旧 ∞ 四 9 闪 旧 ∞ 四 14 闪 旧 ∞ 四 19 闪 旧 ∞ 四
5 闪 旧 ∞ 四 10 闪 旧 ∞ 四 15 闪 旧 ∞ 四 20 闪 旧 ∞ 四
非选择题答题区域 (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21.(10 分) (1) (2) (3)① ②
22.(11 分) (1)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 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三 4 月质量检测.生物学
第 1 页(共 2 页)
HC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 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 遗传图解:(缺失基因 A 的染色体用 "。”或其他方式表示)
如图:
23.(11 分) (1) (2) (3) (4)
24.(11 分) (1) (2) (3) (4)
25.(12 分) (1) (2)
(3) (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 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三 4 月质量检测.生物学 第 2 页(共 2 页)
HC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 B 炭疽杆菌属于细胞生物 , 遗传物质为 DNA, 组成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 A错误;炭疽杆菌为原核生物 , 细胞中不含 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 B正确;炭疽杆菌(二分裂)与动植物细胞的增殖方式不同 , C错误;判断炭疽杆菌是分解者的依据 是其能将有机大分子分解成有机小分子 , 再将有机小分子分解成无机物 , D错误。
2. C 低温会影响膜脂分子的有序化排列 , 影响膜蛋白与脂质结合 , 使膜透性增大 , A正确;低温条件下 , 叶肉细胞的电解 质外渗增加 , 电导率增大 , B正确;该植物叶肉细胞电导率的变化受低温温度、低温时长等诸多因素影响 , C错误;低温条 件下电导率的变化较小时 , 说明植物的抗寒性较强 , D正确。
3. D 某些蛋白质磷酸化后 , 其结构和功能均可发生改变 , A正确;双缩脲试剂作用的是蛋白质中的肽键 , 巴氏消毒并未破 坏牛奶中蛋白质的肽键 , B正确;破坏氢键或二硫键后 , 酶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 可能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 , C正确;肌 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区别除了肽链折叠方式不同外 , 可能还存在两者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不同 , D错误。
4. C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 , 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 , 人体的衰老是组成人体细 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 A正确;引起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 染色体端粒受损、 自由基攻击等均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 B正确;男性与女性平均寿命不同 , 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如性激素调控的蛋 白 , 如抗氧化蛋白)在不同性别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 C错误;由图可知 , 衰老不是一个连续均匀的过程 , 而是存在明显的 转折点 , D正确。
5. C 格里菲思实验仅提出“转化因子”存在 , 未证明 DNA是转化因子;加热致死的 S型菌 DNA未被明确验证为转化物 质 , A错误;艾弗里实验中 , 去除S型菌 DNA后 , 剩余物质(如蛋白质、多糖)无法使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 , 因此小鼠不会 死亡 , B错误;离心后 , 未侵入细菌的噬菌体留在上清液 , 细菌因质量大而被沉淀 , C正确;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宿主细菌 裂解 , 释放含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 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 D错误。
6. D 由题图可知 , 冷藏会抑制 DNA脱甲基酶(DML2)的合成 , 导致易挥发基因启动子的 DNA甲基化水平提高 , 使其表 达沉默 , 进而获得缺少风味的番茄 。促进 DNA脱甲基酶(DML2)的合成 , 会使易挥发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 , A错误;启 动子不被转录 , 因此 , 易挥发基因转录出的 mRNA中不含有启动子区域序列的互补序列 , B错误;DNA甲基化干扰了 Pol II与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基因转录 , C错误;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 , 表观遗传可遗传给后代 , 易挥发基因的 甲基化修饰能通过番茄的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 , D正确。
7. C 由图可知 , 交叉的形成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 A正确;该细胞中染色体交叉后 A/a、B/b两对基 因未发生互换 , 所以未改变基因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 B正确;该细胞中染色体发生双交叉后由于 A/a、B/b两对基因 未发生互换 , 因此 , 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与不交叉时一样 , 未增加配子的种类 , C错误;图示交叉未发生 A/a、B/b两对 基因的互换 , 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D正确。
8. B 基因频率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而非导致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A错误;生殖隔离标志新物种形成 , 且基因库独立 是必要条件 , B正确;两岛环境差异持续存在 , 自然选择仍在发挥作用 , C错误;表型差异(如翅色不同)可能通过行为隔 离(求偶排斥)影响交配 , 但这是生殖隔离的表现形式 , 而非根本原因 , D错误。
【高三4月质量检测 ●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4页)】 HC
9. D 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 T细胞可识别病毒 , 也能增殖 , 如记忆性 T细胞等 , A错误;CAR T细胞发挥了细胞毒 性 T细胞的功能 , 识别并杀死癌细胞 , B错误;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被 CAR识别的同时激活 T细胞增殖 , C错误;抗原与 CAR结合及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可促进 T细胞(如细胞毒性 T细胞)活化 , D正确。
10. B 由题意可知 , ANP分泌增加会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 此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 , 从而会使血管处于舒张状 态 , 心跳减慢 , A错误;ANP为激素 , 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 , B正确;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 子的重吸收 , 由题意可知 , ANP能促进肾脏对钠的排泄 , 在钠平衡调节中两激素存在相反的作用 , C错误;ANP和抗利 尿激素都能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 但两者作用机制不同 , ANP是促进肾脏排水 , 而抗利尿激素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分的重吸收 , D错误。
11. C 蔗糖不属于还原糖 , A错误;胃蛋白酶生活在强酸条件下 , 设置 PH为 3、7、11的三组实验, PH梯度较大 , 且不在胃 蛋白酶最适的 PH范围内 , B错误;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习性 , 通过光源加热驱赶它们进入底部的收集 瓶 , C正确;不管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 , 酵母菌均会产生 CO2,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与 CO2发生显色反应不能用于判 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 , D错误。
12. B 灌丛草甸带和草甸带的物种多样性低 , 抵抗力稳定性较常绿阔叶林带低 , A正确;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 组成 ,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可能相同 , 故物种数目不能作为区别不同群落的依据 , B错误;青栖、山楠等在常绿阔叶林带 不同地段分布 , 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 C正确;东坡垂直自然带不同海拔依次分布着稀树灌丛带、常绿阔叶林带、针阔 叶混交林带、灌丛草甸带和草甸带 , 这是群落长期演替的结果 , D正确。
13. A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减少生态占用 , 减少生态足迹 , A错误;通过“退田还林还草”等修复工程可减少上游水土 流失 , 减少黄河的泥沙量 , B正确;该生态修复工程应遵循生态学的“ 自生、协调和整体”等原理 , C正确;林草覆盖能使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 ,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生态)价值 , D正确。
14. A 泡菜制作中 , 用清水和食盐配制质量百分比为 5%~20%的盐水 , A错误;由题意可知 , 硝酸盐还原相关基因的表 达量与大部分杂菌呈正相关 , 而与主要乳酸菌呈负相关 , 发酵中期和后期乳酸大量增加 , 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 , 由 此说明泡菜发酵中硝酸盐的酶促还原主要由杂菌完成 , 而乳酸菌可通过产生大量乳酸 , 使 PH下降 , 导致硝酸盐还原菌 的活动受到抑制 , 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 , B、C正确;发酵后期泡菜液 PH下降是抑制乳酸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之 一 , D正确。
15. D 研磨液中的 SDS能溶解细胞膜 , 从而加速细胞内容物的释放 , A正确;DNA不溶于预冷的 95%酒精溶液 , B正确 ; 提取液中可能含有少量 RNA, 可加入 RNA酶水解 RNA, 进一步纯化 DNA, C正确;鉴定 DNA时 , 二苯胺与 DNA发 生显色反应需在沸水浴条件下完成 , 不一定是 DNA不纯 , D错误。
16. D 旋转振荡培养是为菌种提供溶解氧以及使菌种能充分利用营养物质 , 说明降解菌 P 1可能为好氧菌 , A正确;操 作甲取菌种前应将接种环灼烧并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 , B正确;操作乙须从上一区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 该方法可获得 单菌落 , C正确;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 , 培养皿中除出现降解菌P 1外 , 也可能出现以扑草净分解产物为碳源的不同 菌落 , D错误。
17. ACD 发生渍害时 , 小麦地上部分的细胞主要以有氧呼吸为主 , 其细胞呼吸产物有 CO2、H2O、ATP等 , A正确;发生渍 害时 , 小麦根系细胞中进行乳酸发酵 , 即丙酮酸分解成乳酸 , 此过程不产生 ATP, B错误;由于渍害中的小麦根系进行 无氧呼吸 , 产生的能量较少 , 使得根系吸收无机盐所需的能量供给减少 , 从而降低了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 , C正确;经
【高三4月质量检测 ●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4页)】 HC
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 具有通过乳酸发酵进行无氧呼吸能力的小麦植株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 使得这种适应渍 害环境的特性在小麦种群中逐渐得到保留和加强 , D正确。
18. AD 根据正常眼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 可以判断正常眼为显性 , 根据 F1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 同时根据分离比可判断 A/a 位于 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 A错误;根据杂交结果可判断杂交亲本组合及子代为: Xab YAB × XAb Xab → XAb Xab 、 XabXab 、XAbYAB、Xa bYAB , F1 中棘眼个体一定是短毛类型 , 而且性别一定为雌性 , B正确;短毛性状为限雌遗传 , 后代雄 性个体中因 Y染色体上有 B基因 , 故不出现短毛果蝇 , C正确;若让 F1 中正常眼雌雄个体交配 , 即 XAXa ×(1/2Xa YA、 1/2XAYA ) , 子代棘眼占比为 1/2×1/4=1/8, 子代正常眼 : 棘眼=7: 1, D错误。
19. BC 反射需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完成 。食用辣椒时 , 产生灼热感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 A正确;实验组 ①和 ②说明 TRPV1 受体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 , 但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 B错误;TRPV1基因突变体小鼠 2 的 TRPV1受体相对含量 高于正常小鼠 , 体温低于对照组 , 这表明在 TRPV1基因高表达水平下 , TRPV1受体的降温作用会增强 , 证实了 TRPV1受体在体温调节中的重要性 , C错误 , D正确。
20. ABD 根据图中同化量的多少可知 , 处于第一营养级的是乙 , 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甲 ,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是丙 , 甲和丙 营养级的生物都是消费者 , 消费者能加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 A正确;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 效率为4÷18×100%≈22. 2% , B正确;图中“ ”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 但由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知 , 故无法计算 准确值 , C错误 ; 自然生态系统中 , 能量随营养级的增加而逐级递减 , 从而形成“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 而生物量金字塔 通常也为“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 但有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金字塔也可能呈“上宽下窄”的金字塔形 , 如在特定时间
段 , 海洋中浮游植物因个体微小、寿命短且持续被浮游动物捕食 , 使得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植物 , D正确。 21. (除注明外 , 每空 1分 , 共 10分)
(1)类囊体薄膜 蓝紫光和红 参与 ATP的合成(1分) 、将 NADP十 还原成 NADPH(1分)
(2)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小
(3)①盐浓度和盐胁迫时间(不全不给分 , 2分) 津优 3号
②气孔因素
22. (除注明外 , 每空 1分 , 共 11分)
(1)AABB、aabb(不全不给分) F2 中红花 : 粉花 : 白花=9: 3 : 4, 是 9 : 3 : 3 : 1 的变式 , 只有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时 , 才会出现这种比例(表述合理即可 , 2分) 1/9
(2)AB或 Ab 红花 : 粉花=8: 1
(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遗传图解如图所示(缺失基因 A的染色体用“0”或其 他方式表示 , 合理即可)
【高三4月质量检测 ●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4页)】 HC
解析:(1)根据实验 1, 由于 F2 中红花 : 粉花 : 白花=9: 3 : 4, 是 9 : 3 : 3 : 1 的变式 , 说明基因 A/a与基因 B/b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上 ,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且红花基因型为 A B 、粉花基因型为 A-bb、白花基因型为 aaB-和 aabb , F1基因 型为 AaBb 。 由于亲本都为纯合子 , 故实验 1 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abb , F2红花(9A-B-)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9。(2)实验 2 中 F1基因型为 AABb , 该基因型雌株的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AB或 Ab , 若让 F2 中的所有红花(1/3AABB、2/3AABb)植株间进行人工随机授粉 , 则 B的基因频率为 2/3, b 的基因频率为 1/3, bb=1/9, 即 AAbb 占 1/9, 故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 : 粉花=8: 1。 (3)正常情况下 , 除性染色体外 , 其他同源染色 体应是等长的 。 由题可知 , 亲本红花的 6号染色体不等长 , 是由 AA中的一个 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 , 故 F2 中红花 : 白花=3: 4, 遗传图解见答案。
23. (除注明外 , 每空 1分 , 共 11分)
(1)种子萌发(生长) 较低(低或小)
(2)减小误差 ,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正相关
(3)脱落酸 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不全不给分 , 2分)
(4)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在低温下转变成能诱导开花的终产物 , 从而促进植物开花(2分) 破坏或分解 会
24. (除注明外 , 每空 1分 , 共 11分)
(1)寄生 五点取样
(2)食物和栖息场所 空气 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 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分)
(3)性别比例 出生率 非密度
(4)通过促进 NtwRKY51基因的表达来增加其在烟草上的产卵量(2分)
25. (除注明外 , 每空 1分 , 共 12分)
(1)敲除 桑葚胚(囊胚) 确保重组细胞的核遗传物质都来自供体核(去除受体细胞原有的核遗传信息 , 使新核 DNA
控制胚胎发育)
(2)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 , 而血清中含有细胞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等营养成分(2分) 接触
抑制
(3)胚胎分割 肾脏
(4)如图所示:(不全不给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2分) 免疫排斥反应
RNA(或 mRNA) 、蛋白质、个体性状(任答两种 ,
【高三4月质量检测 ●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4 页(共 4页)】 HC高三生物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炭疽杆菌既能营寄生生活,也能在特定条件下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大分子分解成有机小分子,摄人
胞内再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炭疽杆菌遗传物质的单体是4种核糖核苷酸
B.炭疽杆菌中的胞外酶在分泌到胞外前无需内质网参与加工
C.炭疽杆菌和动植物细胞均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增殖
D.判断炭疽杆菌为分解者的依据是其能将有机大分子分解为有机小分子
2.叶片的电导率可反映叶肉细胞受损伤的程度。当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增加时,电导率增大。某植物的叶
肉细胞受一10℃低温伤害后电导率增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会影响生物膜结构分子的有序化排列
B.低温条件下,叶肉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增加
C.该植物叶肉细胞电导率的变化不受低温时长的影响
D.低温条件下电导率的变化可作为植物抗寒性的评价指标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功能和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些蛋白质被磷酸化后,其结构和功能均可发生改变
B.经巴氏消毒后的牛奶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某些酶的氢键或二硫键被破坏会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D.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区别仅在于肽链折叠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1100
4.人体衰老程度可通过血液中衰老蛋白质的含量来评估。研究人
120H0
员对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血浆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测定了人类血
浆蛋白质组谱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波动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1H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80
炒
A.人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机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600
B.染色体端粒受损、自由基攻击等均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4(HH
C.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差异
翠
D.衰老不是一个连续均匀的过程,而是存在明显的转折点
0
5.下列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20
40
60
0年龄
A.格里菲思实验结论为加热致死的S型菌释放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B.艾弗里实验通过酶解法去除S型菌的DNA后,剩余物若注人小鼠,则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上清液含有未侵入细菌的噬菌体颗粒及蛋白质外壳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长,则会导致上清液中2P的放射性显著降低
6.在自然界中,植物不断受到干旱、高温、寒冷等非生物胁迫的挑战,表观遗传机制参与了植物应激反应
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番茄果实在冷藏过程中会失去风味,其调控机制如图所示,图中DMI2表示
DNA脱甲基酶,pol II表示RNA聚合酶I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三4月质量检测·生物学第1页(共6页)】
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