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4—2025学年度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2024—2025学年度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9 16:2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7---18世纪,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急剧没落;18世纪后期,法国工业革命逐渐展开,进步的资产阶级以思想斗争的形式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进攻。这给孟德斯鸠提出了反封建反暴政的思想主题。针对法国政弊,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占不移的一条经验”据此可知,孟德斯鸠()
A.要求君主应推行“开明专制”B.主张践行主权在民的思想
C.提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D.强调权力间的制约与平衡
2.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在近代欧洲历史上发生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在①拉开序幕B.文艺复兴在②开始起步
C.近代科学在③形成体系D.启蒙运动在④达到高潮
3.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A.彼特拉克B.孟德斯鸠C.伏尔泰D.卢梭
4.巴黎公社政权采取的措施中,试图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的是()
A.以下选举公社委员会B.废除旧警察、旧军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D.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5.《梨俱吠陀》提到众神享受作为祭品的“原人”后,将其身体进行分割,“其嘴乃成婆罗
门二臂制成刹帝利,两股衍生是吠舍,双足产出首陀罗”。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斯巴达的寡头政治B.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
C.古印度的种姓制度D.古代罗马的奴隶制度
6.1919年,德国代表布罗克多夫·兰曹发表演讲,“德国将不再能够给那些无法再去从事海运和贸易的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提供而包和工作......在这个和约上签字,就是数以百万计的德国男人、女人和孩子在死刑判决书上签字。”这反映出《凡尔赛和约》()
A.受到德国代表坚决反对B.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C.有利于协约国国力恢复D.刺激德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7.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材料中共和国的建立()
A.是双重革命取得胜利的产物B.标志着广大美洲地区的解放
C.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开端D.是君主立宪政体构想的实践
8.一战中德国制定了施里芬计划,其中心内容是集中大部分兵力在4到6周内击败法国,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然后掉过头来对付俄国,争取两三个月结束战争。下列标志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是()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9.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揭示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阶级,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是()
A.《法兰西内战》B.《资本论》C.《共产党宣言》D.《唯物史观》
10.查士丁尼一世在《法学阶梯》的序言中将自己视为耶稣基督的代言人,并将自己的威严、荣耀的实现归功于上帝的护佑,短短的序言竟三次提到了“上帝的保佑”。他意在()
A.宣扬上帝权力至高无上B强化君主权威C确立王权高于教权原则D实现政教合一
11.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有关的是()
①种姓制度②狮身人面像③释迦牟尼佛像④阿拉伯数字
A.①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12.早期人类文明精彩纷呈,交相辉映。下列成就与下图中区域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①最早的史诗②第一部太阳历③按位记值法④首创“历史”一词
B.①第一部太阳历②最早的史诗③首创“历史”一词④按位记值法
C.①按位记值法②首创“历史”一词③最早的史诗④第一部太阳历
D.①首创“历史”一词②按位记值法③第一部太阳历④最早的史诗
13.早在青铜器时代,两河流域文明逐渐扩展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文明向西方邦扩展;华夏文明的影响已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延伸到中国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并与日本和朝鲜产生联系。这反映了(
A.早期文明的相对均衡性B.早期文明交流模式单一
C.农耕文明的不断扩展D.农耕技术的不断发展
14.余秋雨写道:“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于是,我们看到,希腊人在海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材料反映了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特点是()
A.亚洲最快领先世界B起源欧洲全球扩展C基本独立多元发展D彼此隔绝毫无联系15、1878年,恩格斯认为“现代的大工业......造成了资产阶级这样一个享有全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的垄断权的阶级,但(危机表明)它已经无力继续支配那越出了它的控制力量的生产力......如果要避免整个现代社会毁灭,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A、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多元变化B.导致经济危机发生
C.成为加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D.促进垄断组织产生
16.“在1914年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按因果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和对峙
②欧洲列强矛盾和冲突加剧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垄断组织
④萨拉热窝事件
⑤世界被瓜分完毕
A.②③⑤①④B.⑤③②①④C.③②⑤④①D.③⑤②①④
17.种姓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教阶制度。教阶越高代表离神的距离越近,越容易达到“梵我一如”的境界。由此可见,种姓制度的特点是()
A.具有宗教色彩B.主张天赋人权C.否认阶层差别D.强调君权神授
18.据估计,1492-1542年间有1500万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古巴岛原有的30万土著居民所剩无几,海地岛的25万居民只剩下500人。这主要是因为()
A.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贩卖黑人奴隶贸易的兴起
C.美国高举起“大棒政策”D.欧洲殖民者疯狂殖民扩张
19.尼萨古城是古代帕提亚(安息王国,公元前247~公元224年)的都城。古城出土的雕像多具希腊风格,也混有东方成分,如图是帕提亚国总督佩戴希腊阿提卡式头盔的雕像。这些发现可以说明()
A.帕提亚王国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B.文明包容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C.希腊文明东方化的趋势日益明显D.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孕育出新文化
20.中国陶瓷一度垄断东非市场,750年后阿拉伯帝国的工匠们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光瓷”。他们在烧制上釉的罐子上涂上一层银和铜,使其变得闪闪发光。这些罐子挤占了中国陶瓷在东非的市场份额。这表明()
A.中国海外贸易优势丧失B.科技创新推动帝国扩张
C.欧亚文明融合进程加快D.商业竞争促进技术革新
21.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传教士在亚非许多地区传教、进行各种“慈善”事业,如医院、孤儿院、救济院等,对新闻、广播、出版方面,美国教会也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信义会在东非建造电台,用数十种语言进行广播。据此可知()
A.文化殖民具有隐蔽性B.传教士传播先进文化
C.欧美文化具有包容性D.亚非文明日渐统一化
22.随着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以作坊式手工业为主的分散的小商品生产,社会生产力得到高速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才逐渐成为主要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聚落形式。材料最能说明()
A.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进程B.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到来
C.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城市布局受到工业化的影响
23.在学习“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有同学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模式进行了以下整理。表中“典型国家”栏中①、②、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模式 特点 典型国家
模式1 渐进改革,政局相对比较稳定。 ①
模式2 争取独立,民主共和理论实践。 ②
模式3 暴力革命,政体演变循环反复。 ③
A英国、美国、德国B英国、日本、法国
C法国、美国、德国D英国、美国、法国
24.《高丽史》载:“高丽太祖开国之初,参用新罗、泰封(朝鲜半岛政权)之制,设官分职,以谐庶务。然其官号或杂方言,盖草创未暇革也。”这说明高丽()
A.受到儒学深刻影响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C.全面仿效唐朝制度D.一定程度上承袭了本土文化
25.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如下图)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是从事海外贸易,攫取商业利润的时期;二是侵占殖民地,实行赋税掠夺的时期。这两种掠夺方式的更替,反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
A.从商业机构向殖民地统治机构的转变B.实质上一直都坚持对商业资本的垄断
C.特许垄断权是东印度公司发展的基础D.经营模式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变
26.约公元前18世纪,某一古代文明的国王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该古代文明是()
A.古代埃及文明B.古代印度文明C.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巴比伦文明
27.下面是高丽王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由此可得出()
①中国儒学促进高丽发展②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
③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④高丽政治制度仿效中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8.古巴比伦时期,在私人农业经济领域,纳第图女祭司、商人塔木卡及政府官员均投入土地买卖、经营,以各种形式的租赁制、合伙制开发利用土地,甚至出现了土地职业管理人及责权利明确的雇佣劳动。这说明古巴比伦私人农业()
A.维护私有者经济利益B.尝试多元方式经营
C.呈现超强商业化趋向D.重视提高经济效益
29.罗马法规定:对于未娶妻者,如果有至少五名成年罗马市民作证人,并且有一名司秤作证,才可以买一位妻子,否则买妻行为视为违法。如果夫妇要离婚,至少有四名成年罗马市民作证人,并且有一名司秤作证,才可以离婚,否则离婚行为视为违法。由此可知,罗马法0
A.重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注重形式与法律程序
C.本质上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重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0.《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法律制度的集大成者,在婚姻方面,法典规定:“婚龄为8岁,少女在青春期来临之前就完婚,理由是试图阻止因浪漫的恋爱而产生血缘的污染。”这主要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
A.女子地位极其低下B.婚姻制度逐渐法律化
C.佛教传统根深蒂固D.以法律维护种姓制度
31.中世纪早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领主意愿及权力行使更侧重劳役和实物。后来庄园领主逐渐将农奴劳役折算为货币。在英国沃切斯特主教地产上,1350-1400年使用劳役比例只在30%左右,其他都折算为货币。英国拉姆塞修道院霍利威尔庄园,在1362-1363年只有1%劳役被折算为货币,此后比重逐渐加大。上述材料反映出英国()
A.庄园农产品获利增加B.封建庄园制度已经濒临崩溃
C.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D.雇佣劳动逐渐取代劳役劳动
3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收到经国会通过的议案后,如批准,则签署该议案使之生效;如否决,则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由国会复议。若国会在复议期间不采取任何行动,则此项议案在十天后自行生效。据此可知,美国政体的基本特征是()
A.联邦制B.两党制C.责任内阁制D.分权制衡
33.有西方学者曾提出一个“大分流”理论:18世纪以前,西方相较于东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于美洲新大陆的开发和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分道扬镰,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下列对这一理论的批评意见中,最为合理的是()
A.时空定位不够准确B.史论结合过于牵强
C.有意掩盖殖民罪恶D.比较研究视角狭隘
34.如表所示是19世纪中后期德国两位重要政治家关于教育发展的言论。据此可推知,当时德国的教育发展
政治家 言论
普鲁士首相施泰因男爵 复兴民族“必须主要依靠青年人的教育和训练”
德皇威廉一世 朕谨誓以最大的热枕,特别注意于我国国民公共教育的事务。
A.促进德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B.推动了德国统一局面的形成
C.使德国教育水平领先于世界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崛起
35.图为《贝希斯敦铭文》的浮雕示意图,浮雕四周用楔形文字记录了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的平叛功绩。关于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佐证了两河流域文明的传播B.体现了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记录了当时历史的真实状况D.是研究中世纪史的重要史料
36.艺术来源于生活,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于1719年出版,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下列选项给出的情节,小说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在英国某纺织工场看到用珍妮纺纱机纺纱
B.航海来到巴西宣布“圈地”开办种植园
C.荒岛期间仍惜时如金,严格计算和安排生活物资
D.打算从利物浦出发去非洲贩卖黑奴
37.观察下面秦与罗马全国性交通网路图,它们修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最初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C缓解社会各种矛盾D便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从16世纪初期至18世纪,非洲奴隶贸易呈上升趋势,但1800年贩运人口达到2000000人之后贩运人数开始出现迅速下降的态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西方国家出台了废止奴隶法律B.美洲人口呈现出饱和状态
C.西方国家殖民掠夺区域发生变化D.工业化促使掠夺方式变化
39.孟德斯鸠认为,在平民政治的国家里,每个公民的自由都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也是人的特质,出卖这个公民的特质,是一种不可想象的行为;人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性,并把自由视为一种精神享受,也是唯一值得保卫的幸福。这一论述()
A.拓展了理性主义的内涵B.强调了个人自由的价值
C.反映了科学革命的勃兴D.肯定了共和政体的优势
40.林肯在1854年一次演讲中说:“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1858年又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儿奴役,一半儿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这说明()
A.林肯意在废除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B.美国当时正处于邦联政府的统治时期
C.美国南部叛乱诸州的黑奴应该享有自由
D.林肯主张只有废除奴隶制国家才能独立
二、材料题
41.(15分)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材料一
(1)根据所学,以上《全球贸易示意图》中,表示“三角贸易”线路的箭头是(3选题)(2分)
(2)根据所学,E箭头表示的贸易线路上可能出现的货物是()(2分)
A.白银、瓷器B.白银、玉米C.瓷器、玉米D.水稻、瓷器
材料二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摘自何炳棣、陈树平等人的研究成果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影响。(5分)
材料四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知识进一步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资本论》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马克思在材料四中的观点?(6分)
42.(13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缔造了一种新的体制。在这个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了。-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权力。几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税,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摘编自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三美国权力结构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缔造的“新的体制”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回答“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4分)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中规定了哪些建立政府的原则?(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美殖民地从争取独立到确立民主政体过程中,都受到了哪些启蒙思想的影响?(任意3点)(3分)
42.(12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到三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C C B A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C C D A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D A D D C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D D A A A D B A
二、材料题
41.(15分)
(1)ABC(2分)(2)B(2分)
(3)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发展经济作物,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娱乐活动、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人口激增;物种丰富(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能源危机开始凸显)。(5分)
(4)三个层次:殖民扩强造成亚非拉灾难(掠夺贵金属、种族灭绝、人口贩卖)/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或者: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之恶,是社会历史前行的杠杆等角度,客观上对贸易涉及区(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有促进作用;初步形成国际分工。(6分)
42.(13分)
(1)体制:君主立宪制。
转移:由国王转移到议会。(4分)
(2)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联邦制原则、人民主权原则;(6分)(3)思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理性思想、法治思想等。(任意3点)(3分)
43.(12分)
示例一人物:罗伯特·沃波尔、华盛顿
主题: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评述: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和完善;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赢得独立,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参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对推动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示例二人物:瓦特史蒂芬孙爱迪生贝尔
主题: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评述: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实现了机械化)
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带来交通工具的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便捷。
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电影放映机;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带来通讯工具的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便捷。
贝尔发明电话,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带来通讯工具的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便捷。